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儒林外史》的人物出场描写_王丽欣.pdf
下载文档

ID:2527704

大小:223.83K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0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儒林外史 人物 出场 描写 王丽欣
第 39 卷 第 2 期贵州师范学院学报Vol 39 No 22023 年 2 月Journal of Guizhou Education UniversityFeb202342论 儒林外史 的人物出场描写王丽欣(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 合肥230039)摘要:儒林外史 的人物出场描写十分具有特色,尤其是作者有意讽刺之人。儒林外史 人物出场描写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形貌、语言、动作,重中之重在形貌。在描写手法上,采用镜头化的语言和第三人称限知视角,呈现出镜头感;通过自上而下的模式化出场方式,凸显读书为上、追慕名利的畸形社会心理;人物衣着与外貌、言行描写之间构成独特的张力,形成反讽的艺术效果。关键词:儒林外史;人物出场;镜头感;模式化;反讽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7798(2023)02 0042 05Appearance Description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ScholarsWANG Li-xin(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Anhui University,Hefei,Anhui,230039)Abstract:The appearance description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Scholars are very characteristic,especially thosewhom the author intends to satirize The appearance description mainly include appearance,language,and action,with appearance being the most important In terms of depiction technique,the camera like language and thethird person limited viewpoint are used to demonstrate a sense of framing The top down pattern of appearancehighlights the perverse social psychology of reading for the top and pursuing fame and fortune The unique tensionbetween the charactersclothing,appearance,words and actions creates an ironic artistic effectKey words:The Scholars;Character Appearance;Sense of Framing;Patterning;Sarcasm“研究小说的人物美学,首先应从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起点 出场艺术开始。”1 人物出场之于文本不可谓不重要。儒林外史 以往的研究中,有关人物出场描写的探讨不多,也不够深入。李金博2 的 明清经典章回小说人物出场研究 有谈及人物出场,但重点放在红楼梦 西游记 等小说上,对儒林外史 只有寥寥数语。吴新苗3 的 儒林外史 与重复 一文中关注到了人物外观描写的重复性,但只通过对比周进和倪老爹出场穿着几乎一致而结局不同来说明吴敬梓对文人命运的同情。万慧4的论 儒林外史 的人物出场艺术 将人物的出场描写分为画家三染、先声夺人与画家三染相结合以及全知全能的介绍三种,并一一对应到儒林丑恶形象、中间人物和理想人物中,认为出场方式多变。