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教师
德育
专业化
现实
困境
及其
突破
宋昕嵘
2023 年 5 月 20 日投稿网址: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美好生活需要包含着对更高质量教育的需要。育人先育德,教师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德育能力是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应对教师提出更高的德育要求,以期实现全民重视德育的良好局面。面对关于“教师德育专业化”概念认识不清、教师德育专业化相关制度缺失以及教学与德育的人为割裂等问题,政府应完善政策制度,制定专业标准;学校应重视德育教学,进行课程改革;教师应增强身份认同感,提高自身素养;研究者应加大研究力度,增强合作交流;社会应提高对教师德育专业化的重视度。德育 教师专业化 教师德育专业化 立德树人宋昕嵘,郝振君.教师德育专业化的现实困境及其突破J.教学与管理,2023(15):56-60.摘要关 键 词引用格式我国对全体教师共同开展德育工作这一命题的研究始于 1992 年,北京师范大学的籍晖老师对当前高等院校德育工作的趋向进行了讨论,其中一个趋向就是建立以专业化队伍为骨干的全员德育队伍。但这一命题自提出至今,并未形成一种广泛性认识,只有较少学者关注并坚持不懈地推进。真正意义上研究教师德育专业化始于 2007 年,教育研究 杂志发表 5 篇文章,对教师德育专业化中教师的范围进行了探讨,几位学者认为,学校教育中并不存在着科任教师和德育教师之机械区别,每个教师都应该自觉地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德育责任1;檀传宝老师认为,教师专业化的德育层面包括德育教师专业化和教师德育专业化,前者指专门的德育教师,在学校中具体体现为政治老师、思想品德课老师之类,而后者是指包括专门德育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2。综上所述,本文所探讨的教师德育专业化,是指全体教师的德育专业能力提升,并期望能够接近智育的专业化水平,达到德智并重的效果。一、教师德育专业化是一个必然命题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性正是在于它不同于智育,没有明确的体系和规定,灵活且自由,每个人所接受的德育可能相似,但产生的结果却大有不同。虽然我们不要求每个人都具有相同的情感和判断,但诸如核心价值观一类却必须有统一的标准且向其靠拢。而如何才能使一个班、一所学校甚至所有学校的学生都达到社会的期望,这就是对德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1.德育的概念使教师德育专业化成为必然对德育的概念界定直接关系着如何实施德育。迄今为止,教育界对德育概念进行了诸多讨论,最常见且广为人知的说法为“德育指道德教育”,在理论探讨时学者们将这种说法归为对德育的狭义解释。但“德”并不单只有道德一个含义,德并不等于道德,因此学者们在道德含义的基础上增添了很多额外的解释,比如将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法制观念等都纳入德育概念中,也使德育这一概念越来越大。然而,不管德育概念是狭义还是广义,道德教育都是其中必然的存在。道德教育,即是将道德作为一门知识看待,由教师传授给学生。道德既有统一标准,也有个体差异,对于这个人来说是道德,对另一个人来说就是不道德,因此不是所有道德都可以被称为知识,但事实上一定存在一部分道德是所有人都应拥有的。知识是可教的、科学的,那么作为知识的道德也是可教的。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作为施教者,有义务学习道德知识,使自己的德育能力达到专业水平。因此,根据德育的概念来讲,教师德育专业化是一个必然命题。2.职业专业化趋势使教师德育专业化成为必然迄今为止,整个社会依然呈现着职业专业化趋教师德育专业化的现实困境及其突破宋昕嵘郝振君(宁夏大学教育学院,银川,750000)56势,所有职业都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其中,虽然或许有些职业种类并不适合进行专业化,但营造出全社会职业专业化的氛围是十分有意义的。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悠久且永恒的职业,随着时代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逐渐“进化”,从掌握一些知识就可以为人师,到需要专门的资格考试才能进入教师行业,表明了教师职业准入的严格性和发展的不断进步。直到今天,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期待达到了峰值,需要教师在专业化趋势中能够做到全面的专业化,不能局限于教学方面的专业化。关于教师的全面专业化,当前学者们讨论最多的命题是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专业化,为使教师专业化达到圆满,教师专业化的德育层面作为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维度之一,提升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在当前实属必要。3.现实问题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德育能力提升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内部竞争、师生关系等问题都是社会舆论与学者研究的热点。首先,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有学者对辽宁省中学生进行了抑郁现状调查,发现32909 名中学生中,6419 名学生有抑郁症状,检出率为 19.5%3,乍看百分比并不是很高,但如果按每个班都有五分之一的学生有抑郁症状来看,结果就不容乐观了。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对教师教育伦理行为评估的所有条目中,遇到过教师违背教育伦理行为的学生抑郁得分均高于未遇到过的学生4。其次,职场环境的性质决定了教师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教师竞争,而教师为了晋升职称或其他奖励,在对学生分数的要求上会越来越高,造成了忽视德育的可能。最后,师生关系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升、情绪更加平稳,使教师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更强。但现实中存在少数因师生关系差而导致的伤亡事件。据调查,亲密师生关系与学生抑郁情绪呈负相关,冲突师生关系与学生抑郁情绪呈正相关5。总之,以上三个问题都为教师德育专业化提供了佐证,足以证明教师德育能力提升的必要性。二、教师德育专业化的现实困境教师德育专业化这一议题到如今仍未落到实处,原因众多。从源头来看,其概念界定不清是问题的关键,没有界定清晰的概念,在政策制定和解读时难免出现漏洞,将导致层层落实困难。教育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得到清晰的指示,即使有心也无力进行有效落实,最终的结果和现状就是教师德育专业化成效不高,一线教师对于自身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不清,难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期望局面。1.