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语堂《中国传奇》叙事主体研究_穆永寿.pdf
下载文档

ID:2527741

大小:1.58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0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传奇 林语堂 中国 传奇 叙事 主体 研究 永寿
评析1582023 年第 8 期(总第 332 期)【提 要】在林语堂编译的中国传奇中,叙事主体有效地利用副文本空间和叙述者多重功能,以强势姿态主动承担历史文化背景介绍、故事述评等责任,在译介中国故事的同时又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文学审美。在序言、题跋两类文内副文本空间中,林语堂充分表达了个人的文学史观、文学审美和编译策略,引导、辅助读者从作者、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故事内容等方面对具体编译文本形成前理解。对于叙事文本整体而言,这是真实作者作为叙述主体展开的第一层叙述互动。在叙述者的多层叙述中,故事外叙述者所叙之事与故事形成套嵌关系,在结构上让整个叙事文本层级分明,逻辑清晰。故事内叙述者以直接参与故事和不直接参与故事两种身份同时出现在第二叙述层,叙述者实现了叙述功能、组织功能、见证功能、评论功能和交流功能等多重功能。【关键词】中国传奇 林语堂 叙事主体小说类叙事虚构作品中存在两个主体,现代叙事理论已对此做出了明确区分,即文学主体(literary instance)和叙述主体(narrating instance)。“文学主体所指的是文学作品之所由,这是就作品的创作者即作者而言的。而叙述主体则属于叙事作品中故事的讲述者,即叙述者,这样的讲述者将确定作品的叙述的声音(谭君强,2014)。”叙述主体承担着叙事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具体叙事活动的实施者,因而在小说类虚构作品中有着重要地位,“无论是叙什么还是怎么叙,都会受到叙事主体的叙事观念和个性的制约,反映出叙事主体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品格”(徐岱,2010)。叙事主体并非一成不变,即便在同一篇虚构作品中也有可能会出现两个或多个叙述者,叙事主体与真实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等不同概念所界定的叙述活动的实施者有着密切关联。林语堂(2019)在编译中国传奇时,有效地利用副文本空间拓展叙述者多层功能,叙事主体以强势姿态主动承担历史文化背景介绍、故事述评等责任,在译介中国故事的同时又表达了自己的文学审美。一、副文本中的文学主体之声“副文本”(paratex)指“描述与协调正文本与读者关系且用于展示作品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根据热拉尔热奈特(Gerard Genette)(1980)的分类,副文本可以分为内副文本(peritext)和外副文本(epitext)两类:文学作品呈现文本内部信息的封面、序跋、注解等为内副文本;外在于文学作品,由译者与出版商呈现的书信、翻译笔记、访谈、评论等为外副文本。林语堂在其中国传奇编译本中充分利用序言、跋语两类文内副文本空间,发出作者之声,这一叙述模式让作者走出了所叙之事,同时也意味着作者、叙述者合一的传统叙述模式通过译者的编译策略而得以改变,呈现出现代短篇小说的叙述特点。副文本中的文学主体之声成为林语堂中国传奇编译文本中的第一层叙述主体。(一)序言中的文学主体之声在中国传奇“林氏英文导言”中,作者通过序言道明全书文本选择的依据,从选材范围、读者对象两方面做出阐释,并对译介对象文类的伦理功能进行评论。此外,作者在序言中不惜笔墨对相关历史流变展开梳理,论述不同时期传奇类短篇小说的形成背景,并阐释编译选材文本在各自时代的文学价值和后世意义。作者除了介绍中国短篇小说的文体流变,还对书中部分选材进行特别介绍,如:“简帖和尚,据余所知,为中国文学中最佳之犯罪小说,文笔极洗练。”“虬髯客传为唐代最佳之短篇小说;对白佳,人物描写及故事皆极生动,毫无牵强做作有伤自然之处(林语堂,2019)。”又如在介绍莺莺传时,不仅对该文本做出评价,还对作者进行介绍:“本书所选之莺莺传,为中国最著名之爱情小说作者即为一杰出之诗人”另如介绍蒲松龄时称:“中国神怪小说作家数以百 计,其描写深刻入微,故事美妙生动者,唯蒲氏一人(林语堂,2019)。”