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医学
专题
尿液
有形
成分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临床(ln chun)应用价值,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 张时民,第一页,共八十六页。,尿液是机体(jt)内具有重要意义的体液,尿液常规检查是临床基础检验(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nirng)之一是临床上重要的过筛检查手段之一是评估肾脏疾病最常用的和不可取代的首选检验项目之一是普及和应用面非常广泛的实验内容之一是操作简便、快速、无须昂贵仪器、费用低廉、易于取得、无痛检查方法之一,第二页,共八十六页。,尿液常规检查,也称尿液一般检查,现在更流行的称呼是尿液分析(Urinalysis)中华检验医学大辞典对尿液分析的定义为:“用目测(m c)、理学、化学、显微镜及其他仪器对尿液标本进行分析,以达到对泌尿、循环、肝、胆、内分泌系统等疾病进行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等的目的”。,第三页,共八十六页。,尿液分析的全部内容(nirng)应包括尿液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和显微镜形态学检查三大部分。在完整的尿液分析过程中,不可对任何一项检验内容(nirng)有所忽略,因为三大部分在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都有重要作用。,第四页,共八十六页。,一、尿液的理学(lxu)检查,包括对尿量、颜色、透明度、比密、气味、(酸碱度)、渗透量、电导率等物理指标(zhbio)进行分析检验。血尿: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脓尿:镜下脓尿和肉眼脓尿混浊尿:注意区分脓尿、乳糜尿、结晶尿,第五页,共八十六页。,二 尿液的常规化学(huxu)检查,尿液干化学(huxu)检验项目主要有:pH、比密、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红细胞(潜血)、白细胞(粒细胞酯酶);维生素C。此外尿HCG、苯丙酮酸、尿钙测定试纸等也有一定应用价值。,第六页,共八十六页。,常用10项(11项)尿干化学试纸(shzh)按功能分组,模块组合1:比密、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与肾脏疾病相关模块组合2:白细胞、红细胞、亚硝酸盐:与泌尿系感染性疾病有关(yugun)模块组合3:比密、葡萄糖、酮体:与内分泌系统疾病有关模块组合4:胆红素、尿胆原:与肝胆系统疾病有关模块组合5:pH、比密、维生素C:对干化学实验的影响监测。,第七页,共八十六页。,干化学(huxu)检查和显微镜检查,已经有很多研究和文献证明,尿干化学检查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项目,不能取代尿液有形成分的检查,尿液干化学检查的所有内容也都是过筛性检查内容,并不能取代显微镜检查内容;而显微镜检查也不能取代化学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干化学检查与湿化学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应用价值(jizh)也有不同。,第八页,共八十六页。,三 尿液有形成(xngchng)分检查,尿液显微镜形态学检查也称作尿沉渣(urine sediment)检查或尿液有形成分(urine formed elements)检查。显微镜检查包括(boku)定性检查、定量检查、红细胞形态分析等内容。常规显微镜检查主要观察的内容是细胞、管型、结晶三大类成分。同时注意发现异常细胞和寄生虫。,第九页,共八十六页。,参考值,第十页,共八十六页。,最新报道(bodo)的参考值,第十一页,共八十六页。,四、尿液有形成(xngchng)分检查临床意义,是肾脏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检查和诊断的重要指标是全身其他(qt)系统疾病筛查、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是某些现代化检验方法不能取代的内容,第十二页,共八十六页。,专家(zhunji)观点,国内专家曾经建议:非肾脏和泌尿系统疾病,在干化学法RBC/WBC/PRO/NIT全部阴性的情况下可不必镜检。认为(rnwi)是镜检的筛查手段。美国NCCLS文件GP16-A中提出:凡医生要求;实验室规定的程序(如肾脏病、内分泌病、免疫病等)中的项目必须做;凡干化学任何一项理化指标异常,必须镜检。,第十三页,共八十六页。,红细胞检查(jinch)的临床意义,泌尿系统自身(zshn)疾病:泌尿系统各个部位的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肾脏移植排斥反应、先天性疾患等都会引起血尿。如急性肾小球肾炎伴有肉眼血尿者可达40,持续数日后可转为镜下血尿。肾盂肾炎、泌尿道感染、肾结石、肾结核、肾外伤、肾活检后、多囊肾、肾积水、肾脏和泌尿道良性或恶性肿瘤等都是造成血尿的病因。,第十四页,共八十六页。