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大数据对当代大众文艺创作审美性的影响_王敬艳.pdf
下载文档

ID:2527944

大小:1.64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0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数据 当代 大众 文艺 创作 审美 影响 王敬艳
王敬艳,等 论大数据对当代大众文艺创作审美性的影响HUNDRED SCHOOLS IN ARTS88 文章编号:1003-9104(2023)02-0088-07论大数据对当代大众文艺创作审美性的影响王敬艳,侯露露(西安石油大学 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摘要:当前人类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应用数据的“大数据时代”,大众文艺创作在大数据技术作用下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一方面,大数据能够科学预测用户的审美需求,助力大众文艺一定程度上实现“定制化创作”,也能够与人工智能相结合,赋能更多好作品,实现科技与文艺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在大数据技术作用下,文艺创作呈现出模式化、同质化的倾向,对技术的依赖程度显著提高。只有合理运用大数据,将科技之便利与人文艺术之魅力深度结合,才能创作出更多真正具有审美价值的文艺作品,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关键词:大数据;文艺创作;审美性;模式化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VR、云计算、5G 通信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逐渐开始应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数据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不仅推动了金融股市、智能科技、商贸物流、交通工程等领域发生变革,还深刻影响了当代大众文艺创作、传播、接受等环节。互联网时代的大众文艺本身就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依靠资本运作,直接面向市场和文化消费者,它的创作与大数据息息相关。以网络文学为例,大数据提供的详细分析结果从一开始就影响作者选择作品题材,因为在网络文学平台上,作者可以通过众多用户的数据信息提取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可能会引导作者的写作。在创作过程中,读者和作者不断交互,读者的评价、点击率等信息反馈也会影响作者后续的创作。阅文集团副总裁、起点中文网创始人之一罗立曾言,受大数据同步反馈影响,“作者写了一两个月,发现读者不喜欢,他可以马上不写了,给出一个结尾,或者干脆不写了,重新写一部新的作品”1。再以影视剧创作为例,当前相当一部分影视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 2012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艺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问题研究:理论、实践与经验”(项目编号:ZD12A20079)阶段性成果;2021 年度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科研训练项目“互联网大数据对大众文艺审美活动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YCS20213218)阶段性成果之一。作者简介:王敬艳(1979),女,汉,河南开封人,文学博士,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艺美学,美育,汉语国际教育。侯露露(1998),女,汉,河南许昌人,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89 艺术百家 2023 年 第 2 期 总第 191 期HUNDRED SCHOOLS IN ARTS剧都改编自网络文学 IP 和经典文学作品,而这些文学 IP 不是编辑或者专家挑出来的,而是依靠大数据技术的“概率论”“算”出来的。影视剧选角也是如此,影视剧的主要角色应由哪位演员出演,也是大数据“算”出来的。音频作品创作也不例外,喜马拉雅等音频 App 作为伴随性媒体,更需要大数据赋能,实现精准定制,从而在“眼球经济”主宰时代为“耳朵经济”谋得一席之地。由此看来,大数据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分析运算能力推动大众文艺创作模式革新,那么大数据究竟如何影响大众文艺创作?