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演化博弈下高职毕业生就业选择意愿的形成机制研究_张波.pdf
下载文档

ID:2518209

大小:2.28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6-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演化 博弈 高职 毕业生 就业 选择 意愿 形成 机制 研究
(1.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2.浙江万鑫工程有限公司,浙江 台州 318000)摘要以人才政策和企业吸引为背景,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存在的现实问题,构建政府、企业和高职毕业生三方关于就业选择意愿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模型分析探究就业选择意愿的形成机制,提出促进企业积极主动引进和毕业生选择当地就业的 ESS 均衡点条件,并以实证调研验证演化博弈推论的现实可行性,提出了有效提升人才引进成功率和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演化博弈;高职院校;就业选择中图分类号 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23)5-0125-04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 年 5 月 第 5 期张 波1,章 妮2基金项目:2022 年度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校级研究课题“高职学生留台工作意愿的形成机制及实证研究基于人才政策、企业吸引的演化博弈”(项目编号:22NDYZ12);2022 年度台州市(高校系统)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重点课题“产教融合下的高职学生增值评价体系研究以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项目编号:GZ22005)作者简介:张波(1988-),男,浙江台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组合优化;章妮(1989-),女,浙江台州人,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基于演化博弈下高职毕业生就业选择意愿的形成机制研究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各行业企业对技能型劳动力,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需求日益增加,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也为地方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内生动力,各地政府结合发展需要相继出台人才政策来吸引和留住高职院校毕业生,体现了高职院校毕业生作为一股新鲜血液和活力群体,对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在目前针对人才引进及毕业生就业选择意愿等方面的探究,更多倾向于宏观政策和影响因素层面,但各地政府宏观政策、企业人才培育方针同质性较强,容易形成“千城一面”,尤其不利于二、三线城市。因此,针对高职毕业生就业所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其就业选择意愿形成所涉及的复杂影响因素,需要探究一种方法,如演化博弈,综合考虑形成的复杂性、信息不完全性和参与各方的有限理性,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选择意愿形成的逐步演化过程,探究校内外各主体之间的互相影响机理,对政府的人才政策、企业的培育方针和职业院校的就业率提升予以合理有效的建议。一、研究理论基础(一)就业选择的相关研究高职毕业生对初次就业的城市及企业的选择,很大程度决定其未来一段时间的职业发展方向。关于就业选择的相关研究,目前主要以就业心态和影响因素为主。就业心态方面,周蓉提出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心态呈现出求稳、依赖、矛盾等新态势,以家庭、学校为内圈,以社会、行业市场为外圈,所具备的时代特征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选择1;针对高职学生文菲斐等提出疫情期间高职等应用型高校毕业生就业动因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家庭是重要影响因素,更倾向于选择“慢就业”2。