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染病第一章总论.pptx
下载文档

ID:2524502

大小:31.35MB

页数:78页

格式:PPTX

时间:2023-07-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传染病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概述,河北医大西山校区 传染教研组,第一页,共七十八页。,第二页,共七十八页。,美联社报道,第三页,共七十八页。,一、传染病,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和寄生虫原虫、蠕虫、昆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性的疾病和非传染性的疾病。,第四页,共七十八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等或寄生虫感染人体或动物体后所引起的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能在人群中相互传播并导致流行。具有传染性,造成流行。传染病学包括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第五页,共七十八页。,二、传染病的历史,1、建国前:鼠疫、天花、霍乱、疟疾、血 吸虫病等。2、建国后:天花消灭、脊髓灰质炎接近消 灭,许多传染病随着疫苗的应 用发病率明显下降。3、目前: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肾综 合征出血热、结核病、狂犬病等 仍广泛存在;新发传染病不断出 现如: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 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 足口病,第六页,共七十八页。,三、传染病学与流行病学,传染病学与流行病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均研究传染病,都以消灭传染病为目标,但角度不同。传染病学是以个体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发生、开展与转归的原因和规律,并研究其早期诊断方法以及有效的治疗措施,它属于临床医学范畴。流行病学那么是以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的原因,分布规律以及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属于预防医学范畴。二者需要有机的结合,才能有效的控制传染病的传播。,第七页,共七十八页。,2022年11月2022年11月1日零时至11月30日24时,全国不含台港澳,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627414例,死亡1562人。其中,无甲类传染病发病、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中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22种传染病共报揭发病322449例,死亡1524人;报揭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揭发病总数的94%。同期,全国共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304965例,死亡38人。报揭发病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占丙类传染病报揭发病总数的96。,第八页,共七十八页。,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第九页,共七十八页。,一、感染传染的概念,概念:传染是指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也是病原体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斗争的过程,一般也可称为感染。必备条件:病原体、人体、所处环境,第十页,共七十八页。,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大多数传染病:隐性感染最常见,显性感染最少见,二、感染过程的表现:,第十一页,共七十八页。,传染过程的表现,1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 2病原携带状态 3隐性感染4潜伏性感染5显性感染,第十二页,共七十八页。,病原体被去除(elimination of pathogens),入侵病原体,受到人体各种防御机能的作用,被消灭、被排出体外而去除。不出现疾病状态,不引起传染病。,第十三页,共七十八页。,二 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病原体在人体继续生长、繁殖,并可能向体外排出。无临床病症。可以成为传染源。并非每一种传染病都有病原携带状态,病原携带者的意义在不同传染病大不一样。携带病原体3个月,称为慢性携带者。,第十四页,共七十八页。,三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亚临床感染 sub-clinical infection)入侵病原体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响,没有(或仅有很轻微)组织损伤,临床上无病症、体征,生化检验改变不明显。病原体可被去除并留下特异性的(主动)免疫能力,仅通过免疫学检查才发现。大多数传染病中,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第十五页,共七十八页。,四)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 病原体入侵人体后被局限,长期潜伏,等待时机(免疫功能)而致显性感染。特点:机体缺乏以去除病原体;缺乏以引起隐性感染;不向外播散病原体(有别于病原携带状态)亦可与病原携带并存。并非所有传染病都有潜伏性感染,第十六页,共七十八页。,五 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临床感染 clinical infection,传染病发作)病原体入侵后,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免疫,并引起机体病理生理与病理组织改变,出现特定临床综合病征。结局:痊愈;病原携带;慢性化;死亡。,第十七页,共七十八页。,病原体 传染源 病变 临床表现 免疫病原携带状态 有 是 无 无 无隐性感染 有 是 有 无 有潜伏性感染 有 否 无 无 无显性感染 有 是 有 有 有,第十八页,共七十八页。,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影响病原体致病能力的主要因素:1 侵袭力(invasiveness)定义:入侵人体并在组织内扩散的能力。菌毛、定植因子、粘附作用等。2毒力(Virulence)毒素内毒素、外毒素、毒力因子 病原体的致病力 反映引起疾病轻重程度的能力。,第十九页,共七十八页。,不同病原体毒力强度不一,毒素性质 不同,产毒量不等。细菌毒素内毒素与外毒素:外毒素: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产生。蛋白质成分,对热较不稳定;有亲组织性,选择作用某些 组织器官,引起特定病变;反响较专一,不同的外毒素 产生不同的病理生理反响;毒性强,但可被同系属抗体中和。,第二十页,共七十八页。,内毒素:细菌外层细胞壁的组分;极大局部在细菌死亡时释出;主要成分是脂多糖LPS;对热相对较稳定,毒性相对较弱;不同来源的内毒素病理生理反响相近似.酶: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分泌各种酶的毒力作用。,第二十一页,共七十八页。,3数量(quantity)感染或发病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病原体。不同的疾病致病所需菌量不一。一般病原体数量越大,感染可能性越大,潜伏期较短,病情较重。