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跨界融合视野下舞蹈创新发展的现实挑战与发展路径_刘琴.pdf
下载文档

ID:2529308

大小:932.33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0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融合 视野 舞蹈 创新 发展 现实 挑战 路径 刘琴
艺术大观2023.0353跨界融合视野下舞蹈创新发展的现实挑战与发展路径刘琴 陈畅随着观众对表演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舞蹈编导的创作也不再局限于舞蹈这一门艺术,开始了与其他艺术种类进行不同程度的融合创作。对此,舞蹈艺术创作应顺应时代潮流,在舞蹈本体与其他艺术的交融中探索出舞蹈实践创作的新形势,同时也要应对艺术跨界所带来的新问题。本文对国内舞蹈艺术跨界融合创作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舞蹈艺术创新的有效发展路径,以促进舞蹈艺术的跨界融合与发展。一、舞蹈与其他艺术的融合发展(一)形式的互文:舞蹈与话剧的创生转义舞蹈与话剧同为舞台艺术,其功能却各有所长,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而话剧却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两种艺术形式相结合,可以“忠实”地阐释要叙述的“故事”,或者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演绎出新的“故事”。提起这两种形式的结合,不难想到由王玫老师编导2002年于北京上演的 雷和雨,该作品借助了原著的“故事”,对原台本进行改编并加入“台词”,巧妙地避开了舞蹈拙于叙事的困境,从而更好地对人性进行挖掘,加深了舞剧的思想深度。作品的成功原因,其一在于结构的“整体性”,对戏剧结构的重新定义,打乱其原本紧凑的戏剧发展过程,没有具体的场和幕,但从头至尾都存在着内在连接。如在舞剧开场大横排到圆形人物关系群舞,是通过繁漪站起来摔药碗企图打破压抑这一线索连接的,繁漪和周萍的爱情是由四凤的出现破裂的。编导充分运用人物之间的情感矛盾冲突,将其作为舞段之间的线,使得舞段串联起来,且又合情合理,既符合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特征下舞段情节必须精简的要求,又将文本中人物情感的复杂性通过双、三、群舞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原文学作品的主题以更鲜活的方式表达出来。其二在于叙述的“节制性”,编导有话要说,但为避免叙述过多而缺少隐喻与暗示的情况,编导在剧前和剧中都不同程度地添加了“台词”,作为对人物形象的补充,如周冲对四凤表达爱意的台词段落,更注重用舞蹈语言诉说情感,表现周朴园、繁漪、周萍等六个人物在充满压抑环境中的挣扎与抗争,以至于死亡才能解脱的结局。编导在话剧中汲取经验,更好地构建舞剧,从而给我们一种全新的、鲜活的、深刻的艺术审美体验。(二)观念的转变:影像舞蹈的融媒体时代在融媒体的冲击下,报纸、广播、杂志、电影、电视等五大传统媒体与新型的数字媒体不断深度融合,在各种全新的数字技术加持下融合为一。融媒体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一种运作模式,在多元媒体理念的推动下,新旧媒体相互作用,依靠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而舞蹈也赶上了这个好时代,传统剧场的舞蹈艺术也搭上这趟顺风车,在电视、App 软件上播放,直抵观众眼前,这不仅是传播的进步,更是观念的转变。随着国民文化自信心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国风类舞蹈,据统计,截至 2021 年,B 站传统文化爱好者达到 9603 万,其中有大量国风舞蹈的拥趸。面对广阔的受众,许多普通舞者在幕后摄影师的帮助下,大肆表现自己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和热爱。无论是西方多媒体实验影像舞蹈的发展,还是国内舞蹈艺术片的传播,都可以发现“影像舞蹈”正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在融媒体时代,影像舞蹈也展现出其生机勃勃的一面,同时也给传统舞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比如民族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群舞渔光曲,自 2020 年春节以来,腾讯视频播放量就已达数百万。再比如河南卫视和哔哩哔哩推出的文化舞蹈节目,以奇舞著书十二风舞志,共同讲述蕴含于舞蹈之中的华夏故事。可以说舞蹈在各类媒体的矩阵式推进下,成功“出圈”,从艺术精品制作到媒体宣发,再到演出传播,都开启了一个以艺术融合为重要特征的新时代。