,生殖系统疾病: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前列腺炎或脓肿、精囊炎等也可出现血尿。全身性疾病:各种原因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jinsho)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DIC、白血病伴血小板减少(jinsho)、血友病、坏血病等;某些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肾炎等;感染性疾病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血丝虫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肾小管动脉硬化、心力衰竭等;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都可引起尿中红细胞增加,形成镜下血尿。,第十五页,共八十六页。,尿路临近器官疾病:阑尾炎、输尿管周围(zhuwi)炎症、盆腔炎、输卵管和附件炎、结肠癌、直肠癌、子宫颈癌、卵巢恶性肿瘤等,均可侵犯道尿道,而造成尿中红细胞数量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也可引发血尿。,第十六页,共八十六页。,肾性与非肾性血尿(xu nio)的鉴别,第十七页,共八十六页。,异常(ychng)形态红细胞,第十八页,共八十六页。,异常(ychng)红细胞类型,第十九页,共八十六页。,相差(xin ch)镜下的红细胞,第二十页,共八十六页。,正常(zhngchng)形态的红细胞,第二十一页,共八十六页。,肾性血尿(xu nio),病变部位在肾脏。尿中红细胞来源于肾小球,临床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或血尿伴有蛋白尿。血尿可以表现为持续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也可表现为间断血尿。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shn bn)、系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也可见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以及遗传性疾病,如薄基膜肾病(shn bn)、Alport综合征等。,第二十二页,共八十六页。,急性(jxng)肾小球肾炎病例,第二十三页,共八十六页。,IgA型肾炎(shn yn)病例,第二十四页,共八十六页。,非肾性血尿(xu nio),病变部位在肾脏以外的部位,如输尿管、膀胱、尿道。形态比较正常。暂时性(一过性)血尿:正常人,特别是青少年在剧烈运动、急行军、冷水浴、重体力劳动后,女性注意防止月经污染等情况。泌尿系统疾病: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等情况。其他疾病:各种(zhn)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障、白血病等。DIC、高血压、动脉硬化、高热、SLE和泌尿系统周围器官炎症等。,第二十五页,共八十六页。,肾结石病例(bngl),第二十六页,共八十六页。,干化学检查(jinch)和显微镜检查(jinch)的关系,干化学法:可测定(cdng)完整或溶解的红细胞;半定量或定性分析;受高浓度VIT C、易热酶、洗涤剂的干扰显微镜检查法:可认完整细胞,可定性定量计数,需要有一定经验的专业人员,可对红细胞形态进行分析。对与红细胞相似物可能造成误认。不能检查出溶解的细胞。,第二十七页,共八十六页。,血红蛋白(xuhng dnbi)尿和肌红蛋白尿,尿液外观可呈浓茶色或酱油(jingyu)色。可经过尿隐血试验和肌红蛋白定性实验确认。血红蛋白尿: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如溶血性贫血、血型不符的输血、大面积烧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疟疾。肌红蛋白尿:肌肉细胞坏死和破裂导致。挤压综合征、缺血性肌坏死。正常人剧烈运动后也可偶见。,第二十八页,共八十六页。,血红蛋白(xuhng dnbi)管型,第二十九页,共八十六页。,尿中白细胞检查(jinch)的意义,尿中检查到的白细胞多为中性粒细胞。尿液中白细胞增加主要见于泌尿系统炎症(ynzhng),如肾盂肾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结核、结石症,以及膀胱癌、尿道癌等恶性肿瘤疾病。中性粒细胞增加:泌尿系统炎症,特别是细菌性感染时以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如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生殖系统疾病:前列腺炎、阴道炎、宫颈炎、附件炎时,可因前列腺液或阴道分泌物混入尿中,导致尿中中性粒细胞增加,若伴有白带混入,还可见大量扁平上皮细胞出现。,第三十页,共八十六页。,尿中的白细胞,第三十一页,共八十六页。