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医学专题—章-儿科合理用药.ppt
下载文档

ID:2523312

大小:1.59MB

页数:67页

格式:PPT

时间:2023-06-3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2 医学 专题 儿科 合理 用药
第九章 儿科合理(hl)用药,第一页,共六十七页。,根据儿童的解剖和生理特点进行(jnxng)分期,新生儿:系指胎儿从出生至生后28d的小儿。婴儿期:又称乳儿期,自胎儿娩出至1周岁。幼儿期:1周岁至满3周岁之前。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学龄期:自6-7岁至青春期前(男13-14岁,女11-12岁)。青春期:又称少年期,为儿童过渡(gud)到成年的发育阶段(男至18-20岁,女至17-18岁)。,第二页,共六十七页。,2023/6/30,3,第 1节 新生儿合理(hl)用药,第三页,共六十七页。,4,一、新生儿生理特点,2023/6/30,第四页,共六十七页。,5,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为适应外界生存环境,新生儿的生理功能进行了有利于个体生存的重大调整,在解剖生理上发生一系列重要变化(主要是肺呼吸的建立、血液循环的改变、消化和排泄功能的开始),约在一个月内功能逐渐趋于稳定和完善。脏器功能发育不全,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sd)慢,随出生体重、胎龄及生后日龄的改变,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sd)变化很大。病儿之间个体差异很大,在病理状况下,各功能均减弱。因此,新生儿所用药物剂量及给药间隔、途径等,应随小儿成熟程度和病情不同而异。,2023/6/30,第五页,共六十七页。,二、新生儿药物(yow)代谢动力学特点,ADME过程,第六页,共六十七页。,7,药物(yow)的吸收与给药途径,经胃肠道给药 药物的口服吸收主要取决于胃酸度、胃排空时间和病理状态。口服给药剂量难以估计:足月新生儿的胃液pH值达68,接近中性。但出生后2448小时pH值下降至13,然后又回升到68,并持续2周左右。早产儿出生后一周内几乎没有胃酸分泌,胃液pH值也没有下降的过程。新生儿的胃排空时间约68小时,68个月龄时才接近成人水平。新生儿的小肠液pH值也较高,肠蠕动不规则,口服给药的吸收量难以准确估计。直肠给药比较方便,对于呕吐(u t)或不愿吃药的新生儿和婴儿,直肠给药较为方便,也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止吐药、解热药(例如非那西丁)、镇静药(例如水合氯醛)、阿片类药物(例如氢吗啡酮)、抗惊厥药(例如地西泮)等可直肠给予。,2023/6/30,第七页,共六十七页。,8,药物(yow)的吸收与给药途径,经胃肠道给药 药物的口服吸收主要取决于胃酸度、胃排空时间和病理状态。胃酸缺乏会影响药物的溶解和解离,但因小儿多用液体剂型,对药物吸收影响较小。对不耐酸的口服青霉素类(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福平及维生素B2在pH值相对偏碱时,解离型增加,生物利用度降低(jingd)。新生儿胆汁分泌较少,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较差。,2023/6/30,第八页,共六十七页。,9,胃肠道外给药:皮下或肌内注射、静脉给药、皮肤黏膜给药不推荐肌肉或皮下给药 原因是:新生儿皮下脂肪少,肌肉未充分发育,局部(jb)血流灌注不足、肌肉血流量变化大影响药物吸收;当新生儿出现低体温、缺氧或休克时,肌内注射药物的吸收量减少;新生儿接受注射后,局部逐渐蓄积会产生“储库效应”,导致药物释放缓慢;早产儿肌肉注射后局部易形成硬结或脓肿。疾病时末梢循环欠佳,皮下注射给药吸收不良,故病情较重时应以静脉给药途径为首选。,2023/6/30,第九页,共六十七页。,10,胃肠道外给药:皮下或肌内注射(zhsh)、静脉给药、皮肤黏膜给药危重患儿须静脉给药 静脉给药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量-效关系相对直接、准确。但输液瓶或输液管道中的残留会影响实际给药剂量。,2023/6/30,第十页,共六十七页。,11,新生儿静脉(jngmi)给药时应注意,按规定速度给药;有些药物渗出可引起组织坏死;反复应用同一血管(xugun)可产生血栓性静脉炎,应变换注射部位;避免用高浓度溶液。,2023/6/30,第十一页,共六十七页。,12,胃肠道外给药:皮下或肌内注射、静脉给药、皮肤黏膜给药药物透皮吸收较快 新生儿和婴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角质层薄,皮肤粘膜给药易经皮肤吸收,药物经皮肤吸收的速度(sd)和程度比成人高;当皮肤有炎症或破损时,吸收更多。