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触媒
理论
村落
更新
策略
姜文
2023,Vol.43,No.08农业与技术园林园艺基于触媒理论下村落更新策略姜文 马军山(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1300)摘要:通过对触媒理论的解析,结合村落更新所存在的问题,分析触媒理论引入村落更新的可行性,从建筑、公共空间方面探讨村落更新策略,为今后的村落更新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触媒理论;村落更新;建筑;公共空间中图分类号:S60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30430025收稿日期:20230214作者简介:姜文(1995),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园林设计;通讯作者马军山(1963),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研究。1“触媒理论”解析1.1触媒及城市触媒“触媒”(Catalyst)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概念,指催化剂在保障化学反应的前提下,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并本身不受其影响,现引申指加快某一进程或某一事件进程,且自身并未卷入或不被其后果改变的物质。触媒发挥作用后,对周围事物或物体所造成的效应,称为“触媒效应”。1989 年由美国学者韦恩奥图(Wayne Atton)和唐洛干(Donn Logan)在 美国都市建筑 城市设计的触媒一书中提出了“城市触媒”(UrbanCatalysts)的概念1。城市触媒是在保障城市中现有的元素不发生彻底变化的前提下引进新的元素来刺激已有元素,从而促使城市构造持续与渐进的改革。城市触媒中的激发和维持城市化学反应的触媒体有形的可能是一个建筑物、一片城区开发、设计过的开放空间,或是无形的,一项新颁发的政策、一次媒体宣传或一次文化节活动等。触媒元素选择可以是规划区域的元素,也可以选择引入规划区域外新的触媒元素。触媒元素通过触媒载体带动周边的环境因素,激活了周围环境的活力,实现了想象的可持续发展。1.2触媒类型按物质属性分为有形的实体触媒和无形的虚体触媒。有形的实体触媒指有形可见的物质,可以是某一乡土建筑的改造、一个古庙、村落街巷的重新修缮、一个功能片区的划分还可以为乡村中留有历史意义的小型实体。这类有形触媒以外在表现的方式成为触媒反应过程中直接且最易找寻的触媒元素,其触媒反应一般较快但是作用时间不长,影响的范围有限。无形的虚体触媒指无形同时能够激发、引导和促进触媒主体发展的触媒,如政府发展规划、政策文件、文化表演、新媒体传播等。通过带动有形的实体触媒产生联动效应,形成大范围的连锁反应,效果显著且作用范围广。1.3触媒运行过程1.3.1触媒载体选取与定位深入调查研究对象,对区域现状中的文化、自然和空间资源进行了剖析,识别触媒元素和触媒定位,并将其归类。1.3.2触媒载体塑造与激活针对触媒元素的特点,寻找触媒功能的触媒点,以及触媒路径的探讨,激活触媒点,制订可持续发展策略,增强周边环境的联动性等,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触媒点之间的联动效应2。1.3.3触媒效应引导与控制触媒所带来的冲击,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为了达到效应持续渐进的效果,需借助触媒元素作用于触媒主体区域内环境,构成动态联动发应,为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2村落更新存在问题401园林园艺农业与技术2023,Vol.43,No.082.1盲目建设,同质化严重我国地大物博,村落各有千秋,各自有不同的特点,有的村落建在山脚下,有些在小河边,除了地理位置不同外村落文化也千差万别。很多村落在更新的时候只注重效率,盲目模仿其他村落成功的设计方案和理念,容易造成千篇一律、脱离实际的现象,而且忽略了村落固有特点。与此同时,许多村落规划者、建设者对于村落本身价值延续问题缺乏思考和评判,以固有的思维看待农村,使得农村的传统文化与自然景观遭到破坏,村落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融合度发生了偏离,由此加快当地景观特色丧失。2.2主体流失,动力不足绝大的村落农业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产业单一化,乡村集体经济整体产业规模偏小,企业经营分散,难以提供对应的工作岗位,年轻人才不断外流。