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宁省梨产业优势与发展建议_姜晓艳.pdf
下载文档

ID:2527555

大小:155.96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0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辽宁省 产业 优势 发展 建议 姜晓艳
2023年3月2023(2)47梨是辽宁省第二大果树树种,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作为辽宁省的传统优势产业,梨产业在农民增收、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栽培模式的变革,以及生产成本的提高,梨产业的发展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为此,笔者谈点自己的看法,以期为提升辽宁梨产业竞争力、促进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1辽宁省梨产业基础与优势辽宁省主要梨产区多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11,无霜期130180 d,降水量500800mm,雨热同季,日照丰富,10积温较高,冬长夏暖,四季分明,是发展梨产业的天惠之地。2020年,辽宁省梨栽培面积9.12万hm2,年产量133万t,是我国梨生产第四大省1,白梨、秋子梨、西洋梨和砂梨四大系统均有分布。在全国梨优势区域规划中,辽宁省鞍山市和辽阳市的南果梨产区被列为我国特色梨产区,葫芦岛市绥中和建昌的秋白梨花盖梨,锦州市黑山县和沈阳市苏家屯区的苹果梨,铁岭市开原和鞍山市岫岩的尖把梨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2。近几十年来,我省通过发展特色优势水果,推广绿色高效精品生产技术,建立标准示范基地,水果效益和产业地位稳步提升。辽宁省鞍山市是 南果梨 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区,栽培面积2.73 hm2,产量22万t,年产值6亿元。胡春丽等3基于 南果梨发育期监测数据和区域气象站资料,建立了南果梨气候品质评价模型,综合评价结果认为,鞍山市海城王石镇生态环境优越,生产的南果梨气候品质评分为89.6分,为“优”等级。绥中县为全国最大的秋白梨生产基地,“绥中白梨”是举世公认的地方名牌果品,据王平4调查,绥中县有秋白梨古树群500余株,主要分布在范家乡条石村,平均树龄110年,平均树高4.3m,平均冠径2.6m,有450株仍生长旺盛。李成志5等从绥中5个乡(镇)8个果园发现秋白梨优系13个,其中有4个优系表现果实外观好、肉质细、品质上,很值得推广。据孙丽梅6等报道,截至2020年,锦州市义县高密栽植早金酥梨面积330hm2,82万株,现已成为全国早金酥梨栽植第一大县。该品种解决了传统品种前期产量低、效益低、冷凉地栽培易受冻等问题,实现了梨产业向高密化、轻简化、标准化的转变。锦丰梨是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的特产,全县栽培面积4700hm2,年产量5.5万t,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梨树种植已成为辽宁省梨产区农民创收的主要来源,栽植区与重点扶贫区域高度重合,是果农的“扶贫果”,乡村振兴的“发展果”。2存在的问题2.1产业规划落实不到位,“特而不优”问题突出辽宁省梨产业历经3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当前已进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阶段,面临产业布局优化、栽培制度创新、苗木繁育制度变革、新商业模式建立、气候异常变化加剧等新情况、新问题,DOI:10.16376/ki.bfgs.2023.02.016中图分类号:S661.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15698(2023)02004702辽宁省梨产业优势与发展建议姜晓艳,王家珍,蔡忠民,李宏军,王杰,沙守峰*(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辽宁 熊岳115009)收稿日期:2022-09-01;修回日期:2022-09-28基金项目:辽宁省建昌县果树(梨)科技特派团(2022JH5/1040116);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CARS-28-30)作者简介:姜晓艳(1982-),女,硕士,副研究员,从事梨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E-mail:*通讯作者:沙守峰(1969-),男,博士,研究员,从事梨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E-mail:C北方果树NORTHERN FRUITS与防治J.北方果树,2020(3):31-32.4苗永青,史征.塔城盆地高酸海棠发展现状及对策J.