,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加:多见于泌尿道慢性炎症和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等。应用抗生素、抗癌药物引起的间质性肾炎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也是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数量增加为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如果尿中出现过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可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尿。常见于某些(mu xi)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药物所致变态反应、过敏性炎症等。变态反应性疾患引起的泌尿系及其他部位的非特异性炎症,也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第三十二页,共八十六页。,脓细胞增加:新鲜尿中出现过多陈旧性脓细胞,则可能与泌尿系统原发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肾脓肿、尿道炎、淋病有关(yugun);也与泌尿系统继发感染,如泌尿系统结石感染和尿道梗阻性疾病感染有关(yugun);还与泌尿生殖道周围器官和组织的疾病,如肾周围炎、尿道旁脓肿、阑尾周围炎症有关(yugun)。,第三十三页,共八十六页。,泌尿道感染(gnrn)病例,第三十四页,共八十六页。,肾小管上皮细胞,正常人尿中无此类细胞。当明显增多时表示肾小管病变,以急性(jxng)肾小球肾炎最为多见。当大量或成堆出现时,表示肾小管有坏死性病变。肾移植后一周内,尿内可发现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随后可逐渐减少至恢复正常。当发生排异反应时,尿中可再度出现成片脱落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第三十五页,共八十六页。,急性(jxng)肾小球肾炎病例,第三十六页,共八十六页。,含铁血黄素(hun s)颗粒和复粒细胞,在慢性肾炎、肾脏慢性充血、充血性肾梗阻或血红蛋白(xuhng dnbi)沉着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会出现含铁血黄素颗粒,此类细胞有时易与正常尿中的单核白细胞混淆,形态似痰内心力衰竭细胞的颗粒。鉴别方法:在盐酸中与亚铁氰化钾作用,经普鲁蓝染色后呈蓝色,可以确认。当在某些慢性疾病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发生脂肪变性,细胞浆内会出现许多脂肪颗粒,称为脂肪颗粒细胞,如果脂肪颗粒覆盖和充满整个细胞浆和核上,将其称为复粒细胞。,第三十七页,共八十六页。,慢性(mn xng)肾小球肾炎病例,第三十八页,共八十六页。,肾盂肾炎病例(bngl),尿中出现(chxin)正常形态的红细胞和白细胞,第三十九页,共八十六页。,干化学(huxu)白细胞检查和显微镜检查,干化学法:粒细胞酯酶中性粒细胞,半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受高蛋白尿和VIT C的影响(yngxing)可出现假阴性显微镜检查法:可发现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必要时可分类。有经验者可区别肾小管上皮细胞、吞噬细胞等。,第四十页,共八十六页。,吞噬细胞(tn sh x bo),第四十一页,共八十六页。,尿中发现(fxin)管型的意义,尿中常见的管型主要有:透明管型、颗粒管型、白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蜡样管型、肾上皮细胞管型。还可见到脂肪管型、结晶管型、细菌(xjn)管型、宽大管型等。,第四十二页,共八十六页。,透明(tumng)管型,正常人晨尿中可偶见透明管型,儿童尿中透明管型较成人略多,老人尿中透明管型较常见。剧烈运动、发热、心功能不全时透明管型略微增多。尿中透明管型明显增加多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淤血、高血压、肾脏动脉硬化和肾淀粉样变性。急性肾小球肾炎时,透明管型常与其他病理性管型同时出现;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尿中可长期大量出现透明管型。肾炎晚期可出现异常粗大的透明管型,称为肾衰竭管型,是宽幅管型的一种(y zhn)类型。,第四十三页,共八十六页。,第四十四页,共八十六页。,颗粒(kl)管型,正常人尿中无,但在剧烈运动后、高热、脱水等情况下可偶见细颗粒管形。尿中颗粒管形同透明管形同时存在和出现(chxin)。尿中细颗粒管型的出现和增加,提示肾脏有实质性改变。常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管硬化症、药物中毒等。一般情况下细颗粒管形出现表示症状较轻,而粗颗粒管形出现提示病情加重,如肾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