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医学专题—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ppt
下载文档

ID:2531681

大小:450KB

页数:34页

格式:PPT

时间:2023-07-0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2 医学 专题 衰竭 诊治 指南 2012 年版
主要(zhyo)内容,定义病因 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 分类(fn li)及分期诊断治疗,第一页,共三十四页。,定义(dngy),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zhyo)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第二页,共三十四页。,病因(bngyn),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首要病因是肝炎(n yn)病毒(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乙醇、化学制剂等)。在欧美国家,药物是引起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酒精性肝损害常引起慢性或慢加急性肝衰竭。儿童肝衰竭还可见于遗传代谢性疾病,第三页,共三十四页。,第四页,共三十四页。,发病(f bng)机制,宿主因素:有众多证据显示宿主遗传背景在乙型肝炎重症化过程中的重要性。目前,对乙型肝炎病毒(bngd)(HBV)感染与清除、慢性 HBV感染相关肝硬化及肝癌等疾病表型的遗传因素研究较多,但对重型乙型肝炎遗传易感性研究较少。仅有的少量研究资料大多来自亚洲人群,是采用候选基因一疾病关联研究策略。主要针对涉及乙型肝炎免疫反应通路的几个基因,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包括 TNF-及 TNF-,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诱生蛋白 10(IP-10,CXCL-10)、维生素 D受体(VDR)、人白细胞抗原(HLA)等。宿主免疫在肝衰竭发病中的作用已被广泛认可。以 CTL为核心的细胞免疫在清除细胞内病毒方面起关键作用,同时也是造成细胞凋亡或坏死的主要因素。,第五页,共三十四页。,发病(f bng)机制,病毒因素:病毒对肝脏的直接(zhji)作用。我国以乙型肝炎患者居多。研究表明,细胞内过度表达的 HBsAg可导致肝细胞损伤及功能衰竭。HBV的 X蛋白也可引起肝脏损伤,在感染早期,X蛋白使肝细胞对 TNF-等炎性介质更敏感而诱导细胞凋亡,这可能与重型乙型肝炎发病有关。研究表明,HBV基因变异可引起细胞坏死,导致严重的肝脏损害。毒素因素:严重肝病患者,由于库普弗细胞功能严重受损,来自门静脉的大量内毒素未经解毒而进入人体循环。内毒素可直接或通过激活库普弗细胞释放的化学介质引起肝坏死,且是其他肝毒物质(如半乳糖胺、CCl4和乙醇等)致肝坏死的辅助因素,因而可导致肝衰竭的发生。,第六页,共三十四页。,发病(f bng)机制,代谢因素:各类慢性肝病患者皆存在不同程度(chngd)的肝脏微循环障碍,血液难以进出肝脏,无法保证对肝细胞的营养供应。胃肠道吸收的营养成分难以进入肝脏,消化不良;吸收在血液中的药物难以进入肝脏与肝细胞接触,无法有效发挥药物疗效;代谢废物难以排出肝脏,成为毒素,滞留于肝脏,导致肝细胞损伤,而加快肝病进展。,第七页,共三十四页。,流行病学(li xn bn xu),我国肝衰竭的病因主要是 HBV感染,这也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脏疾病死亡原因,临床表现以慢加急性肝衰竭为主,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乙醇、化学制剂等)导致的肝衰竭。在我国研究中,免疫抑制剂是 HBV再激活的重要诱因(yuyn)之一,任一HBV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的感染者均可发生肝衰竭,为直接致病机制。大量病毒复制导致肝细胞营养耗竭;免疫麻痹(与免疫耐受完全不同)是损伤前提。,第八页,共三十四页。,HBV相关肝衰竭病情严重、并发症多、治疗困难、病死率高。发病人群以男性居多,女性较少,年龄则以青壮年为主,且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男性更容易(rngy)发生重型肝炎有关,也可能与饮酒因素有关。职业以农民、工人所占比例为最多,除农民所占人口比例较大外,可能与该人群的生活工作环境、生活方式、医疗条件以及文化水平较低而不能正确认识疾病,无法及时就诊从而贻误最佳治疗时机有关。在多种民族中,以汉族最多,少数民族较少。随着 HBV相关肝衰竭的分型发展及其演变,在我国,急性肝衰竭和亚急性肝衰竭呈减少趋势(因抗病毒治疗有效阻断了 CHB的重症化过程);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呈增加趋势(因现有的慢性肝病患者常因各种诱因发生急、慢性肝失代偿)。,第九页,共三十四页。,分类(fn li),根据病理组织学特征和病情发展速度,肝衰竭可分为四类:急性(jxng)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亚急性(jxng)肝衰竭(subacute liver failure,SALF)、慢加急性(jxng)(亚急性(jxng))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和慢性肝衰竭(chronicliver failure,CLF)。,第十页,共三十四页。,第十一页,共三十四页。,诊断(zhndun),临床诊断:肝衰竭的临床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而确定。(1)急性肝衰竭 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度及以上肝性脑病(按度分类法划分)并有以下表现者:极度乏力,有明显(mngxin)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肖化道症状;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出血倾向明显(mngxin),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或 INR1.5),且排除其他原因;肝脏进行性缩小。(2)亚急性肝衰竭 起病较急,2 26周出现以下表现者:极度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正常值上限 10倍或每日上升 17.1 mol/L;伴或不伴有肝性脑病;出血倾向明显,PTA 40%(或 INR1.5)并排除其他原因者。,第十二页,共三十四页。,诊断(zhndun),(3)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发生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临床症候群,表现(bioxin)为:极度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黄疸迅速加深,血清 TBil大于正常值上限 10倍或每日上升 17.1 mol/L;出血倾向,PTA40%(或INR1.5),并排除其他原因者;失代偿性腹水;伴或不伴有肝性脑病。(4)慢性肝衰竭 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和失代偿:血清 TBil明显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出血倾向明显,PTA40%(或 INR1.5),并排除其他原因者;有腹水或门静脉高压等表现;肝性脑病。