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GEE
平台
Land
保护区
红树林
时空
变化
分析
石敏
第 卷,第 期自 然 资 源 遥 感,年 月 ,:引用格式:石敏,李慧颖,贾明明 基于 云平台与 数据的山口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时空变化分析 自然资源遥感,():(,():)基于 云平台与 数据的山口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时空变化分析石 敏,李慧颖,贾明明(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青岛;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长春)摘要:针对传统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处理数据速度慢、耗时长等缺点,基于 云平台和 遥感数据,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 年、年和 年广西山口自然保护区红树林分布信息,结合景观分析方法监测研究区红树林时空变化特征并揭示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年,山口自然保护区红树林面积增加约 ,其中 年间面积增幅较大,约;相对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互花米草和滩涂与红树林的面积转化最剧烈,间共有 互花米草和滩涂转化为红树林,有 红树林转化为互花米草;年,研究区红树林景观表现为破碎化程度减小、斑块聚集度增加、景观优势性不断扩大,且红树林质心呈现向陆迁移的趋势;在影响保护区红树林面积变化的因素中,入侵植被治理与适度的水产养殖能促进红树林面积增加,而气候变化、外来植被入侵对红树林植物群落生长有消极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广西山口红树林湿地保护与管理提供方法借鉴和数据基础。关键词:红树林;面向对象分类;景观分析中图法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修订日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 高光谱影像与 深度学习方法的互花米草遥感识别与潜在分布区预测”(编号:)、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星 机 地多源遥感数据的互花米草入侵红树林湿地时空演进研究”(编号:)和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开放基金项目“基于国产高光谱影像与深度学习方法的黄河口互花米草遥感提取”(编号:)共同资助。第一作者:石 敏(),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通信作者:李慧颖(),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滨海湿地遥感、互花米草遥感识别机理。:。引言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或河流入海口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是海陆交界地带的特殊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效益重大,具有防风护岸、净化海水、提供生境、减缓全球变暖等生态作用。然而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人类干扰、气候变化、物种入侵等原因导致全球 的红树林遭受不可逆的破坏,受威胁程度远高于其他森林生态系统。年 月,联合国峰会正式通过了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该议程涵盖了 个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和 个具体目标(),其中 ,和 中的 ,和 与红树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可见,红树林保护、管理和生态恢复问题备受关注。快速准确获取红树林湿地空间分布信息,解析其动态变化特征是红树林湿地研究和保育工作的基础。遥感技术具有易获取、观测范围广、时间尺度大、数据源种类丰富等优点,是国内外红树林湿地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系列卫星已连续服务于全球环境监测 ,是目前在长时间序列红树林遥感监测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数据源。系列遥感影像数据已分别被应用于监测中国、深圳河河口及中越跨境区域等多地红树林面积和空间分布的变化情况,上述研究充分证明了 数据在国家及区域尺度红树林长时间序列遥感监测中的显著作用。传统下载遥感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在面对大区域、长时序的时空分析时有着数据获取受限、处理速自 然 资 源 遥 感 年度慢、耗时长等劣势,()平台可为用户提供海量多源遥感数据、大量空间分析函数以及超级计算能力,为红树林时空动态遥感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云平台和 卫星数据支持下的红树林时空动态监测研究已在诸多国家广泛开展,如巴西、巴基斯坦、泰国和澳大利亚等,上述实践论证了 云平台与 系列卫星数据结合在长时间序列红树林遥感监测研究中的高效性和鲁棒性。