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支持
XX
加快
建设
海峡西岸
经济区
若干意见
支持XX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假设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部署,支持和推动XX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该地区又好又快开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支持XX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意义,明确总体要求和开展目标
(一)重大意义。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局部,在全国区域经济开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XX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近年来,XX省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开展奠定了坚实根底。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开展和开展与台湾地区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支持XX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进一步发挥XX省比较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开展的迫切需要;是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推动海峡西岸其他地区和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开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二)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从维护中华民族核心利益、促进祖国统一的大局出发,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开展的主题,着力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互利共赢;着力转变经济开展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开展质量和水平;着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开展,提高经济社会开展的协调性;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开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开展能力,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开展、文化更加繁荣、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区域,为全局做出更大奉献。
(三)战略定位。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独特的对台优势和工作根底,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实施先行先试政策,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经济的全面对接,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效劳周边地区开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从效劳、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开展出发,大力加强根底设施建设,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使之成为效劳周边地区开展、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立足现有制造业根底,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积极对接台湾制造业,大力开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两岸产业合作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武夷山、闽西南土楼、鼓浪屿等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
(四)开展目标。到2023年,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根底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到达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着力科学开展先行,力争在一些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根本公共效劳水平明显改善;地方财政收入较大幅度增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生态环境继续改善;效劳两岸直接三通的主要通道根本形成并不断完善,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功能更加凸显。到2023年,率先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开展的体制机制。统筹协调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更加和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优美,可持续开展能力增强,生态文明建设位居全国前列,科学开展到达新的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闽台经济融合不断加强,促进形成两岸共同开展的新格局。
二、发挥独特的对台优势,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五)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按照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那么,以信息、石化、机械、船舶、冶金等产业为重点,提升台商投资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载体作用,密切与台湾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的联系,促进两岸产业深度对接,形成以厦门湾、闽江口、湄洲湾等区域为主的产业对接集中区。发挥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的窗口、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对台农业资金、技术、良种、设备等生产要素的引进与合作。推动对台离岸金融业务,拓展台湾金融资本进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渠道和形式,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效劳中心,推动金融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建立海峡两岸旅游合作机制,共推双向旅游线路,培育海峡旅游品牌。加强与台湾现代效劳业合作,建设海峡西岸物流中心。实行更加开放的对台贸易政策,扩大对台贸易。健全涉台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台胞的正当权益,为台胞投资兴业、交往交流提供便利条件和优质效劳。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台湾投资兴业,推动建立两岸产业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促进两岸经济共同开展。
(六)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与台湾地区的交往,推动文化交流、人员互动。加快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提升闽台缘博物馆的交流功能。深入开展两岸文化对口互动活动,深化两岸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合作。加强祖地文化、民间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纽带作用。
(七)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加快完善两岸直接三通根底条件,提升对台开放合作整体功能。规划建设对台交通通道,推进对台直接航运。进一步扩大口岸开放,加强口岸根底设施和大通关机制建设,实现福建电子口岸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健全两岸人流、物流往来的便捷有效管理机制,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直接往来。增设直接往来货运口岸,推动空中直航,把该地区建设成为两岸交流交往、直接三通的主要通道和平台。
三、加快现代化根底设施建设,强化开展保障
(八)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对外通道建设。按照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开展和两岸直接三通的要求,大力推进交通根底设施建设,形成内地到福建的便捷交通走廊。整合港湾资源,形成以厦门港、福州港为主,布局合理的东南沿海地区港口开展格局。集中力量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建设,尽快打通省际间的断头路,加强纵深推进、南北拓展的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建设北京至福州高速公路,尽快形成高速公路网络。将海峡西岸经济区铁路开展工程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加快建设温福、福厦、厦深、龙厦、向莆铁路,规划建设北京至福州、昆明至厦门高速铁路以及城际铁路和一批港口铁路支线,形成连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大运力快捷铁路运输通道。完善厦门、福州等机场两岸空中直航的设施条件,合理布局支线机场,开辟国内外新航线,形成以福州、厦门国际机场为主的干支线机场相结合的空港布局。
(九)加强沿海能源根底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优良港口条件,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强化能源保障,优化能源结构。结合沿海煤运港口的建设,合理布局沿海大型煤电,适时推进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建设。进一步完善核电厂址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宁德、福清核电等工程建设。积极开展风力、潮汐等新能源。进一步完善电网建设,加强与华东电网的联网,加快开展与南方电网联网的前期工作。布局建设石油储藏基地和煤炭中转基地。加强台湾海峡油气资源的合作勘探和联合开发。结合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布局,加快输气管网建设,逐步提高民用燃气覆盖率。
(十)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城市间道路交通条件,加强对外交通与内部道路的衔接。完善城市内道路路网结构,提高路网密度。推进福州、厦门、泉州等城市轨道交通开展,提高城市道路标准。进一步健全城市道路桥梁、供水、供气、防洪、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根底设施功能,提高人口承载能力。努力改善乡村交通、饮水平安、人居环境等条件。加强水源与供水工程建设,适时开工建设一批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等功能的综合水利枢纽。合理规划和建设跨区域、跨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确保城乡供水平安。切实解决沿海岛屿供水问题,适时推进向金门、马祖等地供水、供电及铺设海底通信缆线工程建设。
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十一)加强海峡西岸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建立稳定的各级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整合科技资源,推动跨部门、跨区域的科技合作。支持信息、医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等领域应用根底研究,加强高技术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造就一批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鼓励、支持台商投资高新技术园区,吸引台湾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共同创立创新平台。建设海峡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带,使之成为承接台湾高新技术产业与技术转移的载体。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公共效劳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
(十二)大力开展现代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平安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开展方式,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稳定开展粮食生产,努力保持粮食自给能力不降低。大力开展畜牧业、园艺业、林竹产业、水产业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水产品、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等特色农产品。大力开展品牌农业,支持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和示范工程,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闽台农业合作,推进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农业根底设施建设,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加快农产品质量平安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社会化效劳体系。
(十三)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提升产业开展水平。着力开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开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产业。加快开展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光电、消费电子、生物医药、精密仪器、环保、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建材、冶金、纺织、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扶持重点骨干企业开展,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鼓励建立与台湾产业配套的以及大陆台资企业所需的零部件、原辅材料中心。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十四)加快开展现代效劳业。积极承接台湾现代效劳业转移,依托中心城市、产业集聚区、货物集散地、交通枢纽和港口资源,建设福州、厦门、泉州等物流节点和一批现代物流中心。依托临港工业和台资企业集中区,合作建设物流配送或专业配送中心。依托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建设连结海峡两岸的现代物流中心。依托福州、厦门软件园,开展软件效劳外包、动漫游戏产业,培育承接效劳外包业务的专业企业,吸引台湾企业乃至世界跨国公司效劳外包转移。积极开展信息效劳业。大力吸引台湾企业到海峡西岸经济区设立地区总部、配套基地、采购中心、物流中心、营运中心和研发中心。积极开展面向台湾及海外的会展业。以滨海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文化旅游为重点,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办好各类旅游节庆活动,丰富旅游产品,开拓旅游市场,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效益的旅游精品。
(十五)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开发基地。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优势,推进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海洋新兴产业等加快开展。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将沿海港口作为大型装备制造业工程布局的备选基地,合理布局开展临港工业。以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