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我县
水稻
机械化
生产
调研
思考
我县水稻机械化生产调研思考
一、xx县现状
(一)xx县地处苏、鲁、豫三省交界处,位于微山湖西岸,雨量充分,水资源丰富,土地平坦肥沃,有耕地60万亩,人口45万,其中农村人口41万,常年水稻种植面积45万亩,是鲁西南最大水稻产区。202223年,全县水稻产量约30万吨。
(二)202223年年末农村总人口41万人,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有6万人,转移出省劳动力约8万人,两项约占劳动年龄内总人数的70%,因而农业从业人员中,大多为老人和妇女。每到农忙时节,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矛盾分外突出。
(三)据试验测算,机插秧每亩可节省本钱45元,平均亩增产水稻50公斤,每年可增产粮食2022万公斤。机插秧每亩可为农民增收近150元,由此每年可为全县农民增加收入6000万元,另外机插秧工作效率是人工栽插的2023-15倍,能够促进劳动力转移。同时能够改善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有力地促进水稻机械化生产。
二、xx县水稻机械插秧的主要环节及开展现状
(一)机械灌溉。现有农村提灌设施(含固定机电提灌站、流动柴油提水机具和微电泵),固定提灌站181处,有效灌溉面积40万亩,保灌面积45万。
(二)机械耕作。全县目前大型拖拉机保有量650余台,配套机具1200余台,手扶拖拉机1万余台,全县水田区机耕面积到达98%。
(三)机插水稻育秧技术。机插育秧是机插水稻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其目的是培育出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形成毯状秧块,能适合机械插秧,并且秧苗个体健壮,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的标准化秧苗。需做好育秧准备、软盘育秧、苗期管理、栽前准备等多项工作。
(四)机械种植。机械插秧是xx县推进水稻机械化生产最薄弱的环节。上世纪七十年代,土地由集体种植,xx县曾经开展过机插秧推广工作,当时由于机械性能落后,秧苗都采用秧田培育,机械插秧伤根伤苗,返青慢,产量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xx县还开展过机抛秧推广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成功。水稻栽植机械化一直是困扰xx县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一大难题。2022年—202223年,xx县积极探索水稻栽植机械化的新路子,屡次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到外省市对水稻机栽技术进行考察,试验示范了水稻软盘旱育秧与机械化插秧技术,并就该项技术推广向县政府作了专门汇报,主动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开工作,使局部农民逐步认识接受了这一技术。近几年,分别在王鲁镇的张庙村、王庙镇的李集村、老砦乡的李集农场进行了机械插秧推广,机插秧面积面积到达了3400亩,取得圆满成功。但是202223年,全县机插秧面积仅占全县水稻播种面积的0.76‰。
(四)机械植保。xx县的植保机械以喷雾器为主,少喷粉器,多为半机械化,用药量大,效果差,残留多。这类机械在xx根本普及,几乎有稻田的人家都有1-2台。202223年,旺苍利用购机补贴政策,推广二冲程汽油机喷雾器160台,每台每小时可喷洒农药5亩,是手动喷雾器的5倍,而且省药,少残留。
三、xx县水稻机械插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机械化插秧要求浅水载插、浅水灌溉,水的深度应保持在1--3厘米之内。秧苗普遍分孽时,还需放水晒田,控制过多分孽,将每窝秧苗控制在12株之内。目前,全县稻田主要采用漫灌方式,水深约5--2023厘米。而且多数村渠系不配套,大多数稻田进水、放水渠道不畅,不能适应机械化插秧田间管理的农艺要求。
(二)机械产品价位高,使用季节性强,本钱收回周期长。插秧机一年只能作业一季,一季只能作业15天左右,而且必须是采用软盘育秧等方式提供的秧苗才能作业。一台东洋--pf455s插秧机享受国家究补贴之后,农民还需支付2023000元左右,要收回本钱,至少需要两年。季节一过,这些农业机械尤其是插秧机械便长期处于“失业〞或“待业〞状态。
(三)育秧程序多,机插技术要求高。种植环节的关键是育秧环节。软盘育秧必须把握好五关:一是营养土配备消毒关,二是精耕细作秧田关,三是品种种子选择关,四是精量播种关,五是秧水肥田管理关。机械化插秧是夺取水稻高产的根底,应把握三个原那么:一是田平水浅栽插原那么,二是适时栽插原那么,三是合理密植原那么。稻田整平耕细,牛耕牛耙是难以满足农艺要求的,只有使用耕、旋机械。机插秧苗的秧龄控制在25—35天,而人工育秧秧苗的秧龄多达60天。机插秧还要求有合理的栽植窝数和足够的根本苗,如油菜田和小麦田,每亩栽植窝数控制在18000左右,根本苗控制在60000株左右。
