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金融
专业
英文
课程
建设
探索
实践
朱小能
金融专业全英文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朱小能司思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衣任务的重要环节。目前全英文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翻斧标准化、学生接受力有待提升、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等难题上海财鎵大学金融学专业拥有国际化育人特色,开设了较多全英文课粗。本文以问题为导向,就建疲和优化全英文课程思政体系为着眼点,提出并落实建立翻译标准体系、搭建协同育人格局、构建中国话语转换体系等举措,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培育家国情怀,开阔国际视野、提升英语水平,从而推动形成“专业思政”的育人合力,完善立德树人工作体系关键词:课程思政;全英文课程;立德树人习近平总 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高校宴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 中心玮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赏穿教育教 学全过程,卖规全员會人、余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闻时指出,累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蕖逍,使各类课程与想攻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成育人协同效座。在党的二十太报专中,习近平总书记童申了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费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强:興翁社會科攀雜蠢重犬观織“夤利率时代蠢?讓统性殊险藤谌割:和防研俞(翻翻:細册输步獄藝欺咖圃雜脅靜錢魏獲誠的挪秦实践(项目编号;,)?卜作翁:朱小龍上海财鐘大索擎輯賴腾长、褻義;司上海财大学金猶学麵金融 专业全英文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 养 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 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多样化、新媒体应用的飞速发展,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碰撞日趋激烈,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着更多的创新要求。尤其是伴随课程思政建设中全英文课程的比重日渐增大,高校要做到课程思政全覆盖,势必需要将全英文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目前,全国高校的金融学专业大都开设了较多的全英文课程或采用了更多的英文教材,人才培养趋向“国际化”和“复合型”,其中,“国际化”指借助全英文课程教学获取国际视野及前沿理论,并与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实践相结合;“复合型”不仅点明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的学科交叉背景,也将国际前沿理论与中国实践创新融合的含义。?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的全英文课程,也应体现“国际化”与“复合型”的育人要求,并通过课程思政,帮助学生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培育家国情怀,开阔国际视野、提高英语水 平,提升专业实践及职业胜任能力,推动 高校形 成“专业思政”的育人合力,完善立德树人工作体系。一全英文课程的课程思政 建设面临的难题全英文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普遍会遇到三个难题,即用英文翻译课程思政材料的标准化,学生对全英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接受力,破解文化差异、将中国问题融入全英文专业课的技巧。这三个难题能否成功解决,事关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一)思政材料翻译的标准化金融学专业课程授课教师肩负着金融学科知识启蒙教育的重任,不仅要深入浅出地讲授大量金融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而且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生动讲解各种金融现象,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 强学习效果。?在专业教育的同时进行思政教育,全英文课程授课教师首先面临 的一个难题胥若男、高雪:独立学院国际化金融人才 培 养探究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涉外学院金融学专业为例,产业与科技论坛年第期。解凤 敏:论当前“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面临 的 约束与应对,中国 电力教 育年第期。课程思政是如何精准地表达思政教育内容,一方面,在运用思政教育相关词汇和专业术语时,如果缺少对应的标准译法,自行翻译又不够准确和规范,或者直接套用而不加解释,显得生硬刻 意,就会让思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在采用全球通行的金融学英文教材作为授课教材时,虽然有利于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知识表述,但教材本身立足于国外的制度、法律和文化背景,有些观点甚至可能具有一定的误导性。?这就需要授课教师运用批判性思维方式加以辨识,并运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等理论工具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因此,授课教师既要提高关于全英文思政语言的翻译水平和解释水平,又要善于借鉴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加以创新。因此,尽管高校本科课程体系中包含专门的思政课程,但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对这些理论加以应用,尤其是如何对带有中国特色、时代背景的思政教育词汇进行精准的英文翻译,就成为全英文专业课程授课教师面临 的难点问题和重要任务。(二)学 生对全英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接受力按照心理学规律,感性认知比理性认知更为直接强烈,这在全英文授课的金融学专业课教学中也有所体现。学生对金融现象的兴趣往往高于对其背后规律的探索,尤其初学 者总是喜欢对细枝末节的实际问题刨根问底,却容易 忽略对课程整体架构的把握以及对金融运行原理的探究。?在全英文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提升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受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全英文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快速阅读案例材料,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组讨论,这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有较高要求。而如果学生不能尽快从金融现象的分析中尽快抓住问题的本质,并得出一定的结论,课程思政就会流于表面,这虽然可以增进学生对金融现象的感性认识,却无法帮助学生把握现象背后的金融运行原理和规律。要提升学生对全英文课程思政的接受力,还要提升授课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全英文专业课程对于授课教师的要求高于一般教师,授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背景,还要有熟 练运用英语的能许志:全英文 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初探以“公司金融”为例,中国大学 教 学年第期。