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艺术的中国化表达与文化...——以杂技剧《化·蝶》为例_董迎春.pdf
下载文档

ID:2519414

大小:1.68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6-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化·蝶 当代艺术 中国化 表达 文化 杂技 迎春
董迎春,等 当代艺术的中国化表达与文化输出 以杂技剧化蝶为例HUNDRED SCHOOLS IN ARTS82 文章编号:1003-9104(2023)02-0082-06当代艺术的中国化表达与文化输出 以杂技剧化蝶为例董迎春,王露霞(广西民族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摘要:杂技剧化蝶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国民间传说和东方式审美情感为基础讲述中国故事,利用“意象”“留白”等强化情感表现张力,通过景观化、戏剧化的独特舞台形式对中国民间故事进行创新性经典改编和互文性建构,展示当代杂技剧的舞台表现和哲理观照的可能。当代杂技剧的审美创意、中国经典民间故事的创新改编与成功剧场营销相结合,形成了杂技剧讲述中国故事的可能,为我国更多当代艺术拓展中国文化的对外市场和输出中国文化提供了经典案例。关键词:中国化;化蝶;东方审美;文化输出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创排的大型当代杂技剧化蝶以横纵两条线贯串整部剧目,横向以中国哲学和美学思想为主,融合“庄周梦蝶”的哲思、“天人合一”的境界以及“意象”的表达,纵向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的爱情故事,再加上杂技本身具有“惊、奇、险、美”的审美特点,杂技剧化蝶共有三线并行,构建了一个三维立体审美空间。思想性、情感性、文化性、叙事性等特质使这部剧的审美表达极具张力,“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突破人的实用目的原来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而毫不起眼、毫无新鲜的东西就会焕然一新,变得异乎寻常,从而引起人们的新颖之感和专心关注”1182。杂技剧化蝶以极具东方审美特点的古典“爱情”主题作为切入点,以杂技自身的审美特点讲述中国故事,实现了形式上的再创新。一、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中国元素创编当代杂技剧化蝶是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经典爱情故事的创新演绎。梁祝故事在典籍中多有记载,甚至流传海外,凄美的故事情节感人至深。杂技剧化蝶在此基础上运用了中国化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使杂技本体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创新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 2022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西部项目“中国杂技基础理论研究”(项目编号:22EE203)阶段性成果之一。作者简介:董迎春(1977),男,汉,江苏扬州人,文学博士,博士后,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剧场艺术,杂技理论。王露霞(1998),女,汉,山西长治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杂技理论。83 艺术百家 2023 年 第 2 期 总第 191 期HUNDRED SCHOOLS IN ARTS了杂技肢体语言的叙事表达方式,增强了杂技的叙事性和审美性。(一)经典爱情的东方情感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绝唱凄美动人、感人肺腑、家喻户晓,他们的故事是中国最具有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的民间故事之一,被评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至今日,梁祝故事传承的精神和表达的美好祝愿依然具有积极意义。据清代翟灏通俗编 记载,晚唐张读编撰的宣室志中曾这样描述梁祝的故事: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有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2700可以看出,囿于封建伦常文化等级系统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没有被金钱和权势压迫,他们守护爱情、至死不渝。直至现在,他们也是忠贞爱情的象征。