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黄河流域
历史文化名城
名镇名村
时空
演变
影响
因素
研究
朱庆伟
第 卷 第期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月 ()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朱庆伟,王 伟,程遂营,李艺曼,李 蝶,李 慧(河南大学 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河南 开封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社科联年度调研课题();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化研究院 年重点项目()作者简介:朱庆伟(),男,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地理通信作者,:摘要:对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以沿黄省及自治区为研究区域,以黄河流域 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为研究对象,利用最近邻指数法、核密度估计法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均属于集聚分布,但名城的聚集程度较小,名村的聚集程度较大;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数量分布大体呈“北少南多”的特征,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镇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地区,而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村则绝大部分集聚在山西省;经济和人口因素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空间分布的影响较大,交通因素次之,而地形地貌与水系的影响程度最小,人文因素、政策因素也会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空间分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时空演变;影响因素;黄河流域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DOI:10.15991/ki.411100.2023.02.011朱庆伟,等: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 ,(),(),:,;引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创造出了无数灿烂的文明,其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最重要的文明结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的推进,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发展不断面临威胁,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年月,习总书记亲自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强调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讲好黄河故事 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指出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分析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也对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着指导意义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理论研究,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国内学者多从以下两个角度出发:保护规划的研究,其内容涉及城市规划、制度法规 、文化遗产保护 和可持续发展 等;旅游发展的研究,其内容包括旅游开发 、旅游形象 和旅游资源 等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国内文献多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定量分析研究,特别是利用 空间技术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空间演变格局及成因进行分析的研究较少在目前已有的文献中,吴必虎、肖金玉利用 空间分析技术,得出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空间结构与中国历史发展、经济地理、社会文化的区域特征紧密相关;佟玉权利用 和 对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按照传统村落地域分异规律划分不同的传统村落文化区,灵活运用推荐评审标准;胡浩、金凤君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认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逐步走向了科学化、细致化 从研究尺度上来看,基于全国尺度,、省域尺度 和市域尺度,的文献较多,而以区域尺度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展开研究的文献较为少见图研究区位图 本文从空间结构视角出发,以黄河流域为研究范围,以沿黄省及自治区所有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为研究对象,利用最邻近指数法和核密度估计法探究其时空结构与分布特征,并结合 模型探讨影响其时空分异的成因,以期对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材料与研究方法研究区域概况由于黄河文化所辐射的区域远大于黄河所流经的自然区域,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区域为黄河所流经的个省份的行政区域,见图该区域的地理差异以东西分异为主,地势特征为西高东低,总体可分为黄河上游、中游和下游个区域 依据李建辉 等的研究,将黄河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第 卷第期流域划分为个区段,黄河上游区域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在 以上,包括宁夏、甘肃、青海和四川个省份,总面积 万;黄河中游区域为黄土地貌,海拔在 之间,包括内蒙古、山西和陕西个省份,总面积 万;黄河下游区域则是广阔的平原,绝大部分海拔在 以下,包括河南和山东个省份,总面积 万 数据来源本文研究所用到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资料取自国家文物局和住建部,截至 年年底,沿黄省区共有 座历史文化名城(分批次),个历史文化名镇和 个历史文化名村(分批次)借助百度地图 获取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坐标数据,并从国家及各省区政府官网、统计局官网获取最新的 和 (人口)等数据,数据是从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中提取出的原始高程数据,公路、铁路和河流长度等数据来自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与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研究方法最近邻指数法最近邻指数是实际最邻近距离的平均值与理论最邻近距离平均值的比值,能够准确反映点在地理空间的分布特征公式如下:,.式中:、分别表示实际平均最邻近距离值和理论最邻近距离值;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数量;为区域面积;为点密度时为均匀型;时为随机型;时为集聚型核密度估计法核密度分析可以体现出分析目标在空间上的集聚情况,核密度值越大,说明点越密集公式为:()().式中:()为核函数;,为带宽;()表示估值点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点处的距离地理探测器地理探测器是探测空间分异性,以及揭示其背后驱动因子的一种新的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地理探测器对影响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时空分异的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式:.