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课程
背景
人民
调解
专业人才
培养
模式
探究
哈 尔 滨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年 第 期 课程思政背景下人民调解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张露(),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上海政法学院学生工作部讲师,研究方向: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王双(),女,上海人,硕士,上海政法学院学生工作部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项目 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背景下人民调解专业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立项号:)张 露,王 双(上海政法学院 学生工作部,上海市)摘要:培养基础扎实、理论功底雄厚,实践性强、专业性强的人民调解员队伍,需要国家、社会、高校等各个方面共同发力。培养应用型人民调解法律人才,探究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应用人才培养计划,丰富专业实践,将调解法律专业知识转化到实践应用环节中,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加强对口人才输出。关键词:课程思政;人民调解人才;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新时代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由此催生了更多的矛盾与纠纷。然而诉讼压力过大、成本较高、周期较长的现实阻碍使得调解这一“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重归人们视野,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更多的专业性人民调解人才补充,以应对愈发需要精准化、法治化解决的现实矛盾。上海政法学院作为上海市乃至全国人民调解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以其人才培养目标与实现方式作切入点,从而探究更广阔的人民调解法律人才培养路径。年 月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省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了解群众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模式运行情况,表现了国家对人民调解这项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高度重视。社会发展需要人民调解的发展,所以需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发展人民调解工作就必然需要人民调解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此背景下,人民调解专业在政法院校设立,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理念是一致的,是政法院校贯彻改革发展理念、开拓进取的具体落实体现。一、人民调解专业法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人民调解专业在政法院校设立,体现了其顺应社会动态发展、响应社会真正需求,是政法院校回应新时期社会转型、矛盾多发对人民调解专业人才需求的一种积极表现。总书记对人民调解给予了更大的期许,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更加严格的要求。为了使人民调解工作顺利开展,主体的保障必然是关键一环,高校专业性人民调解人才的培养是必须的也是紧迫的。对于政法院校来说,培养合格法律人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社会矛盾纠纷的解决输送人才。在社会领域需要新的纠纷解决方式,即人民调解之时,政法院校就应当培养相应的储备人才,完善健全法学培养体系。而现在的法学院校教育中对人民调解人才的培养相对缺失,专业人民调解人才匮乏,法律院校没有对应人才培养的详细计划,这更加要求法律院校尽快做出调整,形成稳定有效的专业人民调解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学生自身的就业发展来说,选择更加明确具体的学习方向,响应国家需求需要,更早找DOI:10.16145/23-1531/z.2023.02.022 哈 尔 滨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年 第 期 好方向定位,也是其实现自身价值及就业目标的优化途径。二、专业性人民调解法律人才素质目标的需求(一)基础扎实,理论功底雄厚基础扎实就是指法学知识扎实,要使法学本科生掌握系统的法学知识。大陆法系国家在法学教育方面形成的注重概念分析和全面系统理论构建与传授的传统需要继承发扬。这种法学教育方式虽然有其过于偏重理论的不足,但对于在相对有限而短暂的时间内使学生能够基本把握繁杂的法律体系,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来说依然具有相当的优势。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者本身的优势即其专业的法律素养,是使其区别于原有身兼多职的乡村调解员之所在。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开展,人民群众法治素养提高,在新形势下现实矛盾的解决,人们更加需要的是专业化、法律化的解决途径,因而只有法学基础扎实的专业调解员才能顺应大势所需,用所学专业法学知识为人民群众的矛盾解决提供满意的解决方案。(二)实践性强,贴近现实需求我国在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中明确指出:高校应该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来迎合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人民调解是最贴合人民生活的,因此在人才培养上一定要把两点牢牢把握住:一是要有足够专业的理论知识,人民调解应该是涉及法律范围最广、遇到麻烦最多的一个工作,因此足够扎实和专业的知识是整个工作的基础和重心;二是要不失人性,要能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准则,能以公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又不失去最基本的社会准则。人性是社会最复杂的一个方面,但是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广大人民心中的秤。或许学历有高低,职业有不同,但是人民心中的正义感是一样的。这两点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何做好这两点,应在法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深入社会去了解百姓所想。一直呆在学术的象牙塔里,便无法体会到社会所体现的真实状态。虽然大学一般都有实习实践,但时间过短,效果不够好,可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尽量多的接触社会,而不是知识已经在脑海里固化,这个时候再去接触,效果就不够好了。实践出真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已经开始慢慢学会处理问题,能解决一些实际的生活问题而不是纸上谈兵,人民调解的法律人才培养最终目标是回归人民,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才是人才培养目的。人民调解的法律人才要的不是把法律条文死记硬背的人,而是能够充分利用法律条文为人民办实事、解决问题的人。