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
呼吸
第五章呼 吸第一节肺通气原理第二节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第三节气体运输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第一页,共三十三页。,血液循环 肺 组织细胞,呼吸respiratory: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作用:摄入O2,排出CO2,进行气体交换。,呼吸的根本环节,O2,O2,CO2,CO2,肺通气,组织换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外呼吸,内呼吸,第二页,共三十三页。,一、肺通气的原理动力与阻力一肺通气动力,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原动力: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平静呼吸时:吸气主动,呼气那么是被动发生的用力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过程。,第三页,共三十三页。,肺内压和胸膜腔内负压肺内压:正常1-2mmHg。气道不通畅时:吸气可达10030mmHg,呼气90-140mmHg。,第四页,共三十三页。,3.胸膜腔内负压intrapleural pressure,胸膜腔:胸膜壁层与脏层间的一个密闭的潜在性腔隙,内有少量浆液。浆液作用:润滑作用:降低呼吸过程中脏壁胸膜之间摩擦力;贴附作用:靠液体分子内聚力,使胸廓与肺的运动 相耦联。胸内负压生理意义:维持肺处于扩张状态。促进静脉、淋巴回流。,第五页,共三十三页。,202223、平静呼吸时,吸气的阻力主要来源于 A、肺泡液气外表张力 B、肺的弹性回缩力C、胸廓弹性阻力 D、气道阻力,第六页,共三十三页。,二、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是平静呼吸时的主要阻力,包括:肺和胸廓的弹性阻力,约占总通气阻力的70 静态阻力。非弹性阻力:包括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组织的粘滞阻力,约占总通气阻力的30,其中以气道阻力为主动态阻力。,来自肺组织,来自胸廓,第七页,共三十三页。,肺的弹性阻力:吸气阻力,呼气动力。肺组织本身的弹性阻力1/3:肺泡壁含有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产生。肺气肿时减小 肺泡外表张力2/3:由肺泡内液气界面产生。,第八页,共三十三页。,肺泡II型细胞大肺泡细胞产生的一类脂蛋白的混合物,60%为二软脂酰卵磷脂或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它可降低肺泡外表张力,称为肺外表活性物质.10为外表活性物质结合蛋白SP。,1.弹性阻力和顺应性:外表活性物质,第九页,共三十三页。,其生理意义在于:减少吸气的阻力,有利于肺的扩张。稳定大小肺泡的稳定性保持肺泡的枯燥,防止发生肺水肿。,第十页,共三十三页。,占总弹性阻力的30%气道阻力 惯性阻力 粘滞阻力,2.非弹性阻力(动态阻力):,气道阻力:非弹性阻力的主要成分,约占8090%。主要分布于上呼吸道:鼻50%、声门25%、气管支气管15%,细支气管及以下10%(气道半径的影响)。,第十一页,共三十三页。,气道阻力的影响因素:气流速度气流方式气道半径,第十二页,共三十三页。,呼吸过程中,气道半径的周期性变化:气道跨壁压:吸气时,气道内压、胸内负压管径 肺实质纤维的外向牵引作用 自主神经:交感神经管径 副交感神经管径 化学因素:儿茶酚胺、PGF2、PGE2、组胺、CO2等。,临床发生呼吸困难时,更多的表现为呼气相的呼吸困难,第十三页,共三十三页。,功能残气量:平静呼气末存留于肺内没有呼出的气量肺活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用力肺活量 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用力呼气量 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分别记录第1、2、3s末呼出的气量。正常占FVC 80%、96%、99%。,二肺通气功能的指标,第十四页,共三十三页。,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生理无效腔 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即使是进入肺泡内气体也可能由于肺泡周围血流缺乏而没有发生气体交换,此肺泡容积为肺泡无效腔。正常平卧位接近于0。,二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第十五页,共三十三页。,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正常(500-150)124.2L/min从通气效率考虑,深而慢的呼吸要比浅而快的呼吸效率高,但同时会增加呼吸做功。,第十六页,共三十三页。,第二节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气体交换的唯一动力:分压差气体分压混合气体总压力 该气体所占容积百分比,第十七页,共三十三页。