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混合式教学视域下校企协同实践育人路径探析_崔大权.pdf
下载文档

ID:2516091

大小:2.13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6-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混合式 教学 视域 下校企 协同 实践 育人 路径 探析 大权
河南教育高等教育基金项目:2021 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编号:HNJG-2021-1298)作者简介:崔大权(1989),男,湘潭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林炎红(1993),女,湘潭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刘定平(1962),男,湘潭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校企协同育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育人是学生理论学习和理论检验的关键性环节,是联接认知和内化的重要桥梁。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从而学有所用、以用促学、学用结合。实践育人意义重大,但目前来看,效果仍有待提升。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具有鲜明创新特色和“颠覆”意义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打破时空限制、实现虚实结合、有效整合教学要素,对解决当前校企协同实践育人中存在的问题,开辟实践育人创新道路具有一定的意义。一、混合式教学的内涵混合式教学内涵丰富,教学是其本质,创新是其特征。它是教学方式的创新,也是教学思维的创新。混合式教学为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具体方法,更为教学改革创新指引了方向,对教学方式和理念创新具有启示作用。(一)混合式教学的基本内涵混合式教学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国外对混合式教学研究工作开始较早。2000年后,我国学术界逐步关注混合式教学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其中以何克抗教授、黄荣怀教授等为代表。混合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体验。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发展起来的新兴教学策略,融合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两种教学方式的积极因素,实现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价值的彰显。混合式教学建立在多种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创新了教学主体、客体、内容、方式,通过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扩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二)混合式教学的核心理念混合式教学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需求差异性;以打破时间和空间局限的方式实现全过程教学;主张各个教学环节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主张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主张综合多种要素,形成教学体系。混合式教学维度众多、面向广泛,不是某一个或者某两个要素的结合,也不是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简单叠加或“你一块我一块”式的拼图。混合式教学并非是在“木桶”的短板上拼接一块,而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重新整合所有的“木板”,拼成一个全新的“木桶”。(三)混合式教学的应用价值混合式教学为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指引了方向、提供了思路,总体上符合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此外,混合式教学融合了诸如讲授式、研讨式、项目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深层次交互融合了各种教学策略,为教学创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混合式教学是时代的产物,其主要内容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但无论怎样变迁,混合式教学所强调的整体协调、突破界域、资源整合、要素融合思维不仅不会过时,反而将会越来越深刻地影响教学。二、混合式教学视域下校企协同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校企协同实践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步骤,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在校企协同实践育人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从混合式教学视域来看,校企协同实践育人在理念革新、要素整合、形式丰富、机制保障上仍有不少工作要做。摘要:混合式教学强调突破时空限制,实现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融通,强调师生角色调整和师生关系重构。混合式教学视域下,探究校企协同实践育人路径有利于实现育人的增质提优。具体来讲,要做到创新实践育人理念,发挥理念先导作用;搭建实践育人空间,融通实践教学三大场域;把准实践育人方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丰富实践育人方法,关注和运用多种手段;整合实践育人资源,形成立德树人同向合力。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思政课;实践育人;虚拟实践崔大权,林炎红,刘定平(湘潭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100)混合式教学视域下校企协同实践育人路径探析58(一)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理念急需革新树立新的适配的教学理念是校企协同实践育人改革的出发点、助跑器。全国范围内部分高校走在了创新的最前沿,上至学校领导层,下至基层工作人员都在积极进行思维转换。但不少高校未能跟上发展节奏,教育教学理念还不够先进。当今时代,新媒体快速崛起,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传播格局的形成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交流、思维方式产生着深层次影响。当代大学生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受教育者”,他们性格独立、崇尚自由、主观能动性强;也不再通过单一的课堂教学获取知识,他们获取讯息的渠道非常丰富。由此产生的个人思考也越来越多,对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创新形成了倒逼力量,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生态也相应发生着重要变化。与这些情况相比较,有些教师和管理者的理念过于落后,实践育人理念创新显得相形见绌。(二)校企协同实践育人资源要素缺乏混合式教学关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种资源要素的参与、协调、融合。目前,校企协同实践育人资源要素缺乏,各相关教学资源仍需盘活,多种资源要素交互融合、同向发力的局面尚未形成。大多数教师教学科研一肩挑,教学任务不轻,科研任务更重,对较为复杂的校企协同实践育人活动积极性不高;由于缺乏经费支持而不开展或者少开展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的高校不在少数;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空间较少且具有选择随意性,导致成本消耗大,吸引力不够。总而言之,实践育人所需要的关键性资源如高质量的教师资源、优质的企业资源、充足的经费资源、丰富的空间资源等,都有待进一步挖掘和融通。(三)校企协同实践育人形式较为单一混合式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主张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落实到校企协同实践育人工作上,即要求主客体关系的调整、形式的丰富多样。