如长期涂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甚至可以抑制肾上腺皮质;甚至婴儿穿戴用樟脑丸保存的衣物时,部分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可因萘经皮吸收,导致溶血性贫血的发生。,2023/6/30,第十二页,共六十七页。,13,特殊给药途径:哺乳给药、脐带血管注射给药某些药物如红霉素可浓集于乳汁中,母乳中红霉素浓度较母亲血浆中的血药浓度高出4-5倍,所以必要时可用哺乳给药方式来给药。一些弱碱性药物,如吗啡、丙硫氧嘧啶,在母乳中浓度也较母体(mt)血浆中血药浓度高,哺乳后易造成新生儿呼吸抑制和甲状腺功能低下,需注意。,2023/6/30,第十三页,共六十七页。,14,胃肠功能对口服药物吸收(xshu)的影响,胃容量:小,横位,肌层发育差,易溢乳或呕吐。胃排空:长达6-8小时。胃液(wiy)的酸度:刚出生,胃液PH6,24h内酸度增加PH为1,随后胃酸分泌渐减少,出生10天处于无酸状态,之后酸度增加,到3岁增加至成人水平。肠道蠕动:较快,下部尤甚。肠道微生物:菌群量较少。,2023/6/30,第十四页,共六十七页。,新生儿消化道特点(tdin)对药物吸收的影响,第十五页,共六十七页。,16,体液量大,新生儿体液总量为体重的80%,细胞外液占体重的45%,约为成人的2倍,使水溶性药物的分布(fnb)容积增大,峰浓度降低,消除减慢,作用时间延长。同时,由于新生儿细胞内液较少,药物在细胞内浓度较成人高,使水溶性药物能较快输送至靶细胞。脂肪含量少,使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降低,血浆中药物浓度升高,是新生儿易致药物中毒的原因之一。,药物(yow)的分布与转运,2023/6/30,第十六页,共六十七页。,17,血浆(xujing)蛋白结合率低 血浆蛋白含量少;蛋白与药物的亲和力低;血浆中存在内源性配基(竞争抑制物),如胆红素、某种脂肪酸等。,2023/6/30,因此,即使(jsh)某些药物有效血药浓度与成人相同,也较易引起中毒。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更是如此,如阿司匹林、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另外,药物与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位点可使游离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发核黄疸,故1周内新生儿禁用磺胺类、阿司匹林等。,第十七页,共六十七页。,18,血脑屏障发育未全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使多种药物如镇静催眠药、吗啡等镇痛药、全身麻醉药、四环素类抗生素等易穿过血脑屏障,作用增强。另外,小儿在酸中毒、缺氧、低血糖和脑膜炎等病理状况,亦可影响血脑屏障功能(gngnng),使药物较易进入脑组织。,2023/6/30,第十八页,共六十七页。,19,肝脏为药物代谢最主要的器官,药物代谢过程包括(boku)期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和期反应(结合反应)。新生儿肝内参与、期反应的酶活性均低,因此药物在肝内的代谢率减慢,半衰期延长,仅按公斤体重给药亦造成药物的蓄积作用,如氯霉素所致的“灰婴综合征”。,代谢器官(qgun)的发育对药物代谢的影响,2023/6/30,第十九页,共六十七页。,新生儿肝微粒体酶发育不足,药物氧化作用降低,使药物的代谢过程障碍。需经氧化代谢的药物如苯巴比妥、地西泮、利多卡因等,或需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的药物如氯霉素、吲哚美辛、水杨酸盐等,在新生儿体内代谢率均低,半衰期延长,若不调整剂量,可造成药物蓄积(xj)中毒。,20,2023/6/30,葡萄糖醛酸结合酶不足是磺胺药引起新生儿核黄疸的原因之一。若孕妇在分娩前一周始应用苯巴比妥,则可诱导(yudo)新生儿的肝微粒体酶,促进葡萄醛酸结合酶增生,可防止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第二十页,共六十七页。,21,药物(yow)的排泄,肾是药物排泄(pixi)的主要器官。新生儿肾组织结构未发育完全,肾小球数量较少。主要以原型由肾小球滤过(地高辛、庆大霉素)及肾小管分泌(青霉素)排泄的药物消除较慢。新生儿肾发育不成熟,肾功能较差,消除药物能力较差,尿pH较低,弱酸性药物排泄尤慢。因此,一些以肾排泄为主的药物由于在新生儿清除率降低,半衰期明显延长,血药浓度较高,使药物有效作用时间延长而可能蓄积中毒,如氨基糖苷类、林可霉素、磺胺嘧啶、SMZ、TMP、异烟肼、毒毛花苷K等。,2023/6/30,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七页。,22,新生儿肾对酸、碱与水、盐代谢调节能力差,应用利尿剂时,易出现酸碱及水盐平衡失调。小儿肾功能发育迅速,1年后甚至超过(chogu)成人,这是某些药物的小儿用量相对较大的一个原因。