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积极
心理学
视域
大学生
生命
教育
策略
侯艳
10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策略侯艳 高慧东 张海龙(榆林学院 陕西榆林 718000)教育广角南方论刊2 0 2 3年第 3期【摘要】高校是帮助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高校教育除了传授给学生社会生存的技能以及学科知识以外,还需要提升高校学生的道德以及修养,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强化生命教育,让学生们认识到生命的珍贵,然后珍爱自己的生命。本文从心理学视角入手,分析积极心理学对于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可行性,然后提出了对学生们进行生命教育的几点对策,从而提升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效果。【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生命教育;对策研究一、积极心理学指导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可行性无论是积极心理学还是生命教育,其出发点都是为了升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但是积极心理学能否实现与生命教育的深度融合,那么就必须了解二者之间是否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一)二者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教育的起点是人,而生命教育的起点也是人。在生命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基础,它将教育的重心从成绩分数向着学生健康成长的方向进行转变。生命教育立足于人的生命,强调人在发展中需要正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追求生存的意义,彰显生命的价值,提高生命的创造力。而积极心理学主要是针对人品质和心灵的一种哲学,它采用积极的人性论消除了人们利用消极眼光看到问题的弊端,更加注重激发人的内在力量和潜能,进而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幸福,实现做人的价值。由此看来,将积极心理学与生命教育进行融合,其立足点都是人的生命。这为教育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也为教育人员开辟了全新的视角。(二)二者的研究内容存在着内在张力生命教育强调知行合一,即实现认知、实践等层面的相互统一,促进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内化以及行为转化。在认知层面,生命教育强调要认识到并且了解到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实践层面,教师要传授给学生个体生存的技能,掌握生存的方法,进而提升生命的价值。积极心理学,同样可以划分为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层面,这是一种个人心理方面的内容。心理认知比较容易去影响情感,但是也很容易受到行为的影响。这三个层面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效影响了个体的幸福水平。由此可以看到无论是积极心理学还是生命教育都是强调认知、情感以及行为三层次循环体系的构架,激发个体的潜力。在学生获得了健康心理的同时,有效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进而实现生命价值的超越。(三)二者的价值取向存在着类似性生命教育需要让学生树立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能够与人和谐相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让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积极心理学对于健康人格以及积极情绪塑造均有着一定的帮助,它和生命教育的价值观培育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对于大学生个性成长以及人格品质完善有着较为明显的帮助,有助于学生去抵制生活与工作的负面情绪,让他们处于积极快乐的氛围中,升华生命的价值。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提升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效性策略(一)体验积极情绪,重唤生命热情 积极的情绪对于高校学生生命教育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三观的建立。1.增强主观幸福感,感受生命价值 主观幸福感是根据自身状态产生的,它是一种主观思想,也是一种体验。在积极心理学领域,主观幸福感的体验比较综合,也比较复杂。越幸福的人,那么意味着他的情绪会更加积极,对于生命的热爱程度自然也就越高,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的高效。相反,对于不幸福的人来讲,他们会带有着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这势必会被自身的体验以及生命感受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出现自杀、他杀甚至虐待等漠视生命的事件。因此,借助生命教育的手段可以改善这种状况,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指数、增加他们的幸福感受,降低这种不良现象的出现频次。高校教师可以尝试在实践之中丰富大家的情感,让学生们坦然面对失败,同时,还可以营造一个舒适的校园环境。另外大学生自己还要尝试构建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日常的生活中去体会幸福,正确处理自身的不良情绪。2.创新生命意义体验式教学 生命教育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借助亲身的体验,大学生能够唤醒内心对于生命真实的感受,充分挖掘生命的潜能以及优势,强化生命自主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让生命的积极情感迸发出来。人生体验感主要划分成为两种,一种是消极体验,另外一种是积极体验。这两种体验并不是所谓的对立面。积极体验能够带给人积极的态度以及正能力;消极体验会给人们带来不良的感受,但是在不良感受的背后其实蕴含着积极的方面,也会带给104人积极的感受。因此借助体验的方式,可以让个体产生较为明显的积极力量,从而激发个体成长的内在推动力。如果体验的个体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那么他便能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加地热爱生命。由此看来,高校教育人员采用生命意义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比较优质的教学手段。这种体验同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主观性体验,一种是被动式体验。主观性体验需要个体能够从心理和意识进行升华,从而在体验活动之中可以获得新知。但是被动式体验并不需要人的努力,而是直接提供给个体,就是冬天感觉到寒冷,夏天感觉到炎热。这不需要热门特别去营造。高校教育人员可以在生命教育中去创设相关的情境,丰富体验的内容,充分借助角色扮演法、讲生命故事的方法,来强化学生们的共情能力,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以此来保障大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除此之外,高校还要善于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感受到生命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以此来保证生命的完整性。3.培养逆境中的情绪调节能力 个体在生命发展的长河中不可能会一帆风顺,风雨无阻,而是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其中,大学生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正在趋向于成熟,但是又缺乏自我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因此常常会受到现实或者网络环境等各种不良环境的影响,进而为他们的学习以及生活带来各种负面的体验,比如失恋、考试失败等结果都会影响大学生们的主观体验。当学生们在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在主观意识上会采用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很少会有人采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此时,教师就需要借助这些挫折实践来锻炼学生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先让学生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然后再解决困难的事情,让他们在困境之中磨练自身的意志,强化生命的人性程度。