同时村落里的基础设施支撑力脆弱,公共服务能力不足,人居环境恶劣,导致村民们的生活水平较低,满足不了村民的需求,使村民更向往城市生活,加剧人员流失,导致村落更新的动力不足,村落的更新发展停滞不前。2.3管控缺失,路线偏位“自上而下”的管控机制在村落的保护与更新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明确村落未来发展方向和路线,做好保护与开发的平衡需要经过慎重决策与专业的研判。但是现实中,很多村落没有成立专业部门进行村落更新管理,也没有出台相应政策、机制等制约或促进其更新进程的有序推进,导致许多村落在更新中没有明确的方向,理论与实践脱节。甚至很多村落更新的时候由于领导班子的更替,导致更新思路不断变换,无法形成长久有效的更新机制。3可行分析村落大多拥有优美的乡村景观,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具有较高的保护复兴价值。因此,在村落更新过程中要保留村落原来特色,应采取渐进式、小微式的更新,保证村落更新的长效机制。触媒理论注重“个体带动”“渐进开发”“柔性导控”,通过小范围的更新活化带动大范围的发展,从而形成更新连锁效应。触媒理论引入能从村落的基本特征出发,关注村民的诉求,以一种引导式、过渡式的手段实现村落的可持续更新。有助于发掘乡村深层次潜力,乡落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本地景观特色的流失,触媒的引入通过不同作用形式,挖掘本地特色,延续村落自身价值和特色,提升乡村竞争力。乡村失活在当今乡村中普遍存在,村庄缺乏就业机会、乡村功能不相称、劳动力缺吸引、留不住人才造成乡村人口结构不平衡、内部活力消失。触媒要素干预,给乡村提供了发展契机,增强了乡村和城市的连接,采用逐层“催化”、协调各方共同发展以吸引人口双向流动和增强乡村内部活力。4村落更新触媒策略4.1触媒载体选取与定位4.1.1物质空间4.1.1.1建筑实体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民居院落布局形式及建筑风格构成了村落整体景观格局。建筑是在村落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对内其承载了居民的生活的职能,承载乡村文化的记忆,是构成乡村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作为一种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且极具审美特征的民居类型,其既要满足当地社会发展需求又要兼顾现代美学要求,对外还展现了村落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风貌。现在村落建筑出现钢筋水泥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面貌,使其无法体现村落特色和文化风貌,不能完美的融入周边建筑群,有必要对部分建筑进行适宜性改造,将村落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提高使用价值,恢复原有的乡情乡愁3。4.1.1.2公共空间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是村民开展生产生活和休闲娱乐、协商交流,具有开发性公共空间。其是乡村社会特有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村民在日常活动中通过集体交往所形成的精神共同体。按村落公共空间性质可划分为政治性空间、生产性空间、生活性空间等4。这些空间折射着村民们的真实写照与精神风貌,浓缩了村民们共同的回忆与情感,活化公共空间,有助于凸显村落历史文化与精神面貌。4.1.2非物质空间非物质文化包括民俗风情、手工艺技能、宗教信仰等,是在一代代人传承中绵延下来的,能够反映村落的历史积淀,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与美学价值。其空间主要包括生活性、生产性、文化性场所,如赛龙舟、赏花灯等民风民俗活动的场所,进行文化产品生产、加工、研发的作坊、工铺,承载村落文化化展示、体验、宣传的博展馆、文化馆、体验馆。以非物质文化依托的空间载体,有利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5012023,Vol.43,No.08农业与技术园林园艺传承和文化延续4。4.2触媒载体塑造与激活4.2.1建筑更新4.2.1.1建筑功能置换据村内建筑情况,以满足本地居民物质生活需要为条件,改变了其使用功能,从而得到了全新的空间形态,实现经济最大化。如民居、村委大楼、厂房改成民宿、展览馆、工厂餐厅等。如,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上坪古村将废弃猪圈改造成酒吧,同时设计独家文创产品更新行业,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带动了全村的整体生机。