对教师德育专业化的概念认识不清在中国知网以“教师专业化”为主题进行检索,得到 2583 篇相关文献,通过 Citespace 进行关键词突现分析(如图 1),可看出在所有 22 个关键词的突现时间分布中,都没有出现与道德、德育、伦理等相关的词汇,说明教师专业化的研究领域并没有将重点放在教师的德育专业化水平上,而是集中于教学能力等其他方面。在对教师专业化的概念研究中,学者们更多重视教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常常忽视其中的德育成分。比如有学者提出:教师专业化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把教师视为社会职业分层中的一个阶层,争取专业的地位与权利及力求集体向上流动;二是把教师视为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的专业工作者,发展教师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6。还有学者指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7。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人都将德育维度视为教师专业化的必要组成部分,虽然越来越多人对德育有所关注,但却忽视了德育如同智育一样也需要专业化,这就使教师专业化这一概念由于德育层面的缺失而变成了一个不完整概念。图 1“教师专业化”关键词突现时间分布图前文提到,自 2007 年正式提出教师德育专业宋昕嵘郝振君:教师德育专业化的现实困境及其突破57化命题至今,其仍未受到热切关注,且仍有大部分包括教师在内的人认为,德育工作是由专门的德育教师也就是由思政课教师进行。虽然学术界关于众多概念问题都一直存在争议,但作为源头的概念问题不解决,之后无论是进行学术讨论还是颁布相关的政策文件,都会造成一系列困难,影响最终的落实效果。若仍满足于现状,现实的教育问题就难以解决。所以,基于对教师专业化和教师德育专业化的概念模糊问题,应广泛重视“教师德育专业化”命题,这对于教育事业发展乃至国家未来发展都十分必要且迫切。2.教师德育专业化相关制度缺失教师德育专业化的制度缺失,包括德育制度本身的缺失和德育相关制度中的内容缺失。2012 年,有关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试行文件中指出:教师要掌握学生道德品行的养成,探索其规律和特点;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品德、综合能力发展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8。2017 年8 月,教育部针对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提出了要求,要将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要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9。2018 年 11 月,国家针对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颁布了相关处理办法,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详细要求。以上虽然列举了一些相关政策制度,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德育水平提出了要求,但目前为止没有针对教师如何进行德育以及教师的德育专业化标准的相关文件。同时,在教师考核制度中,重点放在了知识点的考察,也没有针对德育水平的具体考核。制度内容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第二章教师义务(三)至(六)条,都体现了对教师的德育要求,但仅停留在空洞的抽象层面,对教师履行和外部监督造成了困扰。第八章第三十七条提到,“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或“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应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但如何“教育”实施体罚的教师,以及如何评判经“教育”改正前的体罚事实,都未有具体说明。再说“影响恶劣”,何为影响恶劣?是对学校影响恶劣,还是对学生、老师、社会影响恶劣,什么程度才算“恶劣”,况且品行不良、侮辱学生本身就体现了老师的品德问题,若学校仍然视若无睹,抱着只犯过一次两次、没闹出多大影响的侥幸心理,如果继续聘用这样的教师,则很难达到理想的德育效果。3.将教学与德育人为割裂为响应国家政策和期望,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对德育工作投入更多精力,为培养新时代青年做准备。当前学校教育中,教育工作者经常将学科教学与德育分离,认同单一的德育学科观点,大多数教师将德育工作视为德育学科教师的任务,拒绝履行德育任务。但教学是同时进行知识的传递和道德培养,知识与道德培养是不能分离的10。对于道德教育,不能单独将其作为一门与其他学科相分离的学科进行教授11,这种情况下,道德教育就只能是一门靠背诵完成的课程。对于教师自身来说,一是作为学科教师任务繁重,将精力集中于学科教学任务,无暇兼顾德育工作;二是学科教师将德育教学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认为既然有思政课教师的存在,自己就不必进行重复性工作。虽然各项政策都明确指出要全员育人、将德育有机融入各学科教学中,但由于规定不够明确以及外部监督缺乏,导致具体落实困难。学校方面,现有德育工作的开展大多是为响应热点话题,并未真正将德育全方位融入平时课堂的教学工作中。另外,家长也是进行“割裂”的重要人群,一部分家长希望孩子成为“成功人”,只关注成绩好、工作好、生活水平高,但我们所期望的是使孩子“成人”,成为真正的、健全的人,“成功人”只是“成人”的一部分,放在首位的应是正确的价值观,用价值观帮助学生成为“成功人”。以上都是对教学与德育的人为割裂,因此,德育应该成为全体教师的责任,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维度。三、教师德育专业化的实现路径1.政府:完善政策制度,制定专业标准首先,建立相配套的政策制度。在教师资格证制度的完善方面,应加强德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察,并且明确要求学习德育专业课程后才可获得教师资格。教师教育方面,应保障学习条件,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德育专业要求。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相关的制度或经验:比如,日本的教师进入教师行业前,必须修满教育伦理和道德教育等课程的学分,否则认定为不合格;在英、美等国家,则要求在教师资格培训中安排德育课程,以及制定类似美国全国教育协会(NEA)的专业伦理守则等这样的规范,来保证宋昕嵘郝振君:教师德育专业化的现实困境及其突破58教师德育专业化水平12。在我国,以小学教师资格证 综合素质 考试为例,从 2011 年下半年至 2021 年下半年,单选题中涉及德育的为 32 分,材料分析题为 28 分,作文题为 50 分(大 多 数 为 德 育 方 面 选 题),比例为73.3%。比例上看似德育知识占比颇重,但实际涉及德育具体理论的题目较少。因此,应加大对教师资格考核制度的关注,重视教师的综合能力,在综合素质笔试科目中,加大德育科目占比,设置必考书目。面试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