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一带
一路
语境
保尔
作品
中的
共同体
属性
董岳州
第 32 卷 总第 157 期Vol.31 Sum No.1572023 年第 1 期No.1,2023广东开放大学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OPEN UNIVERSITY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一带一路语境下奈保尔作品的多元文化研究”(19C0390);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奈保尔文学作品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研究”(20YBA0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收稿日期】20221104【作者简介】董岳州(1975),男,湖南衡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讲师。论“一带一路”语境下奈保尔作品中的“共同体”属性董岳州(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长沙,410002)【摘要】奈保尔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的一个独特存在,他祖籍印度,出生于特立尼达,属于第三代移民,受到印度传统思想文化和加勒比“混杂”文化的影响。成年后留学并定居英国,接受了西方价值观的教育,成为一名作家后,奈保尔又游历世界,非洲和拉丁美洲文化同样在奈保尔身上留下了印记。因此,奈保尔身上以及他作品中的“共同体”属性是比较明显的,包括故国印度、出生地特立尼达、宗主国英国、精神游历之地非洲等,而这种“共同体”属性非常契合共建“一带一路”的精神和内涵。【关键词】奈保尔;共同体;“一带一路”【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32X(2023)01006405“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中国经中东至非洲、美洲。相对古丝绸之路,新时代的“一带一路”除了贯穿亚欧非大陆,还延伸到了美洲。它是一个最早由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区域合作倡议,力图通过一种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和沿线周边国家合力打造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身负文化传播使命的作家们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而我们也可以在这样一种新语境下来重新阐释作家们文学作品的“共同体”属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奈保尔的作品就具有这样的属性,而且经过梳理,我们发现奈保尔作品中的“共同体”思想创作轨迹大致是遵循特立尼达、印度、英国、非洲这样一条线路,基本上都在“一带一路”的范围之内。奈保尔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都或多或少呈现出一些“共同体”属性,当然,由于奈保尔复杂的人生经历,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这种属性是有所不同的,早期相对可能不那么明显,需要仔细琢磨。一、米格尔大街中的“共同体”属性特立尼达曾先后成为西班牙、英国的殖民地,是一个多种族共存共融的小岛国,这就决定了它的多样性、复杂性,而这种具有“共同体”特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奈保尔的米格尔大街得以充分体现。米格尔大街虽然不是奈保尔最早出版的作品,却是他创作的第一部文学作品,主要反映了特立尼达的风土人情。作品是一部小说集,由17个短篇故事构成,每个短篇都有一个鲜活的人物。这些人物来自不同社区、不同阶层、不同种族,描写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他们在米格尔大街上总是反复上演着冲突和好冲突的情形,正是复杂的特立尼达社会的缩影和反映。小说的开篇博加特中写同名主人公博加特是一个在外人看来很神秘的人物,因为他没有固定的职业,虽然开了一家裁缝店却65语言文学没有做过一件衣服,颇有皇帝的新装里那两个骗子裁缝的味道。博加特每天与一帮流浪汉厮混,行踪飘忽,经常神龙见首不见尾。后来他离开特立尼达去了一趟宗主国,回到米格尔大街,人们居然对他敬而远之,十分畏惧,似乎一下子就成为一个高不可攀的大人物了。