然而,细读 儒林外史 文本,不难发现其人物出场描写有不少相似之处,在这些淡淡着笔当中可窥探作者的匠心所在。儒林外史 文中着墨最多的是表面衣冠楚楚而行为卑劣的伪君子,因而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收稿日期:2022 11 18作者简介:王丽欣(1997 ),女,广东湛江人,安徽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论 儒林外史 的人物出场描写43这些人物的出场描写。一、人物出场描写的主要内容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小说人物在文本中第一次出现的具体场景描写与叙述视作“人物出场”,这里强调出场的场次是“第一次”,是就小说文本整体界定的。人物出场描写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形貌、语言、动作。形貌即人物的外貌装扮,如儒林外史 第一回写吴王:“头戴武巾,身穿团花战袍,白净面皮,三绺髭须,真有龙凤之表”5 8。人物一出场就写到语言的在 儒林外史 中比较少见。动作描写,如 儒林外史 第一回写到一个夯汉的出场:“挑了一担食盒来,手里提着一瓶酒,食盒上挂着一块毡条,来到柳树下,将毡条铺了,食盒打开。”5 2比起形貌,语言和动作更能直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然而,儒林外史 中对人物出场描写着墨最多的是人物的形貌。当然,有时会在人物的形貌描写之后随即紧跟人物的动作或语言,只是在三者之中,形貌描写最为普通。如第二回对夏总甲的描写:“正说着,外边走进一个人来,两只红眼边,一副铁锅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5 11先呈现其外貌衣着,再写其动作,“一屁股就坐在上席”便显示其非同寻常的地位。夏志清先生在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中评价夏总甲为:“他的自尊自大与他卑贱的相貌、油腻的衣着、粗鲁的举止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照。”6 此类出场描写在 儒林外史 中不胜枚举,并多以简约的语言描述。人物出场的外貌描写各异,而装扮中,不外乎首服、主服、足服。这些打扮涉及到官员、儒生、市井百姓等不同阶层。书中虽也有刻画女性,如鲁小姐、沈大脚、沈琼枝,但并无对女性着装的特别描摹,而是着重写男性。正如其名儒林外史 一样,是一部写儒林众生相之书,因而主要是读书人。其中,绝大部分出场描写是作者有意讽刺之人,而作者予以赞赏的人物鲜有伴随此种形貌描写出现,如王冕、杜少卿、迟衡山、虞育德等人。既然谈及出场,必然不能忽略书中第一位人物。王冕是开篇人物,作者借以敷陈大意,隐括全文。王冕所处的第一回乃楔子,相当于说话艺术中的入话,虽不属于正文,但与正文密不可分。卧评云:“楔子者,借他事以引起所记之事也作者以史汉才作为稗官,观楔子一卷,全书之血脉经络无不贯穿玲珑,真是不肯浪费笔墨。”7 14将王冕故事置于开端,是作者的精心安排,也成为读者的第一关注,其“第一”的特殊性赋予其特殊意义。儒林外史 常被认为结构松散,却不知它是“以楔子中的王冕为中心纽带,进而将行文布局慢慢散开,再通过情节的首尾呼应而连缀成篇,最后穿针引线般地将看似独立的叙事单元串联在一起,进而形成了看似独立却又相互勾连的完整叙事结构。”8 作为开篇人物,作者先叙述其身世,而没有将关注点放在他的形貌上。此回除了写王冕,还涉及到具有典型含义的瘦子、胖子、胡子三人。这三者和翟买办以及吴王的出场都利用了模式化的形貌描写,与王冕形成鲜明的对比。王冕自造高帽阔服,在花明柳媚时节,用牛车载着母亲,执着鞭子唱着歌,到处游玩,颇有超凡脱俗之名士风度。此时他于天文、地理、经史无一不贯通,却不借以寻求功名,与那三位高谈名利者分别映照了后文中的真名流与假文士。“此回书中所出现之各类人物,在正文中均可寻到他们的同路人。”9 卧评本也云:“第一回不知姓名之三人是全部书中诸人之影子。其所谈论又是全部书中言辞之程式。”7 15二、人物出场的镜头感儒林外史 的人物出场描写采用镜头化的语言和第三人称限知视角。虽为文字表达,却给人镜头感的体验。镜头感一词来自影视艺术领域,付诸人强烈的视觉感受,而在文学作品中,是由文字而产生的视觉联想,给予人影视般的动感和美感。儒林外史 描写人物出场的语言几近白描,干净利落。