二、舞蹈艺术跨界演绎之现实挑战(一)艺术融合基准的模糊在各类艺术大杂糅的时代,艺术融合的确成为舞蹈发展的一大出路,就目前而言,艺术大观2023.0354舞蹈的跨界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其他的综合性艺术中添加舞蹈,使其作为一种参与要素来融入,使得舞蹈获得超越自己原本形式的综合形式,从而发挥出综合性的审美价值。二是在舞蹈的创作中适当添加其他艺术门类的要素,但是舞蹈在此之中因处于主导地位,其创作应该被其他的艺术形式衬托与丰富。因此,当今舞蹈也面临着一大挑战怎么融合?许多舞蹈就是“片段”的形式,可以说还不能算作一个作品,各种形式任意杂糅,就缺失了原本作为舞蹈艺术本体的魅力。作为舞台艺术的舞蹈与布景、灯光、造型相辅相成。多媒体投影艺术应用到舞台之中未尝不可,但是过度借助灯具以及 Led 大屏幕,导致舞台过度炫彩夺目,从而盖过了舞蹈本身,舞台的设置是为让舞蹈更好地展现其艺术感染力,应该以舞蹈为主,不应该有喧宾夺主之嫌。舞蹈艺术的创新是必然的,但是编导们应该保持舞蹈创新的纯粹性,保持舞蹈这门艺术独立的意义。舞蹈艺术想要更好地发展,应该在跨界上多一点理性的反思,需要强有力的界限来评定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相融合的“度”,而不是在这种模糊的基准线上滥意创造。(二)国际舞蹈动态的忽略“舞蹈是一种以人的身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但是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离不开音乐、诗歌、美术等要素,它们同样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知,舞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现代舞蹈编创者因此生发出将舞蹈融入公共艺术中的想法,它可以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甚至可以是某一个特定的场所。中国舞蹈现在的“公共跨界”已初见端倪,但没有明确的定义和路径。事实上,国外的“公共跨界”艺术发展已久,从贾德逊剧场的“阳台之舞”到百老汇舞台不设坐席的极限震撼,都是以舞蹈艺术作为形式添加到公共艺术之中,为公共艺术添加新的活力,甚至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新的可能性。国内的舞蹈应学习国 外 的 舞 蹈 创 作,尝 试 从 传 统 剧 场 走向公共空间,在含有特殊艺术氛围的场所中,比如博物馆、文化馆等,也能一定程度上将观众的范围拓宽,还可以加深其他艺术家对舞蹈艺术的认知,这也是舞蹈艺术创新发展不可忽略的一步。(三)跨界融合手段的变通跨界,作为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相互运作的手段,会使得该艺术添加原本不属于自己艺术属性的新形式。舞蹈艺术创作的跨界思维,是当代编导艺术理念的更新和新型创作手法的构建,是艺术创作的大势所趋,也是新时代审美重建的结果。当今舞蹈艺术跨界创作层出不穷,例如,以先锋性行为的视觉革命实现了对传统舞蹈剧场形态的创新与变革的实验性舞蹈影像,这是舞蹈艺术与影像艺术跨界融合的产物。跨界的本质是创作中不同艺术的对话,这种对话可以自发性地产生出别样的意象,而这种意向是单门艺术门类无法完成的。跨界这种创作手法极度考验编导对舞台是否有深刻的认知,但是也不能局限于舞台,影像、人工智能等皆可以与舞蹈形成优质对话。在艺术创作中,舞蹈与其他艺术门类融合的实质就是舞蹈本身动作形态带来的身体认知活动与其他艺术门类带来的审美体验的对话关系的显现,从而打破传统思维上的舞蹈创作模式,将身体和情感赋予现代性的审美认知。跨界创作就是不同艺术间内部要素的相互“对话”。例如声音,声音是一种自然元素,也是一种生活美的独立艺术,在现代舞的创作理念中,这种特别的表达方式可以打破原本舞蹈表达的“独立性”,调动起身体与听觉的配合,使舞者与观众产生共鸣。而当今的舞蹈创作应该聚焦于艺术门类中内部要素的联系,而不是两种艺术形式的整体比较,这是舞蹈编创跨界手段的变通。编导在编创跨界作品时要注意跨界方式,注重舞蹈身体动作与其他艺术要素的融合,借助其他形式使得舞蹈肢体语言认知范围扩大,从而与动作成为共筑身体语言的要素,最后将具有多层含义表达的舞蹈作品呈现出来。三、跨界融合视野下舞蹈艺术创新发展路径(一)便捷化:移动设备增强文化传播手机在现代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便捷的方式也让舞蹈能够直达观众的眼前,B 站、抖音上各个种类的舞蹈视频到处都是,在加快舞蹈艺术传播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舞蹈的兴趣。