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高山戏剧目的叙事内容和主题思想_李海平.pdf
下载文档

ID:2527967

大小:2.29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0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山 戏剧 目的 叙事 内容 主题思想 李海平
第 28 卷第 1 期(2023)Vol28 No.1(2023)收稿日期:2022-11-10基金项目:陇南师专校级研究机构科研项目“陇南地方戏剧的整理与研究”(2021A-02);2023 年高校教师创新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陇南地方戏剧研究”(2023B-423);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重点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非遗创新人才质量提升路径研究”(GS2022GHBZ166);甘肃省 2022 年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陇南旅游产业中民间文学非遗的效率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发展研究”(22ZC32)。作者简介:李海平(1981),女,山西运城人,讲师。研究方向:文学理论。论高山戏剧目的叙事内容和主题思想李海平(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学与传媒学院,甘肃成县 742500)摘要:武都高山戏作为甘肃省独有的特色剧种之一,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当地的民间祭祀、传统社火及歌舞表演中孕育、演变而成,发展至今,积累了一大批优秀的表演剧目,既有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戏,也有宣扬传统道德信仰的民间故事戏,以及反映社会万象和人生百态的生活戏。这些剧作不仅满足了底层人民的教化和娱乐等精神需求,也是社会生活、历史变迁的独特记忆。因此,从文学叙事和思想内容的角度切入,对于深入认识和把握民间小戏的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关键词:高山戏;剧目;叙事内容;主题思想中图分类号:I23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020(2023)01-04205武都高山戏,又名“高山剧”,形成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北部的鱼龙镇,流传于武都区北部高山地区的鱼龙、隆兴、金厂、龙坝、安化、甘泉、汉王等乡镇以及西和县、礼县的雷家坝、王家坝等地。1高山戏作为甘肃省独有的特色剧种之一,1975年随甘肃省代表团小戏队登上首都舞台后,赢得了广泛声誉,被确定为我国360多个剧种之一,载入 辞海艺术分册152,2006年9月被列入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类名录。高山戏约始自元末明初2,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传承至今。作为一个成熟的地方特色剧种,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积累了一大批优秀的表演剧目。20世纪70年代以前,高山戏的演出属于“无本唱戏”,即只有唱词,没有剧本,其历代传承都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来进行,剧目的继承与编写皆由当地被称为“戏模子”的人来担任。“戏模子”是人们对高山戏文化的传承、编导者的尊称,他们不但拥有超常的记忆力,能记住大量的故事内容、复杂的唱腔音乐和表演程式,还具备创编和导演能力。演员在排演时,“戏模子”把“故事”先讲给演员,然后按故事内容和演员条件分配角色,最后演员们根据相应曲牌唱腔串演故事3。1979年,鱼龙镇上尹村的高山戏“戏模子”尹维新编写的大型古典高山戏 老换少 一书的出版,打破了高山戏数百年来传统剧目这种“无本演戏”的演出方式和传承现象。3240高山戏目前传承的剧目(故事)达600多个(折),从叙事内容来看,题材涉及面较广。据当地人讲:“高山戏所唱的内容无所不包、无所不含,凡是我们生活里涉及到的大小事都能唱,有唱自然科学现象的,有唱生产劳动的,也有唱伦理道德和恋爱婚姻的”4这些剧目既有反映英雄传奇的历史戏,还有体现扬善惩恶的民间故事戏,以及表现社会人生百态的生活戏。高山戏作为陇南地方文化的组成部分,积淀了戏剧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文化阐释价值。