它又将为大众文艺创作的审美性带来怎样的影响?一、大数据科学预测受众审美需求的内在机制当前,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正通过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建立关联、精准绘制用户画像、科学预测受众审美需求等一系列技术操作,对大众文艺创作产生深刻影响。(一)利用“爬虫”技术,全记录和全挖掘网络用户活动轨迹如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 生活、工作思维的大变革一书中所言,“大数据要求我们分析与事物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只是依靠分析少量的数据样本”247-48。海量的数据信息是有效开展大数据分析运算的前提,因此,全面搜集用户身份信息和把握用户审美偏好就成为大数据作用于大众文艺创作的第一步。以爱奇艺为例,该平台自 2010 年开始就开展了大数据分析业务,后成立爱奇艺数据研究院。当前,根据爱奇艺网站上 1.2 亿的付费会员用户与每月 5 亿以上的活跃用户的信息和他们活跃度等数据,该研究院通过“爬虫”技术搜集不同类型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他们对各类内容的点击频率、点击时段、点击时长、浏览速度等数据,了解不同用户的阅读习惯、接受程度、反馈与评价等。这些内容组建了一个庞大的用户数据库,使爱奇艺平台能够对网络用户的信息了如指掌,精准把握不同用户群体的审美需求,从而更高效地实现内容创新及定制化推送。大数据“爬虫”技术对网络用户行为的全挖掘较传统的数据采集有显著的优势,不仅数据来源更广泛、类型更丰富,而且数据采集量足够庞大,更能够反映用户的真实诉求,也更具数据权威性。(二)深度分析用户行为,与受众的审美需求建立有效关联大数据依托网络技术对信息数据中蕴含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不再继续探求因果关系,而是更加关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因此,大数据总能在看似毫无关联的数据之间找到人类常规思维难以企及的内在关联,并对其展开相关关系算法的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巨大价值。针对每一个网络用户,大数据能够实时采集该个体在全网社交媒体(如抖音、微信公众号、朋友圈、B 站、微博、小红书、豆瓣等)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支持多种数据全覆盖,而且能做到定期采集、实时监控。通过分析网络用户行为,我们可以得知:经常浏览校园言情小说的读者可能正处在青春期或恋爱期,他们可能喜欢 JK 制服、动漫、综艺;经常追家庭伦理肥皂剧的观众可能是没有工作的家庭主妇,她们可能更需要育儿、厨艺类的内容推荐;每日网络游戏使用时长超过 10 小时的用户可能是专业的电竞工作者,他们可能更关注网游、电子竞技;等等。我们可以通过用户的操作行为来判定他们的身份特征和工作性质,继而推测他们需要的内容。对网络文艺内容的量化分析同样如此:收视率高的综艺节目可能会被放在更“黄金”的播放时段;评论量大的作品说明有更多的观众能与其产生共鸣;评分较高的影视剧可能更符合未来影视市场投资方向;等等。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建立起相关的联系,对于具体数据的分析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市场上受众对文艺产品不同的审美需求。(三)精准绘制用户画像,实现受众细分和个性化推荐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市场用户的需求倾向显而易见。大数据利用数据与算法将搜集到的用户信息分类整理并贴上标签,每一类用户喜欢什么样的作品都能被清楚地刻画出来。而且,大数据实现了足够数量的全样本分析,一改传统由分析少量样本得来的宏观的、笼统的画像,这就为创作者或内容生产者了解受众审美需求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他们的作品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服务广大受众。例如:综合电商类平台中的淘宝“猜你喜欢”、Amazon 产品推荐;社区电商类平台中的小红书笔记推荐;音频类平台中的网易云音乐个性推荐、私人 FM;短视频类平台中的抖音、快手的定向推荐;长视频类平台中的 You-Tube、Netflix 的个性推荐;等等。甚至各种综合资讯类平台,如知乎、今日头条、国外的 Medium 等,都有个性化推荐引擎。打开私人 FM,歌曲可以一直播王敬艳,等 论大数据对当代大众文艺创作审美性的影响HUNDRED SCHOOLS IN ARTS90 放;点开 YouTube 的播放键,不加任何人为控制,只要给电脑接上电源,视频就可以一直播放到永远。