舞蹈也在这些便捷的传播方式中寻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打破了舞蹈传统的剧场化传播,真正做到了从“舞艺术大观2023.0355蹈空间”到“公共空间”,拉近了观众与舞蹈表演的距离,为舞蹈美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背景下,因生活和工作压力,到剧场看舞蹈的人也愈发减少,手机却能帮助观众快速搜索到自己喜欢的舞蹈,使得舞蹈之美不再是束之高阁,而是做到真正地融入生活,是一种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的舞蹈,在社会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移动设备将舞蹈推向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更是在舞蹈与大众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二)多样化:艺术借鉴提供发展活力除传统舞蹈之外,舞蹈还可以融入情景剧、歌舞剧等各类姊妹艺术之中,舞蹈作为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身情感的抽象艺术,在叙事方面确实有所欠缺,但是一旦借助其他艺术形式,就可以减少叙事难度,如文学剧本等,这类舞蹈作品对于观众来说,是具有“前理解”性的。如花木兰天路等舞剧,可以提前将观众带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这种形式在国内出现已久,作品也更新频繁,编导们在舞与剧两种模式的融合“度”上不断探索,为舞蹈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三)技术化:设备装置增添艺术魅力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舞蹈艺术家们也开始从科技方面探索舞蹈发展的新形式。新媒体舞蹈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艺术与技术的统一,炫目的灯光、丰富的布景等虽然能够增强舞蹈艺术的视觉张力,但是容易使舞蹈脱离动作本体,而落入技术营造的绚丽中。因此新媒体舞蹈的创作要在利用现代技术的同时,注重舞蹈本体意识的传达。如张继钢创作的 3D 舞蹈诗侗,2008 年春晚借助机械装置突破人体伸展极限的飞天。再比如舞蹈节目舞蹈风暴中利用摄影技术将舞蹈造型中的瞬间美丽定格住的“风暴时刻”。舞蹈在各种科技的加持下,将舞蹈这种时空表现力和动态造型美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展示,也给观众带来了身心上的享受和视觉上的冲击,完美地重塑了舞蹈艺术的时间、空间、力量。在发展的机遇中,只有厘清舞蹈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才不会只停步于观赏阶段,而是在各类科技的辅助下将舞蹈的生命力再次展现,从而使舞蹈变得多姿多彩,推动舞蹈多样化发展,才能使舞蹈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从而让舞蹈在新时代的更替中健康、稳定地发展。四、结语纵观舞蹈艺术发展,艺术融合的趋势具有必然性。在这种艺术融合发展趋势下,舞蹈不应该只凭借舞蹈动作本身来表达主题或情感,而应该借助更多的艺术形式来辅助表达。舞蹈编导应该在旧形式中推陈出新,树立新型舞蹈创作观念,并不断地深入生活,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吸收其他艺术门类的同时,做到不断推敲,反复琢磨,使其为己所用,避免丧失舞蹈的艺术特性。参考文献:1 刘青弋.一个女人心中的雷和雨J.舞蹈,2002(09):8-9.2 冯双白.融媒体时代影像舞蹈的机遇和挑战 N.文艺报,2021-11-29(004).3 李文旭.当代舞蹈跨界公共艺术的现象分析与路径探索 J.舞蹈,2021(06):82-85.4刘青弋.尼可莱,舞台魔术师的另类之眼J.舞蹈,2010(12):48-51.5 程思.“舞蹈影像”的研究路径与类型建构 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1(05):32-38.6 马昱.舞蹈节的“跨界”呈现与城市文化表达 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9(03):94-99.7 张寅文.舞蹈艺术创作当代走向的构成要素 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1(05):100-104.8 刘 少 辉.浅 析 春 晚 舞 蹈 作 品 议 舞蹈 创 新 的 选 择 问 题 J.北 京 舞 蹈 学 院 学报,2009(02):101-105.9 吴晓龙.影视媒介中的舞蹈艺术发展路径探索 J.东西南北,2020(11):182-183.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四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比较研究”(项目编号:XSP22YBC133)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刘琴,女,本科,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编导;陈畅,男,硕士研究生在读,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舞蹈编导)(责任编辑 王瑞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