因此,从文学叙事和思想内容的角度切入研究,对于深入认识和把握民间小戏的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李海平:论高山戏剧目的叙事内容和主题思想42第 28 卷第 1 期(2023)Vol28 No.1(2023)具体来说,高山戏剧目的叙事内容和主题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通过历史故事发扬爱国奉献、忠义正直、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历来有“重史”“尚史”的文化传统,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以及代表正邪斗争的精彩故事,历来都是戏剧创作最基本最丰富的素材来源。王侯将相、民族英雄们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或喜或悲的个人命运所表现出的豪放与悲壮,引人入胜、激荡人心,他们忠肝义胆、舍生取义、不畏强暴、追求真理的高尚品格和精神境界,是激励中华民族不断进取的精神酵母,有着巨大的审美价值。高山戏的历史戏主要来源于史传、历史故事与传说,如 苏武归汉武松打虎李逵探母米仓魂西狭颂 等,这类剧目歌颂英雄先烈,突出民族观念,弘扬爱国精神,集中反映了地方小戏的家国意识。最具代表性的是由尹利宝创作的新编历史剧米仓魂(原名李文忠)。相传元末明初,大将军李文忠率兵途经鱼龙,在此平息了匪患,体恤百姓,奖励农耕。鱼龙人感其恩德,立庙供奉,称“大安爷”,并在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搭台唱戏,这就是高山戏的前身。米仓魂 是对李文忠攻取米仓山这一历史传说进行的艺术加工:明朝初年,天下初定,元朝大将哈赤喇据守阶州,以米仓山天险和严密的防守顽抗不降。李文忠率十万大军前来围剿,大战一触即发。是强攻硬取、生灵涂炭,还是和平谈判,避免兵戈再起?面对这个艰难的抉择,李文忠毅然选择孤身深入敌营,上演了一段英雄虎胆、荡气回肠的动人故事。这部剧作通过主人公面对战争与和平、情爱与大义的选择,成功地塑造了有勇有谋的李文忠、有情有义的陆媛、勇猛威严的哈赤喇等人物形象,表现了对战争的憎恶和对“人各习礼让,社稷呈祥和,风雨常调顺,民生悉安康”5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尤其是最后李文忠的舍身求义和陆媛的决然殉情将全剧的悲剧气氛推向高潮,气魄雄浑,悲壮动人。由夏青、龙青山、娄炳成创作的 西狭颂 取材于真实的历史故事,讲述了东汉建宁三年,武都郡太守李翕修复西狭古道、造福百姓的故事,颇具地方特色。西狭颂 一开始就交代了李翕上任前武都郡险恶的地方环境,“官府恶、恶如黄龙潭,行路难、难于上青天。苛政险道同为患,黎民百姓居不安”5178道路艰险难行,苛捐杂税如雪上加霜,地方官员中饱私囊,百姓苦不堪言。微服上任的李翕看到一路的饿殍遍野不禁感慨:“可怜郡内众百姓,水深火热熬光阴。此情令我难平静,此景好不痛煞人!”5178在回郡府的途中,李翕偶遇石匠王安仁迎亲,大雨滂沱之中王安仁为救冬儿,导致新娘不幸跌落西狭恶道,坠崖身亡。百姓的种种惨痛遭遇,使李翕决计征集民夫,筹措银两,打通西狭。三年的时间里,李翕面对封建迷信、同僚阻挠、资金压力等重重困难,智除“黄龙神”、明辨奸邪、大义灭亲,终于打通西狭大道,天堑变通途,造福百姓美名传。整个剧作情节一波三折、环环相扣,不但歌颂了李翕爱民为民、不畏强权、清正无私、勇于实践的伟大精神,还表达了汉、羌、氐一家亲的民族团结思想。除此之外,苏武归汉 中苏武不辱使命的气节、顽强坚韧的品质、胡女以死徇情的侠肝义胆令人动容,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这些优秀的历史戏弘扬了民族精神,宣扬了民族团结思想,对新时代的思想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二、通过民间故事宣扬仁爱孝悌、尊师重教、惩恶扬善等道德观念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观看戏剧是早期民间最重要的精神活动,不但是一种精神娱乐活动,还是人们接受教育、辨别是非的主要途径。高山戏的创作者、表演者和观众基本都是农村的普通民众,创作者将传统的道德观念融汇于作品之中,希望观众能通过故事分辨善恶,知晓美丑,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因此,高山戏剧作中蕴含着普通民众的精神和意志,鲜明地体现着他们的道德标准和审美趣味。儒家思想的孝道观念在民间深入人心,出自天性的孝道是人立身处世最基本的品德,也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尊奉的传统美德。很多地方小戏都将孝道和善恶报应结合起来,劝寓人们要孝顺长辈、行善积德。