能够把人民调解这个工作做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王红丽,天津市蓟州区文昌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她是信得过的调解员。”这是社区群众对王红丽的评价。文昌街道下辖 个社区,常住人口近 万,区域广,人口多,各类矛盾纠纷时有发生。每有矛盾纠纷发生,王红丽总是第一个到达纠纷现场,仔细询问,耐心劝导,深入分析,精准发力,使一个个棘手的纠纷得到妥善化解。自 年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她累计接待群众咨询 余人次,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 余件,用实际行动筑牢了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守护了社区和谐。高晓晶,河北省迁安市司法局五重安司法所所长,“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百姓办事”是高晓晶的工作指南。调解工作中,她注重重心下移、萌芽化解;努力做到协调联动、互通有无;定期召开调委会主任月例会,摸排纠纷线索,商讨调解方法;充分利用咨询、汇报等机会,督促辖区调解员加强学习。她不断总结经验,参与编制了五重安乡村级权力清单三十六条作贡献,运用“五步调解法”绘制了调解流程图,让村干部明确自身权限和风险点,让村民们了解调解步骤、时限等内容,切实提升了调解质效。(三)凸显专业,针对人民调解人民调解教学是培养学生参与人民调解工作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要围绕人民调解工作中最需要掌握的核心业务,结合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将工作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人民调解法的教学要紧紧围绕其特色开展,不仅要全面地打牢各类法学基础,更要突出人民调解专业特色之处。在人民调解专业的教学中,可进行更加综合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拓展法学生学习面,弥补单纯执行法律条文而造成的滞后性、僵化性问题。通过其他方式综合法律优势,方能进行更加具有优势的人民调解工作。三、应用型人民调解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一)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应用人才培养计划法学教育从来都是世俗的,以实际运用为旨归。从法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在实践进行中开展技哈 尔 滨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年 第 期 能传授是它的最初形式,也是有效的形式。只是当这种形式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数量需求时,才逐渐转向封闭的学院教育。即便如此,技能培训的特征依然在法学教育中占据应有影响力。上海政法学院在教学之初便提出了明确的应用型人民调解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将学期分为实习阶段和学习阶段,在第三学期专门设置实习学分要求,在大纲上确立形成学生在学习时就能应用所学专业人民调解知识的及时反馈机制。而调解学院的单独设立也明确落实了调解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针对不同法律人才,在同等法学基础教育基础上,应当设置不同的教学计划,各有侧重点来进行培养计划的开展,为人民调解专业人才的培养实行特色化培养计划。(二)丰富专业实践组织,应用专业调解法律知识“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性,而在于经验”,年美国学者霍姆斯对兰德尔论合同法的书撰写评论中的这句话,被后来法律人奉为经典。这句话揭示了法学教育的本质:法学教育的目的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而上海政法学院在落实实践教学方面,下大力气,有值得借鉴之处。在暑期社会实践时采取对点司法基地实习制度,将人民调解人才输送到真实的法治环境中去,由实习老师带队,前往云南、上海等地切实应用专业知识。在法律援助中心等社团性组织的辅佐帮助下,学生有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一起起真实的案件和矛盾纠纷,为理论的应用和结合反复学习提供了素材。可以通过与周边社区的调解组织建立联系,将长期发展的社团组织与其共同搭建平台,如可以设立法律援助中心下辖人民调解志愿部门、社区人民调解实习体验队伍等,将周末与课余的时间更加合理利用起来,将实践变为日常性的学习应用环节,切实将理论学习与经验积累互相交融,实现创新型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打造。(三)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加强对口人才输出环节通过培养科学、理性的就业观,帮助受教育者顺利实现从学生到社会人身份和角色的转换至关重要。在更加长远的规划中,可以通过在迪士尼调解委员会、东方调解中心、上海银行业纠纷调解中心、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等展开密切合作,未来在建立越来越多的实践教学培养基地方面,报以更大的期许和可能性。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可以通过打造多元化的调解法律人才,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并开设相应课程培训,更具针对性地向外部输出,使之与社会需求更加接轨,与具体岗位更加对口,同时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与专业调解法律人才缺乏两大难题,不失为两全其美的办法。四、结语在新形势背景下,人民调解行业迸发出新的活力与更加强大吸引力,需要更多的人民调解法律人才补充进调解行业人才队伍,为其不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与支持力。作为经济发展迅猛的上海市必然会伴随更多复杂且专业的新型矛盾纠纷问题,此时便需要更加成熟的人民调解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完善。上海政法学院作为教育界在人民调解方向的探路人给出了相对有效的路径,可以作为范例与样本进行研究总结,使其人民调解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成熟发展之后进行试点推广,在上海市乃至全国形成法学院校中设定人民调解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固定形式。【参考文献】王镭 应用型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张利平 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管理观察,():本刊 榜样的风采 “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之“调解为民好榜样”人民调解,():王轶,申卫星,龙卫球,李寿平,黄锡生,刘俊,屈茂辉,陈柏峰,丁卫“新时代复合型法治人才的培养”大家谈(笔谈)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王镭 应用型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潘德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法律人才分类培养的新体系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王健 构建以法律职业为目标导向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法律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 法学家,():(责任编辑:郎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