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讲好
流域
生态
保护
治理
黄河
故事
东华
11INTERNATIONAL TALENT国际人才交流20233讲好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黄河故事”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流域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讲好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黄河故事”,可以为世界大江大河的保护治理树立重要标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内涵和维度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流域治理需要以保护为基础和前提,在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内涵是,以恢复生态系统健康和造福流域人民为首要目标,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在生态修复、湿地治理、环境保护、河水安澜、产业转型、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等领域,进行有益探索,积累成功经验、建设示范样板、发挥引领作用,为着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着力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着力优化流域水资源配置、着力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着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贡献最佳实践和样板经验,让黄河成为永久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流域治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维度:一是生态治理,突出“绿”。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观,坚持湿地生态的系统修复、系统保护和系统治理,开展黄河流域生态廊道建设,将黄河三角洲建设成为大江大河大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修复和保护的样板区。二是环境治理,突出“水”。环境治理的重点是优化“水环境”“水生态”和水资源配置,严格执行“四水四定”原则,确保黄河安澜。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要考虑到防洪、发电、灌溉、供水、渔业、旅游、生态保护、水土保持、环境污染等,还要考虑到流域范围内的资源适度开发、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交通运输需求、文化发展状况和人力资源开发等。三是科技治理,突出“高”。科技治理的重点是前瞻性布局未来科技和未来产业,打造黄河流域“科创廊道”,深文/余东华化新旧动能转换,提升经济社会创新力。黄河流域的城市大多是资源型城市,需要应对资源枯竭的挑战,把握世界科技产业发展的大势,推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生态化提升和融合化发展。四是产业治理,突出“新”。产业治理的重点是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和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空天信息、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集群,推动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的绿色转型。五是文化治理,突出“活”。文化治理的重点是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文化“双创”推动文旅融合,讲好“黄河故事”。充分发挥“黄河文化、生态湿地、鸟类天堂”等生态文化资源,打造富有现代气息、凸显黄河元素、展示黄河文化的精品旅游带,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将黄河打造成为永久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六是社会治理,突出“稳”。社会治理的重点是提高流域居民的收入水平,补齐民生短板和弱项,搞好滩区建设,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东营市垦利黄河滩区迁建社区时指出,要扎实做好安居富民和社会保障工作,统筹推进搬迁安置、产业就业、子女上学、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得幸福。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国际经验借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江大河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的过程。归纳和总结国外大江大河治理的经验和教训,能够为黄河流域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莱茵河的“目标协同治理”。1950年7月,荷兰、瑞士、卢森堡、法国和德国等流域国家在瑞士巴塞尔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CPR),负责设定治理目标,推动协同治理。1999年,各国缔结新的莱茵河保护公约,从指导思想、具体条文到贯彻实施,都以“目标协同”为中心,在公约协调机制引导下,实施协同行动计划。ICPR先后制定1987莱茵河行动计划莱茵河2020年行动计划莱茵河2040年行动计划。这三大“行动计划”针对不同阶段的12特别策划IN FOCUS流域环境问题设定具体目标和路线图,共同构成了莱茵河流域协同治理的“顶层设计”。尼罗河的“信息共享治理”。1992年,尼罗河流域国家发起了“尼罗河流域倡议”,主要目的是促进全流域治理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信息共享与合作。1997年,流域国家共同成立了“尼罗河论坛”,就流域合作治理和信息共享达成共识。1999年,尼罗河流域9个国家共同成立了尼罗河流域倡议组织(NBI)。NBI向流域国家提供先进的水资源管理和开发技术,监测和评估尼罗河流域的水文信息,并且向成员国提供信息共享和信息互动平台,定期交换科学数据、技术信息和工程项目需求,共同研讨跨界水资源管理和合作开发问题,推动了流域的综合治理。多瑙河的“科技预警治理”。多瑙河流域各方缔结了多瑙河流域保护公约多瑙河航行制度公约等合作协定,建立科技预警机制。1998年,成立多瑙河保护国际委员会(ICPDR),设立生态红线预警制度。2004年,ICPDR发布了多瑙河可持续防洪行动计划,成立了11个国家实验室以及18个标准实验室,利用地理探测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现代高科技通信手段等,对经济、社会、河流以及生态环境等综合信息进行整合,实现水文数字化和资源搜集与共享,能够对整个流域的保护治理状况进行提前预警,提升生态保护和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泰晤士河的“依法许可治理”。20世纪60年代,英国政府将全流域200多个治水单位合并,成立了隶属环境部的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TWA),对泰晤士河流域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有权制定水污染控制的政策法令和标准,有权依法控制污染物排放。1968年,英国议会通过污染防治法案,规定工厂废水需自行处理,符合水质指标或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净化后,才能排入泰晤士河;对不采取治理措施的企业罚以重金;各排污企业必须向泰晤士河水务局申请排污许可证。密西西比河的“综合规划治理”。美国在密西西比河的保护治理上采取了综合利用和规划引导的治理模式,把整个流域的防洪、灌溉、航运、发电、植树造林、旅游餐饮、工农业生产等纳入规划,统筹安排。