如经典剧目 王祥卧冰,王祥为救母,赤身卧冰,一片孝心感动上苍,太白金星点化二鱼游出水面,其母食鱼病愈。三女不孝 中,陈老汉三个不孝的女儿和一个孝顺的傻儿子形成鲜明对比,教育人们要孝敬父母,同时也批评和警示了不孝顺的下场。张孝与张礼 改编自孝歌唱本,讲述的也是一个至孝的故事,但情节颇具浪漫主义色彩。张恩43第 28 卷第 1 期(2023)Vol28 No.1(2023)德的续弦刘氏怕继子张孝忘恩负义,设计考验,两次谎称自己生病,张孝主动割肉做药引,历尽艰难打凤凰为其母熬药治病。不料,张孝却因所打凤凰为皇家家凤而惹来杀头之罪,刘氏后悔莫及,劝说儿子张礼去给哥哥顶罪。张礼行至途中,得一妇人所赠桃子解渴,谁料张礼吃完桃子竟变得和哥哥一般模样,于是偷偷潜入牢狱和张孝住在一处。翌日,开封府包大人判刑时面对两个认罪伏法的张孝难辨真伪,只能到地府查问,得知是观音菩萨感化所为。最终,张孝、张礼的孝顺行为得到了好的报应。中国自古倡导“百善孝为先”,像 张孝与张礼三女不孝儿嫌娘丑瓜代夸媳妇 等反映孝悌思想的剧目在高山戏的舞台上一直常演不衰。“弟子事师,敬同于父。”6自古以来,尊师重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山戏的一些剧目给予了人们尊师重教的思想启迪。如传统剧目 康熙拜师 中,顺治帝挑选了品学兼优的彭而述为皇子玄烨教书,顺治与彭而述约法三章,在给皇子教书过程中,师生间免去君臣大礼,老师有权处罚学生,皇子学习期间禁止和宫女们戏耍嬉闹。但玄烨学习时间不长就和宫娥们玩耍在一起,彭而述多次教育无效,将其罚跪。皇后见此情景,心中不悦,认为彭而述罔顾尊卑、目无君主,命其下跪认错,彭而述拒不下跪。此事传扬出去后大家都为彭而述捏了一把汗。翌日上朝,顺治帝不但没有怪罪彭而述,反而夸其教育有方,封他为翰林大学士,并赐予“金牌”。康熙拜师 不但表达了尊师重教的主题思想,也褒奖了彭而述不畏权贵的高洁品质。高山戏的很多剧目通过诙谐有趣、寓教于乐的方式,表达了惩恶扬善的民间情怀,既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审美趣味,也表现了创作者的价值立场和道德倾向。高山戏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尹利宝曾谈到:“在乡亲们的观念里,戏里的人和生活中的人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乡亲们的人生观简单明了:善要有善果,恶应有恶报。这些憨直明了的是非标准是我们创作剧本的首要考虑。”52此类剧作以 老少换咸阳讨账刘四告状吕达卖姜 等为代表。老少换(又名马成宪讨妻)是高山戏的第一个正式剧本,故事围绕王媒婆撮合的两桩亲事展开。王媒婆贪财势利,给60岁丧偶的马成宪介绍了17岁年轻漂亮的吴喜春,给穷苦青年肖甘民介绍了50岁的寡妇赵巧巧。相亲当天,吴喜春和肖甘民在路上偶遇,二人情投意合,私下结成姻缘。王媒婆得知吴喜春和肖甘民已私自谈成婚事,情急之下想出来一个偷梁换柱的计策。马成宪以为讨得了个“年轻”老婆,高兴地去买酒解乏,回来后发现只剩下一个老寡妇,以为是肖甘民骗走了自己的老婆,便把其告到了县衙。杜知县审问时,几人争执不下,得知四人年龄后杜知县哈哈大笑:“十七十八,正合缘法。五十、六十,配了个扎实”521,判俩年轻人和俩老人分别为一对儿。老少换 的故事在“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观念下展开,以王媒婆“错点鸳鸯谱”为冲突点,以“有情人终成眷属”为结局,交错使用了“偶遇”“巧合”“误会”“对比”等叙事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伶牙利嘴的王媒婆、财大气粗的马成宪、勤劳朴实的肖甘民等人物形象,整个故事在轻松明快的节奏和氛围中传达出对平等、和谐的价值追求。传统剧目 咸阳讨账 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富商黄百万的续弦刘氏趁丈夫去咸阳讨账的机会,将黄百万前妻所生的一儿一女赶出了家门,并派亲生儿子何海追杀,心地善良的何海不忍杀害银女、金哥,将自己的鼻血抹在刀刃上谎称已将二人杀害。黄百万从咸阳回来的途中下榻“兴隆客栈”,无意中认出卖唱为生的一双儿女,愤而欲休掉刘氏,银女拉着哥哥何海和弟弟金哥替曾加害过她的后母求情。银女的形象颇具闪光点,她虽年龄不大,却谦和善良、宽厚仁慈。如果说黄百万的“休妻”还不能让刘氏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所悔悟的话,那银女以德报怨的举动也应该能让她受到深深的思想感化。另外,吕达卖姜 通过四川姜客吕达在阶州卖姜的一段遭遇,教育人们要与人为善。刘四告状将厚颜无耻的赌徒刘四和温厚善良的王玉莲作对比,痛斥了那些“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不学无术、不知廉耻”的丑恶行为。高山戏的这些传统剧目,都表现出鲜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