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NFT
数字化
开发
殷硕函
113数字艺术所谓“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作为“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1。是人类在时间与空间中所创造出的,是以传统技艺、宗教信仰、传统文化活动、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通常由传承人传承,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载体。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现代化演进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使人们与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快地拉开了距离,但是另一方面,人们也在比任何时候更迫切地寻求精神家园的寄托2。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非遗保护的意义重大,数字媒体、软件的应用与发展,不仅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而且在传播范围方面也取得了颠覆性的改变。数字化、可视化、人性化、海量储备、高效存储和查询、快捷检索和数据分析、便捷化等特征呈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和优势3。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介发展中得到更好地保护、传承、传播和发展,UNESCO 于 1992 年开展的世界记忆项目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文化遗产数字化,并于 2002 年起草了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指导方针和数字文化遗产保护纲领草案,在 2003 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数字化遗产宪章,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方法研究正式纳入计划。2004 年 8 月,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我国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正式拉开序幕。十余年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开展得热烈澎湃,在实践层面和理论研究层面成效都是极为明显的。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类型多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初入中国时冷漠的词汇演变为妇孺皆知的社会热点,成为民众实现文化自觉的载体,也成为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标志。随着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理论的推进,学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特征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深化4。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礼仪、传统手工业技艺等非遗正逐渐失去其传承与发展的文化土壤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2021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到2025 年,非遗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保护,2035 年,非遗得到全面有效保护。”在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介的发展为保护、传承、传播和发展我国的非遗提供了新的机会。因此,运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全面介入非遗资源的采集、存储、开发、传播等相关领域,建立适应信息数字化的非遗保护机制和开发模式,已成为当前非遗保护的重要发展趋势。非遗数字化保存、开发、利用、传递,是信息时代赋予非遗保护的新路径。具体应对措施有三个层面。第一,提高数字技术应用水平。在保护、传承、传播和发展非遗时,应加强对数字技术的应用,例如数字技术建模、数字虚拟技术、数字认证技术、数字解析技术等。第二,加强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应加强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规范数字化资源的数据格式、编码规则、数据交换方式、数据安全保护措施等。第三,优化传播方式。应根据非遗的特点和受众的需求,选择适合的传播方式,例如线下展览、线上展示、网络直播、社交媒体等。一、我国非遗数字化的发展阶段“非遗”是古老的文化记忆,“非遗”的传播是一种历基于 NFT 的非遗数字化开发文/殷硕函 摘 要:在当代信息化背景下,非遗数字化开发方式是指通过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介传播非遗的方式。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大众对数字内容的需求提升,非遗数字化开发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代的非遗数字化开发方式应具有多元化、交互性、沉浸性和创新性的特征。NFT 可以表示非遗数字化的内容,利用 NFT 技术来表示传统非遗的数字化版本,并使用 NFT 进行交易。NFT 可为非遗数字化带来新的商业机遇和创意发展契机,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将为传统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做出巨大贡献。关键词:非遗数字化;数字技术;数字媒介;NFT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2 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自设一般课题项目“元宇宙视域下江南地区传统技艺类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2022JDZSYB05);教育部 2022 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0505029205526)阶段性研究成果。DOI:10.16129/ki.mysds.2023.04.035114创意2023/04史意义的文化传递。数字媒介打破了原有的传播时空,借助数字化手段和网络媒介进行非遗相关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极大拓展了“非遗”传播的对象和范围5。通过数字媒介,可以将非遗的信息和知识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到全球,让更多人了解这些传统文化。同时,数字媒介也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提供了新的机会,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起来的虚拟博物馆和文化展览,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之中。此外,数字媒介也可以帮助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手工艺和技艺,通过在线视频教程和演示让更多人学习和掌握这些技艺,从而提升“非遗”的价值。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其“非遗”蕴含着丰富的人类智慧和创造力。因此,保护和传承非遗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中国也在加快非遗数字化发展。我国非遗数字化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信息化建设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末至 2005 年左右,我国开始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各级政府建立了大量的数字化信息系统,例如国家统计局、国家税务局等部门建立了电子政务系统,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电子政务服务。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始尝试非遗数字化,主要内容包括搜集和整理非遗相关信息、制作非遗数字资源、建立非遗数字化信息系统和培训非遗数字化工作人员。