,2023/6/30,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七页。,23,总之,与成人的药动学相比,新生儿的药物分布容积(rngj)较大,肝代谢和肾排泄药物的能力较差;通常幼儿和儿童药物的分布容积(rngj)较大,消除速度也较快。因此,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用药剂量宜小、给药间隔时间宜长。一般出生1周内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大多间隔12小时给药一次;1周后的新生儿药物剂量应增加至每8小时给药一次。因此,为了达到相同的血药浓度,按体重计算的剂量在新生儿较小。,2023/6/30,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七页。,新生儿药效学特点(tdin),2023/6/30,24,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七页。,25,1药物敏感性增高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较迟,对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反应多较成人敏感。2智力(zhl)发育障碍 长期应用中枢抑制药,可抑制小儿学习和记忆功能,出现智力发育迟缓或障碍。,中枢神经(zhngshshnjng)系统,2023/6/30,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七页。,26,3毒性(d xn)反应 新生儿由于血脑屏障发育未完善,有些药物易致神经系统反应。抗组胺药、氨茶碱、阿托品可致昏迷及惊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第8对脑神经损伤;呋喃妥因可引起前额头痛及多发性神经根炎;四环素、维生素A等可致颅内压增高、囱门隆起等。,2023/6/30,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七页。,27,1水、电解质平衡 新生儿及婴幼儿对泻药和利尿药特别敏感,易致失水,因而对某些药物耐受性差。2钙盐代谢 小儿钙盐代谢旺盛,易受药物影响。苯妥英钠可影响钙盐吸收。皮质激素除可影响钙盐吸收外还影响骨质钙盐代谢,如加快骨骼融合,抑制小儿骨骼生长。四环素能与钙盐形成(xngchng)络合物,可随钙盐沉积于牙齿及骨骼中,使牙齿黄染,影响骨质,使生长发育受抑制。,水盐代谢(dixi),2023/6/30,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七页。,28,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 多在小儿期间首次用药时才发现。对如磺胺药、抗疟药、硝基呋喃类抗菌药、对乙酰氨基酚及砜类抗麻风药等可出现溶血反应。2其他酶缺乏 还有一些遗传性缺陷,影响药物在体内灭活代谢,易致药物作用及毒性(d xn)增强。如乙酰化酶缺乏者异烟肼灭活缓慢;对位羟化酶不足者苯妥英钠灭活减慢。,遗传性疾病(jbng),2023/6/30,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七页。,29,1影响(yngxing)内分泌 许多激素和抗激素制剂能扰乱小儿内分泌而影响生长发育;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对抗生长激素,抑制儿童骨成长及蛋白质合成;应用影响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的制剂可影响性征发育,如人参、蜂皇浆等中药均可兴奋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使小儿出现性早熟;对氨基水杨酸、磺胺类及保泰松等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造成生长发育障碍。,内分泌及营养(yngyng),2023/6/30,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七页。,30,2023/6/30,2影响营养物质吸收药物可通过影响小儿的食欲、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和代谢等影响小儿的营养;有恶心(xn)副作用的药物、抗胆碱药等可使小儿食欲下降;广谱抗生素等可影响维生素的吸收;抗叶酸药会影响小儿身体及智力的正常生长发育。,第三十页,共六十七页。,31,新生儿体内有来自母体的一些免疫球蛋白,6个月以后逐渐消失。此时易受微生物感染。此后缓慢地产生各种抗体,微生物感染对此有促进作用。常用抗生素削弱(xuru)了婴幼儿的抗感染能力。因此,小儿轻度感染加强护理即可促进其自愈,以少用抗菌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