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制定流域生态保护治理规划,主要内容包括航道疏浚、洪水控制、水资源分配、电力发展、沿岸土地利用、水土保护、工农业生产以及提高流域内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黄河水沙含量高、生态敏感性强、地上悬河和季节性洪水等特殊性,使得黄河流域的治理难度较大。黄河流域可以在借鉴以上大江大河打造系统治理的协调机制、理顺流域不同区域的利益关系、制定保护治理综合规划、确定生态保护治理阶段性目标、建立监督考核和生态预警体系等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和黄河特色,丰富大江大河生态保护治理标杆的内容,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协同行动,为加快推进人类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样板”。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扎陵湖风光(新华社记者 吕雪莉 摄)13INTERNATIONAL TALENT国际人才交流2023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战略任务黄河流域治理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在生态修复、湿地治理、环境保护、河水安澜、“四水四定”、产业转型、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等领域,积极开展保护治理行动。黄河流域治理的战略任务可以概括为实施“六大行动”、树立“六大标杆”,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和生态产业化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行动,打造湿地生态修复和治理标杆。重点是建设涵盖植被修复、地表径流控制、海陆水文作用调节、滩涂微地形修饰、土壤改良、水盐调节、水环境净化、土壤修复、生境重建、生物多样性恢复等多种技术的综合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区,逐步恢复滨海盐沼湿地植被、调节滨海盐沼湿地水文条件、提升滨海盐沼湿地生物多样性、去除外来入侵物种、消除滨海盐沼湿地环境污染,全面恢复滨海盐沼湿地的鸟类栖息地功能。二是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行动,打造“两山”理念落地转化标杆。按照生态要素资源化、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生态资本产品化、生态产品市场化的内在逻辑打造“绿色供应链”“绿色产业链”和“绿色价值链”,推动生态资源、生态要素、生态产品、生态价值和生态品牌的有序转化。三是开展节约集约用水行动,打造“四水四定”标杆。加强黄河流域水资源、水生态支撑能力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联动,建设多源互补、引排得当、集约高效的区域供水系统,推进人口分散区域重点小型标准化供水设施建设,优化水资源调配体系和机制,全面增强供水源保障能力、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提升水资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四是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行动,打造盐碱地综合利用标杆。从生态整体性、流域系统性和环境脆弱性出发,坚持整体推进、协同推进和系统推进,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耦合性和实效性。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建设盐碱湿地产业创新示范区,转变盐碱湿地产业经营方式,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特色产业发展道路。五是开展滩区居民迁建安居富民行动,打造幸福河建设标杆。扎实做好安居富民和社会保障工作,统筹推进搬迁安置、产业就业、子女上学、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得幸福。六是开展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行动,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标杆。把握世界产业发展的大势,推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生态化提升和融合化发展。积极培育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集群,推动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的绿色转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主要路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表象在水里、问题在流域、根子在岸上。在保护治理中需要统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防治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黄河干流、支流和流域腹地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一是摸清黄河流域自然生态本底,分类编制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规划和方案。集中各方智慧,研究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内黄河流域治理的总体要求、战略任务、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二是实施一批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优化黄河流域“河地滩海”生态格局。在生态保护、污染防治、湿地植被恢复、水资源高效利用、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完善和创新生态修复模式,按照规划蓝图推进防护林、廊道绿化、农田林网等工程建设,打造黄河流域森林湿地绿色生态长廊。三是加快推进黄河流域国家公园建设,积极探索“两山”转化的新路径。以“两山”理念为指导,推动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互融合,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四是建立健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黄河流域生态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积极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作,建立和健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新型生态补偿机制,筹备设立黄河三角洲绿色发展基金,按照“受益补偿”原则,加大对黄河流域的生态补偿。五是加快黄河流域产业生态化转型,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化工产业的迁建迁移和转型升级,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生态化发展,在节能减排中实现提质增效和产品更新换代。大力培育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发展一批代表新工业革命发展方向的未来产业,为城市的生态化转型提供产业新支撑和发展新动能。六是建立黄河流域治理协调工作机制,以生态文化引领黄河流域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组织管理体系、协调参与机制、资金扶持机制、监督考核机制和财力保障机制。(作者系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责任编辑:季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