,第十三页,共三十四页。,组织(zzh)病理学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肝衰竭的诊断、分类及预后判定中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肝衰竭患者的凝血功能严重低下,实施肝穿刺具有一定的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应特别注意。肝衰竭发生时(慢性肝衰竭除外),肝脏组织学检查可观察到广泛的肝细胞坏死(hui s),坏死(hui s)的部位和范围因病因和病程不同而不同。按照坏死(hui s)的范围程度,可分为大块坏死(hui s)(坏死(hui s)范围超过肝实质的 2/3),亚大块坏死(hui s)(约占肝实质的 1/2 2/3),融合性坏死(hui s)(相邻成片的肝细胞坏死(hui s))及桥接坏死(hui s)(较广泛的融合性坏死(hui s)并破坏肝实质结构)。在不同病程肝衰竭肝组织中,可观察到一次性或多次性新旧不一的肝细胞坏死(hui s)病变。目前,肝衰竭的病因、分类和分期与肝组织学改变的关联性尚未取得共识。鉴于我国 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最为多见,因此本指南以 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为例,介绍各类肝衰竭的典型病理表现:,第十四页,共三十四页。,(1)急性肝衰竭 肝细胞呈一次性坏死,可呈大块或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死,伴存活肝细胞严重变性,肝窦网状支架塌陷或部分塌陷。(2)亚急性肝衰竭 肝组织呈新旧不等的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死;较陈旧的坏死区网状纤维塌陷,或有胶原纤维沉积;残留(cnli)肝细胞有程度不等的再生,并可见细、小胆管增生和胆汁淤积。(3)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在慢性肝病病理损害的基础上,发生新的程度不等的肝细胞坏死性病变。(4)慢性肝衰竭 主要为弥漫性肝纤维化以及异常增生结节形成,可伴有分布不均的肝细胞坏死。,第十五页,共三十四页。,分期(fn q),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1.早期(1)有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2)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清(xuqng)TBil171 mol/L或每日上升 17.1mol/L);(3)有出血倾向,30%PTA40%,(或 1.5 INR1.9);(4)未出现肝性脑病或其他并发症。2.中期 在肝衰竭早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以下两条之一者:(1)出现度以下肝性脑病和(或)明显腹水、感染;(2)出血倾向明显(出血点或淤斑),20%PTA30%,(或 1.9 INR2.6),第十六页,共三十四页。,分期(fn q),3.晚期 在肝衰竭中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加重,有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淤斑等),PTA20%,(或 INR2.6),并出现以下四条之一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度以上肝性脑病。考虑到一旦发生肝衰竭治疗极其困难,病死率高,故对于出现以下肝衰竭前期临床特征的患者,须引起高度(god)的重视,进行积极处理:(1)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2)黄疸升高(TBil51mol/L,但 171 mol/L),且每日上升 17.1mol/L;(3)有出血倾向,40%PTA50%(或 1.5 INR1.6)。,第十七页,共三十四页。,肝衰竭(shuiji)诊断格式,肝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临床疾病,而是一种功能性诊断。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完整的诊断应包括(boku)病因、临床类型及分期,建议按照以下格式书写,例如:(1)药物性肝炎 急性肝衰竭(2)病毒性肝炎,急性,戊型 亚急性肝衰竭(中期)(3)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 病毒性肝炎,急性,戊型 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早期)(4)血吸虫性肝硬化 慢性肝衰竭(5)亚急性肝衰竭(早期)原因待查(入院诊断)原因未明(出院诊断)(对可疑原因写出并打问号),第十八页,共三十四页。,疗效(lioxio)判断,1.主要疗效指标是生存率(4、12、24和 48周生存率)。次要疗效指标包括:乏力、纳差、腹胀、尿少、出血倾向、肝性脑病、感染及腹水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血液生化学检查示 TBil下降,PTA(INR)恢复正常,血清白蛋白改善。2.治愈率或好转率(1)临床治愈标准:乏力、纳差、腹胀、尿少、出血倾向和肝性脑病等临床症状消失(xiosh);黄疸消退,肝脏恢复正常大小;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PTA(INR)恢复正常。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常以临床治愈率作为判断标准。(2)临床好转标准:乏力、纳差、腹胀、出血倾向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肝性脑病消失;黄疽、腹水等体征明显好转;肝功能指标明显好转(TBil降至正常的 5倍以下,PTA 40%或 INR 1.6)。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以临床好转率作为判断标准。,第十九页,共三十四页。,预后(yhu)评估,肝衰竭尚缺乏敏感、可靠的临床评估指标或体系。多因素预后评价模型如皇家医学院医院(Kings College Hospital,KCH)标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Child pugh-Turcotte评分(CTP)等,以及单因素指标如 TBil、凝血酶原时间(PT)、血肌酐、胆碱酯酶、血脂、血清(xuqng)钠等对肝衰竭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可在临床参考应用。,第二十页,共三十四页。,治疗(zhlio),目前肝衰竭的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原则上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病因治疗措施和综合治疗措施,并积极防治(fngzh)各种并发症。肝衰竭患者诊断明确后,应进行病情评估和重症监护治疗。有条件者早期进行人工肝治疗,视病情进展情况进行肝移植前准备。,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四页。,(一)内科综合治疗 1.一般支持治疗(1)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减轻肝脏负担。()(2)加强病情监测(jin c)处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