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解读
海顿
钢琴
奏鸣曲
中运音法
标记
钱蕊嫣
在西方音乐史上,海顿以交响乐、弦乐四重奏和晚年的清唱剧成就了其一生艺术创作的巅峰。钢琴音乐虽不是海顿创作的中心,但他的钢琴作品对后世钢琴音乐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海顿的六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清晰地记录了他在音乐创作历程中风格变迁的轨迹,也较多地展现了他个人情感世界中鲜为人知的一面。在演绎海顿钢琴奏鸣曲时,可以有多种表情手段,比如速度安排、力度变化、缓急法(agogic)、踏板、装饰音和运音法的运用,等等。但是音色、音量的表现幅度都受到当时乐器表现功能的限制,速度变化的幅度也受到时代趣味的影响必须有所节制,而运音法却能通过变化多端的形式来表现音乐性格,所以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运音法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其原意为“分为数节”(divide into joints)。它本身具有连接、清晰地发音、思想表达等方面的含义。运音法在钢琴演奏中是一个运用甚广的音乐名词。从表层的意思来看,它是指音符连接的方式(连奏或断奏),但实际上运音法还是钢琴演奏中表达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运音法,演奏者可以使一连串看似不相关的音符获得意义,从而传递出音乐作品的内涵。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记谱中,人们几乎找不到任何运音法标记。直到1600年左右进入巴洛克时期,断奏()开始在弦乐音乐中作为弓法标记出现。之后弓法标记才逐渐被移用到键盘乐的记谱法中。但是它在实际演奏中的运用比较自由,谱面上很少看到作曲家标注的运音法标记。18世纪中叶进入古典时期后,由于巴洛克时代传统的即兴演奏逐步让位给照谱演奏的方式,作曲家不仅较完整地记录下所有的音符,而且对于速度、力度、运音法及装饰音也给予一定的标注。然而促使钢琴演奏艺术走上较为规范道路的人物,离不开J.S.巴赫之子C.P.E.巴赫,他为键盘演奏理论体系的建立做出卓越的贡献。他总结了巴洛克时期键盘演奏的理论,涉及了演奏实践中的各个方面,这解读海顿钢琴奏鸣曲中运音法的标记(上)文/钱蕊嫣Interpreting the Articulation Marks in Haydn Piano Sonatas33RESEARCH ON TEACHING 教学研究对以后的古典主义作曲家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海顿便是其中之一。但是,纵观海顿的六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我们不难发现,海顿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同时,也融入了许多独具匠心的内容,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对运音法的标记即可看出。笔者先对海顿在标注运音法标记时的一些常规做法,或者说惯用原则进行梳理。一、海顿的运音法和乐器的关系正如前文所述,早期古典时期器乐乐谱中的连线标记主要来自弓弦乐器(有时与管乐器也有关),常与运弓的方式相关,所以连线标记的奏法有两种,一种是作为运音法标记的连线,弹奏时尾音与下一个音分开;另一种是弓法性质的连线,尾音与下一个音之间几乎不分开。与巴洛克时期相似,海顿大多数的钢琴奏鸣曲主要是为羽管键琴而写的(特别是早中期),这种乐器无法靠手指做出力度上的变化。因此,演奏者必须要借助于运音法才能表达音乐的情绪和语气。二、海顿的运音法和巴洛克舞曲的关系小步舞曲是17世纪流行于法国的一种三拍子舞曲,在巴洛克时代出现于许多器乐组曲和芭蕾舞剧中。海顿钢琴奏鸣曲中,第二和第三乐章有些是由小步舞曲题材写成(见例1)。例 1 b 小调奏鸣曲(Hob.XVI/32),第二乐章,第 1至 10 小节小步舞是一种高贵典雅的宫廷舞,动作虽不快但含“屈膝”“迈步”“起落”等多种优雅的舞步和舞姿。谱例中有几处“”标记,这应该被理解为是一种小步舞曲的舞步和舞姿,演奏时要充分表现其典雅的节奏感。