博加特每天除了酗酒、吹牛、赌博,基本上无所事事,他讲着一口比较流利的英语,机械地模仿宗主国的各种行为方式,接受着大街上人们的羡慕和膜拜,过着一种飘飘然的虚幻生活。直到战争来临中的爱德华在美国人入侵特立尼达后,立马就倒向了侵略者,颇像我国抗战时期的那些“汉奸”。他身上穿的是美式服装,嘴里嚼的是口香糖,连说话都夹带半生不熟的美国腔调,更令人可笑和气愤的是,爱德华常常带所谓的美国朋友到他家,总是装作不认识以前的那些特立尼达老朋友,活脱脱的一个在主子面前不知祖宗是谁的洋奴。布莱克沃兹沃斯中的布莱克沃兹沃斯一心想成为诗人,所以他的名字是由英国文学史上两个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和华兹华斯的名字组合而成的,他也始终相信在自己生命的终点到来之前,一定会写出震撼全人类的诗篇,成为像布莱克和华兹华斯一样的著名诗人。曼曼中的同名主人公被米格尔大街上的所有人看作是一个疯子,因为他每年都要举着贴有自己照片的一块牌子,参加议会和立法机构的竞选,但每次都只能获得可怜的三张选票,其中包括他自己给自己投的那一票。即便如此,他仍然一本正经、乐此不疲地参加选举,似乎把它当成了自己一份神圣的职责。曼曼还认为自己是一个基督教信徒,说因为他的虔诚被上帝召见,然后就在大街拐角处一家商店的遮篷下开始布道,接着挨家挨户讨饭。最后居然荒唐地宣称自己就是救世主,要人们把他送上十字架,并用石头砸他,他自己则以上帝耶稣的口吻请求原谅这些人1。令人可笑的是,大街上的人们竟然还相信了他的“鬼话”。米格尔大街中的这些形形色色人物说明特立尼达在殖民统治之下,人们似乎已经把自己看作是西方的“一份子”,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模仿西方人的生活、行为和思维方式,并以此为荣。甚至有不少人一心想离开特立尼达,去往他们心中的西方“圣地”。小说集的最后一篇告别米格尔大街中借叙述者“我”的出走,表达了特立尼达人试图摆脱边缘处境,融入西方世界的“共同体”思想。诚然,有不少的学者在论证奈保尔的作品时,认为作者对殖民地人模仿宗主国的行为是持批评态度的,而宗主国对殖民地也有着高高在上的歧视性,这些确实都是存在的,但不可就此否认其中所蕴含的“共同体”属性。因为“共同体”本身就有开放包容、和而不同、兼收并蓄这样的文化内涵的,奈保尔本人也同样向往西方世界,并最终移居英国,还从各方面模仿宗主国,努力融入其中。西方宗主国接纳来自殖民地的人们,尽量给他们以用武之地,奈保尔等来自殖民地的作家们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站在文学的最高殿堂,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如果说,奈保尔早期文学作品充满了对自己出生地的回忆,“共同体”属性还比较模糊的话,那么,在描写故国印度的作品中,这种属性相对就更明显一些了,主要体现在作者的“印度三部曲”中。二、“印度三部曲”中的“共同体”属性印度人自古以来就极具模仿力,寻根究底乃是印度教根深蒂固的那种兼容并包的处世态度。对此,作者在第一次游历母国后所创作的作品幽暗的国度:记忆与现实交错的印度之旅里说道:“在印度,每一样东西都会被继承下来,没有一样东西会被抛弃,生生不息。”2奈保尔通过对形形色色的现代印度人的描写指出,虽然印度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独立了几十年,但对英殖民时期生活方式的模仿这一社会现象未曾改变。例如印度人的区域规划仍然按照英国殖民时期的模式来设计,分为“军事区”“民居区”与“市场区”;印度军官依然统一身穿英式制服、手拿英式短杖、留着英式八字须;在俱乐部和舞池里,到处可以看到一些表面上很“正宗”的“英式”印度人,他们讲印式英语,每个人都有一个印度和英国混杂的诸如安迪、吉米之类的名字;印度职场也继承了英国殖民时期的用人原则,那董岳州:论“一带一路”语境下奈保尔作品中的“共同体”属性662023年第 1 期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第 32 卷 总第 157 期)就是比较偏爱重用与外国有联系的人,顺序依次是纯外国人、留学海归者、本土印度人3,作品幽暗国度中马楚河、纳蓝士、马立克等人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相对于幽暗的国度奈保尔在时隔十多年后重访印度所创作的印度:受伤的文明里,回顾了印度屡遭侵略的历史,并以西方文化作为评判的参照和标准去观照印度,以包容的眼光去审视和理解自己的故国,认为现代印度是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相互碰撞的结果,是东西方“共同体”文化作用的必然产物。