文学主体在序言中直接现身,以其个人理解对编译选材做出细致阐释,发出作者之声,彰显了第一层叙述主体的导航功能。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编译本的读者多为英语世界的读者,或许会有英汉双语的潜在读者,但毕竟不是主流。20林 语 堂 中 国传奇叙事主体研究穆永寿DOI:10.14014/11-2597/g2.2023.08.049 评析1592023年第8期(总第332期)世纪 40 年代的西方,普通读者很难深入了解中国传奇类短篇小说的历史流变,更遑论了解不同时期有何名篇佳作。第二,林语堂自1936 年赴美专事写作后,以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等一系列著作专讲中国文化,其大部分作品在西方有着广大的社会接受基础,林语堂本人在西方世界因此获得“东方哲人”“民间文化大师”“中国的言说者”等诸多称谓。在中国传奇中,作为文学主体的林语堂利用序言这一文内副文本发声,正是基于特定读者群体和自身拥有的符号资本构建了文本的可靠性,保障了叙事文本的文学品质。(二)题跋中的文学主体之声除了序言,文学主体之声还出现在第二类文内副文本题跋之中。“题跋是指写在书前的题识和写在书后的跋语(周少川,1996)。”林语堂(2019)作为文学主体直接现身,告知读者:“本书所收各篇,皆为中国著名之短篇小说杰作。”但考虑到潜在读者为不解中国文学传统的“西洋人”,作者又特别说明:“本书之作,并非严格之翻译。有时严格之翻译实不可能。语言风格之差异,必须加以解释,读者方易了解。”即便作者作了如是说明,但 中国传奇所选大部分文本在中国传奇类短篇小说史上具有很高的代表性,部分文本还因后世文学艺术大家们的多次增删改版而流布甚广,影响深远,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源文本及源文本作者的真实面貌。此外,林氏选材时显然刻意选择了中国不同历史朝代的经典作品,自唐至清历时而下,俨然是一本纵贯中国传奇短篇小说历史发展的微型千年史。鉴于编译选材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林语堂将中国文学艺术传统中的“题跋”直接移植到其英文编译中,中国传奇收录的 20 篇传奇故事文本中均有质量很高的题跋,作者藉此向西方读者阐释文本生成背景,介绍原作者,考证不同版本等,甚至发表自己的见解,作为文学主体的叙述主体也得以独立于故事之外发出自己的声音。林语堂在中国传奇中籍序言、题跋两类文内副文本,充分表达了文学主体个人的文学史观、文学审美和编译策略,以及对编译文本接受群体的综合考量,引导英语世界潜在读者对中国传奇小说的历史发展形成较为宏观的认识,并辅助读者从作者、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故事内容等方面对具体编译文本形成前理解。对于叙事文本整体而言,这是真实作者作为叙述主体展开的第一层叙述互动,对处于异文化语境中的读者能更好地理解所叙之事具有积极作用。二、叙述者的多层叙述在以叙事文本为基础的交流过程中,叙述者与叙事文本不可分离,他是所叙之事的直接讲述者,也是叙事交流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之一。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真实作者虽同为叙述主体,但具备不同的功能。热奈特按照叙述者在内、外叙述层和故事的同异关系,将叙述者划分为四种类型:处于第一层且不直接参与故事的叙述者;处于第一层但参与故事的叙述者;处于第二层不参与故事的叙述者;处于第二层并参与故事的叙述者。胡亚敏(1994)以此总结了叙述者一般具备的五种功能:叙述功能、组织功能、见证功能、评论功能和交流功能。(一)故事外叙述者的功能拓展故事外叙述者指的是“一个处于其所叙述的故事上面或高于故事层次的叙述者”,因其置身于所讲故事情境之外,在层级上高于所讲述故事,因而常常不以故事中人物形象而出现。通过比对发现,增设故事外叙述者,拓展故事外叙述者功能,是林语堂编译 中国传奇 时的一种重要叙事方式。例如,虬髯客中的叙述者置身于故事之外,叙述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向目标读者介绍了隋唐之际的社会状况,并进行评论。此处的叙述者在高于故事的第一层实现了叙述者的叙述功能、评论功能。如在白猿传中,叙述者处于故事之外,在高于故事的第一层对故事主要人物的背景、故事来源等方面做了叙述。叙述内容虚实结合,既有对原作信息的移植,也有新的故事暗示和人物设置。