2005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遗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至此,我国的非遗数字化保护全面起步。第二,非遗数字化保护的探索阶段。2006 至2016 年左右,我国开始重视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建立了国家非遗信息系统,对非遗传承人进行信息采集,并开展了大量的数字化资料收集、整理和保护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加强非遗数字化的技术基础、提升非遗数字化的质量和效率、开发应用非遗数字化技术的产品和服务、推广非遗数字化的成功案例和经验。第三,非遗数字化保护的深化阶段。2017 年至今,我国开始加强非遗数字化的法律保护和政策支持,完善非遗数字化的信息共享机制,探索非遗数字化的创新模式和发展路径,提升非遗数字化的国际影响力。2017 年 11 月,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和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数字资源采集方案编制规范”,为全国范围内的非遗数字化采集、编目、存储提供了可执行的参照标准,实现了对非遗资料的系统结构性储存和管理。其中包括国家级非遗空间信息平台、中国记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基础资源数据库、国家非遗数字化管理系统、非遗数字化保护试点资源库等6。此后,以非遗数字化保护为基础,开始大力推进非遗数字化传播。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建立了大量的非遗数字化展览馆和网站,并通过线下展览、线上展示、网络直播、社交媒体等多种方式,将非遗内容推广到社会各界。二、非遗数字化开发的主要方式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融入当代的生产生活,才能保持文化创造的活力,为子孙后代留下更为丰厚的遗产;从产业的角度看,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文化经济融合的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富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优质的活态文化资源,将在繁荣区域文化经济、提升民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7。在当今社会,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非遗数字化开发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开发方式的不同,非遗数字资源开发包含主流的传统方式和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方式。传统开发方式将非遗数字资源以一定结构存储并组织,形成一个内容海量、类型完备、便于检索的专业数据库,包括非遗网站、资源库等;数字化开发方式利用数字影像、3D 建模、VR、AR 等数字技术进行非遗开发、利用和展示,VR 电影、体感交互游戏都是非遗数字化“内容+场景+体验”深度融合的成功代表8。当代非遗数字化开发内容不仅要满足传统的传承和保护需求,还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了满足大众需求,提升民众的“获得感”,当代非遗数字化开发方式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多元化。能够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背景的需求,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多元化特征,技术层面不局限于单一的平台或技术,而是利用众多不同的技术和平台来实现非遗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第二,交互性。具有较强的交互性,能够使不同的文化传承者和受众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第三,沉浸性。能够使大众在接受非遗信息的过程中感受到沉浸感和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提升非遗的吸引力,帮助非遗融入当代生活。第四,创新性。能够利用数字技术和传统非遗的结合,带来全新的创意和视角,使非遗内容更具活力。非遗数字化开发不仅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非遗,而且还能帮助将其转化为当代生活中的文化内容。通过数字化保护和传承,使非遗得以在当代社会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展示。此外,非遗数字化开发还可以创造新的商业机会,例如通过线上展览和售卖非遗产品来获得收益。如此,传统非遗便与当代商业模式相结合,为传统非遗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机遇。同时,非遗数字化开发还能为传统非遗带115数字艺术来新的发展机会,例如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跨界合作来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式。借此,传统非遗可在当代艺术发展的大背景下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综上,非遗数字化开发是一种具有多元化、交互性、沉浸性和创新性特征的数字化开发方式,它能够促进传统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在实际应用中,非遗数字化开发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实现。其中,最常见的方式包括:(一)数字化展览。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将传统非遗展示在线上平台上,让大众能够观看和了解传统非遗;(二)数字化培训。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提供在线培训课程,使更多受众群体能够学习传统非遗;(三)数字化出版。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出版电子书、视频教程等,让更多受众群体获得传统非遗的学习资料;(四)数字化产品。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生产数字化产品,例如非遗纪念品、手机桌面背景等,让更多消费者获得具有传统非遗内容的产品。这些方式皆可助力传统非遗在当代社会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充分的展示,从而为传统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当下 Web3.0 和 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手段的迭代发展,数字时代即将来临,“元宇宙”概念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字化多模态集合体”有两个核心基本要素组成。第一,基于 3D 数字化和 AR、VR 技术为依托的数字化身-虚拟数字人。第二,NFT。前者是虚拟世界的数字身份,后者是在虚拟世界中用于商品流通的“非同质化通证”。介于目前“元宇宙”仍处于发展初期,虚拟数字人的产生可以满足更多 Z 世代消费者的需求,但是仍处于小众范围,然而 NFT 作为“元宇宙”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正在被不同的受众群体所接受;目前更多的 NFT 爱好者已将“元宇宙”定义为可操作的共享在线虚拟世界的集合。NFT 需要大量的原创数字内容作品,基于这些数字内容品质的级别定义流通的成本。NFT 数字藏品在交易本质上无限接近于现实产品,可在各类 NFT 平台上进行交易,极大提升了数字产品的传播与流通。NFT 可作为非遗数字化开发的新路径。三、NFT 助力非遗数字化开发非遗的价值在于其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以及对于某一民族或地区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贡献。NFT是一种使用区块链技术来创建唯一资产的方法。NFT 通常用于代表独特的数字资产,例如艺术品、收藏品、游戏道具等。NFT 的价值在于其唯一性、独创性和艺术性,以及其所代表的数字资产的价值。可以说,非遗和 NFT 都是具有文化和艺术内涵的独特资产,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是不谋而合的。然而,它们之间也有一些区别,非遗更多地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而 NFT 则更多关注数字资产的唯一性和独创性。前者需要保护与传承,后者需要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