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跨文化视阈下英语文学隐喻的翻译探究_姜丽.pdf
下载文档

ID:2528035

大小:2.18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0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文化 视阈下 英语 文学 隐喻 翻译 探究 姜丽
2023年第02期(2023年02月)No.02 2023115黑河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HE UNIVERSITYdoi:10.3969/j.issn.1674-9499.2023.02.033文学作品的创作,与其民族、历史文化存在紧密关联,英语文学也不例外。对于翻译,既要考虑原著的文化背景,又要兼顾目的语的文化差异性,只有充分把握作者的意图,采用合理、有效的翻译手法,来实现异域文化交流的准确转换1。隐喻常被看作一种语言修辞手法,但也是语义学概念。从英语文学作品来看,隐喻的运用,既丰富了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也增进了人类对未知世界认知方式的不断探索。事实上,在人类生活的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对隐喻的解读、运用也有所不同,与其民族文化、人文传统、思维方式等因素存在直接关系。为此,从跨文化视角来探究英语文学中隐喻的翻译策略,来更深刻、全面、准确地欣赏、理解英语文学。一、对隐喻的内涵挖掘早在古希腊时期,隐喻这种语言现象就已经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当时隐喻被广泛应用于神话和诗歌。作为隐喻研究的鼻祖,亚里士多德有关隐喻研究的论述对后人的隐喻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古典主义隐喻观奠定了西方隐喻研究的基础2。20世纪以后,当代学者们对隐喻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使隐喻由修辞学研究范畴拓展为认知手段研究范畴。隐喻的基本类型可以分四种:并列隐喻、修饰隐喻、注释隐喻、复指隐喻,其中并列隐喻主要指存在于喻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一种并列关系,主要强调对称性与并列性;而修饰隐喻主要指存在于喻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一种修饰关系,即利用一件事物将另一件事物进行修饰,从而达到人们对后者的认知得以加深的效果;还有注释隐喻主要指存在于喻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一种注释关系,主要强调一件事物对于另一件事物的解释与解读关系;最后,复指隐喻,只要指存在于喻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一种重复性的强调关系。从语义形式来看,隐喻是一种言语修辞手法,其一般形式为“A”是“B”,在语义转换上,将某一事物暗喻为另一种事物。也就是说,隐喻是一种暗示性言语逻辑关系,可以表现为文化行为、语言行为、心理行为3。从结构上来看,隐喻包含本体、喻体和喻底三部分。在中国汉语文化里,很多成语、谚语都具有隐喻性。如“对牛弹琴”“掩耳盗铃”等。同样,在西方英语文学里,隐喻也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含而不露的语言形式,以其丰富的意象特征,增强了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对隐喻的理解,西塞罗提出:“隐喻是明喻的简化,被缩减为一个词。这个词被放在一个不属于它的位置上,但却好像就是它的位置”。卡西尔将隐喻划分为广义隐喻、狭义隐喻。亚里士多德将隐喻解释为“通过将属于另一个事物的名称,用于某一事物的构成,这种转换可以是从种到属,或者从属到种”。对隐喻的解读,首先是一种文化现象,并非局限于修辞学。语言学家莱考夫认为“隐喻将喻源域的认知,投射到目标域,从而使目标通过喻源被置于空间的物质经验中。”由此,对于隐喻本身,将“喻源域”与“目标域”作为认知的两个方面,利用彼此间的暗示方式,实现人的感知与体验。认知投射是隐喻的最直观表达方式,也实现了“喻源域”与“目标域”之间关系的建构。结合隐喻的分类,如并列式隐喻,将“喻源域”与“目标域”作为并列关系;修饰性隐喻,利用一事物来修饰另一事物,如“She is w woman with a stony heart”,将一个女人“拥有一颗石头心”,暗指“铁石心肠”的女人,更是借助于“铁石心肠”来修饰“她”的冷酷无情。注释性隐喻,借助于某一事物来对另一事物进行解释、说明。复指性隐喻,在语言形式上表现为一种重复强调的暗喻手法,如汉语中的“大地母亲”。在西方文学作品中,隐喻的应用无处不在。