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布瓦_浓缩再现岷江上游五千年璀璨历史_陈剑.pdf
下载文档

ID:2528697

大小:5.56MB

页数:2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0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考古 浓缩 再现 岷江 上游 千年 璀璨 历史 陈剑
考古布瓦:浓缩再现岷江上游五千年璀璨历史?考古布瓦:浓缩再现岷江上游五千年璀燦历史陈剑内容提要:年月至月,汶川县 文物管理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阿坝藏族晃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联合在震中汶川布瓦村开展了系列的田野考古工作。在布瓦村发现和确认了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又调查发现了龙溪寨新石器 时代遗址,并对布瓦村境内的石棺葬遗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还对布瓦碉楼群开展了详细勘察,并选择处残黄土碉楼和处黄土碉楼遗址进行了解剖。这是震中汶川“”特大地震之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重大成果之一。龙溪寨遗址为根江上游新石器文化研究提供了具有标尺性意义的实物资料,有助于探讨川西北高原新石器文化两种谱系间的深度关系。布瓦石棺葬遗存半富了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的内涵,有助于建立川西北高原石棺葬文化较为完备的时空体系。布瓦碉楼群的调查和选点解剖,首次从考古 学角度为探讨碉楼的年代与分布提供了实物资料。布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且独具特色,如花儿纳吉、太子坟的传说、羌族黄土碉楼传统营 建技艺、晃绣等。这些历史文化实 物资料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明,布瓦堪称岷江上游地区五千年璀璨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考 古布瓦是对岷江上游地区历史的浓缩再现。关键词:布瓦;岷江上游;石棺葬;碉楼群;太子坟 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布瓦群碉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受到严重损坏,在“藏羌碉楼及村寨”(世界文化遗产预备目录之一)的灾后维修重大工程中,布瓦群碉的维护修缮是重要组成内容之一。为科学、系统地推进布瓦群碉的灾后维修工作,根据四川省文物管理局的统一部署,汶川县文物管理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布瓦黄泥群碉及民居村寨”田野考古调查及勘探工作队,承担本项?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 十九辑)维修系统工程的前期考古工作。年月至月,考古工作队人驻 布瓦村,开展了系列的田野考古工作。继在小布瓦和龙山组范围内发现和确认了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布瓦遗址,图一)之后,又对布瓦村境内的石棺葬遗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工作。同时,对布瓦碉楼群开展了详细勘察,并选择处残黄土碉楼和处黄土碉楼遗址进行了解剖,取得了较为丰富的实物 资料。此外,为配合汶川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调查发现了龙溪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图一岷江涪江上游地区龙山时代 遗址分布图本次考古工作是三家单位首次在汶川县境内合作进行的综合性考古活动,在新石器时代遗址、汉代石棺葬、明清碉楼的考古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 收获(图二),为进一步的工作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考古布瓦:浓缩再现岷江上游五千年 璀 璨历史?图二布瓦新石器遗址、石棺葬、碉楼及其他遗存分布及环境图?地方 文化研究辑刊(第十九辑)一、布瓦新石器时代遗址概况布瓦遗址位于汶川县威州镇布 瓦村三组(龙山组),岷江与杂谷脑河交汇处附近。地处岷江西岸、杂谷脑河东北岸的四级阶地之上。地理坐标为东经,北纬。