三、海顿的运音法与其记谱习惯的关系海顿的记谱习惯与其同时代的作曲家有着不少共同之处,比如:第一,乐曲中如果有几个相同或相近的小节,海顿通常只标出第1小节的运音法,因此,其余的小节就要求演奏者根据第1小节的标注进行相似的使用(见例2)。例 2 C 大调奏鸣曲(Hob.XVI/20),第二乐章,第 26至 35 小节例2中第30小节左手双音进行,海顿标注了一个连线,后面几个小节没有标注,但在演奏中依然是用连奏的方式。第二,在大多数情况下,连线标记(slur)的最大单元不会超越一个小节,这是由于时代审美趣味所致,也与当时的记谱法相关(见例3)。例 3 降 E 大调奏鸣曲(Hob.XVI/52),第一乐章,第11 至 13 小节该谱例标注右手一小节一条连线,但在实际演奏中,演奏者要考虑到每个小节的连线与下一小节之间的延续性,因为这里的写作完全体现了海顿的交响性思维。右手连绵不断的十六分音符犹如小提琴排山倒海的齐奏,由此可见这里的连线实际上表现弦乐乐器的弓法。342023/3 钢琴艺术 PIANO ARTISTRY第三,未加运音法标记的音(Ordinary Notes)和非连奏(non-legato)。按照当时的记谱习惯,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中大量的音符上是未标注运音法记号的(见例4)。例 4 F 大调奏鸣曲(Hob.XVI/9),第一乐章,第 1 至6 小节由于沿袭巴洛克时期的传统,这些未加运音法标记的音符在快板乐章中,以及在大跳和终止式音程的多数情况下,常常意味着音与音之间不要太连贯。因此这些音听上去一般要比它们谱面上的时值短,也就是非连奏。在以上这段早期作品的谱例中,我们没有看到一个运音法标记,难道全部弹成断奏吗?这个快板乐章的主题,情绪明朗、充满活力,十六分音符在快速跑动中虽无法弹成断奏,但结合当时羽管键琴的发音特点,声音是有颗粒性的。第3、4小节,含装饰音的八分音符,可以弹成加小连线的落提,因为这两个音是级进关系,处理成连音会有强调语气之感,由此会产生更多的音乐变化。所以我们还是应当根据作品中具体情况(比如速度、情绪),结合当时的演奏习俗来决定具体奏法。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海顿的另一个常用标记保持音(tenuto)来推断。“tenuto”的本意是“保持”,即要求弹奏单音或和弦时充分保持其谱面上的时值(甚至更长些),以免演奏者受上下文中未加运音法标记音的影响而缩短它的时值。在海顿钢琴奏鸣曲中出现的保持音大致有三种含义:第一种是勾勒出旋律,使乐句听上去连贯富于歌唱性,这几乎等同于连线的用法(见例5)。例 5 G 大调奏鸣曲(Hob.XVI/39),第二乐章,第 13至 14 小节这里的高音仿佛木管乐器中的长笛,浮现在整个音响的最上层。第二种是类似于手踏板的功能。由于在当时的羽管键琴上,人们无法使声音获得较长时间的延续,因此,作曲家就通过对某些音进行重复弹奏的写作手法,使这些音在听觉上得到某种程度的延续,犹如现代钢琴上延音踏板的功能。而海顿在这些音上标注了保持音,暗示此处特别需要手踏板的效果(见例6)。例 6 D 大调奏鸣曲(Hob.XVI/24),第二乐章,第 7至 9 小节第三种是暗示速度变化(见例7)。例 7 c 大调奏鸣曲(Hob.XVI/20),第一乐章,第 25至 27 小节海顿在以上这段谱例中标注了保持音,要求演奏者必须在每一个音符上充分保持其应有的时值。因此,相对于保持音之前的段落,这里会产生一种类似于渐慢的效果,而且仿佛是一个疑问句,后面则是肯定的回答。在海顿钢琴奏鸣曲的演奏中,运音法虽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表情手段,但我们从来都不孤立地运用它。运音法必定与音乐中的其他各要素,诸如节奏、速度、和声、旋律、装饰音等密切结合,才能体现出其表情意义。(待续)注释:海尼曼英汉双解词典,青岛出版社,2005年,第44页。“Articulation”,The New Gro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MacmillanPublishersLimited,2001,Vol.2,P.87.作者信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35RESEARCH ON TEACHING 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