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
水分
代谢
营养
浙教版人教版
一、2005年考试大纲要求:1、植物的水分代谢:渗透作用的原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体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合理灌溉2、植物的矿质代谢: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合理施肥,第一页,共三十八页。,二、命题特点,水分代谢主要考查细胞的吸水方式和吸水的原理,尤以考查渗透吸水和失水的内容为主,由于细胞的渗透作用导致细胞出现质壁别离或质壁别离的复原,因此,考题多结合实验进行命题,随着高考对生物实验能力要求的提高,实验设计在这一内容中的出现几率将有所提高;另外,水分散失途径和意义也是本节易考点,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节约用水、合理灌溉的认识得到不断提高将会对人类生活带来积极影响,因此“3+X综合型考题的内容既有根底知识的学科内综合,也有与生态保护方面有关的社会方面的跨学科综合,如水的污染、赤潮等,本局部考题多以选择题和实验题考查为主。,第二页,共三十八页。,矿质代谢主要考查水分的吸收与矿质元素离子吸收的异同,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及利用,矿质元素离子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以及与光合作用、物质代谢的关系,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选择吸收的原因及应用,矿质代谢与农业生产措施的联系,新型无土栽培技术的开展,矿质元素缺乏症的分析与处理。,就题型来看,有选择题也有简答题。选择题主要考查一些最根底的知识,简答题那么主要考查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以及与水分代谢、光合作用等与农业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有关知识,如中耕松土、叶面施肥、无土栽培、合理施肥、大棚蔬菜培养技术等。简答题中识图分析的较多。,第三页,共三十八页。,1原生质层与原生质体2吸胀吸水与渗透吸水3渗透作用与扩散作用 4.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5必需元素与矿质元素,一、概念比较:,第四页,共三十八页。,一、水分的吸收,吸水的主要部位:,吸水的方式:,吸胀吸水形成大液泡前,A、原理:细胞内的亲水性物质从周围环境中吸水而使自身膨胀。B、举例:干种子细胞,根尖生长点细胞。,渗透吸水形成大液泡后,A、原理: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膜,当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时,细胞会发生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B、举例:根毛区细胞、腌制萝卜等,根尖根毛区细胞,二、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第五页,共三十八页。,第六页,共三十八页。,质疑:将洋葱表皮细胞与红细胞分别置于30%蔗糖溶液与清水中,各会发生什么现象?,第七页,共三十八页。,第八页,共三十八页。,1.影响质壁别离及质壁别离复原的因素?2.发生质壁别离的条件是什么?,内因: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细胞壁大 外因:外界溶液与细胞液之间的浓度差,大液泡细胞壁原生质层,3.质壁别离及质壁别离复原的哪些运用?,第九页,共三十八页。,1、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2、判断植物细胞的死活,3、测定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4、证明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第十页,共三十八页。,土壤溶液中的水分如何进入到导管?,第十一页,共三十八页。,水分的运输,水分的利用,蒸腾作用意义:,三、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通过根、茎和叶中的导管,1%-5%用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其余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是植物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重要动力,第十二页,共三十八页。,绿色植物水分吸收、运输和利用的流程图,水分的利用约15%,土壤溶液中的水分,成熟区的表皮细胞,根、茎、叶导管,叶肉细胞间隙,叶肉细胞,空气,构成细胞、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水分的散失约9599%,水分的吸收,水分的运输,第十三页,共三十八页。,第十四页,共三十八页。,植物细胞的必需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矿质元素,各类元素,1.元素,第十五页,共三十八页。,交换吸附,主动运输,H+、HCO3-,H2CO3,H2O+CO2,呼吸作用,方向:由低到高,条件:需要载体,是否耗能:耗能,2.矿质元素吸收与利用,第十六页,共三十八页。,离子态:如K,化合态,: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不稳定:如N、P、Mg,稳定:如Ca、Fe,可重复利用,不能重复利用,4.矿质元素的利用,3.吸收特性,选择性吸收,第十七页,共三十八页。,上图:某植物一昼夜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比较,吸收量,水分 矿质元素,水分 矿质元素,白天,晚上,结论: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第十八页,共三十八页。,N,P,K,Mg,Ca,Si,吸收量,水稻,番茄,第十九页,共三十八页。,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1)内容:,A.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矿质元素的吸收不同,B.同一种植物不同生长时期对矿质元素的需求量不同,C.