叙述者依据正史叙述了故事背景中的真实历史信息。根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确有欧阳纥其人,他于公元 569年因华皎叛乱而被斩。叙述者同时也叙述了民间野史中对这一历史事件的传说,并引出了第二层故事的叙述者将军的一位老幕僚雷某。除了最基本的叙述功能之外,故事外叙述者还拓展了评论功能,如“这件事情大大改变了他的脾气,他的情绪颇受打击”(林语堂,2019)。在第二层故事叙述完成以后,叙述者跳出故事发表评论,从而让第一层叙述与第二层叙述在结构上泾渭分明,也与开篇故事外叙述者首尾呼应。林译中国传奇打破了原作的叙述结构,在各篇故事之前创造性地增加了高于故事本身的叙述声音,这一叙述声音的发出者故事外叙述者实现了两个方面的效果:故事外叙述者所叙之事与故事本身形成套嵌关系,在结构上让整个叙事文本层级评析1602023 年第 8 期(总第 332 期)分明,逻辑清晰;故事外叙述者虽然置身故事之外,但通过叙述功能和评价功能介绍故事来源、叙述故事发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从宏观上为故事本身的有效理解做了铺垫,对异文化读者有着引导作用。(二)故事内叙述者及其功能拓展故事内叙述者处于第二层,有直接参与故事的叙述者和不参与故事的叙述者之分。通过对比发现,编译本不仅丰富了故事内叙述者直接参与故事的角色形象,还拓展了故事内叙述者(不直接参与故事)的多重功能。在白猿传 诗社 人变鱼三篇编译本中,故事内叙述者以直接参与故事和不直接参与故事两种身份同时出现在第二叙述层,叙述者实现了叙述功能、组织功能、见证功能、评论功能和交流功能,较之于源文本叙述,显得更加真实可靠。例如,白猿传原作中并无“雷某”这一人物,编译本在第一叙述层中通过故事外叙述者引出“雷某”,并通过这一人物进入第二层叙述。“雷某”在故事中虽然不是一个焦点人物,但却是十分重要的故事内叙述者,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一故事内叙述者的参与叙述,故事就无法存在。根据处于第一层故事外叙述者的介绍,“雷某”是“将军的随员”,“是将军的一个老幕僚”,由于这一特殊身份,“雷某”在故事内参与故事并叙述整个故事发生的过程就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具有一定可靠性。在第二层叙述中,这一人物以第一人称身份出现在故事始末,见证了将军丢妻后的情绪变化、行为举动,参与了将军跋山涉水的寻妻活动,还见证了白猿部落的社会状况和文化习俗,以及将军与白猿的斗争及其结果。故事内人物叙述者在故事中或直接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心理感受,或以第一人称复数“我们”的称谓弱化自己的位置,引导读者从他的有限视角观察事情的变化,从而显得真实可信。故事内的人物叙述者在这里实现了叙述功能、组织功能、见证功能和交流功能。除了“雷某”的叙述声音,同时还存在着另一个叙述者,这一叙述者藏身于人物叙述者之外,不直接参与故事。这一叙述者在人物叙述者的叙述间隙频频现身,除了保持基本的叙述功能,还对情节的推进起着组织功能,同时发表评论,体现出评论功能。然而在故事内大部分叙述中,人物叙述者和叙述者并非泾渭分明,呈现出二者合一的叙述状况,尤其在自然空间叙述中,既是借助人物叙述者有限视角的观察结果,又是叙述者的叙述。三、结语林语堂在编译中国传奇时,利用序言和题跋作为真实作者的发声之所,就故事背景向读者做出介绍。在序言中,真实作者林语堂对唐传奇、宋人话本和明清小说进行评论性综述,为读者提供了一幅短小的中国传奇故事发展史的画面,介绍了中国文学的总体特点。在题跋中,真实作者再次现身,介绍源文本作者,考证源文本出处,说明编译本情况,发表评论,介绍内容,从多个角度为读者阅读故事提供有价值的背景信息。中国传奇 编译本丰富了叙事主体的多重功能,创造性地增加了高于故事本身的叙述声音,从而让故事外叙述者所叙之事与故事本身形成套嵌关系,在结构上让整个叙事文本层级分明,逻辑清晰。故事外叙述者通过叙述功能和评价功能介绍故事来源,叙述故事发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从宏观上为故事本身的有效理解做了铺垫,对异文化读者有着引导作用。此外,编译本不仅丰富了故事内叙述者直接参与故事的角色形象,还拓展了故事内叙述者(不直接参与故事)的多重功能。故事内叙述者以直接参与故事和不直接参与故事两种身份同时出现在第二叙述层,叙述者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