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跨学科
教学
撬动
新课程
改革
阿基米德
2023 年 3 月第 22 卷 第 2 期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Journa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Vol22 No2Mar,2023DOI:1019503/jcnki1671-6124202302007跨学科教学力:撬动新课程改革的阿基米德点李臣之,梁舒婷(深圳大学 教育学部,广东 深圳 518060)摘要:任何理想的课程设计都要通过教师来落实,跨学科教学是撬动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支点,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高期待。但目前教师跨学科教学力整体较弱,各学科教师跨学科教学力均不容乐观,跨学科教学力提升势在必行。教师跨学科教学力涵盖跨学科教学设计力、实施力和评价力。跨学科教学设计力包括跨学科学习内容整合力、学习者分析力、教学目标制定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力、教学评价方案设计力;跨学科教学实施力包括跨学科学习激励力、学习指导力、学习成果展示力;跨学科教学评价力包括多主体评价的组织力、跨学科学习的多元评价力、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力,以及跨学科教学的自我评价力。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课程实施;教师发展;跨学科教学力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24(2023)02-0063-07“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如果将阿基米德的名言运用于此次新课程改革,那么教师跨学科教学力将成为撬动新课程改革纵深发展的关键支点。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简称“新方案”)与各科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突出彰显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跨学科课程实施。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中坚力量,其跨学科教学力成为决定此次新课程改革最终能否落到实处的核心要素。一、新课程高度重视教师跨学科教学课程改革说到底是人的改革,教师发展是课程改革始终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最终都归因于此。我国此次课程改革,坚持素养导向课程设计,强化跨学科综合实施导向。能否顺利推进并达成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跨学科教学力的发展。1 课程改革落实于教师思维与行动的改变此次新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方案,还是课程标准都基于素养导向,跨学科课程与教学设计成为素养导向课程改革的关键路径,进而对教师跨学科教学力提出了新的要求。(1)任何理想的课程设计都要通过教师来落地课程改革通过课程实施来推进,课程实施需要教师创造性落实,这是课程改革的基本逻辑和历史规律。课程实施是“教师观念和知识的重构过程。教师需要转变旧有观念,确立对新课程的正确态度并坚信自己能胜任使用新课程”1。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地,学校本位/地方本位课程研究受到重视,其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强调教师是课程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影响深远的教育行动研究也确证了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毕竟,任何理想的课程改革方案,一旦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专家、行政领导都不可能替代教师与学生持续、直接而艺术的交互作用。如果教师的理念、思维与行动不发生根本性变革,任何课程改革都会落空。历史上,各国课程改革之成败,虽然可以归因到多种关键因素,然而始终也不能回避教师发展。布鲁纳倡导的结构课程改革,经过 20 多位各领域专家36收稿日期:2023-02-24基金项目:深圳市教育科学 2022 年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走读深圳 思政系列课程开发研究”zdzb22007作者简介:李臣之,深圳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伍兹霍尔会议上的合力设计,不可谓不科学,但最终没有达到改革预期。其关键原因在于教师队伍建设难以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芬兰课程改革之所以步伐迈出很大,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根基。从课程改革的内在层级或逻辑来看,从理想课程到正式课程、教师领悟课程、课堂运作课程,再到学生经验的课程,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参与这些层级的课程变革,尤其后三个环节更是与教师关系密切。教师课程理解通过课堂教学设计直接决定课堂运作和课程成效,进而影响学生体验与获得。因此,教师始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主体,任何忽视或轻视教师发展的课程改革,都将面临无尽的困难。(2)教师跨学科教学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支点数字化、智能化快速改变人类生活,课程改革不得不遵循素养导向。有研究预测,2055 年机器将会替代人类 80%的工作2。眼下人们热议的 ChatGPT已经对就业、学习与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学校教育如何应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时代要求?核心素养培育成为全球各国应对复杂世界无常变化的一剂教育良方。它的培育发生在不同学科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技能之间的交互作用中,发生在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此次课程改革中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立场,都延续了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学科大观念”的基本精神,旨在解决知识点如何从碎片化走向统整化、结构化的问题。课程实施着力强调学科实践、综合学习、素养导向,因此,在夯实任教学科基础的同时,教师必须超越单一学科限制,积极与其他学科联动,否则难以获得跨学科、超学科解决问题的基础能力。此外,现代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彻底改变人类习以为常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路径、学习环境、学习评估手段等,同时也正在改变着学校的存在样态,处处能学习,时时可学习成为新常态。如果教师固守分科课程逻辑和思维方式,则难以应对走向多元联结的深度学习。所以,如果不做好跨学科教学准备,教师定难应对今日学生之学习需求,更难与明日之学生深度对话。2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跨学科教学的高期待无论是新课程方案,还是新课程标准,都突出强化实践学习、综合学习,推进大概念、大观念、大单元主题教学,这必然对教师跨学科教学产生积极的高期待。(1)“新方案”对跨学科的约定优化课程内容结构,是此次方案修订的“主要变化”之一,集中体现“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在此基本思路下,课程方案、课程标准都对教师跨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期待。