就业的影响因素方面,Wang认为中国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来自一线城市生源地的毕业生更重视家庭因素,而非一线的毕业生更重视个人发展前景3;此外,医疗、教育和商业等因素在毕业生就业选择时,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以上研究表明,影响毕业生就业选择是一种多因素互相交织的动态变化过程5,其会对各地政府的人才政策、个人在企业的发展前景与家庭因素、个人的心理期望等进行动态的比对,一旦无法获得正向的感知效益,其选择放弃或离开的概率便会增大。(二)博弈理论在就业选择的相关研究基于大学生就业选择的相关理论成果,学者们通过结合博弈理论对该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陈鹏等通过构建政府、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静态博弈模型,对混合的纳什均衡模型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对策和建议6。李志峰、梁言分析了政府、高校和企业在劳动力市场的博弈,提出需形成协同控制机制,实现学生培养结构的优化7。相关研究较多以局中人完全理性的静态博弈为主,如以纳什均衡模型为基础建模,但在复杂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城市及企业选择往往表现出有限理性和动态性,因此,现实中大学生就业选择的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会经常性地出现一个适应性的调整过程。此外,以往通过博弈理论分析就业问题时,一般以数理模型为主,使用特定的数据进行仿真分析,缺少实证调研分析为前置及验证结果,缺乏一定的应用说服力。综上所述,针对高职毕业生就业选择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在理论模型方面将采用演化博弈进行建模分析(惠芸提出大学生就业本质是一种群体博弈的行为,因此使用演化的思想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5),实证方面以125DOI:10.16227/ki.tycs.2023.0261T市高职毕业生为样本,以其选择留 T工作意愿为研究目标,通过样本调研分析确定演化博弈中各参数比重,且将模型分析结果应用于高职院校的就业率提升工作中。二、演化博弈的模型构建(一)模型假设假设 H1:假设博弈局内存在三方主体,政府 G、企业 E 和高职院校毕业生 S,局内成员都是有限理性。参考实际,假设政府 G 对人才引进是一直保持积极欢迎的态度;企业 E 对高职院校毕业生 S 进行培养,并吸引其长期就业的策略=(1主动积极参与,2被动消极参与);S选择目标城市工作意愿的策略=(1强烈,2较弱)。假设 H2:企业 E 选择对高职院校毕业生 S 的策略为“主动积极参与”的概率为 x0,1,选择“被动消极参与”的概率为 1-x;S 的策略为“强烈”的概率为 y0,1,相对较弱或无的概率为 1-y,其意愿受到人才政策、企业吸引和个人情况所影响。假设 H3:企业 E 于周期内固定收益为 Re,因 S 的引进产生的长远收益为 Res,产生的引进成本为 Ces,政府对积极引进企业的补贴为 Me,如因企业消极被动参与导致S 跳槽至其它城市,E 获得的政府处罚为 Fe。假设 H4:高职院校毕业生 S 于周期内固定收益为Rs1,其它目标城市获得的相对收益差值为 Rs2,得到地方政府的补贴为 Ms,考虑高职院校毕业生特点,其机会成本和社会成本的损失为 Cs,如服务期内跳槽至其它城市,S 获得的政府处罚为 Fs。假设 H5:政府 G 周期内财政收入为 Rg1,因人才引进获得额外的长期间接财政收入为 Rg2。(二)模型构建根据上述假设,可得政府、企业和毕业生三方的演化博弈收益矩阵,如表 1 所示。其中(S 意愿强烈,E 主动积极)表示 S 被引进后一直留在企业工作;(S 意愿强烈,E 消极被动)表示 S 被引进后由于 E 消极培养,最终跳槽至非本地企业;(S 意愿较弱,E 积极主动)表示 E 付出了努力引进,并获得了补贴,但未成功引进;(S 意愿较弱,E消极被动)表示双方均未付诸行动。表 1 政府、企业与毕业生的演化博弈收益矩阵三、演化博弈的模型分析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可利用复制动态方程和雅可比矩阵,分析博弈主体稳定性策略及其形成的过程,从中探究高职毕业生就业选择意愿的形成机制及提出可行性建议。1.