解凤 敏:论当前“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面临 的 约束与应对,中国 电力教 育年第期。金融 专业全英文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力,因此多数由海归教师或者外籍教师担任。由于大多数海归教师长期在国外学习和生 活,对中国的国情和市场了解不够,对于课程思政教育的认识也不够深刻,或者虽然认识到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但讲授形式不够灵活生动,这都会影响课程思政教育所追求的“润物细无声”效果。(三)中国话语转换问题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就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就全英文课程的课程思政而言,就是要在金融专业课程的教与学中,立足中国金融现象,解决中国金融问题。但经济学、金融学等学科在教学中采用国际通用教材或英文原版教材时,由于这些教材更偏重于国外的市场和 制度环境的讲解,所以往往会出现教学内容与国 内市场实际不相符合的情况。如果授课教师熟悉国外教材中的经典案例,但缺乏对中国案例的积累,那么在对英文教材中的案例与国 内市场案例进行对比和政策说明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尽管他们也能认识到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增 强自学能力,有 意识地立足国情,关注对中国问题的研究,但在具体指导时又不知从何做起。虽然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国 内金融学领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中文教材,这些教材关注学术领域的最新成果,贴合时事政治的热点主题,引入对现实问题的关切分析,通过研究中国问题,运用中国材料,总结中国经验,为金融学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丰 富的案例资源。但教材使用一般还仅限于中文课程,全英文专业课程如何借鉴和使用这些案例资源进行思政教育还有待认真的挖掘。二全英文课程的课程思政 建设举措针对上述课程思政建设的三个难题,我 们根植于金融学科新时代精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 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人民网,:?二 杨国栋、马 晓雪:新文科视域下课程思政与 知识传授融 合的基本逻辑与实现路径,高校思政教育与管理年第期。课程思政神,融合金融专业课程的新发展特点,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新需求特征,通过构建全英文课程思政翻译标准体系,引入中国案例开展中国问题研究,完善师资教育形成协同育人格局等,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新格局。(一)借鉴思政课程,建立翻译标准体系思政课程是课程思政的理论来源和教学基础,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在其他专业课程中的软性延伸。课程思政建设要始终贯 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上,要坚持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意识形态,使学生在金融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获得信念扎根与牢固认同。全英文专业课程要实现这一思政教育目标,需要首先解决翻译的标准化问题。在将中国话语体系引入全英文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势必会面临中外文化语境上的差异,从而造成翻译工作的困难,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举措是组织一批既有中国金融 市场实践经验,又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成立全英文课程思政教研室,并开展试点工作:首先,组织动员学院相关授课教师对思政课程中的高频词汇进行翻译,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学院教师和专家提供指导,共同编纂“全英文课程思政词库”,并不断对其补充修订。其次,定期组织全英文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就标准化翻译的“全英文课程思政词库”展开学习,并在全英文课程教学中积极运用,以形成“翻译应用”双相促进的工作体系。(二)国际产学 融合,深化思政育人成果要提高学生对全英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接受力,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提高学生对英文及思政教育语言的接受力;二是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案例的接受力。要提高学生这两方面的接受力,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可以通过创新课程思政教育形式,形成思政育人合力来实现,以进一步落实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拓展国际视野,培养道德素养,培育家国情怀的育人成果。运用“产学融合”创新课堂形 式,使课程思政教育更加形象生动,可以提升学生的主观接 受意愿。学院开发国际化“产 学融合”课程,将课程学习与职业规划、实习实践 结 合起来,如邀请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知名国际金融机构的经济学专家授课,为学生带来国际化的金融 实践经验和前瞻视角,引导学生就中国金金融 专业全英文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融市场中存在的制度设计缺陷、金融监管不足等问题展开探讨,将自我发展融入服务国家的目标中,奠定未来职业发展的思想政治基础,培养正确的职业精神;邀请海外特聘教授开展暑期研修营、小型研讨会,增进学生对国际前沿学科动态的了解,增 强研究中国问题和案例的意识及能力,在构筑金融强国梦的美好愿景中深化 家国情怀,主动将论文写在中国的大地上。学院整合教学资源,形成育人合力:一是加强全英文专业课程教师协同育人理念,开展优秀课程思政教育案例讲座分享。二是对全英文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加大思政案例资源投入,形成全院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三是建立全英文课程思政建设监管及评价制度,确保协同育人机制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度,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三)编写特色教材,转换中国话语体系教育部 年工作要点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推进首批种中国经济学教材编写。鉴于国际通用教材或英文原版书籍在案例引用及研究上的局限性,在动员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编写系列中国特色教材的同时,可以探索“线上线下”全英文慕课教学 等方式,作为对现有全英文课程的课程思政的补充和辅助。金融学院教师主编的中国金融学通过重点探讨国外经典金融理论在中国金融改革和实践中的适用性,以及如何对其加以创新以促进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为推动中国金融理论建设,解决中国金融发展问题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普惠金融全面梳理了普惠金融的基本框架和前沿理论,总结了开展普惠金融的国际经验,并着重突出其对中国普惠金融的启示;投资学原理与中国金融 市场则通过回顾中国金融 市场 在过去三十 年设立、发展、壮大的成长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运行原理和定价机制等。上述教材立足中国视角,突出中国特色,研究中国问题,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金融领域的实践成果与理论创新。在此基础上,学院开发了“?”“”等线上全英文课程,围绕中国特色系列教材进行慕课建设。通过“线上线下”全英文课程混合式教学,展开对经济学、金融学专业知识的教学,并通过对课程思政中国典型案例的互动探讨,带领学生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