目前,有些校企合作育人形式大于内容,且频次较低,效果欠佳。部分高校组织开展了校企协同实践育人活动,但形式单一问题长期存在。此外,校企协同实践育人多是学校或教师主导,学校或教师怎样安排,企业就怎样配合,学生就怎样做,主体差异性和多样性需求未得到体现。此外,校企协同实践育人形式的创新度不足,最新的形式如虚拟实践育人模式等未在实践育人中得到运用。(四)校企协同实践育人保障机制缺位混合式教学是资源要素、形式方法等的混合,但混合式教学并非是“一锅炖”,而是有主有次,有重有轻,抓住核心,有序铺展。它强调各个教学环节的统一规划和同向协调。简而言之,在混合式教学下,教学环节如何设计、如何开展、如何完善等都应有机制保障。对校企协同实践育人而言,避免漫无目的地“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保障机制。当前,校企协同实践育人还基本处于“自由生长”阶段,随意化、主观化问题比较明显,包括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反馈机制等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三、混合式教学视域下优化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的路径从混合式教学视域出发,解决当前校企协同实践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关键在于实现理念创新、空间融通、资源整合、方式与时俱进、主客体作用的科学发挥。(一)创新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理念,发挥理念指引行动的先导性作用一方面,深刻认识到在混合式教学视域下创新校企协同实践育人,是顺应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必然选择。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传统关系被解构,教育主客体的角色定位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因此,理念也应因时而新。另一方面,加深对混合式教学视域下校企协同实践育人创新方向和方法的理解。首先,要树立整体性思维。在混合式教学视域下创新校企协同实践育人,要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结构、考核评价等。其次,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在混合式教学视域下,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的要素、内容、主体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应不断研究新问题,不断发现新情况,不断因时而进、因事而新。最后,要树立实事求是理念。混合式教学理念总体上为创新校企协同实践育人提供了一种启发式思维,但各地各校情况不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取其优去其劣、择其善弃其不善、用其长板避其短板。(二)搭建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空间,融通课堂实践、校园实践与社会实践三大场域第一,把课堂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育人两部分。上半节课由教师进行理论讲解和重点知识框架的介绍,或者邀请企业专家讲授;下半节课把课堂交给学生,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辩论、演讲和讨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主导的形式和程度,充分留白,把空间构建出来,把时间预留出来。通过这些留白让学生在主动实践探索中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保证实践育人活动的有序、有效。第二,把课堂实践育人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要促进校园文化活动的属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的融合,深入挖掘和提炼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元素,主动与校内有影响力的社团和协会定期联络、搭建关系,加强对社团和协会实践育人活动的指导,确保目标明确、内容充实、形式丰富。第三,把社会实践育人活动做出彩。社会实践育人活动在育人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校要积极联系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作为常2023第4期教改探索59河南教育高等教育态化的实践育人基地,特别要把企业参与校企协同育人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发挥要素活力,通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障社会实践育人的持续推进。(三)把准校企协同实践育人方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第一,推动育人空间多样化建设。育人基地建设要在多样性上下功夫,既要给同一类型学生多些选择,又要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在打造实践育人空间时,要做好调研,把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需求多元性作为重要指向,注意把专业和企业实践、专业实习有机结合起来,让校企协同实践育人更具针对性。第二,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实际。可结合各院系专业特色,分门别类,针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定向配套。针对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学生,可以将实践育人活动场所定为政府、社区、公司等场所;针对理工医学类的学生,可以将实践育人活动场所定为工矿企业、医院、科研院所,这样的实践育人更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获得感。第三,完善以学生整体性表现为焦点的实践育人考核机制。应把实践考核向课外辐射,把学生的日常行为,如寝室卫生及与室友关系、志愿服务活动、团队协作能力、社会沟通能力、科研能力等列为考核内容。可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个人日常行为表现档案,实行校企共管,对学生的表现全程记录,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四)丰富校企协同实践育人方法,关注和运用多种手段第一,常态化实践育人和特殊化实践育人相结合。高校既要把实践育人当作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建立常态长效机制,也要注意抓住重大节日、重要历史节点的育人契机,开展形式丰富的实践育人活动,用特殊化实践育人为常态化实践育人补短增色。第二,用好“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实践育人方式。高校可把企业领导和技术专家“请进来”,为学生讲授现代化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第一手经验,用真实的案例和故事使学生真切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此外,鼓励学生“走出去”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发展经验,体会企业发展活力,激发社会责任意识,提高思辨意识和思维能力。第三,开辟虚拟实践育人方法。虚拟实践育人具有资源的无限丰富性和接触的极大便利性,能有效弥补实践育人在资源、平台、方式上的空白。高校应利用新的技术手段给思政课注入新的活力,和企业共同开发虚拟实践育人系统,聚焦技术提升、模块优化和内容提质,特别是要立足社会发展、学生实际,不断更新系统内容,增强系统的实用性、互动性和体验感。通过“三贴近”“虚实结合”,使校企协同实践育人“活起来”。(五)整合校企协同实践育人资源,形成立德树人同向合力第一,整合校企协同实践育人教师资源。开展实践育人,关键在于教师。整合资源,首先要从整合教师资源入手。实践育人的深度拓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全面提升素质,方能有胜任力。高校可通过进企参工、入企实习、脱产进修、社会考察等措施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可针对实践育人进行靶向培养。此外,还可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效,通过开展调查研究,探寻教学规律,使实践育人课程体系更加科学,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层次更加深入。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