(四)土地分散,地块小。xx县人均水田仅1亩,农户不同,种植的品种不同,成熟期不同。这家愿意机耕、机插,那家愿意人栽,矛盾难以协调。加之田块狭小,机器调头、转弯费力,而且油价昂贵(柴油每升4.85元),导致单位作业时间延长,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本钱增高。
(五)农机和农艺缺乏有效配合。
(六)售后效劳体系不完善。
(七)农机技术人员缺乏。全县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从业人员约30000人,仅占全县农业人口0.6%。目前,能熟练操作插秧机械的技术人员仅只2023人,其中农民5人;能从事软盘育秧的技术人员仅有7人,其中农民4人。
四、推进xx县水稻机插秧的对策措施
(一)加大政府扶持、部门指导力度。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推进水稻机械插秧的主体,但仅靠农民是不能实现水稻机械化生产的。这就迫切需要县乡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县级相关部门做好技术指导。加强农机与农艺的配合,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推广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同时建立水稻机插秧技术指导体系,解决推广工作中的技术难题。我们建议县政府向各乡镇下达机插秧推广目标任务,机插秧实施乡镇应以村或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单位,统一供给水稻种子,统一水稻育秧,统一机械插秧,统一田间管理,同时将此项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考核,从而全面推动机插秧蓬勃开展。
(二)突破重点,循序推进。建议县政府给予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建立农机化科技推广示范园,引进、示范和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实现水稻主要生产环节的生产机械化。同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实施,逐步向全县推广。
(三)加大培训力度。推进水稻机械插秧,就要探索、试验、示范、推广与农机作业配套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如软盘育秧与机械插秧,便是农艺与农机结合的范例。而现代农业条件下的农民必须是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明法理、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唯一的途径就是培训。只有培训出一大批新型农民,他们才会自觉、主动选择买得起、用得起的农业机械。
(四)充分发挥农机效劳协会作用,推进农机效劳产业化。农机效劳协会要优化、整合本县农机资源,发挥能人效应,培育农机大户和农机效劳组织,致力推进农机效劳产业化、社会化,创出农机效劳品牌。除了效劳本县水稻生产机械化外,还应利用协会的政策优势、信息优势,制定农机作业效劳指导价格,完善作业质量标准,引导本县农机大户和农机效劳组织大胆“走出去〞,开展跨区作业,尽快缩短购置农业机械的本钱收回周期。
(五)完善售后效劳,解决机手后顾之忧。在农机具拥有量比较集中的乡镇设立售后效劳点,成立农机维修效劳专业队,在农忙时节提供24小时维修效劳,随叫随到,深入田间、场院,开展维修作业,及时消除机手的后顾之忧。
(六)加大插秧机补贴力度,使农民买的起,用的起。县政府可以利用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阳光培训〞工程工程和资金,充分发挥县农机校职能,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保障每个村有5---2023个熟练掌握育秧技术或插秧机操作技术的技能型和智力型农民,并扶持、培育育秧专业户和机插秧专业效劳队,提供商品化秧苗和有偿机插秧效劳。同时,建议县财政给予推广机插秧一定数额的补贴,对购置插秧机的农民或农村经济组织,在中央财政补贴和省财政补贴的根底上,再给予2023%--20%的补贴,以此激活农民或农村经济组织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推动全县农业机械化健康稳步开展。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