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朗西埃对布尔迪厄的批评—...会科学的学科政治及审美之争_季通宙.pdf
下载文档

ID:2528431

大小:1.61MB

页数:1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0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论朗西埃 布尔 批评 科学 学科 政治 审美 季通宙
论朗西埃对布尔迪厄的批评战后法国哲学与社会科学的学科政治及审美之争季通宙【内容摘要】世纪八九十年代,朗西埃在审美感知、反美学及判断力的教育问题上多次批评布尔迪厄,这在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美学理论形态。从写作上看,批评布尔迪厄是他思考“政治的美学化”的一个必要环节。这种必要性表现在:一是布尔迪厄的“区隔”对朗西埃的“美学异托邦”的潜在损害;二是布尔迪厄所认为的工人阶级因 为失去“闲暇”而陷入无知与受压迫的循环的观点,与朗西埃所预设的人人皆有判断力、人人皆可解放自己的政治主体构想相悖。某种意义上,这种美学立场 的分歧,其实是战后法国哲学与社会科学的学科政治的延伸。在朗西埃关于美学的讨论中,布 尔迪厄一直占据着或隐 或显的对话者的位置。从年哲学家和他的穷人们开始,朗西埃对布尔迪厄的作品展开了持续的批评。与朗西埃的批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布尔迪厄本人对此鲜有回应。不过,在年与朗西埃共同出席索 邦大学的乔 治?杜比西方妇女史(扭伽)的研讨会时,布尔迪厄说道:“我不希望诸位对我要说的话产生误解。您可能会认为 我要说的与朗西埃先生说的一样。但实际上,它们并不是一回事,甚至完全相反。”尽管 布尔迪厄之后并没有解释为什么看上去相似的东西会完全相反,不过他确实把握住了在朗西埃的写作中,他与 朗【关键词】人文科学;区隔;异托邦;政 治的美学化;后现代西埃的某种 紧张关系。特别是当 朗西埃反复地将“布尔迪厄”作为一个专有名词与现代美学的危机并置时,这种言说方式暗示出他之所以在意布尔迪厄,总是以哲学家的身份批评季通宙,南京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印,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与世界美学社会学家,不止是因为他必须在布尔迪厄对审美趣味做社会学还原实验、进而批判纯美学的危险时刻保卫康德,还因为社会学家对美学的质疑,一定程度上标出了哲学家的现实难题。为了避免一种独断论式的分析,即将朗西埃的“不满”处理为哲学家的自说自话,忽略布尔迪厄的“漠视”所代表的战后法国社会学与哲学之间微妙的紧张关系,本文试图在历史语境中展开对布 尔迪厄与朗西埃的比较分析,为后者对前者的批评建立共时与历时方向上的坐标。也就是说,一方面将朗西埃对布尔迪厄的批评置于美学和艺术的问题史中加以考察,另一方面从这一时期的学科差异入手,探查美学问题背后的认识论分歧。在此意 义上,本文所构建的坐标原点,是使皮埃尔?布尔迪厄成为“布尔迪厄”、使雅克?朗西埃成为“朗西埃”的战后法国年代。一、年的“大学生问题”:学科政治与分歧的排演布尔迪厄出生于年,朗西埃出生于年,两人之间相隔的十年,恰好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的最后十年。十年的代差不仅意味着政治生活的不同体验,也意味着智识传统上的客观差异。在布尔迪厄成名之前,二人曾有过短暂的相遇。根据夏洛特?布兰奇()和德里克?罗宾斯()在当代出版纪念研究所()发现的阿尔都塞笔记和录音磁带?,年月日,皮埃尔?布尔迪厄和他在整个年代最重要的合作者让克劳德?帕斯 隆(),应阿尔都塞的邀请在巴黎髙师举办了一次研讨班,而朗西埃正是参加这次研讨班的成员之一。?如果想要理解朗西埃在美学问题上对布尔迪厄的批评和对社会科学的批判,比起作为直接原因的区分,这次的相遇更为关键。某种意义上,年月日的研讨班可以被视为布尔迪厄与朗西埃在 年代因认识论立场不同而产生分歧的一次排演。按照原定计划,研讨班的主题是文化与教 育系统的关系,是布 尔迪厄和帕斯隆的最新研究成果的一次展示。当时,两人都是雷蒙?阿隆领导的欧洲社会 学中心()的成员,正在合著一项关于大学生的社会学研究,也就是之后年出版的继承人射价)。