北方果树,2015(2):48-50.5田云峰,沈飞,史征.塔城盆地苹果栽培气候资源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4(4):234-235.特别是“三老”问题(人老、树老、品种老),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成本高等问题亟待解决。在梨产业培育过程中,未能针对当地产业发展状况,深度挖掘地域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特殊性,深入研究市场规律不够,盲目跟风,导致产业同质化现象普遍,产出过剩问题严重,“特而不优”问题突出。由于未能做到科学区域规划,目前老残低效梨园面积逐年上升,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撂荒弃管、集中砍树”现象,产业的发展始终未走出“发展过剩调整再发展再过剩”的怪圈。2.2品种结构不合理,新优品种比例低近些年,随着我国梨树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加,果农综合收益不增反降,这就是我省乃至全国水果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产能过剩”。以前种果树,只要种出来就有销路,产量高了就有效益;现在供过于求,是质量效益的时代,需要对我省梨产业有个重新再认识。目前,广大消费者对梨果上市时间和风味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早熟梨新品种,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明显高于中晚熟品种),效益十分可观。但现有梨主栽品种仍是 南果梨秋白梨花盖苹果梨等老品种,未能做到通过芽变选种或杂交育种等途径进行优中选优,使这些“老品种”仍占栽培面积的67%,成熟期比较集中(9月下旬10月初上市),卖果难,卖价低,时段性滞销严重7。南红梨早金酥玉露香等新优品种栽培面积较小。2.3栽培模式老化,管理技术落后目前,我省梨树栽培方式主要是传统的大冠稀植,500600株/hm2,产量低(15 00022 500 kg/hm2),质量差(优质果率不到60%),树体高大,田间管理费工,人工成本高,生产效益低。优质轻简化的开心形、倒伞形树形,以及适宜机械作业的主干形、“V”字形、圆柱形树形应用较少。土壤管理多采用清耕制,尤其是低山丘陵地带的梨园,近些年土壤有机质含量越来越低。多数果农长年不施用有机肥,为了追求产量,盲目投入化肥,导致树体营养生长不良、产量低而不稳、品质较差,土壤板结、酸化。2.4科技创新力度不足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省梨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但受土地资源约束,主要在山地丘陵发展,不与粮棉争地;且山地丘陵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实品质提高。但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又多是贫困区,果园投入严重不足,适宜果园应用的机械装备与轻简化宜机栽培技术缺乏,产后贮藏能力不足;尤其是果农老龄化,技术更新慢,雇工成本又太高,生产成本逐年攀升,果园的劳动投入和物资投入持续下降,果园老残化、品种混杂老化等问题凸显,导致果实品质不高、经营收益逐年下滑。产业亟需增加科技创新,在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机农艺融合等制约梨产业发展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装备上需要有所突破。2.5产业融合协同发展不够我省梨产业基础较好,但与二三产业契合度较低,生产资料价格高,果品销售不畅,价格波动大,生产者的经济利益被其他环节侵占;相关农事企业生产理念及标准化生产水平与其生产规模不相适应等问题突出;果品产销对接存在明显短板,产销直挂、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新型营销模式滞后,缺乏有效的“销+产”或“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果品田头贮藏、预冷保鲜、分级包装、冷链物流、城市配送等设施设备短缺;果品加工多为初级阶段,精深加工能力较差;文旅观光、水果采摘、休闲认养等发展不平衡;经营主体的产业意识不高。3建议3.1着力优化品种结构针对我省梨品种老化、单一品种种植面积过大、果实成熟期集中的问题,应引进和筛选新品种,调整品种种植结构。近年我国自主选育出一大批梨新品种,如早熟品种红丰梨早玉苏翠3号等,中熟品种琴岛红玉香蜜华艳等,晚熟品种甘梨3号晚翠香等。建议建立新品种试验示范园,对新品种进行试栽、观察,依据市场动向和消费者习惯,筛选出适于我省栽培发展的新品种,丰富梨品种市场。同时,要做到适地适栽,在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最适合的地方栽培。非适宜区尽量不栽或少量栽培,以发挥新品种的质量优势。