构建企业 E 主动参与和被动消极参与两种策略下的期望收益 E11和 E12平均收益,并建立复制动态方程 F(x):E11=y(Re+Res-Ces+Me)+(1-y)(Re+Me-Ces)=Re-Ces+Me+yResE12=y(Re-Ces+Me-Fe)+(1-y)Re=Re-yCes+yMe-yFeE1=x(Re-Ces+Me+yRes)+(1-x)(Re-yCes+yMe-yFe)F(x)=dx/dt=x(E11-E1)=x(1-x)(Me-Ces)+y(Res+Ces-Me+Fe)2.构建高职院校毕业生 S 意愿强烈和意愿较弱两种策略下的期望收益 E21、E22和平均收益 E2,并建立复制动态方程 F(y):E21=x(Rs1+Ms-Cs)+(1-x)(Rs1+Rs2+Ms-Fs)=Rs1+Ms+Rs2-Fs-xCs-xRs2+xFsE22=x(Rs1+Rs2)+(1-x)(Rs1+Rs2)=Rs1+Rs2E2=y(Rs1+Ms+Rs2-Fs-xCs-xRs2+xFs)+(1-y)(Rs1+Rs2)F(y)=dy/dt=y(E21-E2)=y(1-y)Ms-Fs-x(Cs+Rs2-Fs)3.令复制动态方程 F(x)=0、F(y)=0,可得该博弈收益矩阵的五个均衡点为(0,0),(1,0),(0,1),(1,1),P=(Ms-Fs)/(Cs+Rs2-Fs),(Ces-Me)/(Res+Ces-Me+Fe)。构建雅克比矩阵J=1-2xMe-Ces+y(Res+Ces-Me+Fe!)x(1-x)(Res+Ces-Me+Fe)y(y-1)(Cs+Rs2-Fs)(1-2)(Ms-Fs-x(Cs+Rs2-Fs)#$)建立五个均衡点关于行列式 det(J)和 tr(J)矩阵迹 的数值指标,如表 2 所示。表 2 均衡点数值指标4.依据 Lyapunov 间接法,通过对表 2 数值指标进行均衡点稳定性分析,得出如下推论。推论 1:当地方政府 G 予以高职毕业生 S 的补贴高于在该城市就业与其他城市的收益差值、机会成本和社会成本之和时,企业倾向于主动积极引进,毕业生倾向于来该城市就业。证明:面向均衡点(1,1),其 det(J)值为(Res+Fe)(Ms-Cs-Rs2),tr(J)值为-(Res+Fe)-(Ms-Cs-Rs2),其中(Res+Fe)0。因此,当(Ms-Cs-Rs2)0 时,即 Ms(Cs+Rs2),均衡点(1,1)为该演化博弈的 ESS 均衡点。推论 2:当地方政府 G 给予企业 E 的补贴 Me少于引进成本 Ces,且给予毕业生 S 的补贴 Ms少于处罚成本Fs时,企业 E 和毕业生 S 对于引进就业,均存在不愿付诸行动的可能。证明:面向均衡点(0,0),其 det(J)值为(Me-Ces)(Ms-Fs),tr(J)值为(Me-Ces)+(Ms-Fs),当(MeCes)且(MsFs)时,均衡点(0,0)为该演化博弈的 ESS 均衡点。?!?126?附表 1 学生就业选择意愿主要影响因素及权重推论 3:当企业 E 和毕业生 S 策略为(积极主动参与、意愿强烈),或(消极被动参与、意愿较弱),达到演化博弈的 ESS 均衡点时,其他策略必为非 ESS 均衡点,最终将逐步调整策略演化成上述两种 ESS 均衡点之一。证明:分析均衡点(0,1)的 det(J)和 tr(J),可发现该点无法达到 ESS均衡点的条件,为不稳定均衡点;均衡点(1,0)与均衡点(0,0)(1,1)互斥,即当(MeCes)且 Ms(Cs+Rs2)时,均衡点(1,0)为 ESS 均衡点,但在该条件下,均衡点(0,0)(1,1)均无法满足ESS均衡点的条件;此外,P点为鞍点。四、实证分析本研究实证阶段选取了 240 名高职院校学生和 13家规模及以上企业的 HR,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选择意愿是否符合演化博弈的数理分析结果。学生样本中在校生 40 名,应届毕业生 100 名,毕业5 年内往届生 80 名,毕业超过 5 年的往届生 20 名,为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本地生源学生和非本地生源学生比重为 37。通过半结构式问卷访谈,以 Likert5 级评分法进行打分,结果如附表 1 所示。此外,针对 13 家规模及以上企业 HR 的访谈中,其对于人才引进工作中涉及的敏感因素进行打分,以 1 作为敏感度基准系数,结果如附表2所示。从调研访谈的结果分析发现,应届生和在校生对其就业选择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权重排序依次为:现金及住房补贴、家庭因素、发展机会、城市规模及配套;毕业五年内及以上的高职院校往届生对其就业选择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权重排序依次为:发展机会、现金及住房补贴、城市规模及配套、家庭因素。于企业层面,其对新入职员工三年内跳槽比例和毕业生对企业认同较为敏感。以上实证结果基本符合演化博弈的推论。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一定的人才引进补贴是吸引毕业生来当地就业的有效方式,但在工作一定时间后,高职院校毕业生更看重自身未来的成长空间,而对补贴力度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