这项关于大学生的研究尝试回答这样一个教育社会学问,“:,”,“,”,丨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题:在同等的教育下,为什么学生的成就会不平等?在布尔迪厄看来,经济层面的不平等,实际上是文化资本的不平 等,它与个人的惯习()及其实践所处的场域()有关。通过文化资本,他们分析了学生的科系选择,并结合自身从哲学转向社会学的学术经历,审视了哲学与社会学这两种话语的关系和功能。他们认为,哲学之所以成为 文科大学生选科时的优先选择,是因为它 意 味 着一条更好的出路,一种更时髦的职业即“知识分子”。在布尔迪厄和帕斯隆看来,这种职业志向是非 常讽刺的,因为大学生接受“智力学徒”训练的前提,恰恰意 味着“使自己进人未成年状态”,即被动地屈于教授和学校 制 度的“象征暴力()”之下。布尔迪厄和帕斯隆认为,与这种生产纯知识分子的哲学学科相比,实证的社会学研究才是科学的。而这就为朗西埃日后批评布尔迪厄的社会科学工作方法埋下了伏笔。在研讨班开始前的半年,阿尔都塞在哲学教育杂志月()卷上发表了哲学与人文科学()。在这篇文章中,阿尔都塞认为今天的哲学正面临 着来自技术官僚主义意识形态()的最大危机。对此,阿尔都塞为哲学辩护道,哲学之为哲学,不在于它的形而上即表现为一种与现实的脱节,而在于它是“一门以当前世界的内容及其意 义为 对象的学科,因此是在有效的理解形式中将这个世界当作它的对象的(即马克思所说的挪用)。这些形式包括知觉、行动、社会的及政治的实践,科学、艺术及宗教理论的实践等等。哲学的自主性表现为对一切实证主义、一切经验主义、一切心理主义和一切实用主义的拒绝”。在阿尔都塞看来,那些以人文科学的名义将哲学与科学对立进而质疑哲学的人,恰恰受困于经验主 义意识形 态的幻觉,因为科学并不意味着纯粹的给定,而哲学首先是为科学拒绝了经验主义与实证主义,才为自己拒绝了它们。阿尔都塞指出,如果要确保人文科学是一门科学而不是技术应用的结果,必须将其置于哲学之下,接受哲学的批判。所以,当布尔迪厄和 帕斯隆试图将哲学这种知识活动置于社会科学实践之下时,无疑直接挑战了阿尔都塞的观点。在事先准备的发言笔记上,阿尔都塞对布帕研讨班的界定是:“()将车皮()连接到意识形态快车上;()车皮的公开参观。”?在他看来,所谓的社会学,尤其是当时阿隆所领导的 以 韦伯为方法的实证社会科学,本质上是对观念的提前预支,是一种意识形态。这构 成了阿尔 都塞当天发言的核心,在介绍研讨,“(),”办扣;说,“,”,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与世界美学班时,他特别提到自己最近正在关注新康德主义对什么是科学的回答,他认为有必要思考一门科学的对象可能是什么的 问题。?言辞之中对社会学的进攻意 味一目了然。这一点在朗西埃批判布尔迪厄的区分时表述得更清楚。在年哲学家和他的穷人们中,朗西埃说:“社会学家使用的是其对手的武器。为了实现他自己的科学,他需要两个最基本的工具: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但他首先就会发现客体的真相已然从他眼前溜走了数字的正义不断消解着社会学的对象。简而言之,社会学产生了它自己的意见():去神秘化即将纯观念置于不纯的滞重的统治中。无论走到 哪里,社会学看到的都是自己影子或表象:结论都是近似的,尽管统计数据来自各个领域。”?在他看来,区分也是这类循环论证,即布尔迪厄用以质疑审美共通感的调查结果大众的精神气质()与审美判断力之间存在差距,其实是他事先就已经“知道”的东西。在这里,可以说正是阿尔都塞为朗西埃打磨了一块从哲学看向布尔迪厄的认识论镜片。面对阿尔都塞的 咄咄追问,布尔迪厄以半开玩笑的方式加以回敬,他称阿尔都塞是“尼采的龙”。在布尔迪厄看来,哲学家的工作方法,即从提出一个“正确的问题”开始的理论实践并不能保证真知识,因为这种方法在预设了答案的同时,还陷人了追求绝对表达的形式话语的 陷阱中。在年社会学家的职业谢办如咖叹此)中,布尔迪厄认为社会学家要想确保他在研究中所需要的社会科学事实 的客观性,就需要先依据科学的方法论,社会地建构出一个认识共同体()。在这方面,布尔迪厄的导 师是加斯东?巴什拉和乔治?康吉莱姆。巴什拉对事物关系及科学化进程的关注,和康吉莱姆对事 物观察的角度而非绝对真实的强调,主导了布尔迪厄对惯习和场域的构造,这使得他对场内位置与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及其利益分布十分敏感。在他的写作中,尼采是揭示圣职式修辞策略的关键人物,“尼采的龙”可以理解为是布尔迪厄对哲学教师的权威和课堂内等级关系的反诘,正如他在言语意味着什么中说的:“能够指责关于意识形态的科学是意只形态,这是占据支配性地位的意识形态所特有的属性。”