4.2.1.2建筑外观更新建筑外部造型会因为运用的材质不同,产生不同的效果。在规划区里需对建筑进行充分的调研,进行有针对性地维修,采用“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方式,对其屋顶、外墙、外门窗以及附属设施进行更新,尽力保持建筑的整体风貌和空间肌理,使其更好地融入整个村落,让当地居民更快的接受。4.2.2公共空间整合4.2.2.1入口空间营造村落的入口是一个村子的“门面”,对于村落形象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入口空间的组成多样,如植物、铺装、水体、标识牌等,其都在表达村落的文化底蕴。在营造入口空间时,要对村落的发展历史、故事情节等深入研究,选取最能代表村落特色的文化,利用有限的景观营造深刻的印象,成为当地的景观地标,塑造美好的村落第一印象,使居民和游客更加认同。4.2.2.2街巷空间重塑村落街巷空间是由左右两侧垂直界面、底面、天空以及其他构筑物 4 个要素围合而成的特定空间,具有交往、休憩、贸易的功能。由于街巷的地理位置不同和村民对其的需求不同,因此每个街巷空间特性不同。建筑因适应自然环境而自由布置,构成生活性街巷空间,满足日常的生活需求,以居住性为主的,而按照一定结构比例规律排列商业性的建筑如餐饮店、服务店等,构成商业性主街。街巷空间重塑要结合村落整体规划,根据街巷空间特性,合理建设商业街,吸引人流5。同时对村落街巷进行了梳理,使道路串联小卖部、餐饮、景观节点等,在修缮街道立面时构成了一种有机空间秩序,运用乡土元素、乡土材料和其他材料重建破损建筑外立面,形成了统一风格,为触媒效应提供正面媒介。4.2.2.3滨水空间提升村落滨水空间具有村民洗涤、游憩、垂钓及游客体验等功能,反映出村落生活风貌及人文特色。对污染的水系,通过生态手段如生态浮岛等技术改善水质,形成可持续的植物景观。融入乡土文化,增设乡村文化符号如护栏等设计中或文化小品布置等,宣传乡村民俗文化,充分活化滨水空间和村民之间的互动关系,增强村民的心理认同和归属感,延续村落地域文化。4.2.2.4广场空间营造广场空间要满足村民的日常交往需求,可达性高,要与周边的环境协调。在营造广场空间景观营造时要注重尺寸、围合度、层次和观景要素的表达。乡村广场的尺度应该控制在短边在 25m 内,使人容易拉近距离,远离孤独感,但是需要按照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不同的围合度,带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广场的围合度在 40%80%能让人感到安全感和归属感。广场空间的层次感有利于广场的吸引力,利用地形、小品、植物等方式丰富广场空间的层次感。景观要素表达要注重小品、植物、铺装等要素,要做到因地制宜,体现乡村地域文化。4.3触媒效应引导与控制4.3.1政策引导政府是村落更新的主体,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村落保护的状况和命运与政府对村落保护的态度、投入和措施息息相关。要加强各级部门相互协调,认真依照部门职责分工,科学组织调研,完成触媒点评估和筛选工作。通过举办张贴海报、公众号宣传、上门讲解等活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新机制,形成全民、全社会保护的氛围。政府应建构长期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机制,以改善村落的整体环境并促进其有序更新。4.3.2事件引导事件是临时性的文化活动,如文化节、博展会等活动,通过邀请媒体参与其中,借助媒体优势来拓展触媒效应,吸引更多外来人群参与,不但可以提高村落知名度,提高民众参与感及文化认同感,也可以置入文创产业,以村落文化为驱动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产业多元化,推动产业转型,提供就业岗位,人才回流,实现村民精神富足和生活富裕。5总结基于触媒理论探究为当下村落更新提供了新的参601园林园艺农业与技术2023,Vol.43,No.08考。通过置入新的触媒元素或者对原有要素进行改造,使村落系统内产生连锁反应并带动其内部结构的主动转变,从而达到既延续村落风貌,又推动村落现代转型和可持续发展6。具体更新设计策略分为 3步。根据村落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确定触媒载体;通过建筑更新、公共空间整合对触媒载体进行塑造与激活,现实村落活力复兴;通过政策引导、事件引导使触媒效应长久有效。参考文献 1韦恩奥图,唐洛干 美国都市建筑:城市设计的触媒 M 王劭方,译 台北:创兴出版社,1995:8086 2 金广君,陈旸 论“触媒效应”下城市设计项目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