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时期苏中如泰地区的反“清乡”斗争_邵俊敏.pdf
下载文档

ID:2529320

大小:1.50M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0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抗战时期 苏中 地区 清乡 斗争 邵俊敏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研究 2022 年第 6 期61Struggle against the Mopping-up Campaign in the Countryside of Rutai Area in Central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抗战时期苏中如泰地区的反“清乡”斗争 邵俊敏吕龙摘要: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在战争长期化背景下,日本为达到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战略目的,实行对华新政策,把战略重心转向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华中等占领区进行了残酷的“清乡”。1943 年起日伪便将“清乡”的魔爪伸向了苏中如泰地区,军事上打击抗日武装,政治上实行伪化措施,经济上掠夺当地资源,思想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如泰地区抗日军民在中共中央华中局及地方党组织领导下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反“清乡”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坚持了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关键词:抗日战争如泰地区“清乡”反“清乡”中图分类号:K265.1E2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83-(2022)06-0061-09“清乡”,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纠合其扶植的汪伪政权在华中等占领区实行的一种残酷的进攻手段。其集军事“清剿”、政治欺骗、经济掠夺、思想奴化于一体,企图彻底肃清“清乡”区的抗日力量,全面控制“清乡”区,实行殖民地式的伪化统治,以达到“确立治安”、恣意奴役和搜刮掠夺的目的,具有长期性、政治性、全面性和残酷性的特点,使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和破坏。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苏中如泰地区抗日军民在中共中央华中局及地方党组织领导下开展了针锋相对的反“清乡”斗争,最终取得了重大胜利,粉碎了日伪的“清乡”图谋,坚持了抗日根据地。一、日伪对如泰地区进行“清乡”的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本积极推行“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政策,以期保持和巩固其占领区,并试图进行长期作战。1940 年 3 月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成为日本推行“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政策的帮凶。1942 年 12 月日本御前会议通过为完成大东亚战争的对华处理根本方针,要求汪伪政府强化其政治力量,“全面谋求自强”,“普及官民对战争目的的认识和强化维持治安”,以“彻底而安全地支持战争”,在经济上要求“增加完成战争上所需物资的获得,谋求占领区内重要物资的重点开发、获得和敌方物资的积极获取”。在此背景下,日伪出笼了一系列“清乡”计划。从 1941 年 7 月起,日伪军在苏南地区进行了多次“清乡”,均遭到重创,又图谋向新四军苏中根据地发动“清乡”。如泰地区地处江苏中部,包括如皋和泰兴二县,是东濒黄海、南临长江的一个连片区,与日汪统治的南京、上海等地十分接近,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虽然日本帝国主义在这一地区盘踞已久,但其统治并不稳固。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来,以新四军为主的抗日武装在此蓬勃发展。