“新方案”提出义务教育课程要遵循 5 条基本原则,其中第 4 条明确提出“加强课程整合,突出关联”,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综合课程建设,完善综合课程科目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新方案”明确提出课程标准编制要坚持素养导向,注重“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关联,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的组织方式。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 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教材编写也要“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创新教材呈现方式,注重联系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实际加强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引导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变革”。一言以蔽之,就是要避免碎片化无意义学习,从系统、关联、结构、理解、迁移等角度深度推进课程改革。(2)“新课标”对跨学科的多样化要求分科课程标准修订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跨学科教学要求,把“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建构综合性课程”作为课程理念,将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修订原则,倡导“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突出“有机整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相关主题”。“跨学科”是此次“新课标”修订文本中最为亮眼的词汇,在部分课程标准文本中出现频次较高,艺术 10 次,语文 19 次,体育与健康 25 次,地理 26 次,信息科技 27 次,数学 29 次,历史课程标准 31 次,生物 40 次,物理 48 次,科学 49 次。虽然劳动、道德与法治、英语等学科的课标中“跨学科”频次较低,但都明确要求“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以优化学科课程内容结构。可以说,此次课程标准修订对“跨学科”空前重视。(3)新课程对教师跨学科教学的“建议”事实上,“新方案”“新课标”对“跨学科”的规约与要求,必须落实到课堂才能真正产生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力,而产生作用力的主体自然是教师。462023 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第 2 期“新方案”明确要求“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关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提出“各门课程用不少于 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尽管是“原则上”要求,但也是课程方案开创性规定。这说明“新方案”不仅注重学科自身内容结构化,还关注学科间的关联,凸显跨学科教学的整体性要求。“新方案”在“课程实施”部分进一步强化“综合学习”,要求教师“整体理解与把握学习目标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各科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中提出相应的跨学科“教学建议”。如地理课程标准强调“设计具有整体性的教学活动过程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核心素养提升的成长环境”,教学目标设计要“考虑地理课程的整体性和学生发展的连续性根据实际需要对内容要求的相关学习主题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加强内容之间的关联性”。科学课程标准要求“设计跨学科实践活动,注重将问题解决线、知识逻辑线、素养发展线紧密结合,拆解复杂任务和设计系列活动,实现问题解决过程与核心知识的获得、能力和素养的发展自然融合”。显然,各科课程标准围绕跨学科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对教师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实践提出了相对明确的要求,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课堂建构有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对于深化核心素养时代教学改革意义重大。3 教师跨学科教学力提升势在必行跨学科教学力决定跨学科教学实践行为,影响教师跨学科教学质量。然而,就相关调查研究而言,我国教师跨学科教学力现状堪忧,难以满足新教学需要。(1)教师跨学科教学力整体较弱有研究发现,在 STEAM 教育理念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整体水平较高,但跨学科教学能力比较弱3;还有研究调查发现,教师跨学科教学情意方面测评状况(346)相对最好,跨学科教学能力(311)及知识(316)得分相对偏低4。教师“愿意”积极响应跨学科教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进行跨学科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该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四个指标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相较而言,跨学科教学反思能力(317)和认知能力(311)略优于跨学科教学设计能力(309)和实施能力(309)4。众所周知,教学设计能力与实施能力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本能力,难以想象,教学设计存在困难的教师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跨学科教学实施亦然。(2)各学科教师跨学科教学力都不容乐观有调查发现,初中数学教师存在对跨学科教学理念不了解、缺乏整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跨学科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5;美术教师缺乏整合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6;小学全科教师的跨学科素养明显不足、跨学科实践意愿不强7。一些更为细致的调查发现,STEAM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能力”相对较弱,在将多学科知识融合设计与实施时存在短板,跨学科教学能力比较弱3;STEAM教师在多学科知识储备、创新表现、团队合作以及实践运用等方面的水平大多处于“一般”与“基本符合”之间8。可见,要真正将“新方案”和“新课标”落到实处,必须重视教师跨学科教学力提升。地方和学校需要建构一个跨学科教研机制,定期促进内容关联、教学方式相近的学科“互相往来”,帮助教师寻找整合实施的路径、策略与方法。区域和学校也有必要聚焦跨学科教师发展而开发系列递进式教师研修课程,聘请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教研经验的专家,有效开展集中培训、校本研修活动,以增进教师对跨学科教学的理解,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还可以将学科联动中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深度探究,并将研究成果迁移到教师跨学科研修与实践改进中。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备的跨学科教学力“新课标”在分科教育体制下提出跨学科教学,这意味着教师要以学科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