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俞穴学,辽宁中医学院院级优秀建设课,针灸根底教研室 韩红,第一页,共五十三页。,第一节 脾经经络(一)经脉循行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贯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隔,注心中。,第二页,共五十三页。,【注释】,白肉际:指足底或手掌面的边界,又称赤白肉际。核骨:张介宾注:“大指本节后内侧圆骨。其形如半个果核,故名核骨。即指第1跖趾关节内侧的圆形突起。踹:通作“腨,音篆。小腿肚,即腓肠肌部。咽:张介宾注:“咽以咽物,居喉之后。此兼指食管而言。舌本:指舌根部。厥阴:指足厥阴肝经。,第三页,共五十三页。,分析,足太阴脾经,从大趾末端开始隐白,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大都,经过第一跖趾关节后太白、公孙,上向内踝前边商丘,再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三阴交、漏谷,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地机、阴陵泉,上膝股内侧前边血海、箕门,进入腹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会中极、关元,属于脾,络于胃腹哀;会下脘、日月、期门,通过膈肌,夹食道旁食窦、天溪、胸乡、周荣;络大包;会中府,连舌根,散布舌下。其支脉,从胃局部出,向上通过膈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阴心经。脾之大络,穴名大包,位在渊腋穴下三寸,分布在胸胁。,第四页,共五十三页。,循行小结:,1联系脏腑:心、脾、胃2联系器官:膈、咽、舌3交接经脉:胃经隐白、心经心中,第五页,共五十三页。,二主要病候:,?灵枢经脉?:是动那么病:舌本强,食那么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那么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欠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脾之大络实那么身尽痛,虚那么百节皆纵。,第六页,共五十三页。,注释噫:嗳气。得后与气:后,指大便;气,指排气,矢气。快然如衰:感到病情松解。衰,当指病气衰退。溏瘕泄:溏,指大便溏泄;瘕,指腹部忽聚忽散的痞块。水闭:指小便不通等症。强欠:是指想打呵欠而气出不畅。,第七页,共五十三页。,临床相关病证分析:,是动那么病:舌本强,食那么呕:消化系统疾病以胃炎为多见;脑血管疾病过程中常见的假性球麻痹。胃脘痛: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腹胀善噫,得后与气,那么快然如衰:胃下垂、肠麻痹、胃肠神经官能症等。身体皆重:如果除外风湿性关节炎等器质性疾病之后,多见于神经官能症、或亚健康状态。此为脾虚证的典型病症之一。,第八页,共五十三页。,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常见病症为口腔溃疡。体不能动摇:风湿性关节炎;痿证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病变,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肌肉麻痹食不下:吞咽困难或食欲不振,属脾虚证 常见于胃肠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的消化道反响,如:贫血、放化疗之后;神经衰弱也可见。烦心:一种心理状态。多见于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或精神分裂症。心下急痛:其一为急性发作的疼痛;可见于心绞痛。其二为拘急疼痛。常见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第九页,共五十三页。,溏瘕泄,慢性胃肠炎水闭,可见于肾炎、前列腺疾病、肾功能衰竭、心衰黄疸,中医认为黄疸的发生与水湿内停有关。不能卧,强立欠 多见于神经衰弱、亚健康状态。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 可见于风湿性关节炎、周围血管、周围神经病变;中风后遗症等经脉所过处病症。脾之大络实那么身尽痛,虚那么百节皆纵 风湿痛、重症肌无力、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格林巴利、周围神经麻痹,第十页,共五十三页。,二、脾经络脉,?灵枢经脉?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第十一页,共五十三页。,二、足太阴络脉,?灵枢经脉?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其病,厥气上逆那么霍乱。实,那么肠中切痛;虚,那么鼓胀。取之所别也。,第十二页,共五十三页。,【讲解分析】足太阴络脉,名公孙,在距离足大指本节后一寸处分出,走向足阳明经;其支脉进入腹腔,与肠胃相联络。