1940 年新四作者简介邵俊敏,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吕龙,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为完成大东亚战争的对华处理根本方针,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日汪的“清乡”,北京:中华书局,1995 年,第 45 页。抗日战争时期的如皋县、泰兴县包括今县级如皋市、如东县、县级泰兴市、县级海安市区域。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研究2022 年第 6 期62军东进泰兴黄桥,成立通(南通)如(如皋)靖(靖江)泰(泰兴)临时行政委员会,如皋、泰兴两个中心县的县委也相继成立,根据地建设加速。黄桥决战胜利后,新四军成为如泰地区抗战的主导力量。为做好各阶层的统战工作、结成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陈毅、粟裕等亲自联络、造访朱履先和韩国钧等地方爱国人士,并在曲塘一带成立“鲁苏战区游击指挥部第三纵队联合抗日司令部”。苏中如泰根据地的发展引起了日伪的恐慌,加之其在该地区开展的“扫荡”一次次被粉碎,在单纯的“扫荡”难以奏效的情况下,日伪决定采取与其在苏南地区对付抗日军民同样的办法,对如泰地区开展所谓的“清乡”。二、日伪在如泰地区“清乡”的主要内容和手段从 1943 年起,日伪在苏中如泰地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清乡”,主要做法是先以“军事清乡”开路,继而实行“政治清乡”和“经济清乡”,最终进行“思想清乡”。日伪在如泰地区的“清乡”是一场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异常残酷的法西斯殖民统治活动,给该地区人民群众带来了深重灾难。(一)“军事清乡”日伪的“军事清乡”以“清剿”和“扫荡”为首要步骤。1943 年春,日军纠集了 2 个师团各一部和一批伪军、汉奸,准备对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所在地进行“清乡”。4 月,日伪军兵分 11 路,采用密集的“梳篦”“拉网”战术,寻找苏中新四军主力部队,合击中共党政机关,进行残酷的“军事清乡”。伴随“清剿”“扫荡”而来的是日伪在“清乡”区构筑封锁线。为达到切断“清乡”区内外抗日军民联络和控制物资流通的目的,日伪实行所谓“肃正讨伐的封锁纲领”,疯狂地在“清乡”区用竹篱笆扎起封锁线,狂妄地宣称“篱笆筑成功,清乡便成功”,“篱笆打好了,新四军跑不了”。日伪从江南运来 500 多万支毛竹,“从长江边的天生港向北经白蒲、林梓至丁堰,再从丁堰向东经双甸、岔河、马塘、掘港、南坎,直到黄海之滨的鲍家坝,沿着公路与河道,构筑了一百多公里长的封锁篱笆”。仅如皋县所设封锁线的长度就达 84 公里,需要粗竹 2.2 万根、细竹 13.5 万根。竹篱笆两旁田里的高秆作物全被砍光。除竹篱笆以外,还建立许多碉堡、瞭望哨。竹篱封锁线限制了“清乡”区内外军民的交通联络,阻碍了抗日部队运动和物资运输,严重影响了民众的生产生活。由于竹篱笆分隔,一些农民种田必须绕道十几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农田荒芜。当时流传这样一首民谣:“竹篱笆,竹篱笆,你也看不到我呀,我也看不到你,两眼泪花花。竹篱笆,硬分家,南边田,北边家。良田荒芜没法种,好好的粮食吃不到它。”封锁线更成为日伪残酷屠杀的借口,如皋县“杨华桥附近有三个群众运粮经过竹篱笆,被伪军抓住活活打死。白蒲附近野鸭港有五个群众想穿过竹篱笆赶路,被鬼子发现,当场打死二人,其余三人被抓到白蒲惨遭毒打。白蒲南边五十里附近,有一只羊子钻进竹篱笆,看羊子的小孩跨进竹篱笆去拉羊子,被鬼子一刺刀戳死”。日伪还在封锁线上设置大小检问所,规定:大站可以过人过物,小站只准过人,通过检问所,行人需有“良民证”“居住证”,物资需有“出入证”,妄图达到严格控制“清乡”区内的人员出入和物资流通的目的。日伪将如皋县掘丁公路一线设为封锁线,并在这条封锁线上设置 10 处大检问所,每处都配备了 10 名左右检问人员,对来往行人严密盘查。检问人员向老百姓强索钱财更是家常便饭。检问 中共如东县委党史办公室编写:如东人民革命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年,第 82 页。参见苏北地区清乡主任公署致清乡委员会呈文,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日汪的“清乡”,第 653 页。参见中共南通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办公室编: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简史,1983 年,第 14 页。陈丕显:陈丕显回忆录:苏中解放区十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年,第 219 页。