?事实上,对教授权威的批判是当时巴黎大学生政治的主要议题。特别是在年阿尔及利亚战争结束之后,全法学生联盟()重申自己是一个为学生服务的工会,它主张学生应当在平等的基础上参与行政甚至是课程的决策,反对学生与教,“,话,布尔迪厄:言语意味着什么,褚思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年,第页。马克思 主义美学研究,:,阿尔都塞:大学 生难题,田延译,:,年月曰阿尔都塞:大学生难题,田延译,:,年月曰朗西埃:无知的教师,赵 子龙译,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年,第贡。,授之间只能是一种垂直关系,即无知识之人必须承认有知识之人的权威的不平等状态。因此,尽管学生问题起初并不在阿尔都塞的计划之列,毕竟按照他的本意,邀请布帕是为了廓清科学问题,划定学 科的政治地位次序,但在研讨班成员共学联()分子布鲁诺?奎桑()表达了对他的发言姿态的不满后,阿尔都塞回答了“什么是学生”的问题。?在年月号新批评)上,阿尔 都塞 发表了题为大学生难题(谷)的文章。而在这一期 的头几页上,刊登着的是法共中央委员会在年月日发表的一则声明,也是对学生问题的 回应,它称法共正与共学联一起努力“动员所有学生为和平与民主而战,为一所允许科学的人道主义蓬勃发展、能够推动进步价值观的大学而战”。阿尔都塞的文章一定程度上呼应了法共的这则声明,他认为“大学代表着自由的价值并不像有些人危险地指出的那样源于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而是源于真正的科学价值”。但更重要的是,他严肃地指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知识差距不能用享有平等的决策权来弥补,“因为这与教学功能的现实不相符”?。换言之,在阿尔都塞看来,恰如他在哲学与社会科学问题上所坚持的理论之于实践的优先地位,成问题的并不是学生因接受教师在知识上的领导 而在政治上处于不对等的位置,因为对任何政治行动而言,科学真理都是必不可少的。只要想到朗西埃在无知的教师中的那句 名言,即“教育者们的实践本来就建立于学问与无知的对立”?,就会知道阿尔都塞的大学生难题对于当时活跃在学生团体中的 朗西埃来说当然不是一份称人心意的答卷。瓦伦?蒙塔格说:“一些在年之后反对阿尔都塞的人,如丹尼尔?本赛德()和读资本论的合著者雅克?朗西埃,认为这篇文章是决定性的。因为不需要运用症候阅读,就能从中见出阿尔都塞小心严守的政治(不仅仅是理论)立场。”?按照朗西埃在阿尔都塞的教训決)中的自述,这篇文章是朗西埃在年与阿尔都塞决裂、从雅克?朗西埃走向“朗西埃”的先声。在大动荡的两年之后即年,布 尔迪厄回顾过去十年法国的教育系统,撰写了再生产(书,这是他对自己的思想工具的一次成熟应用,也是皮埃尔?布尔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与世界美学迪厄成为“布尔迪厄”的关键环节。而尽管布尔迪厄在学生问题上与朗西埃有所交叉某种程度上继 承人甚至是年五月的预示书,但布尔迪厄在五月风暴中的沉默,尤其是在阿隆等社会学家积极发言的对比下,这种“不合时宜”被朗西埃清算为与阿尔都塞主义的某种有机合流。在他看来,布尔迪厄的科学 是一种偏好用惯习加固统治秩序的“城邦法”,它对有判断力 与无判断力的人的区分,就像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金灵魂赋予有 知识的城邦统治者,而却在无知者的灵魂中掺铁以令其处于受支配地位那样粗暴,这种伦理秩序 在划定位置关系与能力分配的同时,也将一种感性活动即无知者对有知者的模仿所带来的可能解放排除在外。用朗西埃在哲学家和他的穷人们中的话说,布尔迪厄就是那个“社会学王”()。这种对社会学知识的批判,可以视为是朗西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的移置。因此,如果注意到朗西埃的这两部作品,即年阿尔都塞的教训与年哲学家和他的穷人们在内在动力上的某种一致性,就会发现年月日的研讨班在其中所扮演的激发器角色。即便朗西埃在八九十 年代将工作重心转向 了政治的美学化(),但在他对布尔迪厄的批判中依然可以见到学科政治和年代大学生问题的余波,即在美学问题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