遗址东西长约米,南北宽约 米,总面积约 平方米。保存较好的中心区域东西长约 米,南北宽约 米,面积近 平方米,海拔高度米。遗址表面原为斜坡状地貌,现已改建为多级梯田,地表种植有果树、玉米、蔬菜等作物。调查时在遗址中心区域的断面之上发现了原生文化层,厚度米,上部的晚期覆盖层厚达约米(图三)。在遗址范围内采集有较为丰富的陶片、石器等遗物,并发现有灰坑、红烧土和炭屑堆积等遗迹现象。采集遗物包括石器、陶器残片。其中石器为磨制的残石斧件,打制饼形器件。采集陶片的陶质陶色以夹细砂褐 陶、黑褐陶、泥质灰陶 为主,其次是泥质黑陶、红褐陶等,夹砂陶多为夹较细 的石英颗粒;陶器纹饰包括细绳纹、划纹、细泥条附加堆纹、粗细瓦棱纹、戳印纹、凹弦纹、锯齿状花边口沿装饰等,泥质陶表面多磨光;器形包括喇叭口长颈壶形器、侈口罐、小口罐、钵、杯、磨边陶片等(图 四、图五)?。图三布瓦遗址地貌及文 化层断面汶川 县文物管理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 院、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四川 汶川县布瓦遗址 调査简报,成都考古发现(),科学出版社,年版。考古布瓦:浓缩再现岷江上游五千年璀璨历史?图四布瓦遗址采集陶片?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十九辑)图五布瓦遗址采集石器考古布瓦:浓缩再现岷江上游五千年璀璨历史?二、龙溪寨新石器时代遗址概况龙溪寨 遗址附近地区曾多 次发现过新石器时代、商周 时期及汉代的遗物、墓葬等。如 年秋,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唐昌朴就在龙溪沟内的布兰村采 集到彩陶碎片若干件?。又如年月 日,汶川县龙溪乡阿尔村两名小学生在村北米处耕地中玩耍时,偶然发现埋藏在地下的一件夔龙纹青铜暴,中盛一件螺旋纹柄山字格青铜剑。事后,州文物管理所会同汶川县文化馆派人前往现场进行了调查,发现夔 龙纹青铜出于村北第四纪黄色粒土堆积山坡土坎断层下方耕地中,东距土坎米。西面是呈缓坡的农耕地,锆四周皆农耕土,为从山上被洪水冲刷而下的黄色黏土。出于地表以下米,斜置,腹中除装一件山字格青铜剑外,还填满了同表土相同的泥土。在面泥土中清理出一些 完好的青稞粒、残铁器块、民国时期的残瓦片 等。据调查,在土坎上方,原有一处山神庙,底所出残瓦片当 即原山神庙顶所覆瓦。根据青铜壘出土情形分析,该疊原系埋藏于土坎上方地下,数十年前因山洪随同山上泥土一起被冲下土坎并埋于今出土地?。邓 少琴:巴之先旧称人为 氐族部 落之料,邓 少琴 叫 南 族史地论巴)社年版;所马朴:从 龙溪暫古调舟看 石棺 文化的兴起与芜族的 关系(打印榀,丨。?阿坝州文讶所:汶川 发现西周时 期蜀 文化押铜供,川文物 年第期。?地方 文化研究辑刊(第十九辑)龙溪寨遗址位于汶川县龙溪乡龙溪村境内,处于岷江上游一级支流杂谷脑河的支流龙溪沟东岸的四级阶地以上的坡地之上(小地名壳夺,图六)。地理坐标 为东经、,北纬,海拔高度为 米,高出老龙溪寨约米。遗址表面原为缓坡状地貌,现已改建为多级梯田。遗址东西长 约米,南北宽约 米,面积近万平方米。保存较好的中心区域面积在万平方米左右(图七、图八)。据断面观察,原生文化层厚度在 厘米。断面上发现多处大型灰坑及红烧土堆积遗存。采集遗物包括玉石器、细石器和陶器等(图九、图一)。玉石器包括斧、锛、条形器等,质地细腻。细石器为黑色燧石,包括长条形 细石叶、小石片等。陶器数量及种类丰富,以泥质灰陶、泥质黑皮陶、夹砂褐陶为主。纹饰有线纹、细绳纹、划纹、瓦棱纹、戳印纹、泥条附加堆纹、锯齿状及绳纹花边口沿等,有个别 线条纹彩陶片。器形包括 罐、壶形器、钵、碗、盆等?。图七龙溪 寨遗址地貌汶川县文物管理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阿坝藏族羌族自治 州文物管理所:四 川汶川县龙溪寨遗址调查简报,成都考古发现(),科学出版社,年版。考古布瓦:浓缩再现岷江上游五千年璀璨历史?,厘米厘米图八龙溪寨遗址地理环境图九龙溪寨遗址采集陶器?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十九辑)图一龙溪寨 遗址采集石器三、布瓦石棺葬遗存的勘察布瓦村境内的古代墓葬分布较为密集,在大、小帕依,大、小布瓦,龙山,太子坟等地点均有发现。形制包括石棺葬、土坑墓、砖室 墓和石室墓,时代为西汉和明代,以西汉时期的石棺葬遗存最为 丰富。与蛾江上游其他石棺葬相比较,布瓦石棺葬的墓葬形制和随葬陶器均有自身的独特性。在大帕依地点发现了一处石棺葬墓群,但多数被盗掘一空,现场发现至少座墓葬暴露于地表(图一一、图一二)。我们对地表暴露的石棺葬的平剖面、内部结构,以及石棺葬群考古布瓦:浓缩再现岷江上游五千年 璀璨历史?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勘察和测绘,出土了少量随葬的陶器、铁器残片等。图一二大帕依石棺葬 墓地现场同时,在大布瓦地点采集到随葬 陶器余件。