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疫情时代中国金融科技进一步发展的挑战及对策_马强.pdf
下载文档

ID:2519061

大小:2.47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6-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疫情 时代 中国金融 科技 进一步 发展 挑战 对策
摘要金融科技是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凭借技术优势,金融科技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科技可增加金融辐射范围,缩小区域金融服务差异,匹配长尾客户提供金融需求,因此可提升金融普惠性。但是快速的创新及监管的滞后也使得金融科技在技术安全、监管等方面存在问题,如过度依赖国外技术、数据垄断、大数据杀熟等。因此,从建立科技监管体系、保护金融消费者、注重底层基础技术研发等方面提出了规范金融科技健康发展,提升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措施。关键词后疫情时代;金融科技;风险;监管中图分类号 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23)5-0169-04马 强,林 琳,王 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 年 5 月 第 5 期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数字化发展助力碳减排的机制及路径研究”(项目编号:L21BJY031)作者简介:马强(1982-),男,辽宁丹东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金融;林琳(2000-),女,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会计实务;王伶(1978-),女,辽宁抚顺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金融市场。后疫情时代中国金融科技进一步发展的挑战及对策(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1)一、引言金融科技是英文单词 Fintech 的中文翻译,Fintech最早由花旗集团于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为了改变自身留给外界的守旧印象,花旗集团创建了金融科技联盟Fintech,但花旗集团提出金融科技更多的是公关需求。20 世纪 90 年代,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行业,科技进步使得金融工具、金融技术变得复杂化和多样化,金融数据处理能力也因新技术而大幅提高,但此时科技和金融关系较为独立,科技仍为传统金融机构的支持部门(Sup-porting Departments)。21 世纪以来,以互联网、移动通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科技和金融的关系也逐步开始变化。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人们的交易行为和偏好情况能够在网上留下痕迹,智能手机的面世以及移动通信的发展使得消费者接入互联网变得越来越容易,比特币的面世使得区块链技术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网络社交和电子商务的普及让普通人也可以积累大量的实时在线数据,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模式下以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金融决策变成了基于数据的智能决策,区块链技术重构了传统的中心化信用体系,金融和科技融合形成的金融科技最终使得科技重构传统金融业态成为可能。传统模式下,我国金融体系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存在模式及供求方面的问题,“属性错配”“领域错配”“阶段错配”等问题制约了传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1。金融科技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了社会就业,由此传统金融的结构性错配问题得到缓解2,金融普惠性大幅提升。疫情期间,金融科技凭借技术优势发挥了巨大作用,如移动支付减少了近距离接触,大数据技术帮助金融机构精准滴灌小微企业。虽然金融科技可减少金融排斥,助力抗疫,但过度的创新使其面临潜在风险3,监管的滞后使得头部企业可能形成垄断格局4。因此,在积极推广金融科技普惠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同时,还需创新监管方式,防范金融科技演化过快带来的潜在风险5,“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本文通过整理金融科技的发展状况,分析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普惠性的机理,找寻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并在探讨国外金融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尝试找到规范我国金融科技健康发展,提升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策略。二、金融科技发展状况(一)发展历程金融科技经过了三个阶段的演进,分别为金融 IT、互联网金融、智能金融。当前处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间的过渡时期(见图 1)。金融 IT 阶段。在金融 IT 阶段,信息、计算机、媒体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机构改变了传统的业务处理方式,主动拥抱更加便捷的数据化信息处理系统,金融业务的电子化与自动化逐步普及,大大提升了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在此阶段,尽管科技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金融业务中,但它们之间仍然是独立的,IT公司并不涉及金融业务,金融机构的 IT 部门则属于系图 1 金融科技发展阶段169DOI:10.16227/ki.tycs.2023.0260统内的支持部门。互联网金融阶段。互联网技术的介入、移动支付手段的普及和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实现了跨越式突破。传统金融机构或获得金融类牌照的科技公司搭建在线平台,通过互联网将资产端、交易端、支付端、资金端等相关联,使金融业务成为一个网状结构,各个终端实现了互联互通。互联网金融通过把互联网技术渗透到金融服务的各个环节,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业务的撮合,提升了金融效率。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通过拓展金融渠道增加普惠金融的供给,但传统金融体系依赖的信用基础在此阶段并没有发生改变,基于区块链的征信体系仍处于研发阶段,互联网金融阶段的典型应用包括,P2P 网贷、互联网保险、网络众筹等,但由于信用体系并没有发生本质改变,加之监管滞后,使得互联网金融业务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虽然互联网金融在出现之初被社会各界给予厚望,但随着各种损害金融消费者利益事件的不断出现,监管逐渐趋于严格,众多网贷平台大量消失,互联网金融一词也逐渐被金融科技所代替。智能金融阶段。在此阶段,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最先出现并蓬勃发展,虽然首次代币发行(InitialCoin Offering,ICO)已被多国叫停,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始应用到金融的底层架构中,区块链技术的初级应用开始落地。随着新支付方式、新结算系统的普及和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中心化的信用体系开始被重塑。信用体系的重构加速了信用资产化进程,增加了普惠金融的供给。智能金融阶段的代表性业务包括区块链技术在贸易、信用、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应用,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范围应用等。