结合隐喻手法,在进行文学翻译时,需要明晰其本体、喻体的关系,进而为真实传达文学作品的深刻意义,把握作者的思想与情感特征奠定基础。收稿日期:2022-12-25作者简介:姜丽(1981),女,四川仪陇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比较文学研究。跨文化视阈下英语文学隐喻的翻译探究姜丽(西南石油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599)摘 要:文学翻译是跨民族、跨时空的文化对话,不仅仅限于对语义的解读,还要综合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语言形式的恰当转换。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语言形式。在英语文学里,隐喻的运用十分常见。为了更准确地挖掘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在进行翻译时,需要深切把握作者的精神与情感,为英语文学作品翻译添光增彩。探讨隐喻的内涵,结合英语文学隐喻的翻译,从跨文化视角提出完善策略。关键词:英语文学;隐喻翻译;跨文化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499(2023)02-0115-032023年第02期(2023年02月)No.02 2023116语言研究二、英语文学作品隐喻翻译的跨文化审视文学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其所在的文化背景。在英语文学中,同样受到英语文化的影响。文学翻译显然是对某一语言文化实现另一语言文化的解读过程,由于不同语言与其自身文化的交融性,使得文学翻译必须正视跨文化影响因素。隐喻既存在于西方文化,也存在于东方文化,更重要的是对隐喻的理解、运用,不同语言文化又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隐喻翻译,首先要从跨文化视角,从不同文化场域差异上,来实现翻译的对等性、准确性。1.隐喻翻译中思维逻辑的差异性从语用文化层面来看,隐喻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同时反映了作者的思维逻辑。有什么样的语言思维,必然有相应的语言逻辑表达。在文学创作中,语言本身是思维逻辑的产物,而思维逻辑又是语言表达的内核。针对语言修辞中的隐喻手法,将某一事物与另一事物形成“暗指”关系,反映了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与理解。显然,东西方文化背景下,对思维逻辑也存在差异性,使得在隐喻运用中,必然受其思维逻辑的影响4。在进行英语文学隐喻翻译时,必然需要置身于西方文化背景下,去理解其隐喻的意义,再对照汉语文化背景,进行思维逻辑的灵活转换。可以看到的是,思维逻辑与其民族、历史、人文、宗教等因素有关。如在汉语文化里,“委婉、含蓄”是一种文化礼节,而在西方文化里,“开门见山”更是其思维逻辑表达的习惯。因此,在对英语文学中隐喻翻译进行考量时,必须顺应西方人“直来直去”的思维逻辑方式,来进行适当的翻译,避免语义间翻译的错漏。2.隐喻翻译中民族心理的差异性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民族对文化的理解存在差异性。以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为例,对于“龙”,中国人认为是“高贵、吉祥”之象征,是一种荣耀,更愿意将自己比作“龙的传人”。但在西方文化里,“龙”是“邪恶的猛兽”,其境遇与东方文化截然相反。还有,在汉语文化里,表现某个人愚蠢、无知、懒惰时,常常用“猪”来暗喻。对于西方文化,却习惯于用“驴”来暗喻。这些具有相似的民族文化心理,却运用不同的语言手法。可见,对于隐喻的翻译,需要联系其民族文化渊源,需要结合其民族心理与审美差异,来综合考量不同文化下对同一事物不同理解与认知的差异性,避免在翻译时出现表达不准确,带来跨文化交际不畅。3.隐喻翻译中地域环境的差异性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不同民族,因其文化的差异性,也可能产生文化冲突。很显然,在隐喻翻译中,由于语用修辞暗指某种文化现象,使得在翻译时可能会因文化冲突而导致隐喻本体、喻体不同5。在文学作品中,同一“喻源域”对于不同地域文化的人,可能会联想到不同的“目标域”。如“西风”,在汉语中,“西风”是寒冷的象征,带给人凄凉的心情。然而,在西方文化里,“西风”却是温暖的,更是给人带来幸福的感受。这种对“西风”的不同理解,与其地域环境有直接关系。受地域文化环境的影响,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折射出隐喻翻译的差异性。因此,面对不同地域文化环境下的文学作品隐喻翻译,要从其“喻源域”入手,正确运用文化差异性理解,来实现对“目的语”的准确翻译。4.隐喻翻译中宗教文化的差异性因民族的差异性,对不同信仰的追求,带来宗教文化的差异性。