式中:为因子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空间分布的解释力度,数值越大表明该因子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空间分布的解释力越强,;为第类因子的分类个数;和分别为第类因子的单元数和方差,和分别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样本量和方差结果与分析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空间分布类型利用最近邻距离和最近邻点指数可以分析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空间分布类型,从而判断名城名镇名村的集聚程度 将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抽象为点状要素,利用 进行运算,分别得出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最近邻点指数与相应的值、值并做分析 分析如下:表最近邻分析表 名城名镇名村 朱庆伟,等: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 空间分布类型可分为随机、均匀和聚集种由上述可得,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最近邻指数均小于,且结合下图可以得出,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空间分布类型都属于聚集型,且名村的聚集程度名镇的聚集程度名城的聚集程度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数量分布特征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诞生的摇篮,黄河所流经的个省区拥有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从区域分布上看,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数量分布不均衡 黄河流域所拥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有 个,其中上游、中游、下游名城数量分别为、座和 座,分别占黄河流域全部名城数量的 、和 ,足以见得黄河下游名城数量优势明显 黄河流域包含的历史文化名镇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共 个,占比为 ,几乎为上游和中游名镇数量之和,由此可见黄河上游名镇数目较大 而黄河中游地区所拥有的历史文化名村数目以占比 的优势位居第,其次便是上游和下游,分别占比 和 从省域分布上来看,黄河流域省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数量差异较大 历史文化名城数目平均每个省区个,结合图可以看出,占有数量位居第的省份是山东省,共 个,占比;其次是河南省和四川省,数量相同都为个,均占比;然后是山西省和陕西省,各有个,占比都是;最后甘肃、内蒙古、青海和宁夏省区名城数目较少,不及平均数 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名镇主要分布在四川、山西和河南省,各省占有名镇数量分别为、个和 个,占黄河流域名镇总数的、和,其余省份的名镇数量占比较小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村则集中分布于山西省,拥有数量为 个,占比;名图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数量分布图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第 卷第期村占有数量位居其次的便是山东省与河南省,分别为 个和个,占黄河流域总数的和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时空演变与聚集区域分析图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时间演变趋势 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时空演变与聚集区域分析 年至今,国务院陆续公布了 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黄河流域就拥有 座,占 全 国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总 数 的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的空 间变 化 特点,对 年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名城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并做出近 年来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的数量与增长率组合图(见图),根据数量和增长率的变化,可以看出 、年及 年出现了个明显的拐点,因此选取了 、年及 年个典型时间节点,并利用 的核密度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生成个时间节点的核密度分析图(见图)图 、年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核密度分布图 ,朱庆伟,等: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 由图可得,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以豫鲁与晋陕的相互交界处为核心集聚分布并逐渐东移,以四川东南部为核心集聚分布并逐步向周围辐射,且除山东以外的其他省份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减小的空间演变格局 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此时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呈现以豫鲁交界处为核心集聚区、川东和晋中为副集聚区的空间分布格局 甘肃、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省级行政单位的历史文化名城呈带状空间分布,并未出现明显集聚特征 这是由于国家的政策仍然是倾向于将一批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作为试点,且这些省份具有较为厚实的经济基础能够开发和保护地方的文化资源 年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公布之后,此时川东与豫鲁交界处仍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集聚区,且四川东部与豫鲁交界处地区的集聚程度有所升高,而位于晋中的副集聚区出现了向周围扩散的趋势 年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数量已趋于饱和,此时已形成了以山东省与河南省交界处为核心集聚区、以四川东南部为副集聚区向周围辐射的空间分布格局此外,鲁豫交界处的核心集聚区有扩大的趋势,原因可能是近些年国家与地方政府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利用较为重视 河南和山东两省政府在 年与 年相继出台了地方性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且在 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了国家重大战略,因此河南与山东两地的历史文化名城集聚程度有所上升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镇时空演变与聚集区域分析同样对 年以来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镇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并选择典型年份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见图至图由图可知,年和 年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镇的数量增长率出现了剧烈的变化,年之后数量增长较为稳定基于此,选取 、年以及最近的 年这个典型的时间节点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得到历史文化名镇核密度分析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镇的空间演变呈现:位于河南中部、山东西部的核心集聚区逐渐向晋豫交界处移动并降为副集聚区,四川东南部地区逐渐反超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镇的核心集聚区,且在甘南逐渐形成了次级集聚区,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镇由位于河南、四川及甘肃的单核集聚区向其毗邻地区大范围扩散图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镇时间演变趋势 年,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名镇数量爆发式增长,在河南省和山东省各形成了一个核心集聚区,并在青海东部边界出现了小型集聚,在其余省份均无明显集聚此时国家刚评选公布了两批历史文化名镇,机制体制与评选方法还不成熟,因此在文化底蕴丰厚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名镇集聚程度较高 年,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镇数量较上批变化不大,但位于河南与山东的核心集聚区出现了明显向周围辐射的趋势,四川东南部此时也形成了一个核心集聚区并向周围地区辐射 到了 年,随着国家区域平衡发展政策的深入推进,以及对历史文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