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学生需要学会调控自身情绪。当自己在遭受挫折以后,内心和精神会处于一个不安的情绪之中。假设他们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宣泄方法,那么就可以陷入抑郁的状态下。因此,大学生需要学会采用科学合理的宣泄方法来缓解自身的压抑心情,从而保持内心的平衡。常见的调节方法有很多,比如运动、倾诉、音乐、饮食等等。其次,学生们尝试为自身制定行动的方案以及目标,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调整行动的方向以及目标,降低行动实施的难度,从而减少挫败感带来的失落。同时,大学生还需要掌握一些暗示的方法,比如想象、内心打气等等。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通过对自己的不断暗示来帮助自己走出阴影,提升自身的挫折承受能力。总的来讲,高校教育人员需要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利用欣赏的眼光来认识世界,正确看待自己,学会敬畏生命,通过努力奋斗来实现生命的价值。(二)挖掘积极人格潜质,培养全面的生命个体 积极的人格能够焕发人积极的情绪,从而提升自身的幸福感觉,让个体具备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人格潜质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比如感恩、自尊、乐观等等。1.学会感恩,珍爱生命 感恩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品德。大学生首先应该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国家。当个体具备感恩的意识时,那么就会感觉到生活之中无时无刻接受着阳光以及雨露的滋润。感恩是一种无意识的文化,在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经延伸到了社会大环境的方方面面之中。是否学会感恩已经成为衡量个人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感恩能够让人和睦,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对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是生命教育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想要让学生具备感恩的意识,那么首先要让他们学会尊重生命。当学生们懂得珍惜生命的时候,才能够心存慈爱,让其感受身边的人和事物,才会选择利用自身的同情心和宽容心去对待他人,让整个社会向着积极和善的方向发展。感恩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借助合适的方法以及案例,让学生们深入了解感恩教育的内容,比如养育之恩、培育之恩、再造之恩等等。当学生在感恩精神的作用下,能够自觉树立正确的三观。2.强化生命自尊与自我效能感 每个人都有自尊,不过,不同的人其自尊表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大致可以划分为高自尊以及低自尊。高自尊的人在各方各面都表现良好,比如生活、工作、学习方面都会表现优秀,因为他们热爱生命,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会采用积极的情感来审视自身,从而采用众生平等的理念来对待自身,对待他人,尊重他们,尊重生命。低自尊存在着一定的消极作用,很容易诱发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引起自杀或者其他威胁生命的事情。由此看来,高校教师提升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是尤为重要的。高校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归因模式,让他们在接纳自我的基础上,对自身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从而认识到生命的独特性,然后奋发进取,升华生命的意义。在生命自尊的基础上,大学生可以完善社交网络,找到归属感,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性地锻炼自身的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有着一定的区别。它是指对自我能力的一个全方面认识,重在影响个体的行为。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能够为个体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即使在遇到困境的时候,学生们也可以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困难。不会过分自责,也不会责备他人,对于自己、对于他人都充满了信心。(三)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夯实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阵地为了让大学生生命教育能够有效地开展,高校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与之适应的校园环境以及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高校需要以生为本的理念,将大学生生命教育提到同一个足够的高度。学校需要将校训、校歌等精神文化内容渗透到每个学生的思维之中,给他们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同时,高校还要为学生们制定人性化、个性化、公平公正的规章制度,将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融入到制度文化建设之中。同时高校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自身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人,关心、热爱学生,从而营造一个优质的师生交流环境。在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上,学校也可以融入到生命教育。学校可以在建设校园环境时,给予人美的视觉享受,真正地实现校园布局高雅,能够启迪大学生的心灵,放飞他们的心情。在生命教育中,学校需要进一步105完善相关的课程,构建与生命教育相关的选修课,还需要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深入践行课程思政的理念。在系统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内涵与意义,进而真正地热爱生命,构建科学的生命观以及价值观。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尝试借助观看生命教育影片、开展绥德师范红色故事主题演讲、情景剧表演、心理成长团体辅导或者生命教育书籍阅读心得分享会等形式。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借助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到学校、医院、福利院进行公益活动,提升他们为人服务的思维以及心理,从而实现生命教育以及系统指导的深度结合。(四)完善家庭生命教育的独特功能,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学生来讲,家庭也是开展生命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家庭具有天然的教化功能,凭借家庭本身具有的天然性、终身性的特点,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生命的直接教育或者间接的熏陶。在家庭教育中,家庭关系对于学生的影响比较深远。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可以最大程度地丰富学生精神状态。在潜移默化之中,去影响学生们对于生命的态度,并帮助他们构建清晰的人生发展目标。三、结论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以及建设者,但是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我们频繁听到大学生残害生命或者不珍惜生命的例子,从而影响了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入手,该理论在一定层面上拓宽了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赋予了生命全新的意义。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高校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成为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的优秀青年。本文为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提高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研究构建基于微信的党建工作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