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供给
背景
独立
学院
汉语言
文学
专业
应用
转型
研究
肖独伊
2023 年 18 期课 题 研 究高 教 学 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供给侧背景下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转型研究肖独伊,李明清(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湖北 孝感 432100)作为地方高校中的一门传统人文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很多优秀人才。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该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远不如职业院校学生娴熟,专业理论水平又不如其他本科院校学生扎实,市场反馈并不理想,就业前景也不乐观。目前,我国经济出现下行压力,主要问题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创新性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图破解目前经济增长困境。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率和质量,满足现有需求,挖掘潜在需求,促成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相匹配,最终实现经济长期增长。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投射在教育领域,就是人才群体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因此,我国正在大力支持地方院校进行转型发展,尤其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求解决这种不匹配的难题。曾有调查数据表明湖北省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情况,调查对象是 20 所能检索到培养目标的地方独立学院,调查结果显示“其中 19 所独立学院定位于培养 应用型实用型 人才,将培养目标一般地定位于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独立学院就有 9 所。”在此趋势下,位于地方的独立学院必须紧跟时代,以市场的就业需求为发展导向,积极调整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就业比较困难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应用转型的背景下,该专业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如教学技能、文秘技能、表达技能和书写技能等。拥有“一技之长”的毕业生,才能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一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一)专业定位太模糊目前,教育部正在对普通高等学校和独立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开展评估,部分文件明确指出,独立学院应该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在此趋势下,独立学院纷纷把应用型本科当作自身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 2017 年度一般课题“供给侧背景下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转型研究”(2017GB156)第一作者简介:肖独伊(1982),女,汉族,湖北孝感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方向)。摘要:作为地方高校中的一门传统人文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设置历史比较悠久,为社会输送了很多优秀人才,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中,受限于功利视野,该专业的职业特色越来越模糊,职业定位也不够精准。以位于湖北省孝感市的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为例,在独立学院转型的大趋势下,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实现长久生存和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应用转型,只有根据市场需要适当调整专业目标,该专业才能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关键词: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应用转型;专业目标;创新实践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8-0080-04Abstract:As a traditional humanity in the local university,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rofessional set up relatively longhistory,has prepared a lot of excellent talents for the society,has a certain social influence.In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of rapiddevelopment,however,limited by the utilitarian view,the professional profession characteristic is more and more fuzzy,vocationalorientation is not accurate.With College of Technology of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in Xiaogan,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under the trend of transforma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s,to achieve long-term surviv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ajor of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n the university,application transformation must be relied.Only by adjusting the professionalobjectives properly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market,can the major have a broader employment prospect.Keywords:independent college;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ransformation of application;professional goals;innovativepracticeDOI:10.19980/j.CN23-1593/G4.2023.18.01980-课 题 研 究高 教 学 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23 年 18 期的发展定位,旨在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以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为例,理工科专业和文科专业都开展了应用转型大讨论,如信息工程系,在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板块就有比较成熟的规划,课程体系中增设的实践课程能迅速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传统的文科专业受限于传统认知和自身特色,很难迅速适应这种转变,尤其是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面,课程类型单一的问题尤为突出。最终,这些顽疾导致该专业的自身定位越来越模糊,无法适应就业市场。