脑电图
肌电图
第6章 脑电图和肌电图,第一页,共二十一页。,脑电信号的概念,脑电信号包括脑电图(EEG)和诱发电位(EP);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中枢神经系统自发产生的生物电信号;随机信号,具有非平稳和非高斯特性;反映神经系统的状态和变化;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中枢神经系统在外界声、光、电、磁等刺激下产生的生物电信号;具有准周期特性;反映神经系统的状态和变化,第二页,共二十一页。,脑电信号的临床意义,是神经系统自发产生的生物电活动;反映了神经系统的状态与变化;是临床检测诊断神经系统损伤和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人类关于认知和意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第三页,共二十一页。,脑电信号的获取,第四页,共二十一页。,新型的脑电图仪器,第五页,共二十一页。,脑电图的一般性质,1.周期2.振幅3.相位,第六页,共二十一页。,第七页,共二十一页。,脑电图信号的特征,波:是脑电的根本节律呈正弦型,主要出现在大脑后半部,通常在安静及闭眼时出现;频带范围 812Hz,85%的成人在9.510.5Hz之间,振幅10100V,是成人脑电中的根本节律。节律呈正弦形,其波幅可以出现周期性逐渐升高和降低现象。波的活动在大脑各区都有,不过以顶枕部最为显著,并且左右对称,安静及闭眼时出现最多,波幅亦最高,睁眼、光刺激或精神活动时,波会受到抑制并很快的被波所取代,这是正常脑电图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同一个人而言,在不同时间或不同脑区记录的节律的周期、振幅、位相等平均值差异一般不超过10%,其脑电图出现方式较恒定,对生理条件改变或各种外界刺激可保持一定的阈值;,第八页,共二十一页。,波:频带范围 1430Hz,振幅530V,以额、颞和中央较为显著,注意力集中或情绪紧张时出现较多;波:频带范围 48Hz,振幅2040V,在颞叶、顶叶较明显,一般困倦时出现,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状态的表现。经常存在的局灶性节律为异常,其出现常为深部皮质下或中线结构的病变;波:频率为0.53Hz,见于儿童和成年人睡眠时,出现该波均属正常。振幅1020V,常在额部出现,其指数不超过5%8%,见于儿童和成年人的睡眠时,在正常清醒的成人脑波中很少见,过度换气、睁眼及呼叫姓名都对波无影响。无论任何年龄,任何意识水平持续存在的局灶性波均为异常,指示着皮质病变。,脑电图信号的特征,第九页,共二十一页。,脑电图的导联,第十页,共二十一页。,脑电图的导联,1020系统电极法,第十一页,共二十一页。,FP1、FP2:前额;F3、F4:额;C3、C4:中央;P3、P4:顶;O1、O2:枕;F7、F8:前颞;T3、T4:中颞;T5、T6:后颞;FZ:额中线;CZ:中央头顶;PZ:顶中线;A1、A2:耳或乳突,第十二页,共二十一页。,脑的诱发电位测量,脑的诱发电位:用刺激的方法引起大脑皮层局部区域电活动,是代表中枢神经系统在特定功能状态下的生物电活动的变化。主要有:1视觉诱发(VEP)2听觉诱发(BAEP)3体感诱发(SEP)4事件相关(ERP),第十三页,共二十一页。,诱发电位很弱,幅度在0.110uV范围,主要依靠平均叠加技术提取。设,采用数字化表达式为:,经过相干平均,Sn的估计值为:,第十四页,共二十一页。,视觉诱发电位,指对视网膜给予视觉刺激时,在头皮枕叶部所记录到的由视觉通路产生的电位变化。视觉诱发电位幅度范围为120uV,带宽1300Hz,持续时间200ms,第十五页,共二十一页。,体感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指躯体感觉系统在受外界某一特定刺激后产生的一种生物电活动。反映躯体感觉传导通路神经结构的功能。一般采用恒压器或恒流器刺激。,第十六页,共二十一页。,听觉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指给予声音刺激,在头皮上记录到的由听觉通路产生的生物电活动。听觉诱发电位波形分别称为早波18ms,中潜伏期波850ms和后波慢波,50500ms,幅度约为0.5uV,带宽1003000Hz。,第十七页,共二十一页。,事件相关电位,第十八页,共二十一页。,脑电频率分析器,第十九页,共二十一页。,头皮电阻检测电路,第二十页,共二十一页。,内容总结,第6章 脑电图和肌电图。脑电信号包括脑电图(EEG)和诱发电位(EP)。中枢神经系统在外界声、光、电、磁等刺激下产生的生物电信号。波:是脑电的根本节律呈正弦型,主要出现在大脑后半部,通常在安静及闭眼时出现。波:频带范围 1430Hz,振幅530V,以额、颞和中央较为显著,注意力集中或情绪紧张时出现较多。经常存在的局灶性节律为异常,其出现常为深部皮质下或中线结构的病变。头皮电阻检测电路,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