其病症,气厥逆就发为霍乱急性胃肠炎,上吐下泻。实证,见腹内绞痛;虚证,见腹部胀气。可取足太阴络穴治疗。公孙以治疗急性腹痛为擅长。,第十三页,共五十三页。,脾经经别,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上结于咽,贯舌本。,第十四页,共五十三页。,三、足太阴经别,【注释】髀:为下肢膝上局部的通称。此为股前,约当冲 门、气冲部会合入腹。与别俱行:指阴经经别与阳经经别同行。别 入 出 合 髀 合阳明 咽部 面部 入腹 舌本 阳明 联系脏腑,第十五页,共五十三页。,脾经经筋,第十六页,共五十三页。,四、足太阴经筋,?灵枢经筋?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结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第十七页,共五十三页。,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着于脊。其病,足大趾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痛,阴器纽痛,上引脐与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第十八页,共五十三页。,【讲解】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内侧端,上行结于内踝商丘,直行向上结于膝内辅骨阴陵泉;向上沿着大腿内侧,结于股前,会聚于阴器部。向上到达腹部,结于脐;再沿着腹内结于肋,散布到胸中;在内的经筋附着于脊柱。,第十九页,共五十三页。,分析:足太阴经筋病,足大趾支内踝痛 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痛阴器纽痛上引脐与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第二十页,共五十三页。,第七章 足太阴经络与腧穴,第二节 足太阴腧穴,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三页。,第二节 足太阴腧穴,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三页。,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三页。,一、概述,一经穴分布的部位及规律从足走胸,分布在下肢内侧;与手太阴相似,分布在下肢内侧前缘,并在内踝高点上8寸处与肝经向交叉;腹局部布在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胸局部布在前正中线6寸处。,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三页。,二起止穴及重点穴,起于隐白,止于大包。左右各21个穴。下肢内侧面-11穴侧胸腹部-10穴重点穴-13,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三页。,脾经腧穴歌赋,足太阴脾二十一,大趾隐白经穴起,大都节前太白后,公孙第一跖骨底;内踝前下有商丘,内踝之上三阴求;踝上 6 寸漏谷穴,膝内阴陵下地机。膝上 2 寸 6 寸行,血海 萁门能确定,冲门少腹动脉旁,腹舍腹结大横量;腹哀 3 寸到胸中,食窦天溪连胸乡;周荣 5 4 3 2 肋,大包腋下6 肋 上。,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三页。,三主治概要,1治疗所属脏腑疾病脾胃 消化系统疾病:以腹痛、腹胀、腹泻为其临床表现的病症。多见于胃肠炎,或胃肠神经官能症。,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三页。,三主治概要,中医辨证于脾虚有关的病症 血:血液生成、血液运行 血虚、血瘀、月经病气:气血化生之源气虚、正气亏损水:水湿、痰饮临床以水肿、小便不利等泌尿系统疾病;以带下异常为其临床表现的妇科炎症;外阴瘙痒的前阴的病症;咳喘、高血脂症、中风及后遗症与痰饮相关的病症。,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三页。,三主治概要,2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下肢痿痹瘫。,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三页。,足部经穴的定位,足太阴脾二十一,大趾隐白经穴起,大都节前太白后,公孙第一跖骨底;,第三十页,共五十三页。,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三页。,内踝前下有商丘,内踝之上三阴求;,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三页。,内踝前下有商丘,内踝之上三阴求;,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三页。,足部经穴的临床应用,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三页。