(二)人才目标不准确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这一块,部分独立学院都是照搬主办高校的目标体系,指标要求机械呆板,没有体现出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与实际的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以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为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延续了主办高校湖北工程学院文学院的说法,旨在培养能担任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或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的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定位并不明确。这种直接套用的做法并没有关注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基础,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正因如此,为了符合就业市场的新需求,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非专而精的学术科研人才,就业范围不能只局限于中学,也可以包括小学及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三)课程设置较单一课程体系设置是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主要是针对学生进行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身体素质和理论素质培养而设立的公共必修课程,专业课程是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必需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绝大多数的高校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延续了这一传统做法,极个别的高校则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在原有的两大课程体系中加上专业拓展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旨在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加深专业认识,进而形成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专题研究能力。而教师教育课程则旨在培养教师所需要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以位于地方的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为例,该专业的基础课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概论和文学批评史等十余门;专业选修课板块,则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鲁迅专题研究、明清文学研究、中国语文名师研究和语文教育教学能力实训等课程。分析得出,专业基础课所占课时偏多,教学内容的延展范围广,教学过程侧重于理论研究,却没有关注到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专业选修课设计的范围较窄,形式比较单一,部分学习内容会有一些重复,多以小专题的模式出现,课时有限,教学方式也比较传统陈旧,并没有关注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不够理想。(四)评价指标不完善在现行的学生评价体系中,该专业学业成绩的评定往往只关注理论知识的考核,以分数作为最主要的评价指标,而没有关注到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进步。这种传统的理论考核方式往往只由任课教师一人执行,缺乏创造性,笼统单一。以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为例,该专业课程考核多以试卷形式进行,甚至以此作为评定奖学金的主要衡量标准,这也间接导致了学生对职业技能的忽视。二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转型的科学途径独立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要实现应用转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的长足发展有赖于科学的专业定位。若要进行应用转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新定位很重要。首先,专业定位要明确层级观念。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开设在以下几类院校:重点综合性院校及师范院校、地方综合性院校及师范院校、地方独立院校及普通师范专科。即便这些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但其定位也是不同的。第一梯队院校的综合实力较强,学术氛围浓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定位应该侧重学术性,注重学术研究,旨在培养能适应专业纵深研究的高级汉语专业人才。第二梯队院校指位于地方的综合性院校及师范院校,其汉语言文学专业定位应该侧重综合性,培养能从事汉语教学与文字工作的综合型人才。而第三梯队院校则以独立学院为主,整体发展受限于地理位置,就业面较窄,学生能力较差,故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服务对象需转为农村和社区,确定服务地方的职业走向,培养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这种避免“一刀切”的逐级分层定位,能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不同需求。其次,专业定位还应该注意培养方向的多元化。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我们应该全方位、多元化地设定专业培养方向。根据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可以设定专业培养的主方向和副方向,汉语言文学专业当然要以语文教学为主方向,可以将文秘、文化产业管理、文字编辑和对81-2023 年 18 期课 题 研 究高 教 学 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外汉语教学等作为副方向。明确多元的就业导向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该专业的应用转型,提升专业价值。最后,在以往的专业分析中,这个传统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往往限定在“重理论研究,轻实践应用”的思维定式中,导致学生的迁移能力、实践能力较差。基于此现状,为了谋求专业的长远发展,介于学术性高校与技能型职业院校之间的地方独立学院应该培养紧跟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复合人才。这类型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需要掌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也要具有语文教学的独特体验,形成初步的语文教学能力,初步具备中小学班级管理实践工作的能力。以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为例,一方面要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达标,另一方面更应该强调该专业人才技能目标的达成,如“三个一”职业技能目标: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一手规范的粉笔字和钢笔字、一篇漂亮的好文章。又如课堂教学技能的实践考核目标:顺利上完一节语文课。还有多元的专业实习目标的达成,如确定不同阶段不同方向的实习目标,如教育实习目标、文案秘书实习目标、社会调查实习目标等。(二)优化课程体系,完善课程结构既然独立学院以应用型复合人才为终极目标,那么其课程体系也应该紧跟时代需求调整完善。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以理论专业课为主,文学类、语言类课程比例高达 90%,而技能类、实践类的课程比例却很小。以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为例,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沿袭了师范院校的传统,没有关注到新变化,学生的职业素养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该校仅在第七学期安排了语文教育教学能力实训课程,只有 32 个课时,学生进行模拟教学的机会太少,也导致了后期教育实习工作的滞后。这样的课程设置虽然夯实了理论基础,但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限制了学生视野,影响了就业前景。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