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在“八个统一”精神引领下对思政课创新模式的思考与探索.docx
下载文档

ID:2526823

大小:17.40KB

页数:1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7-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八个 统一 精神 引领 思政课 创新 模式 思考 探索
2023年在“八个统一”精神引领下对思政课创新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在“八个统一”精神引领下对思政课创新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建设,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决策部,20xx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于如何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提出了“八个统一”思想,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这八个统一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每一对关系均以辩证统一和全面发展的思维阐述了思政课教学模式的规律和经验。 一、“八个统一”是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在遵循 (一)“八个统一”思想多维度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整体规范 “八个统一”从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和视角出发,阐明了思政课的宗旨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八个统一”对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即明确了思政课的课程属性为政治性,“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则强调了思政课的价值属性,这两对关系实则指明了高校思政课的宗旨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思政课要遵循“八个统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厚植青年学生的政治底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大学生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二)“八个统一”思想对思政课建设的经验和成效进行科学的总结和提炼 “八个统一”为高校思政课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明确了方向。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规定了思政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要遵循的基本规律,把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贯通起来、把热点问题与学生成长联系起来,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则强调了思政课建设和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统一性教学内容和多样性教学方法相结合,要求高校思政课在落实课程建设的统一要求的前提下, 做到在教学方法上的因时、因地、因材等多样化施教。 (三)“八个统一”思想指明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目标方向性 “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是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观点。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则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近年来取得的成果。“八个统一”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指导方针和重要原则,思政课改革创新要以“八个统一”为根本遵循,系统、深刻地把握其精髓要义和科学方法。 二、以“八个统一”推进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创新 (一)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的理念 1.“八个统一”规定了思政课开放性的教学理念,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 辩证统一即体现这一教学理念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无疑是属于显性教育,显性教育是一种目的性较强、全面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育方式, 一般通过灌输达到育人的目的。以“纲要”课程为例,显性教育的主要表现是向学生阐明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脉络,挖掘这一期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做出丰功伟绩的历史人物,用他们的伟大壮举来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用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来启发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如何做出了“四个选择”,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但显性教育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教育的目的性很强、意图很明显,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的心理, 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而隐性教育能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隐性教育一般采用隐蔽、间接的教育方法,能够有效地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学效果卓著,所以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统一起来是思政课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在“纲要”课程的教学中,可采用线上的方式,加大网络资源库的建设,线上教学最大的优势是容量巨大,教师可将文献资料、视频资源等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如历史记录片、电视政论片、影视作品,这些扩展资料的使用可增加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理解,如《建党伟业》《1921》《革命者》《觉醒年代》等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很强的,学生在观感极强的文艺作品中不知不觉地获取了重要的讯息: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 身处羸弱之时代的青年为了家国,敢于奋斗、甘愿牺牲。回顾历史的过往,关照今天的自我,新时代的青年人,始终要将自身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将小我融入大我,胸怀家国。隐性教育在无声无息间实现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春风化雨中达到了育人之功效。 2.“八个统一”规定了思政课多样性的教学理念,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 统一即体现了这一理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由国家统一设置的必修课程,且所使用的教材也是由教育部规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 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及教材使用等必须坚持统一性的原则,这是各大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的依据。 但另一方面,高校的区域、性质、层次、专业及生源素质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授课在坚持统一性原则的同时,必须兼顾个性化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教师应根据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授课教案,切勿一本教案讲到底。此外,不同区域的高校应合理利用地方史资源,将这些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革命精神融入到教学中,可以和教材互相呼应,互为补充,增强学生的新鲜感和认同感。选择学生能够实际接触到、实地参观的文化资源,形成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八个统一”规定了思政课的双主体教学理念,必须坚持主导性和主体 性的辩证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重塑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大学生群体作为被改造、被塑造的对象,如果全程被动接受是无法达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甚至会遭到学生的抗拒和排斥, 学生只有亲身体验、主动参与,才有可能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通过课堂讨论可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 课堂讨论环节,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精心设计讨论题目,讨论题目必须立足于历史事实,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并且讨论题目还需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实际,能够使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创新能力。例如给学生设计“历史洪流中的青年与我”的讨论题目,在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每个历史阶段中的青年都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xxx、xxx、xxx、xxx、xxx、xxxx等杰出青年对时代和历史发展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在课下查阅资料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进而提炼出“敢为天下先” 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怀,并思考“我”在那个时代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在讲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近代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被与我们年级相仿的一代青年人所改写,老师做总结点评,近代中国的命运掌握在青年人的手中,而当今中国的未来同样掌握在青年一代的手里,我们每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韶华,用我们的智慧、汗水和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绵薄之力。这个过程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的转换, 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以发挥,教师对论题的设计和总结发言则要紧紧扣住思政课塑造学生价值观念的主题,真正达到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思想认识和行为规范的目标。 (二)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的抓手 1.“八个统一”规定了思政课鲜明的政治属性,必须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 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属性,因此思政课首要的就是坚持政治性,明确政治立场,“纲要”课程讲授的理论知识必须以政治为导向,让学生在了解近现代中国国史和国情的基础上,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政治引领同时又需要学理支撑,即坚持学理性,否则极易陷入空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内容,要求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这表明政治性和学理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政论从学理中来,学理服务于政论,以学理阐释为根基, 增强政论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教师需通过学理逻辑作为基础、系统的知识体系为手段、正确的政治导向为引领,将学理性和政治性相统一,做到“论从史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从根本上说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8xx年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走上了抗争和救亡之路,但屡遭失败,直至19xx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社会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和奋斗,最终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19xx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独立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站起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 开启了改革开放之旅,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奋斗,日益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中国人民实现了“强起来”。教师通过厘清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学理逻辑, 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增进学生对中国政治制度合理性的理解,培植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认同感,进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目标。 2.“八个统一”规定了思政课鲜明的价值属性,必须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 的辩证统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性与其他学科无异,体现在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 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就是传递和讲授本学科的理论知识。以“纲要”课为例,本门课程阐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迄今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系统讲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所以教师必须讲清近现代中国历史的知识理论。但仅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接受的层面上是一种非常肤浅的“教与学”的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理念也无从谈起,所以,在“纲要”课程的教学中,必须遵循知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即传授知识理论的目的在于突出育人理念,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寓价值观教育于知识理论的传授中,让学生深入了解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华民族付出了多么惨痛的代价,才取得了今天辉煌瞩目的成绩,我们幸福的今天是多少先烈们奢望的明天,学生只有认识到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是多么的艰辛和不易,才能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自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生在对知识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实现了知识观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大学生树立起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 3.“八个统一”规定了思政课的批判性取向,必须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的辩证统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立足于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立德树人是其根本目的。鉴于此,思想政治理论课首要的是聚焦和传递正面信息,充分肯定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所取得的瞩目成绩,选择正能量的案例材料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但学生并非生活在真空之中,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速度快,网络上充斥着大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