3.2着力打造特色制高点对我省区域特色品种,如鞍山市的南果梨、葫芦岛市的秋白梨和花盖、锦州市黑山县和沈阳市苏家屯区的苹果梨、铁岭市开原和鞍山市岫岩的尖把梨等,有计划地开展优选优育工作,做到优中选优,以保持“特色梨”特有的优良特性。激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各级政府推广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品种种性,结合我省地域环境和气候条件,探索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发适宜本地区应用的优质高效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实现技术(下转第60页)482023年3月北方果树602023年3月北方果树叠严重的疏掉。剪口要留马蹄斜,有利于次年发新枝。第2年冬剪同第1年,过粗的去掉。定植当年和第2年秋季都要拉枝,开角110,使枝条下垂,缓和长势,促进成花2。2.3肥水管理栽后第2年秋施腐熟鸡粪2 m3/666.7 m2左右。每年追肥3次,第1次在萌芽前,第2次在幼果期,第3次在果实膨大期。前2次追施氮磷钾含量均为15%的复合肥30kg/666.7m2,最后1次追施氮磷钾含量均为15%的复合肥20 kg/666.7 m2+硫酸钾10kg/666.7m2 3。每行树下铺设1条微喷管带,根据土壤墒情适时喷灌,保证关键期(萌芽前后、幼果期、膨大期及封冻前)用水。果实着色期严格控制水分。2.4花果管理该品种较易成花,花后1周及时疏果,每25 cm左右留1个果,留中心果、下垂果,疏掉边果、病虫果、畸形果。为了避免晚霜危害不疏花。2.5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萌芽前打1遍5Be石硫合剂,铲除越冬病菌及害虫,减少病虫害越冬基数。萌芽至花前喷10%吡虫啉3 000倍+10%氯氰菊酯3000倍+10%宝丽安800倍液,主要防治蚜虫、苹小卷叶蛾、霉心病等。落花后,主要防治轮纹病、炭疽病、落叶病、叶螨类、蚜虫、卷叶虫等,杀菌剂可选用70%丙森锌800倍、50%多菌灵800倍、70%甲基硫菌灵1 500倍、10%苯醚甲环唑(世高)2500倍液,杀虫剂可选用48%毒死蜱1200倍、20%虫酰肼1000倍、10%吡虫啉3000倍液,杀螨剂可选用20%螨死净2000倍、1.8%阿维菌素4000倍液。生长后期主要喷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保护叶片和果实,1520d 1次。上述杀菌剂、杀虫剂要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参考文献:1杨建彬.苹果建园管理技术J.果树资源学报,2022(2):45-46.2宋秀红.红富士苹果早果丰产修剪法J.烟台果树,2022(2):52-53.3申超.苹果促花促果和保花保果技术J.山西果树,2016(5):58-59.(上接第48页)的规范化、标准化。通过抓点示范,培植标杆,打造特色制高点。3.3着力推动果业现代化依托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锚定果园管理现代化、果品质量优质化的主攻方向,科学确定土地流转规模,种植面积设定为2.013.3 hm2,使果业生产逐渐向优势、适宜经营者集中。组织、引导、支持涉农高校、科研院所与相关企业开展土壤有机质提升、省力化密植栽培、化学疏花疏果、果实免套袋栽培、化肥农药减量、果品贮藏保鲜和精深加工等综合配套技术研发;探索果园智能化管理模式,加快经济实用型果园机械研制,推动构建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水果机械化管理体系,加快形成我省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格局。3.4着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果农的利益链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果业发展有机衔接。立足差异化功能定位,引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多元发展,发挥其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组织优势和服务功能。支持发展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多种经营主体参与的融合模式,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增强整体竞争能力和幅射带动能力。加快补齐加工业短板,推进加工聚集区建设,推动生产、加工、流通,以及旅游、观光、采摘等产业(业态)深度融合,吸引各种资本向果业聚集,努力形成以农民为主体、企业带动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果树产业发展格局,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参考文献:1赵玉山.全国:20202021年梨产销平稳J.中国果业信息,2021,38(9):51.2宣景宏,赵德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