广西山口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海岸是中国生物性海岸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地位和价值。现有针对山口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研究多集中于红树林遥感信息提取,对 年以后山口红树林恢复成效评估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基于 云平台和 系列卫星影像数据,利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解析 年广西山口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以期为保护区红树林研究提供数据参考,同时也为其他红树林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借鉴。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源 研究区概况山口自然保护区(,)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沙田半岛,由东侧的英罗湾区域和西侧的丹兜海区域组成(图)。该区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为 ,终年无霜,年均降水量约为 ,相对湿度为 以上;保护区海岸外层为沙质淤泥,有小范围的陆域土,其余多为浅海区域内的沉积壤,土层深厚但土质肥力较差,海岸带多为沙地,易受海水侵蚀。保护区内图 研究区示意图 大面积毗连的天然红树林发育良好且保存完好,有包括红海榄、秋茄和桐花树在内的 种红树植物。此外,互花米草作为一种外来入侵植被,已在山口自然保护区内扩散并形成优势植被群落,严重威胁本土红树林的生存。数据来源与预处理本文采用的时间序列 影像来自 数据目录。互花米草等盐沼植被在植物生长茂盛季节与红树林植被光谱相近、对波段的吸收作用相似,难以区分。不同的是,红树林是常绿植物,而以互花米草为代表的盐沼植被易受气候影响在冬季时植株叶片内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导致二者光谱差别较大,所以可以利用季节差异将两者区分开。此外,考虑到潮汐现象会对红树林遥感影像提取结果产生影响,本文选择成像时间为 月、月、月、月的低潮时的遥感影像。本文选取的山口自然保护区研究期内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数据均来源于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年鉴。在 平台上编程滤除 影像堆栈中没有观测值的像素(如云阴影);基于像元级云量提取算法生成逐像元云量最小影像,以克服研究区多云雨特征对影像分类结果的干扰;编程进行 影像的辐射校正和大气校正等图像预处理操作。综合考虑研究区地物类型特点及研究目的,并参照国际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制定研究区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并根据主要地物的 近红外、红光、绿光波段组合影像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空间分布、形状、色调等信息建立基于面向对象方法分类的解译标志(表)。表 研究区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类型分布特征形状色调影像红 树林海 岸 潮 间带、河口、海湾地区条带状或块状分布,边 界清晰,偶有 水系贯穿其中深红色互 花米草海 岸 潮 间带、河口、海湾地区条带状或片状分布,偶 有水系贯穿其中红褐色滩涂海 岸 潮 间带,临 海 分布形状不规则灰色系养 殖池沿海及河流入海口地区矩形或网状深蓝色或蓝色系人 工表面包 括 居 住地、工 业 用地、海堤等线状或块状亮白色第 期石 敏,等:基于 云平台与 数据的山口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时空变化分析(续表)类型分布特征形状色调影像林地内陆地区连片分布红色或深红色耕地内陆地区连片分布,形状规则粉色或浅褐色水体包 括 河 流、湖泊、水库、海面潮沟等片状分布或自然弯曲蓝色系 研究方法 技术路线本文的技术路线如图 所示,具体包括 部分:数据预处理;信息提取;动态变化分析;驱动因素分析。图 技术路线图 面向对象分类面向对象分类不同于传统的影像分类方法,它利用图像的纹理对图像进行分割,以相邻像素组成的对象作为处理单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误分或漏分现象。本文以 软件为操作平台提取研究区内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信息,影像分割过程所需考虑的参数包括尺度、色调、形状、紧密度及平滑度,结合目视分析评价分割效果,确定采用的分割参数如下:影像各层占比均为;分割尺度为;形状因子为;色调为;紧密度为;平滑度为 。影像对象生成后,结合影像对象的光谱特征,创建图像信息提取规则集并确定相应阈值。