但无论是宣室志还是后世的一些典籍,都缺少对梁祝故事的详细记载和描述,因此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后人基于此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越剧梁祝哀史,由越剧改编而成的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由越剧启发创新、中西结合的著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用杂技语汇讲述梁祝故事还是第一次,用这种新的方式讲述梁祝故事将会弥补古籍细节描述的不足,产生不一样的审美体验。“成功的人物形象安排取决于胜过诗人般语言的情感力量。没有这种力量,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技术装置显得不够鲜明”319,杂技剧化蝶正是对经典传说的再次改编和重新“解释”,赋予梁祝故事现代人的情感理解和哲理观照。在杂技剧化蝶中,梁祝的故事延伸为“三生三世”的爱恋和追寻。第一世,梁祝是一对蝴蝶精灵,产生于天地混沌之时,这一世以序幕的形式讲述。第二世,他们成为同窗好友,暗生情愫,却无法相守。第三世,梁祝经历种种磨难,最终化茧成蝶,一生相随。这两世用两幕十场的杂技表演来讲述,第一幕五场分别是闺念共读情生婚变和情别,下半场的第二幕同样由五场构成,分别是抗婚梦聚殉情幻境和化蝶。整场剧通过杂技、舞蹈、音乐等艺术表达方式的跨界融合,重新演绎了梁祝的感人故事,内容极其丰富,情感富有张力,细节表意到位,使经典更加“精致”,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精彩体验。(二)情感结构的中国符号杂技剧化蝶具有浓厚的中国情感,这与其独特的情感结构密不可分,其情感结构的核心又在于独特的中华文化符号,使中国审美和中国情感能够充分释放。杂技剧化蝶不但讲述中国故事,而且用本民族语汇和艺术表达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从整个杂技剧的叙述方式来看,剧中多处运用意象、象征和留白,这些属于剧中隐性的中国元素。在剧中具体表现为主题对庄周梦蝶的象征性引用、舞美的简单化和线条化表达、VR 科技和现场表演的结合等,这些表达方式可以产生立象尽意的效果,丰富了杂技剧的哲学意蕴,提高了它的审美价值,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针对舞美的细节设计来说,整个舞台以“圆”和“线条”为主,辅以古朴典雅的竹、月、云等意象,使舞台充满诗意。简化的舞台扩展了观众的思维空间,展现了中国美学的审美特征,使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现。在道具使用方面,毛笔、高跷、纸伞、空竹等,都是典型的中国符号。音乐也体现了民族元素,如婚变一幕融入了唢呐声和鼓声,以高亢的曲调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氛围。道具和音乐都属于显性的民族元素。还有一些细节,像作为表演背景的书院和竹林、园林建筑与厢房、演员的水袖服装等也都包含民族符号。这些中国符号以其特殊的表达方式辅助舞台表演,烘托氛围,渲染情感,营造出浓厚的中华文化氛围,使观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三)身体技艺的中国情怀传承 3000 多年的中国杂技艺术自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当代杂技的发展自然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断创新和再转化,及时地融入时代因素及不同的艺术形式,从而创作出优秀的舞台艺术佳作。杂技剧是当代杂技艺术发展的更高阶段,杂技剧化蝶借助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土故事,创造了极具中国风格的现代舞台的审美呈现,中国故事与中国杂技巧妙地在现代舞台上展现,共同演绎了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意蕴和精神价董迎春,等 当代艺术的中国化表达与文化输出 以杂技剧化蝶为例HUNDRED SCHOOLS IN ARTS84 值。化蝶主创团队的这些想法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的精神不谋而合,即文艺工作者要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发掘其艺术价值,为中华美学的发展传播发光发热,将中华美学审美特点和真善美的审美时代追求结合起来,为中华文化注入新鲜血液。杂技剧化蝶的诞生使中国故事以杂技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过去一年的演出中,化蝶所到之处,皆座无虚席,掌声不断。化蝶在叙事手法上有了进一步提升,大量拟物、象征、留白等手法的应用,使杂技剧很好地讲述了故事情节,渲染了人物心理。如第一幕婚变中的“钻钱眼”,就是用滑稽钻箱杂技本体表演,将人拟作金钱,表现祝英台父母贪图财富。在展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时候,两对演员同时进行杂技表演。一对在台前表演,展现梁山伯和祝英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另一对演员在舞台侧面表演,以空竹为道具,缠绕旋转,表现梁祝的情愫暗生。