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邓大军转战大别山期间的政治工作_艾伏雷.pdf
下载文档

ID:2527608

大小:1.45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0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大军 转战 大别山 期间 政治工作 艾伏雷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研究 2022 年第 6 期82The Political Works of the Forces under the Command of Liu Bocheng and Deng Xiaoping in the Period of Fighting in the Dabie Mountains 刘邓大军转战大别山期间的政治工作 艾伏雷 张凯敏 张 涵摘要:刘邓大军从强渡黄河到实行千里跃进,从坚持大别山斗争到转战出山会师中原,充分发扬艰苦奋斗、敢打硬仗的作风,树立以大别山为家、依靠群众的思想,胜利完成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赋予的艰巨任务。广大指战员在中共中央和中原局及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的领导下,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高效进行战时政治动员,强化对敌政治攻势,踏实做好群众工作,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为保证战略跃进的达成和大别山根据地的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关键词:全国解放战争 刘邓大军 转战大别山 政治工作中图分类号:K266.6 K2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83-(2022)06-0082-07为贯彻“大举出击,经略中原”战略决策,1947 年 7、8 月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简称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与挺进豫皖苏边区的陈(毅)粟(裕)大军、挺进豫陕鄂边区的陈(赓)谢(富治)大军相互策应,逐鹿中原,以调动敌人主力回援,策应内线作战。自1947 年 8 月底进入大别山以来,刘邓大军在后方无依托的条件下实施战略展开,创建新的根据地,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胜利完成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赋予的艰巨任务。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刘伯承、邓小平遵照中央军委指示,除留下一部兵力继续坚持大别山斗争外,于次年 3 月率主力及时转出大别山,同陈粟、陈谢大军一起开始了大规模的机动作战,使逐鹿中原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此期间,政治工作为统一思想、凝聚意志、激励斗志,保证刘邓大军战略跃进的达成和大别山根据地的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一、转战大别山期间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是在敌我力量仍未根本转变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纵观全局,科学分析革命形势发展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在鲁西南战役后尚未休整、国民党军前堵后追、天险关隘纵横等一系列困难之下实施,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而复杂的形势。(一)战略反攻的时机基本成熟,但敌对我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仍在继续。早在 1946 年10 月,毛泽东就指出,“除了政治上经济上的基本矛盾,蒋介石无法克服”,“在军事上,蒋军战线太广与其兵力不足之间,业已发生了尖锐的矛盾”。1947 年 2 月,毛泽东在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一文中指出,“目前军事形势,已向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同时,“蒋介石区域的伟大的人民运动作者简介艾伏雷,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军队政治工作基础理论;张凯敏,大别山干部学院培训工作部教师,研究方向:大别山革命史;张涵,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军队政治工作学原理。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4 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 年,第 64、143 页。毛泽东选集第 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 1205 页。刘邓大军转战大别山期间的政治工作2022 年第 6 期83发展起来了”,“我军如能于今后数月内,再歼灭其四十至五十个旅,连前共达一百个旅左右,则军事形势必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同年 5 月,毛泽东进一步指出,蒋介石政府无论是在军事战线或者是政治战线上都打了败仗,“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经过一年的解放战争,国民党军在战场上接连失利,损兵近百个旅 110 余万人,已无力维持“全面进攻”,被迫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且重点进攻也屡遭挫折,东北战场的国民党军已被迫采取“全面防御”。而人民解放军则在战斗中得到锻炼和发展,装备、技术、战术都有了很大提高,广大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也在胜利进行着。形势表明,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时机已基本成熟。人民解放军虽然有许多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严重困难。尽管国民党军实力受到很大削弱,但在数量和装备上仍占据着优势,还能获得美国的军事、经济援助,有着广大的统治区。此时,蒋介石正调集重兵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企图以“哑铃战略”消灭解放军主力。在这种形势下,一些人被敌人的表面气势所迷惑,不能正确认识革命形势,对敌人力量估计过高,较多地看到局部的暂时困难,作战指挥及行动存在保守和畏缩情绪。基于这种战略形势,政治工作必须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帮助大家正确认识革命形势和进军大别山的重大意义,树立敢于进攻、敢于胜利的思想。(二)以跃进为基本进攻样式,远离后方作战,战场环境险恶。面对蒋介石“哑铃战略”两翼突出、中间薄弱的兵力部署特点,毛泽东要求人民解放军“避实击虚”,实施中央突破,把战略进攻的矛头指向大别山这块“敌人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以“攻其所必救”,调动敌军主力回援,缓解陕北、山东紧张局势,从根本上改变战略格局。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认为,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不能采取逐城逐地的进攻样式,而要采取跃进的进攻样式,即“下决心不要后方,长驱直入,一举插进敌人的战略纵深”。这种进攻样式,实施起来困难很大,部队从鲁西南到大别山,远离晋冀鲁豫解放区,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洪河、汝河、淮河等险阻重重,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前堵后追,企图以“追剿”“扫荡”“清剿”等方式消灭刘邓大军。从北方到南方,作战地域陌生,水土不服、语言不通,伤病员安置、武器弹药补充困难等矛盾十分突出。据刘伯承回忆,“这种独特的进攻样式,是史无前例。不难设想,要实现这样的伟大战略计划,绝不是轻而易举的”。