红树林是常绿植物,植被光谱特征明显,表现为归一化植被指数(,)值远大于水面、养殖池和人工表面;与耕地、林地等其他植被类型相比,红树林的归一化差值水体指数(,)值较大;此外,归一化差值池塘指数(,)、居民地指数(,)和色调指数()用以区分研究区水体、养殖池、人工表面、林地和耕地。质心模型本研究用质心迁移趋势图表征红树林景观重心的空间变化情况,其中质心的移动距离可以反映出观察期内变化的红树林与原来分布位置的接近程度,而红树林质心位置的变化可以反映红树林的空间生长趋势。其计算公式为:(),()(),()式中:和 分别为第 年红树林质心的经度和纬度坐标;为第 年第 个红树林斑块的面积;和 分别为第 年第 个红树林斑块的经度和纬度坐标;为年数。景观格局指数景观格局指数可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进而定量分析景观结构组成及空间配置特征。利用各种指标分析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情况对于揭示某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规律和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 软件进行景观指数定量计算,选取的景观格局指数包括斑块数(,)、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平均斑块面积(,)、聚合度指数(,)和斑块占景观比例(,),具体如表 所示。表 景观格局指数及其含义 指数公式含义 个 衡量景观的破碎程度(个)衡量景观的破碎程度 第 类景观最大斑块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 表征 景 观 的 破 碎 程度,其值越大,斑块越完整自 然 资 源 遥 感 年(续表)指数公式含义 反映景观斑块之间的聚散程度,值越大,空间聚集度越高 某景观的面积占全部景观面积的比例 为某类景观的斑块数;为景观总面积;为第 类景观的第 个斑块的面积;为某类景观斑块总面积;为第 类景观的相似邻接斑块数。结果与分析 遥感信息提取结果精度评价本文采用混淆矩阵法检验分类结果精度,基于野外实测及谷歌地球高分辨率卫星数据获取 个验证点对提取的土地利用信息进行精度验证,通过目视解译判别样本点属性,最终得到 年、年和 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总体分类精度及 系数,均满足本研究对数据精度的需求,其中 年的总体分类精度为 ,系数为,说明分类结果精度较高,符合应用要求。红树林湿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红树林湿地面积变化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信息如图 所示。经统计,年,山口自然保护区红树林面积约为 ,其中丹兜海区域红树林面积较大;互花米草面积约 ,主要分布于红树林向海前缘的滩涂上;养殖池面积为 ,主要分布范围在丹兜海近海地区,面积较大且分布连续。年,保护区红树林面积增加至 ,英罗湾区域和丹兜海区域内的红树林均向海前缘地区生长,斑块面积进一步扩大;互花米草在丹兜海区域的分布范围明显扩大,面积增长至 ;养殖池面积为 。年,保护区红树林面积约为 ,较 年增加,红树林有向养殖池周边扩张的趋势,其中丹兜海海域东侧红树林沿岸分布减少,英罗湾区域的红树林面积显著增加;互花米草面积为 ,除滩涂外开始向上游河口泥滩处扩散,但增长速率开始减慢;养殖池面积为 ,增加幅度较上一阶段有所减小。()年()年()年图 年研究区红树林及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分布 红树林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本文分析了不同时间段红树林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化情况(图)。年,红树林转出面积为 ,其中约有 的红树林图 研究区红树林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 第 期石 敏,等:基于 云平台与 数据的山口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时空变化分析转化为互花米草,占红树林减少总量的 ,其次为耕地和滩涂,分别占红树林转出面积的 和;研究期内红树林转入面积为,其中互花米草占比最大,约有 的互花米草转化为红树林,其次为滩涂,转化为红树林的面积为。分阶段来看,年,研究区内红树林转出面积为 ,其中有 红树林转化为互花米草,占红树林减少总量的 ,其次为滩涂和养殖池,面积均为 ;同期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入红树林的面积为 ,其中互花米草和滩涂占比较大,面积分别为 和 。年,研究区内红树林转出面积为 ,该期互花米草入侵红树林态势稍减,但仍有 红树林转化为互花米草,占同期红树林转出量的;其次为耕地和滩涂,面积分别为 和;同期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入红树林面积为 ,其中互花米草转化为红树林的面积为 ,占比增加至 ,滩涂转化为红树林的面积约 ,较上一阶段转化速率增快。上述结果表明,山口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消长与该区互花米草入侵红树林生态位及红树林在滩涂上的繁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