当然未来随着区块链及配套技术的不断成熟,必然还会带来当下无法想象的新业态、新模式。(二)应用领域金融科技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应用,支付结算、存贷款与融资、投资管理、市场设施。1.支付结算。支付结算包括零售支付服务和批发支付服务。零售支付针对个人客户,支付宝、微信支付是这一领域的代表应用。批发支付服务是指金融机构为机构客户或某些专业客户提供的大额低频付款行为,如跨境付款、外汇承兑等业务。借助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获得了长足发展,众多新商业模式随之出现。第三方支付的崛起虽然抢占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小额支付市场,但无法替代商业银行的支付,快捷便利的第三方支付是商业银行支付系统的有益补充,并给日常消费性质的小额交易带来了诸多便利。2.存贷款与融资。该板块涵盖了网络借贷、股权融资等业务,基于网络的筹融资能够寻找到更多投资者,但单个投资者的投资金额通常较小。此类业务可为传统金融体系难以覆盖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6,是传统金融体系的补充和拓展,可有效缓解金融排斥。代表企业既包括新兴互联网公司成立的融资平台,如蚂蚁小贷、京东金融、度小满等,又包括传统金融机构成立的融资平台,如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所等。3.投资管理。具体应用包括智能投顾、电子交易服务等,智能投顾基于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合约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服务。电子交易服务主要提供线上的证券和货币交易服务,电子交易服务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相关技术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人工智能的投资建议并没有超过专业投资顾问的迹象7,因此市场对于智能投顾的接受程度并不高,目前智能投顾的应用范围仍然较小,且只是作为投资理财的辅助参考。即便如此,银行、券商等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兴互联网公司仍看好其前景,并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相关企业包括平安集团的平安一账通、招商银行的魔蝎智投、广发证券的贝塔牛、京东金融旗下的京东智投等。4.市场设施。又进一步分为跨行业通用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跨行业通用服务具体包括数字认证、归集数据等,基础设施涵盖了大数据、云服务、区块链等设施。区块链技术虽然能降低信用风险,优化只能合约,但现阶段仍处于开发和试验阶段8,距离商业化落地和普及仍有一段距离。如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动的“贸易联动”项目和蚂蚁集团的“商品溯源”项目都处于研发和试用阶段。(三)金融科技助力抗疫2020 年初,新冠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较大冲击。面对疫情,金融科技通过科技手段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移动支付等在线金融服务减少了近距离接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于小微企业的精准滴灌,区块链技术有助于追踪和切断疫情传播链条。疫情期间,金融科技为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提供了重要保障。1.非接触服务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近距离接触和人群集聚是新冠疫情传播的主要渠道,而无需进行接触的移动支付及相关在线服务为疫情期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支撑。通过移动支付及其经济生态圈,消费者无需接触,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绝大多数的生活用品。移动支付具有实名制特征,使得疫情传播更易被追踪,如呼和浩特市的某个出租车司机感染新冠肺炎后,当地疾控中心通过移动支付记录在短时间内就找到了相关乘客。面对新冠疫情,需要近距离接触的线下金融服务的风险大增,为此传统金融机构大力优化在线系统,加速数字化转型,把更多的金融服务由线下转至线上。目前各大商业银行移动终端的功能已经涵盖从查询、转账到个人征信查询、消费信贷办理、中小微企业贷款审批,甚至利率定价方式转换等业务。可以预期的是,在后疫情时代,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养成及在线业务的优化,线上金融服务会变得更加普遍9。2.大数据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精准性新冠疫情对财务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的小微企业的冲击尤其大,借助大数据技术,金融科技缓解了资金供需的信息不对称,实现了信贷资金对小微企业的精准滴灌。通过金融大数据,商业银行可以更加快捷的找到和对接在抗击疫情中能发挥作用的中小企业,通过信贷支持帮助其扩大产能,为抗疫发挥更大作用。综合上下游信息和日常经营数据,大数据技术还有助于精准识别因疫情冲击经营困难的优质中小微企业,确保把国家相关优惠政策落到实处,规避骗贷和政策套利行为,金融170科技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的同时,还降低了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疫情期间,整个社会按下了“暂停键”,各种经济活动处于停滞状态。面对企业困境,金融机构需要评估企业贷款是否展期或者继续收贷,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金融机构综合企业订单、纳税及所在区域等信息,可全面分析企业经营状况,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出差异化处理,帮助切实困难的企业渡过难关。3.区块链在抗疫过程中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凭借不可篡改、可溯源的特征,区块链技术在物资溯源、金融服务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物资溯源领域,趣链科技基于区块链技术推出“善踪”捐赠平台,实现了捐赠流程的全公开,蚂蚁集团推出的防疫物资区块链平台进一步实现了对捐赠物资供需、运输信息的审核和上链存证。通过区块链技术,提高了慈善捐赠效率和信息透明度。在金融服务领域,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为纾困中小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如北京市的供应链债权债务平台,借助区块链技术给参与政府采购中小微企业增信,帮其获得金融服务。在相关配套设施仍不完善的形势下,区块链技术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已经大显身手,可以预期的是,随着 5G应用的普及以及疫情后的全面复工复产,区块链技术的更多应用会加速落地,并在推动产业转型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三、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普惠性的机理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但面临严重的金融排斥,金融科技通过技术手段让各类主体获取金融服务变得更加便捷,由此金融覆盖范围大幅增加10,金融普惠性显著提升。第一,扩展了金融辐射边界。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全球超过 25 亿人面临严重的金融排斥。招联金融的数据显示,2016 年之前我国超过一半的人口因缺乏信用数据无法享受正规金融服务。移动支付的普及缓解了金融排斥,提升了我国能够享受金融服务的人数。普华永道的调查数据显示,早在 2019 年中国使用移动支付的人口比例就已达到 86%,位居全球第一。来自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网络支付规模达到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