在西方文学作品翻译中,宗教信仰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对照不同宗教文化,其隐喻翻译更要加以区分。以红楼梦翻译为例,对刘姥姥进荣国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杨宪益将之翻译为“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与之相对的是,西方翻译家将之翻译为“Man proposes,God disposes”。显然,两者翻译的分歧表现在对“天”的不同理解。在汉语里,“天”是“大道”,是“天意”,不可违背。但在西方文化里,“God”是基督教的宗教信仰。虽然西方翻译者是为了让西方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化涵义,但从原著中所要表达的文化主旨来看,“God”有失偏颇,而“Heaven”反而更准确、妥帖。同样,在圣经旧约中有一习语“Writing on the wall”,该文在西方文化里,暗指“灾难即将来临”。如果不了解西方宗教文化,按字面意义进行翻译,则为“在墙上写字”,显然与喻意不符。以“He saw the writing on the wall for the British car industry seveal years ago.”翻译为例,如果不了解“writing on the wall”的文化喻意,则很难准确翻译该句话的真实意义。在这里,“writing on the wall”可以理解为“灾难来临或预兆”,即“早在多年前,他就预见到英国汽车工业灾难即将来临”。三、英语文学隐喻翻译的跨文化应用策略文化的差异性,带来隐喻翻译的复杂性。在跨文化视角下,如何规避因文化不同而带来的隐喻翻译障碍?着重结合英语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翻译实际,从确保隐喻翻译的对等性、准确性方面提出几点完善建议。1.挖掘喻体形象内涵,实现对等性翻译转换在文学创作的隐喻运用中,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隐喻的功能增加了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多样性,也让文学作品更具人文内涵与魅力。但囿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在翻译英语文学隐喻时,需要结合所处的文化环境、地域特征、民族心理、思维习惯、宗教文化等“异质性”差异,深入挖掘喻体的人文形象与特质,来更准确地实现跨文化翻译6。如在英语“A souls a sort of fifth wheel to a wagon”中,直接解读其文本意义,“灵魂是马车的第五个轮子”,显然是不合逻辑的。但从句子的喻体内涵来看,“第五个轮子”,对于马车而言显然是“多余的”。也就是说,该句在翻译时,需要从西方文化出发对喻体的内涵进行理解,再结合翻译需要进行文化转换,便于读者理解。马车有四个轮子,对“第五个轮子”的理解,可以翻译为“灵魂是多余的”。再如,“What vain weather cocks we are”,在对该句进行翻译时,对于“weather cocks”的理解,很难找到合适的对应的汉语词汇。对其喻体形象的表达,可以从增强文学语言的艺术性方面来进行翻译。“我们是多么傲慢、反复无常的人啊”。这样翻译,更符合阅读习惯。2023年第02期(2023年02月)No.02 2023117语言研究2.阐释喻体形象,实现隐喻翻译信息等值在英语文学创作中,作者为了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可信度,往往会借用其他文学形象,来提升文学创作质量。在语言表达上,对其他作品语言、人名、地名等借用,也是重要的隐喻修辞手法。翻译时,需要译者从不同文学作品形象的梳理中,去深入探究作者所要表达的语言信息,尤其是对喻体进行注释,让读者明晰其意。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对于“Friday”,不能看作是“星期五”,更应该是作品中的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同样,在对“Go,and carry my message,he irrterrupted impatiently,I am in hell till you do.”进行翻译时,对于“hell”的阐释,如果解释为“地狱”,汉语读者会认为是邪恶、死亡之地。直接翻译是不恰当的,但从信息等值上,翻译为“你不去,我可受不了了”更为准确到位。3.找回喻体形象,实现隐喻翻译对原文的准确表达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形式与表达,往往具有多样性,在隐喻翻译中,需要把握隐喻形象,明晰不同民族文化下,对喻体形象的不同理解,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