,第二十二页,共七十八页。,4变异性(variability)环境因素可使病原体遗传因子改变,发生变异。致病力的变化;抗原性变化;耐药性变化利用人工条件,以各种因素激发病原体变异:定向变异,为人类利益效劳。,第二十三页,共七十八页。,5入侵门户与特异定位 病原体入侵人体需有特定途径 侵入门户 体内生长繁殖亦有一定部位 特异性定位,第二十四页,共七十八页。,四、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 1 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屏障作用:外部屏障 内部屏障 吞噬作用:吞噬细胞 体液因子:补体、溶菌酶、干扰素 TNF、IL等,第二十五页,共七十八页。,2 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属于获得性免疫;免疫作用有针对性;感染后免疫都是特异性免疫;属于主动免疫。包括: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第二十六页,共七十八页。,第三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一、传染病的发生和开展一入侵部位:二机体内定位:三排出途径:,第二十七页,共七十八页。,二、组织损伤机制,一直接损伤二毒素作用三免疫机制,第二十八页,共七十八页。,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一发热二代谢改变,第二十九页,共七十八页。,第四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过程的概念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开展和转归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侵入易感机体的过程。要实现这个过程,必须经过三个环节,也称三个根本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流行过程本身又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第三十页,共七十八页。,一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及受感染的动物四个方面。,第三十一页,共七十八页。,二传播途径,病原体自宿主体内排出后,到进入新宿主之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一切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常见的传播途径有以下八种。,第三十二页,共七十八页。,1经空气传播 方式有飞沫、飞沫核和尘埃。特点有:传播最容易实现,传播广泛,感染率及发病率高。多见于冬春季节。与人口密度和居住条件有关。多呈现周期性增高。主要靠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来预防。,第三十三页,共七十八页。,2经水传播 许多传染病和一些人畜共患病以及寄生虫病均可经水传播,经水传播通常有两种方式:1经饮水传播 经饮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除哺乳婴儿以外发病没有性别、年龄、职业的差异。停用污染的水,同时采取净化水源措施,爆发或流行即可迅速平息。2经疫水接触传播 病人有接触疫水史,病原体主要是经过皮肤粘膜进入体内。经疫水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病人有疫水接触史;发病有季节性和地区性;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后可控制疾病发生。,第三十四页,共七十八页。,3经食物传播 所有的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以及个别的呼吸道传染病如结核、白喉等都可通过污染的食物进行播散。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病人多有不洁饮食史,不吃者不发病;疾病突然发生易形成爆发;停止污染食品的供给后,爆发即可平息;爆发持续时间较短,不形成慢性流行。,第三十五页,共七十八页。,4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包括两种方式:1直接接触传播 是指传染源与易感者直接接触,不需任何外界因素而发生的传播,如性病、狂犬病、鼠咬热等。2间接接触传播 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指接触了被传染源及其排泄物所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造成的传播。被污染的手在间接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间接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病例一般为散发,可在家庭及集体生活的成员之间传播;发病与卫生条件较差或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有关;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季节性;加强传染病管理,注意个人卫生,严格消毒制度,可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第三十六页,共七十八页。,5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是指经节肢动物叮咬或机械携带而传播的传染途径。按其传播方式分为两大类:1机械携带传播 如苍蝇、蟑螂等昆虫携带的肠道病原体。2吸血传播 吸血节肢动物在叮咬有血中含有病原体的宿主时感染易感者。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地区性;病例分布与媒介昆虫分布范围一致;发病有年龄差异,如老疫区中儿童发病较多,新迁入疫区的人群发病那么无明显年龄差异;某些传染病表现明显的职业特点;人与人之间一般不直接传播。,第三十七页,共七十八页。,6经土壤传播 土壤受污染的时机较多,如传染源的分泌物、排泄物或感染病原体的宿主的尸体处理不当等都可导致土壤的污染。,第三十八页,共七十八页。,7医源性传播 是指在医疗及预防工作中人为地造成某些疾病的传播。易感者在接受治疗、预防和检查时,由于所用的医疗器械如针筒、针头、导尿管、采血器及各种治疗和检查器械消毒不严格,造成病原体的感染。药品及生物制品的污染所造成的传播。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导致的传播,如梅毒、丙型肝炎、艾滋病等。,第三十九页,共七十八页。,8母婴传播 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称为母婴传播。可分为:1经胎盘传播 2上行性传播 3分娩引起的传播 4哺乳传播,第四十页,共七十八页。,三人群易感性,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第四十一页,共七十八页。,二、疫源地,在一定条件下,传染源向周围排出病原体,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所能涉及的范围称为疫源地。疫点 疫区,第四十二页,共七十八页。,三、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Natural factors)地理条件 气候因素 生态环境 自然因素对病原体与人体都产生影响,与流行过程关系甚大。传染病的地区性与季节性分布与自然 条件密切相关。,第四十三页,共七十八页。,虫媒传染病、寄生虫病对自然条件 的依赖尤其明显。社会因素Social factors 经济开展水平 生活水平 文化教育水平与卫生习惯 社会保健制度,第四十四页,共七十八页。,第五节 传染病的特征,是传染病特有的征象,是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主要区别。,第四十五页,共七十八页。,一、根本特征,一特异性病原体 二传染性 病原体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