,一、换气原理:气体扩散,气体扩散速率D,PT A S,dMW,扩散系数:S/MW,为气体本身特性,CO2约为O2的20倍。,10.CO 2通过呼吸膜的速度比02 快的主要原因是(2007)A 原理为易化扩散 B 分压差比02 大C 分子量比02 大 D 在血中溶解度比02 大,第十八页,共三十三页。,物理因素:分压差、溶解度、温度等。气体分压差决定气体扩散方向,并影响速度。解剖因素:呼吸膜面积和厚度 正常面积40m2,运动可增加至70m2,二、肺换气影响因素,第十九页,共三十三页。,二、肺换气影响因素,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V/Q4.2/50.84。站立时:肺尖约为2.5 0.84;肺底约为0.6 0.84,第二十页,共三十三页。,2005:8以下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指肺通气量和肺血流量的比值 B人体平卧时,平均比值等于0.64 C人体直立时,肺尖部的比值减小 D比值增大意味着肺泡无效腔减小 E比值无论增大或减小,都不利于肺换气,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三页。,2001A14导致静脉02分压增高的情况有 A氰化物中毒 B体育锻炼 C心输出量降低 D贫血 ECO中毒,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三页。,一氧气的运输二二氧化碳的运输,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三页。,换气功能障碍时,更容易发生缺氧而非二氧化碳贮留的原因:氧气的分压差在肺泡和动脉血之间差异较二氧化碳大二氧化碳的扩散系数大氧离曲线的特点,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三页。,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P50),氧离曲线左移,Hb对O2亲和力升高,有利于Hb 与O2的结合;而不利于解离氧离曲线右移,Hb对O2亲和力下降,有利于Hb中O2的释放。,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三页。,氧离曲线的影响因素:PH和二氧化碳分压温度,DPGCO,高铁Hb等,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三页。,9 以下因素中,能引起氧解离曲线右移的是(2007)AC02分压降低 BpH值降低C2,3 一DPG 降低 D温度降低,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三页。,二、二氧化碳的运输,物理溶解:5%化学结合:碳酸氢盐88%氨基甲酸血红蛋白7%,占肺部释放CO2的 17.4%?,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三页。,化学结合的运输形式,碳酸氢盐:CO2H2O氯离子转移氨基甲酰血红蛋白,H2CO3,HCO3H+,碳酸酐酶,HbNH2O2H+CO2,HHbNHCOOHO2,在组织,在肺,释放CO2的远比结合的多,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三页。,血液中CO2、O2及H对呼吸的影响,1、CO2 CO2是生理情况下调节呼吸最主要的体液因子;血液中一定水平的CO2对于维持呼吸中枢的正常兴奋性具有重要意义。吸入气CO2增加,可通过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肺通气量增加,以中枢化学感受器作用为主80%,但外周感受器首先起效。吸入气中CO2过多,体内CO2潴留,引起头疼、呕吐、昏迷,反而抑制呼吸,称为CO2麻醉现象,第三十页,共三十三页。,2、缺O2 缺氧时,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3、血液中H升高血液中H升高可以通过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但由于血液中H不容易通过血脑屏障,以外周效应为主。4、三者之间可有相互作用,协同或抵消。,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三页。,2022.153关于肺牵张反射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正常人平静呼吸调节的根本反射其感受器位于肺泡壁内迷走神经为其传入神经反射的效果是使呼吸变浅变快,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三页。,内容总结,第五章呼 吸。第二节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第二节肺换气和组织换气。吸气可达10030mmHg,呼气90-140mmHg。1.弹性阻力和顺应性:外表活性物质。主要分布于上呼吸道:鼻50%、声门25%、气管支气管15%,细支气管及以下10%(气道半径的影响)。气道跨壁压:吸气时,气道内压、。胸内负压管径。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第三十三页,共三十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