包 栝双丨:罐件(图一三),菱形口,腹 及有漩涡瓦装饰,表面亦打靡光亮,依椐陶 质陶分为咽:型为泥质灰 陶,厚胎;咽为泥质黑皮陶,薄胎。陶:件,矮阐足,依据休:人小分为型:型体量较大,深;铟体丨?较小,浅 腹。陶釜件,關底,依 据形态分为型:型器体略瘦长;型器?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十九辑)体矮胖呈扁状。陶壶形器件,泥质灰陶,表面磨光,喇叭口,鼓腹。陶瓮件,短颈,大口,小底,腹表施绳纹(图一四)?。图一三布瓦石棺葬出土陶双耳罐汶川县文物管理所、成都文物 考古研究所、阿坝 藏族羌族自治州 文物管理所:四川汶川县布瓦 的石棺葬调查 简报,成都考古发现(),科学出版社,年版。考古布瓦:浓缩再现岷江上游五千年璀 璨历史?图一四布瓦石棺葬出土 陶 器四、布瓦碉楼群的调查与勘探布 瓦村为岷纟丨:西岸、杂谷脑河北岸的高半山村寨,地处岷?丨:河以叫的高山地带,吋以俯瞰汶川县城威州镇(图一五)。布瓦村境内共发现黄泥及 石结构碉楼、残碉楼、碉楼遗址 座。碉楼依山势和村 落布局南北分布,巍峨雄伟,卨铃人?,墙体光滑如削,棱角笔 直分明。布瓦村下辖四个村民小组、三个小地理单元,以分布海拔高度自下而上分别为:大布瓦(一、二组,分别 为户、户村民);小布瓦(三组,户村民);龙山(四组,户村民)。据考,“布瓦”一名源 于羌语谐音的音译,“布瓦”一名 的确切含 义是黄泥土峰。整个碉楼群分布于东西长 米、南北宽米的范围之内。黄 泥碉楼及遗址座(图一六),均为 四角碉。碉基础为石片砌,高米,宽米,碉身为当地丰富 的黄泥土?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十九辑)夯筑,整体下大上小略带收分,内置木质斗拱,共七至九层不等,每碉第一层底部东墙中部开一门,高米、宽米,第四层东墙中部及第五层南墙上各开有一道小门,高米、宽米。每层均开有一个竖长方形或小三角形瞭望孔,孔高米,宽米。石砌碉楼座,其中八角碉和六角碉已毁,五角碉(实际为一面有鱼脊 背的四角碉)和 四角碉尚存。此种碉均以石块或石片为材料,用小石块楔缝,黄色黏土羼合草为黏合剂,相互错落搭按而成上小下大、高米至数十米不等的截顶锥体。碉墙下宽上窄,内直外斜略带收分逐层垒砌,内置横梁隔成数层,横梁同时亦起支撑拉扯的墙筋作用。这座位于龙山村寨边缘的山脊之上的石结构碉楼及遗址,具有界碉性质。图一五布瓦碉楼群分布 航拍示意图冒甲:的 蝴 乙:残叫内:仅 迚址 的图一六大 布瓦碉楼群 分布图考古布瓦:浓缩再现岷江上游五千年璀璨历史?本次工作选择大布瓦的座残碉、小布瓦的座碉楼遗址进行解剖发掘,清理出碉楼基槽、活动地面、覆盖叠压地层等(图一七、图一八)?。图一八布瓦碉楼遗址解剖勘探现场()汶川物竹 理 所成 都义物芍(研究 院、阿坝戚族族治 州义物管现所:四 川 汶 川县布瓦碉楼群的调杳与勘探,待刊?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十九辑)五、“龙山有个太子坟”:布瓦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考古工作所揭示 的历史悠久、内涵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之外,布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且独具特色,如太子坟的传说、羌族民歌花儿纳吉、羌族黄土碉楼传统营建技艺、羌绣等等。太子坟,羌族传统故事之一,流传于今四川汶川县威州地区。传说很早以前,龙山上住着姓王的羌人,家里母子两人。儿子名王谷之太,职明能干,勤劳孝顺,为羌民所喜爱。有一年龙山遭灾,庄稼颗粒无收,土司又勾结官府,派兵到各寨收粮逼租,抢夺羌民牛羊牲口,逼得羌民走投无路。羌民在王谷之太领导下进行抗租抗粮,并得到天神白石神的指点和弓箭,一箭射中皇宫宝座。但他最终遭到官府残酷杀害。羌人认为他是天神阿爸木比塔之子,尊称为“太子”,埋葬在汶川 县龙山之巅,名曰“太子坟”?。据毛星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上册)?羌族传说?太子坟记录:昔龙山山寨王姓羌人,家唯母子二人,子名谷之太,聪明能干,勤劳孝顺,羌民皆喜之。谷之太十四岁时,天旱无雨,庄稼无颗粒之收,民皆借山萝卜与野菜充饥,官府与土司犹相勾结,催粮逼租,掠夺牛羊牲畜,置民于走投无路之地。一日,谷之太与母砍柴山中,馁困而睡,梦一白衣白发老人,予以一弓一箭,语之曰:“孺子,持此弓箭,于大年初一辰时向正南方而射,即可射死贪得无厌之皇帝,从此汝辈皆有幸福之日矣。”梦醒不见有人。复砍柴至下午,方与母收拾柴捆欲还家。忽见大杉树下白石上,有弓箭各一,与梦中所见者无二,即以梦事告母。母曰:“汝所见者当是天神爷,天神爷既来拯救,羌民将不再受苦矣。”事为龙山各寨羌民所闻,来观谷之太所得之神弓神箭者,络绎不绝。自此,羌民皆称谷之太为“太子”,意即天爷之子,各寨抗租抗粮之组织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