在表现他们内心感受的时候,演员运用了空竹旋转以及丝线交错的杂技项目,在展现他们内心的纠结的时候,演员用的是绸吊动作翻滚缠绕的杂技项目,这些都使杂技和叙事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化蝶剧组已于 2021 年 10 月 12 日签署全国巡演相关合作证书,预计将在国外疫情有效控制的情况下,进行 50场左右的欧洲巡演,使中国文化和中国审美走向世界。两位主演吴正丹和魏葆华夫妇作为杂技演员,肩负着杂技人的使命和担当,正在以实际行动践行对杂技身体美学的传承和传播。杂技剧化蝶全剧营造了中国古典意境,充满了中国式的审美风格。就挪用经典而言,梁祝凄美的爱情故事已经奠定了杂技剧故事的美学风格和文化底蕴,观众一开始就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想象。该剧又利用现代科技和舞美,在舞台上不断闪现中国式的情感符号,使观众准确接收到了化蝶每一个肢体动作所蕴含的情感寄托和文化讯息。这些中国化的意象由杂技演员的肢体语言呈现出来,结合音乐、舞台、灯光等,融合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意境,使观众沉浸其中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用心塑造中华文化的符号和杂技表达,这也体现了杂技剧化蝶剧组的中国心,他们用创作理想和热情浇灌出化蝶的精彩呈现。二、杂技剧化蝶的“文化中国”表达杂技表演在当代已经进入杂技“剧”时代,杂技与叙事结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化蝶用杂技本体讲述家喻户晓、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梁祝故事,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化蝶要从已知的故事中提炼出新意,要从古老的爱情故事中萃取当代感,让当代观众产生共情,这是改编的难度。”4105化蝶剧组认为文艺作品不能只追求市场效益,要始终围绕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一宗旨,否则文艺作品就会丧失其生命力,只有思想深刻而不媚俗、艺术精湛而不滥造、制作精良而不随便的作品才是大众所需要的,他们在这些方面作出了优秀示范。创排杂技剧化蝶并不容易。一方面,改编经典已有珠玉在前,梁祝故事已被太多作品演绎,尤其是戏剧等语言类作品,它们表达情感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另一方面,杂技“剧”对叙事的要求更高,表现人物细腻的情绪、缠绕的情愫、纠结的心理是肢体表达的弱项。赵明导演谈及作品所面临的种种难题,首先便是“杂技艺术如何与真正的戏剧艺术、舞蹈艺术相融合”5。化蝶剧组采取了“文化中国”的表达方式,利用中国美学的立象尽意的特点,使杂技剧化蝶实现了杂技与情感和叙事的精巧融合,将杂技与叙事结合,创造了一场“旷世蝶恋”。(一)东方情感的哲理观照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思想源头,也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杂技剧化蝶多处结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思想,使整部剧既有审美意义,又有哲学内涵。庄子主张虚静恬淡,提倡“出世精神”,关注浩瀚宇宙,从中得到灵魂的慰藉,摆脱现实束缚。化蝶之名便出自典故“庄周梦蝶”。杂技剧化蝶用“化”象征“物我合一”的自由,用“化蝶”象征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同时也象征梁祝两人摆脱封建权势的束缚,最终获得美好的爱情,与自然融为一体、相伴相随的圆满结果。“化蝶”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它象征全剧对生命轮回的思考:生命诞生于自然,经过人世的挣扎终将破茧成蝶,在这个过程中的挫折、纠结也将成为生命的财富。不仅如此,杂技剧化蝶中还蕴含了早期道家哲学思想。在序幕中,蝴蝶精灵产生于天地之间,诞生于混沌之中,这和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6157的本体论思想相契合。在描绘混沌天地85 艺术百家 2023 年 第 2 期 总第 191 期HUNDRED SCHOOLS IN ARTS和羽化成蝶时,舞台上展现空灵的白色和星光点点的宇宙,使人进入空灵玄幻的境界,静心思考生命的回归和生命的奥妙,身在剧院而“神与物游”。对中国哲学的思索,不仅“形似”而更“神似”,这便是杂技剧化蝶的高超之处。杂技剧化蝶中加入了哲学内涵,充分挖掘了杂技肢体表达的内涵和意义,使杂技表演更具身体诗性,增加了杂技表演的审美内容。(二)蝶我两忘的诗性爱情对爱情的表达,在戏剧牡丹亭中已有杜丽娘的爱情誓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76。编剧喻荣军也为化蝶编排了生死相随、死而复归的爱情模式和爱情誓言,使整部剧在“破茧相遇相爱化蝶”中形成爱情绝唱。同时,杂技本体在表达至死不渝的爱情上也下足了功夫,剧作不仅将杂技项目与情感表达进行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