作者在作品中提到了“甘地主义”对现代印度的影响,说:“在印度每个人都是甘地主义者,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甘地主义观,如同每个人都从甘地提出的摩罗之治中启发出自己的想法。”4实际上“甘地主义”是甘地在印度传统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一系列先进思想的成果。尤其是美国梭罗的“回归自然”“体验生活”“消极抵抗”和俄国托尔斯泰的“勿以暴力抗恶”“道德的自我完善”“自我忏悔”等主张对甘地的“坚持真理”“非暴力不合作”“苦行”等思想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从而使他领导印度人民取得了独立抗争的胜利。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这部作品是奈保尔第三次游历印度后,借鉴英国史学家保尔汤普逊的方法,运用口述历史的采录方式对印度的当代史进行更加客观、更如实的记录,从而反映更真实的印度社会现状。奈保尔在接受法鲁克德洪迪的采访时,谈及了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这部作品,明确指出:“它(印度)通过这些造反,发现了现代印度。而且反抗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它意味着人民希望维护自己的权利。他们不拥有自己的发言权已经如此长久,但是现在他们是在成为某种人的进程之中。”5在作品中,奈保尔认为首先要通过个人对自我成为“某种人”这一主体性的发现,然后产生“叛变”与反抗,进而实现和达成印度的现代性,这里面蕴含了一种层层递进的内在逻辑关系。例如受过良好西式教育的证券经纪人巴布,既小心翼翼地遵循着耆那教不杀生的宗教观,又通过公益慈善方式冲淡商界盛行的好斗风气;出身底层、信奉湿婆教的拉欧提先生在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下,敢于冲破种姓制度的桎梏和阻碍,和妻子自由恋爱结婚,并通过自身努力,参加湿婆军运动,最终成为一名市政委员会主席;科学家布拉曼尼姆深受祖父和父亲的思想熏陶,从小学习英语,时常反思自己的婆罗门身份,认为印度人要大胆抛弃传统宗教意识,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而唤醒西方式的自由民主精神;来自婆罗门家族的卡拉是一名公务员,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教养、有主见,她没有像母亲一样早早地被迫嫁人,20多岁仍单身未婚,也无人逼迫,拥有自己的自由和独立。像巴布、拉欧提、布拉曼尼姆、卡拉等等这些印度的新生代和各行业的精英们,全方位地对印度进行“叛变”和改造,并将印度传统与现代西方相结合,演绎出一幅美好的东西方“共同体”图景。“印度三部曲”中的“共同体”属性是层递似的体现出来的,也展现了时代的烙印。当然,奈保尔从出生地和故国的视角阐释了这种“共同体”属性,自然也没有忘记从自己身在其中的宗主国角度来解读。三、抵达之谜中的“共同体”属性奈保尔晚期创作的抵达之谜以第一人称视角描绘了家族移民历史、自己的成长过程和创作经历。作品由五个篇章组成,第一章杰克的花园以“我”移居威尔特庄园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从“我”的视角体察庄园乡村的自然环境,进而引出杰克、杰克岳父、管家等人物,他们构建了一幅乡村生活的风俗画,并与庄园自然环境一起拼接成乡村生活的完整图像。而“我”十分羡慕杰克那种平淡而宁静的生活,意味着来自殖民地的“我”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自己对于英国的依附。第二章旅程中,“我”从杰克身上看到了人作为社会生物完全过着“躺平”和安逸生活的可怕,因为这个世界始终处于一种变化之中,生存在其中的人是无法扭转这种趋势的,只能随着世界的变化而变化,否则必将被淘汰。于是“我”开始了回归故国和出生地的全新“旅程”,并从内心逐渐开始真正接纳自己作为印度人和特立尼达人的独特身份。第三章常春藤67语言文学董岳州:论“一带一路”语境下奈保尔作品中的“共同体”属性和第四章乌鸦写了庄园的变化,包括房东朋友自杀、杰克和岳父以及管家先后去世、园丁各奔东西、庄园将被开发和拍卖,以及新居民的陆续搬来6。叙述者“我”通过庄园主、庄园的命运进一步思考自我,感慨世界生生不息,旧时代的衰败意味着新时代的开始,而“我”的旅行和写作则实现自我拯救与新生,开始“共同体身份”的新轮回。作品第五章告别仪式,主要讲述了“我”回到特立尼达参加妹妹的葬礼,并重新审视“我”身上的印度、特立尼达、英国等多重身份,试图寻找到某种平衡。其中“告别”是具有丰富的含义的,可以理解为“我”与庄园的告别、“我”与过去的告别等等。抵达之谜这部作品带有较浓厚的自传色彩,文中的叙述者“我”可以看作是作者奈保尔本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