不同植物对各种矿质元素的需求量不同,(2)原因:,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目有关,第二十页,共三十八页。,影响矿质元素吸收的因素,(1)遗传因素:,(2)生态因素:,氧气,对载体蛋白的选择作用影响较大,水,土壤PH,土壤温度,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八页。,三、水和矿质元素的运输,蒸腾作用是植物水分的运输和矿质元素运输的主要动力。,第二十二页,共三十八页。,绿色植物水分吸收、运输和利用的流程图,水分的利用约15%,土壤溶液中的水分,成熟区的表皮细胞,根、茎、叶导管,叶肉细胞间隙,叶肉细胞,空气,构成细胞、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水分的散失约9599%,水分的吸收,水分的运输,第二十三页,共三十八页。,矿质元素的利用:,离子状态、不稳定化合物、稳定化合物,(K+),(N、P、Mg),(Ca、Fe),能再度利用,不能再度利用,秋后落地的叶子中某矿质元素的含量明显少于落叶前的含量,而另一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几乎不变,这两种元素分别是.、g.N、Ca.H、Fe.K、Fe,D,第二十四页,共三十八页。,1、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有何功能?,2、判断必需元素的标准是什么?如何知道N元素是否是植物必需的?,第二十五页,共三十八页。,第二十六页,共三十八页。,运输途径相同,运输动力都是蒸腾作用,第二十七页,共三十八页。,水分代谢在农业和生活中的应用,1.盐碱地植物不易成活;一次施肥过多造成“烧苗现象 原因:,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超过根细胞液浓度,导致根不易吸水或因失水而造成“烧苗,2.夏季中午气孔关闭:,为了减少水分的过分蒸腾(保存水分),3.移栽幼苗或扦插枝条时要遮荫和去除一些叶片.原因:,刚移栽或扦插时,植物根(无根)不能很快从土壤中吸水,遮荫和去除一些叶片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4.移栽幼苗要带土块.原因:,为了防止损伤幼根及根毛,保证根的吸收功能,5.盐渍食品不易变质.原因:,在食品外面形成很高浓度的溶液,使微生物大量失水死亡,6.注射用生理盐水浓度为0.9%.原因:,与人体内血浆无机盐浓度相当,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第二十八页,共三十八页。,矿质营养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第二十九页,共三十八页。,无土栽培本卷须知:,1、培养液配制:,A、包括所有的必须元素,对某些植物还可以增加有关元素。例如:禾本科植物应该参加适量Si.B、均衡营养液。也就是矿质元素之间要有适宜的比例浓度。C、具有适宜的PH范围。,2、培养过程,A、及时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B、及时调整培养液的浓度。C、及时调整培养液的PH值。D、调整温室温度,保持昼夜温差。,第三十页,共三十八页。,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第三十一页,共三十八页。,104苏、锡、常、镇植物根的成熟区在大量吸水时,比较右图中、三个部位的细胞液浓度,正确的选项是A B C D,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八页。,2.如右图所示的内容不能表示以下的哪一项叶片中钾的含量 B.叶片中钙的含量 C.叶片中磷的含量 D.叶片中氮的含量,第三十三页,共三十八页。,例题1,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叶肉细胞的氮和磷,主要用于合成:淀粉 葡萄糖 脂肪 磷脂 蛋白质 核酸A、B、C、D、,A,第三十四页,共三十八页。,例2(1999.上海)用2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别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下图。据此答复:(1)原生质体体积在AB段的变化说明:在该段时间内水分从原生质体_,细胞液水势_。(2)在1分钟后,处于2摩尔/升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其细胞液水势将_,此时,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了_。要使该细胞复原,应将其置于 _ 中。(3)在1分钟后,处于2摩尔/升乙二醇溶液中的细胞,其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是由于 _ 逐渐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液水势_(4)并不是该植物的所有生活细胞均可发生质壁别离,能发生质壁别离的细胞还必须具有_,渗出,变大,不变,2 mol/L 蔗糖溶液,清水,乙二醇,降低,大型液泡,第三十五页,共三十八页。,例3 下表为一种营养液的配方,据表答复:,(1)该营养液假设用于植物培养,在培养的初期,植物生长正常,培养一星期后瓶中植株出现萎蔫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_,可采取的最简单的有效措施是_。(2)要使植株正常生长,培养液中至少还应参加_种必需元素。(3)培养一段时间后,假设将培养液中的MgSO4 除去,那么瓶中植株上幼叶呈_色素的颜色。假设除去Fe(NO3)2,瓶中植株上先受影响的叶片是_a 幼叶;b 老叶(4)此培养液假设用于培养圆褐固氮菌,那么培养液的成分应如何调整?_,蒸腾作用失水,导致营养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加水稀释营养液,5,叶绿素,a,补充有机物,除去NO3,第三十六页,共三十八页。,第三十七页,共三十八页。,内容总结,一、2005年考试大纲要求:。就题型来看,有选择题也有简答题。1原生质层与原生质体。2吸胀吸水与渗透吸水。质疑:将洋葱表皮细胞与红细胞分别置于30%蔗糖溶液与清水中,各会发生什么现象。1.影响质壁别离及质壁别离复原的因素。A.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矿质元素的吸收不同。B.同一种植物不同生长时期对矿质元素的需求量不同。C.不同植物对各种矿质元素的需求量不同。运输途径相同,运输动力都是蒸腾作用。补充有机物,除去NO3,第三十八页,共三十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