毛泽东充分预计到外线作战的各种困难,对这一行动前途作了三种估计:一是付了代价站不住脚,转回来;二是付了代价站不稳脚,在周围打游击;三是付了代价站稳了脚。可见,无论哪种前途,付出代价都是难以避免的。基于跃进这种无依托作战的行动特点,以及大别山斗争所面临的困难,政治工作必须紧扣主线,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形式,为战略跃进目标的达成和大别山根据地的重建提供强大的思想政治保证。(三)大别山群众有着优良革命传统,但敌我双方长期拉锯战,群众顾虑重重。大别山区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五四运动后,这里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建党基地,李大钊、陈独秀曾亲自指导这里的建党活动,董必武、陈潭秋作为湖北代表参加了党的一大;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创建了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即诞生于此;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华中抗战的战略支撑地,新四军第 5 师在大悟山高举抗日大旗,成为华中抗日救国的中坚力量。大别山作为老根据地,有经过长期锻炼的革命群众,但由于革命军队在这里发展壮大后又几经转出,国民党反动派随之卷土重来,每次都对群众进行反攻倒算和残酷镇压,“红军从鄂豫皖老苏区退走后,国民党的军队像豺狼般的凶恶,红军战士的家属首先遭到了严厉的清查,逮捕和屠杀”。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211 1212 页。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224 页。刘伯承军事文选第 3 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2 年,第 550 页。刘伯承军事文选第 3 卷,第 550 页。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与三军经略中原(下),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556页。刘伯承军事文选第 3 卷,第 551 页。田晓光、韦敏士主编:刘邓大军南征记第 2 集,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年,第 264 页。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研究2022 年第 6 期84刘邓大军初到之时,这里的反动势力尚未完全瓦解,仍然暗地里威胁和控制着群众,“谁和共产党见面,杀绝满门”。群众对刘邓大军的到来,既感到欢欣鼓舞,又对解放军能否在此长期立足缺乏信心,不敢与之公开接近。面对初到时的这些困难,有的部队出现了疲惫松懈和纪律松弛现象,进一步加重了群众的不安和疑虑,有的部队打仗时顾虑很重,不敢放手发动军事行动,歼敌不够勇猛果断,这对部队打仗和重建大别山根据地十分不利。这些情况的出现,要求政治工作必须迅速把官兵思想统一到行军作战和重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斗争上来,发扬艰苦奋斗、敢打硬仗的作风,树立以大别山为家、依靠群众的思想,坚决完成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赋予的战略任务。二、转战大别山期间政治工作的主要做法面对复杂的形势以及官兵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刘邓大军能够成功实现战略跃进的伟大壮举,完成在大别山的战略展开并立足生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灵活有效的政治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绩。(一)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1946 年 7 月,毛泽东就指出:“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1947 年 2 月,毛泽东在党内指示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中指出:“目前各方面情况显示,中国时局将要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的阶段,即是全国范围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发展到新的人民大革命的阶段。现在是它的前夜。我党的任务是为争取这一高潮的到来及其胜利而斗争。”1947 年 5 月 4 日、8 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两次致电刘伯承、邓小平,要求他们尽早结束内线作战,准备实施外线出击、进军中原战略计划,调动陕北和山东战场国民党军回援,彻底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将战争由解放区引向国统区,使全国各地战场转入战略反攻。在上述形势判断和战略方针指引下,刘邓大军把政治上的准备作为外线出击准备的一项紧要工作。一是开展外线出击形势任务教育。邓小平指示野战军政治部编写了目前形势与方针任务的报告大纲,并亲自到部队为指战员做思想工作。6 月 21 日,邓小平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直属部队股长、营以上干部大会上作了关于战略反攻的几个问题的报告,对战略反攻的时机、战略反攻的意义、反攻出去打不打大城市、反攻出去能不能站住脚、假如美国出兵援蒋怎么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释。二是开展创建大别山根据地形势任务教育。进入大别山后,刘邓首长多次召集会议,给大家作报告。8 月 27 日,刘邓首长在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的重要指示中指出,“今后的任务,是全心全意地义无反顾地创造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并与友邻兵团配合,全部控制中原”,强调实现此历史任务,要“经过一个艰难困苦的过程”,指出应向全军说明“我们有完全胜利的把握”,向全区群众说明“我们是鄂豫皖子弟兵的大回家”,我们决不再走。8 月 31 日,邓小平向野战军直属部队连以上干部作题为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列举了重建大别山根据地的胜利因素及具体任务。9 月 1 日,中共中央发出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的指示,刘邓大军专门召集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指示精神,这一指示规定了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基本作战任务,并指出:“到国民党区域创立新革命根据地需要时间,需要在多次往返机动的作战中大量歼灭敌人、发动群众、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建立人民武装之后,方能创立巩固的根据地。”1948年1月30日,邓小平在给中共鄂豫区委第二地委全体干部的讲话中,对大别山的形势作了这样的分析,陈斐琴、缪海稜、殷步实主编:刘邓大军征战记新闻稿,北京:新华出版社,1987 年,第 387 页。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187 页。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211 页。杨胜群主编:邓小平传(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年,第 627 630 页。邓小平军事文集第 2 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年,第 34 35 页。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230 页。邓小平军事文集第 2 卷,第 60 68 页。刘邓大军转战大别山期间的政治工作2022 年第 6 期85“第一点,我们是胜利的,这胜利不是遥远无期的,而我们要准备长一点。第二点,我们要估计到有困难”,并强调,“我们的任务是把大别山发展成面的巩固的解放区”。三是加强宣传工作提升教育效果。为保证刘邓首长的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恢复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