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民办
院校
学生
群体
特点
分析
研究
民办院校学生群体特点分析与研究
摘 要: 把握民办高校学生的群体特点,做好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是全面提高民办院校学生素质的根底和前提。在当前形势严峻、竞争剧烈的社会中,民办院校如何能把握机遇,适应挑战?本文在分析现状的根底上,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为今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切实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作出了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民办院校 学生群体特点 德育建设 对策分析 民办高等学校教育,在十来年开展的时间里,以其机制灵活、市场反响快、专业紧贴市场需求、注意实用型人才培养等优势,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支持和鼓励下应运而生,并以旺盛生命力,迅速崛起。同时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办高校的开展前景。 一、民办院校学生群体的特点 民办院校的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正在形成,但由于社会环境和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的原因,他们自我教育与管理、自我完善的方式欠佳,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缺乏。他们富于热情,乐于奉献,具有报效祖国、实现自我价值的远大理想,但普遍缺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心理上有急躁情绪,普遍反感目前形式主义、敷衍了事的德育工作,不愿参加统一的德育教育活动。 (一)思想行动上积极热情,但缺乏耐挫力。 民办院校学生高考失败后,有很强的不服输心理,对学习抱有一种强烈的积极性,特别渴望成功,渴望与自己昔日的同学一起进步。思维活动能力强,热情大方,喜欢交际,活动能力较强。在文艺、体育、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等一切有益的活动中积极性与热情极高。但当遭受挫折或不顺利时,却容易感到烦恼、痛苦、悲观失望,甚至消极颓废,从此一蹶不振。 (二)学习行为上要求进步,但缺乏意志力。 大局部学生热爱学习,积极要求进步,但由于根底较差、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对,因此进步不明显。也有的学生不爱学习,怕学习,学习自觉性差,表现在上课睡觉或迟到、早退,甚至通宵上网,经常旷课,考试多门功课不及格。更有一些学生娇生惯养,吃不得苦,没有刻苦钻研精神,缺乏恒心。还有一些学生不太啃书本,甚至厌学、不自律,因而其理论与书本知识不太扎实。这局部学生难以适应学校的管理规定,在学习上缺乏吃苦拼搏精神,有决心没有信心,有心动没有行动。 (三)生活态度上崇尚创新,但缺乏分辨力。 民办院校学生对于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关注,尊重社会美德和公益,他们追求和接受浪漫、新奇变化和挑战,他们自信独立却又重视评价、跟随时尚却又独特保守、富有理智却又冲动行事、不乏功利却又愿意付出、崇尚科技却又心怀忧虑的一个群体,他们在情爱方面观念开放,在成功方面否认金钱的最高标准。对于一些社会现象,表现得比较困惑,有时不知如何分辨对与错、好与坏。 (四)职业意识明确需求,但缺乏竞争力。 中学阶段职业意识的引导较薄弱,加重了大学阶段的矛盾与困惑。大学生进校以后一段时间处于矛盾困惑的过程。高中阶段初步形成的理想色彩未褪尽的职业意识使得初来乍到的大学生对大学梦想多于现实。又由于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的信息封闭,进大学后的专业思想教育的滞后,加之对专业的开展前途的不可预见性,招生过程中志愿调剂的普遍存在,等等,进校不久的大学生职业意识自由分化。多数大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自我教育,能将专业与职业协调统一,但少数大学生出现专业思想不稳定,厌学、得过且过、专业与职业之间有距离的现象。在职业方面,更表现出竞争力的欠缺,竞争力的根本条件缺乏,根底较差;竞争力的提升力不够,优势薄弱;竞争力的超越力欠缺,能力缺乏,等等。 因此,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学生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是突出的,我们应正确认识学生,分析学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切实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民办院校德育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尚待提高。 民办大学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特定环境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专门高级人才的任务。我们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具有坚决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较强的能力素质,而且要具备成熟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目前校园文化存在着形式化,偏离德育重心的现象,充分表达在重视显性文化建设,无视隐性文化建设;封闭型的活动较多,对外吸取和辐射较少;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规划,校园文化档次不高;局限于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次上,缺乏以教师为主导的校园文化建设,等等。同时,学校的迅速开展,学生规模逐年加大,对精神文化在学校开展中认识的偏差和价值取向的差异,等等,导致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滞后于规模的扩大和开展的速度。离开了大学精神文化,单纯的大学物质校园建设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只能流于形式与浅薄。 (二)主人翁意识培养力度不够。 我国大学德育没有以培养主人翁意识为目标,在大学校园内依然存有局部学生主人翁意识差,漫不经心、自私自利、随心所欲、缺乏自律、各行其是等不负责任的现象。现今,社会纷繁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社会上的风气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在校大学生,他们注重现实,注重物质与享受。一些学生对于理想的意识较为冷淡,在金钱、物欲中目标不明确,在社会上内心焦躁空虚、双眼迷茫空洞,不知道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精神素质的全面恶化,总是处于痛苦状态而难以自拔,长此以往,陷入追求感观刺激与放松精神修养的恶性循环中。这些问题,都将造成大学生主人翁意识的缺乏。因此,我们应建立以大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培养为立足点的大学德育体系。 (三)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有待完善。 民办院校普遍建校历史短,工作中客观存在着缺乏之处,再加上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校风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局部机关工作人员,作风不扎实,效劳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个别人身上存在自由主义倾向;校园常态气氛不浓厚,科研根底薄弱,教育管理标准不健全,局部年青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校园学习气氛不浓厚,学生没有真正形成热爱读书、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良好风气,学风建设有待加强。 三、民办高校德育建设开展的对策分析 (一)以德育教育为主渠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对国外的文化,学生面临着选择和评判,他们迷茫困惑,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必要的社会正义感遭到冲击。高校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应当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德育水平。可以通过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或者座谈会、辩论会进行礼义廉耻诚信教育,帮助和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开设文化知识必修课或选修课,大范围地进行人文知识普及教育,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人格修养。 2.加强对学生群体的德育教育和引导。 大学生群体如党团组织、学生会、社团、兴趣小组等广泛存在于大学校园内,是以共同兴趣,以感情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学生通过组织和参加一定形式的活动,可获得各方面的成长和开展。群体组织对于成员各方面影响很大,我们要做好群体的引导工作,把群体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有效平台。要善于发现精心培养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同学,发挥他们的典范作用,从而带动周围同学,形成“培养教育一个,带动一片〞的局面。在大学生群体组织的领导和管理上,委派素质好责任感强的专任老师对群体活动给与全方面的指导,通过积极高雅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民主、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