如写王惠:“头戴方巾,身穿宝蓝缎直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 年第 2 期44裰,脚下粉底皂靴,三绺髭须,约有三十多岁光景。”写严贡生:“方巾阔服,粉底皂靴,蜜蜂眼,高鼻梁,落腮胡子。”再如写赵雪斋:“头戴方巾,身穿宝蓝直裰,手里摇着一把白纸诗扇。”语言都十分简洁,没有过多铺陈。人物的外貌特征并不明显,有些只一笔带过,连服饰也不加以描述,如写孙解官仅用“武员打扮”四字概括,写穆庵只用了句“方巾阔服,古貌古心”。若将这些形貌描写摆在一起比较,很有眼花缭乱之感,这与十分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貌有相当大的区别。详细的描写竭尽所能将人物的衣着外貌呈现给读者,故事时间并没有因为叙事时间增加而增加,对于读者来说,时间是相对暂停了。而儒林外史 寥寥几字就将人物形貌呈现给读者,相当于给人瞬时印象,时间没有暂停,读者与书中人物的时间感受几乎一致,好比电影镜头呈现出的画面,是非静止的。这便是由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在两种写法上的差异所产生的不同阅读效果。儒林外史 的描述几乎是呈现式的,冷静且客观,感情色彩不明显,电影中的镜头就是如此。“视角蕴藏着生命,它能感觉,也能思考,画家用之见画,思想家用之见思想,因而视角往往偕同感觉和思想切入行文运笔之间。甚而至于那些独特的视角操作,可以产生哲理性功能,可以进行比较深刻的社会人生反省。”10 267吴敬梓于人物出场描写的视角运用上颇见匠心。在这些描写中,使用的是第三人称视角,有全知,有限知,以限知为主。除了几处之外,不同人物出场的形貌描写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那便是从头写到脚,由上而下。先写衣着,再写人物外貌,较之而言,最主要的是衣着。且看对董孝廉的描写:“头戴纱帽,身穿浅蓝色缎圆领,脚下粉底皂靴,三绺须,白净面皮。”写牛玉圃:“头戴方巾,身穿沉香色夹绸直裰,粉底皂靴,手拿白纸扇,花白胡须,约有五十多岁光景,一双刺猬眼,两个鹳骨腮。”对人物的形貌描写好比缓缓移动的镜头,读者跟随着文字,会在脑海中逐渐勾勒出一个个大致的人物轮廓。作者往往是让人物随着某人的目光登台亮相,也就是采用第三人称限知视角。此时,人物出场的形貌其实是某人或某些人眼中的形貌,镜头落在了被看者身上。如第四十二回写汤六老爷的出场:“两个婊子抬头看那人时,头戴一顶破头巾,身穿一件油透的元色绸直裰,脚底下穿了一双旧尖头靴,一副大黑麻脸,两只的溜骨碌的眼睛;洗起手来,自己把两个袖子只管往上勒;又不像文,又不像武。”此处是以两个姑娘的眼睛来看汤六老爷。前面是呈现式的客观描写,似乎看不出有任何主观评价,最后一句“又不像文,又不像武”是两个姑娘眼中的汤六老爷形象,她们虽陪侍汤六老爷,心里却对他嗤之以鼻。此种描写在书中俯拾即是。如第三十九回写老和尚看到萧云仙之后,又紧跟着“生得十分美貌”一评论。再如第十四回马纯上看到洪憨仙之后,有“飘飘有神仙之表”之语。人物出场,从首服到足服,从衣着到外貌,无不像一个个特写镜头,正如电影中的人物出场,由上而下呈连贯流动画面感。“实在不应把视角看成细枝末节,它的功能在于可以展开一种独特的视 镜 儒 林 外 史就 非 常 善 于 调 动 视角。”10 195用第三人称限知视角,看者的眼睛好似镜头,只不过是具有温度的。三、人物出场描写的作用(一)模式化方式:凸显畸形社会心理儒林外史 的人物出场描写具有明显的模式化特点,且服装上并无突出的个性特色,这固然与服饰本身的单一性有关,但作者似乎全然不避重复之嫌,并无意于将人物清晰地呈现于读者面前,而是反复通过衣着、通过看者的眼睛间接反映读书为上、追名慕利的病态社会。书中形貌描写已经形成一个套路:首服主服足服。人们首先关注的是首服,即戴什么帽子,尽管先看到的是一个人的脸,最终还是会回到首服来,如第四十一回沈琼枝碰见李老四。在这里,帽子已经有其特定的意味了。相比之下,首服的分量比主服重,人们如此重视首服,与当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畸形社会心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第十八回分府看到喝得酩酊大醉的支剑峰戴着头巾,怒道:“衙门巡商,从来没有论 儒林外史 的人物出场描写45生、监充当的,你怎么戴这个帽子!左右的!挝去了!一条链子锁起来!”5 150 151本来一开始分府只是对支剑峰的行为不满,但看到他戴着方巾便觉得有辱斯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