这些让人沉浸其中的流动的世界,都得益于个性化推荐引擎,只不过不同平台会选择文字、图片、音频、短视频、长视频、商品等不同的推荐信息的方式。这些推荐正是基于大数据精准绘制的用户画像,大数据全面整合用户数据,并进一步挖掘其深层价值,服务于文艺行业发展需要,助力内容生产。(四)科学预测趋势,将大数据应用于大众文艺创作预测是大数据应用的核心,它建立在对相关关系分析的基础之上。大数据将收集到的各种数据和事物联系起来,通过对数据的挖掘、整合、分析,建立起数据之间的深度关联,并利用数据建模等方法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市场定位。大数据的这一作用在预估电影票房方面表现得尤为显著。例如:大数据可以采集影片导演、知名演员的数据信息来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出哪些导演、演员的组合能够获得更好的票房成绩;或者对电影第一周上映的票房成绩进行回归分析,描绘出后期票房的预测曲线;或者可以利用电影宣传片的播放量和点击率来分析观众的观影期待值;还可以根据网络上该电影相关文章获得的评论数量来预测电影评分;等等。大数据对电影票房的预测不仅能够为制作人把握受众审美需求提供可行的参照,还能够科学地预测未来影视剧的创作方向和发展空间,带动影视行业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助力文化产业繁荣进步。总之,大数据作用于文艺创作的内在机制自采集广大受众的浏览喜好数据开始,当数据达到一定的容量时对其进行分类加工,挖掘其中的有效信息,绘制精准的用户画像,利用相关关系分析用户的审美取向及需求,辅助创作者创作出迎合市场需求的文艺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最大化实现数据的商业价值。二、大数据对大众文艺创作审美性的积极影响大数据参与文艺创作使文艺领域呈现出更加多元的繁荣局面。当下的网络文艺不同于以往我们所认知的网络文艺,它是一个极其包容与开放的总体,不仅包含以动态视觉为中心的短视频、综艺、影音,以静态视觉为中心的漫画和 CG 绘画,以文字为中心的网络小说、公众号推文,诉诸听觉的音乐、听书,实时互动的网游、直播,还包括作为批评元素的评分、弹幕、社区评论、影评等等。这些新的文艺形式无一不是科技与文艺的深度结合,充分说明大数据为当代大众网络文艺创作增添了强大的推动力。(一)助推文艺平民化、文艺作品定制化大数据技术能够助推贴近大众审美需求的作品脱颖而出,实现文艺的平民化。在大数据时代,文艺创作者往往更主动关注平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和审美趣味,其作品中的审美理想、审美情感和审美意象也会更具平民化的倾向和特征。同时,大数据能够帮助文艺创作者更好地了解受众审美需求,使具体的文艺作品实现“定制化创作”。大数据应用能够为作品改编 IP 提供数据参考,有助于创作主体更好地确定目标受众,也有助于受众审美需求获得同步反馈,使大众文艺真正实现“定制化创作”。以由爆红网络文学 IP 改编而来的电视剧赘婿为例,它的走红就与大数据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密不可分。在最初的 IP 筛选阶段,腾讯影业及阅文集团对赘婿原著进行了一系列专业评估,从微信读书数据、文本故事情节、作品价值内核等多维度确定其改编价值。IP 评估完成后,他们又依据对喜爱赘婿原著的用户的大数据洞察和内容偏好了解,为影视剧改编作了系列开发规划,敲定了第一季 40 集左右的内容体量。在此基础上,他们根据 IP 定位下的大数据分析找到了导演邓科,与其合作,并成立以刘闻洋制片人为首的创作团队来共同转化精品内容,精心打造出一部“爆款”网络文学 IP 改编剧。赘婿播出期间,平台又根据观众的影评、弹幕和观看时长来适时调整剧情走向和播放频次,真正契合了市场观众的观看需求,获得一致好评。在大数据的参与下,赘婿一经播出就迅速收获了极高的热度,在全网短视频平台上,赘婿相关视频的播放量最高甚至超过 106 亿。(二)预测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大数据能更好地把握不同受众群体的审美喜好和需求,为文化行业的内容生产提供预测和分析。大数据能够帮助文化产业挖掘更深的文化价值,更好地观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大数据作用下,“互联网+传统文化产业”成为新的市场契机,这尤其体现在当下流行的网络短视频、广播影视、动漫网游、文化创意等文化产业中。这类产业集创意性、娱乐性、知识性、综合性于一身,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这91 艺术百家 2023 年 第 2 期 总第 191 期HUNDRED SCHOOLS IN ARTS正与大数据基因不谋而合。同时,大数据技术不断突破,对网络用户画像的绘制更加精准,也使互联网变得更加互联互通、全面可知,真正实现智慧服务。以爱奇艺为例,其早在 2013 年就开始搭建自己的大数据平台,采集用户数据信息,精准绘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