,小腿部腧穴,内踝前下有商丘,内踝之上三阴求;,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三页。,三阴交SP 6:肝脾肾三经交会穴,1、治疗所属脏腑的疾病1脾胃虚弱导致的腹胀,肠鸣,泄泻,纳差,食不化2泌尿系统疾病:小便不利,水肿,遗尿2、治疗相交会经脉的疾病 肝、脾、肾1生殖系统疾病 妇科:经、带、胎、产 男子:遗精,阳痿,早泄,阴茎痛,疝气,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三页。,2治疗脏腑兼证:肝肾阴虚所导致的高血压、眩晕、中风及后 遗症;心肾不交或心脾两虚所致的失眠;脾肾阳虚所致的腹泻五更泄泻 3、调和营血,治疗皮肤病 与大椎、血海、曲池、委中等穴配 治疗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湿疹 4、通经活络,治疗下肢痿痹【操 作】直刺1-1.5寸,可灸,孕妇不宜针。针刺合谷、三阴交、太冲穴,可以是孕妇的子宫平滑肌收缩,宫颈松弛,有利于胎儿的娩出。提示,孕妇禁针!,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三页。,三阴交的现代研究,1、对输尿管蠕动的调节作用,电针狗的三阴交、照海、膀胱俞、肾俞等,当到达一定刺激量时,可是输尿管蠕动显著增加,引起输尿管蠕动增加的机理,一是针刺直接增加输尿管的蠕动,另一方面可能是增加尿量。2、据报道用针刺三阴交、气海、甚于,治疗痛经125例,取得良好疗效。,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三页。,踝上 6 寸漏谷穴,膝内阴陵下地机。,3寸,3寸,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三页。,第四十页,共五十三页。,地机SP8:郄穴,1、阴经郄穴治疗血证-月经不调,痛经。配三阴、血海,治疗月经不调;配肾俞、中极、三阴交治疗痛经2、利水化湿,治疗水肿,小便不利3、腹痛,泄泻,食欲不振,【操 作】直刺1-1.5寸,可灸【现代研究】现代针刺研究证明:针刺地机穴有降血糖的作用。,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三页。,阴陵泉SP 9:合穴,1、治疗脾失健运所致的腹胀、腹痛、肠鸣腹泻。2、治疗与水湿有关的病症。配水分治水肿,小便不利,尿失禁 配风市、阴市治疗风湿症 配丰隆祛湿化痰3、下肢痿痹瘫。【操 作】直刺1-2寸,可灸。,第四十二页,共五十三页。,血海SP 10:【定 位】在大腿内侧,髌骨底部内侧端上2寸。箕门 SP 11:【定 位】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 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膝上 2 寸 6 寸行,血海箕门能确定,,第四十三页,共五十三页。,血海SP 10:,1、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经闭配带脉,治疗月经不调;配三阴交、中极,治疗经闭;经期头痛2、治疗皮肤病配大椎、曲池、合谷、三阴交,治疗湿疹,瘾疹,皮肤瘙痒。3、关节疼痛、屈伸不利,配犊鼻、阴陵泉、阳陵泉,【操 作】直刺1-1.2寸,可灸。,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三页。,冲门少腹动脉旁,腹舍腹结大横量;,腹哀 3 寸连胸中,第四十五页,共五十三页。,第四十六页,共五十三页。,大横SP15,1、腹痛,腹泻,大便秘结【操 作】直刺1-1.5寸,可灸。,第四十七页,共五十三页。,腹部经穴临床应用,第四十八页,共五十三页。,腹哀 3 寸到 胸 中,食窦天溪 连胸 乡;周荣 5 4 3 2 肋,大包 腋 下6 肋 上.,第四十九页,共五十三页。,胸部经穴的定位与取法,第五十页,共五十三页。,大包SP21:脾之大络宽胸理气,健脾益气1、胸胁胀满,胁肋痛2、咳嗽,气喘3、全身疼痛,四肢无力,“实那么身尽痛,虚那么百节皆纵。【操 作】斜刺或平刺 0.50.8寸,可灸。,第五十一页,共五十三页。,小结,取穴要点:主要掌握:第一跖趾关节前后,胫骨内侧后缘,股内侧肌等解剖标志。脚趾部:大都和太白分别在大指跖趾关节的前、前方取。小腿部:三阴交、阴陵泉都在胫骨内侧后缘。漏谷、地机,在三阴交和阴陵泉的连线上。大腿部:血海在股内侧肌腹隆起的高点处,萁门在股内侧肌隆起的尾端。腹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都距任脉旁开4寸。胸部: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各穴,都在任脉旁开6寸的肋间隙中取穴。,第五十二页,共五十三页。,内容总结,经络俞穴学。白肉际:指足底或手掌面的边界,又称赤白肉际。实那么身尽痛,虚那么百节皆纵。得后与气:后,指大便。溏瘕泄:溏,指大便溏泄。黄疸,中医认为黄疸的发生与水湿内停有关。不能卧,强立欠 多见于神经衰弱、亚健康状态。实那么身尽痛,虚那么百节皆纵。与别俱行:指阴经经别与阳经经别同行。现代针刺研究证明:针刺地机穴有降血糖的作用。【操 作】直刺1-1.5寸,可灸。“实那么身尽痛,虚那么百节皆纵,第五十三页,共五十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