如皋县委政府办公室编:县委召开广播会议纪念苏中反“清乡”斗争胜利四十周年,1983年,南通市档案馆藏,档案编号:E138-111-0024-0015,第 3 页。中共南通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办公室编: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简史,第 14 页。参见中共如东县委党史办公室编写:如东人民革命史,第 82 页。抗战时期苏中如泰地区的反“清乡”斗争2022 年第 6 期63所使“清乡”区人民的自由被限制,财物被掠夺,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二)“政治清乡”在进行“军事清乡”以歼灭抗日武装力量、镇压人民反抗的基础上,日伪高度重视“政治清乡”,妄图由此强化其对占领区的伪化统治,“肃正清乡区的治安”,宣称“清乡所要的军事力量,只有三分,而政治力量却有七分”。编查保甲是日伪“政治清乡”的首要步骤。其在如皋的做法是在建有据点的集镇及其附近乡村进行“和平编查”,由编查人员挨家挨户登记户口,10 户编成甲,10 甲编成保,指派保、甲长。在远离据点的乡村实行“武装编查”,以武力进行强行登记,或在据点里编查后,再武装下乡贴门牌。而在泰兴、如城、如安等伪特别区公署以下地区则将辖境划分为若干自治区,“每一自治区设保甲指导员一人,每一乡镇设保甲编查委员一人”,妄图通过编查保甲、贴制门牌、严格身份证明、建立户口制度、实行连坐切结等方式来清查中共党员和抗日民众,切断抗日军民之间的联系。建立保安警察系统是日伪“政治清乡”的重要手段。日伪在部署“清乡”的文件中指出:“地区内保安队、警察等,由清乡督察专员在日本军协助下,迅速编练,养成纯正之地方武力,绝对掌握指挥。”在如城、泰兴、靖江三个伪特区署所在地设置警察局,在如安、如丰两特区由伪特别区公署设科办理业务。在特别区以下的各自治区则于伪区公所所在地设置警察署,并在扼要地点设分署或分驻所。警察署长由区长兼任统率,以求警察与保甲密切配合、实现警保联系紧密。日伪还在特区内设置保安队,各特区保安队长由伪特别区公署署长兼任,大队长负责地区内保安和行政工作的开展。建立特务机构是日伪“政治清乡”的又一重要办法。为加强伪化统治,日伪在如泰“清乡”区推行特务统治。如,日伪特务对如皋县冯石乡的破坏活动层出不穷,“有的以伪员的公开身份,在边缘地区推动伪化;有的敌伪爪牙潜入我根据地刺探情报,进行敲诈勒索活动;有的潜伏在我根据地,妄图与敌伪勾结,进行破坏活动”。日伪企图发展特务情报组织,搜集根据地情报,策反抗日干部,监视伪职人员,以加强对“清乡”区的控制。编组反动组织是“政治清乡”的另一重要措施。如编组“自卫团”和“爱乡会”等,由各地伪“清乡”公署指挥。日伪将“自卫团”宗旨定为“防剿匪共、增进人民自卫能力、编查保甲、辅助军警,维持地方治安”。在第二期“清乡”中,日伪规定“自卫团之组织,以乡镇为单位,每乡镇成立一团,由特别区公署暨区公所之层次指导,各乡镇之自发而组成之”,同时每一自治区设置数名“自卫指导员”,专门负责“组织训练激发爱乡精神,培养团结自卫力量,以确保治安”。日伪妄图通过“自卫团”加强其在如泰地区的残暴统治。苏北清乡区政治工作团关于苏北清乡宣传动员纲要,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日汪的“清乡”,第 666 页。苏中四分区抗日反“清乡”斗争始末,政协南通市文史编辑部编:南通文史资料选辑第 14 辑,1995 年,第 11 页。江苏省第一区清乡督察专员公署第二期清乡工作计划总纲,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日汪的“清乡”,第 742 页。江苏省第一区清乡督察专员公署第二期清乡工作计划总纲,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日汪的“清乡”,第 741 页。江苏省第一区清乡督察专员公署第二期清乡工作计划总纲,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日汪的“清乡”,第 746 页。严永祥、丁邦敬:日军侵占丁堰镇与冯石乡人民的抗日斗争,政协江苏省如皋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如皋文史资料第 3 辑,1987 年,第 78 页。江苏省第一区清乡督察专员公署第二期清乡工作计划总纲,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日汪的“清乡”,第 743 页。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研究2022 年第 6 期64(三)“经济清乡”对“清乡”区人民进行掠夺和剥削是日伪“清乡”的重要动因。“经济清乡”在日伪对如泰地区“清乡”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增收赋税等手段,对老百姓实行蛮横劫掠。在“清乡”区成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