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传统
现代
时尚
共生
婚礼
旗袍
创新
设计
周伟
第 8 卷第 2 期2023 年 4 月服装学报Journal of Clothing esearchVol 8No 2Apr2023收稿日期:2022 11 10;修订日期:2023 02 02。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1JZD048)。作者简介:周 伟(1977),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时尚设计与文化。Email:vinazhou6163 com基于传统和现代时尚共生的婚礼旗袍创新设计周 伟,严 昉(浙江理工大学 服装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摘要:以婚礼旗袍为研究对象,立足设计学研究视野,对文献史料、实物及图像史料等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指出,婚礼旗袍作为礼服,其形制最早出现于 服制 之中,随后在全国各地各民族中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成为婚俗时尚,在上海、北京等沿海及发达城市甚至出现“集团婚礼”等对婚礼旗袍的集体选择现象。基于此,引入纵、横向设计理念,探讨婚礼旗袍在民俗文化传统基础上的时尚传承与创新,提出社会背景与生活方式变革对服饰发展的重要性,并从设计文化、设计风格、设计材料 3 个方面解析传统与时尚异质共生的思维和方法,以期为今后中华婚礼旗袍的时尚设计提供理论和思维借鉴。关键词:旗袍;婚礼;民俗;时尚;共生中图分类号:TS 941 28;G 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 1928(2023)02 0175 06Innovation Design of Wedding Cheongsam Based on theSymbiosis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FashionZHOU Wei,YAN Fang(School of Fashion Design and Engineering,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Abstract:The article takes the wedding cheongsam as the research object,based on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of design,collates and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objects and images The study points out that the wedding cheongsam,as adress cheongsam,its shape and form first appeared in the Dress System,and then developed a rich and colorful folk cultureamong all ethnic groups across the country,becoming a wedding fashion In Shanghai,Beijing and other coastal and devel-oped cities,there are even collective choices for wedding cheongsam such as group wedding Based on this,the verticaland horizontal design concepts are introduced to discuss the fashio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wedding cheongsam on thebasis of folk culture tradition,and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background and lifestyle change is put forward,and the thoughtsand methods of fashion heterogeneous co-existence from three aspects of design culture,design style and design materialsare analyzed,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theoretical and thinking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fashion design of Chinese weddingcheongsamKey words:cheongsam,wedding,folk customs,fashion,symbiosis旗袍自 20 世纪 20 年代创制以来,经过几年的普及和传播,迅速成为中国女性最为穿用的服饰单品之一1。以新闻界为主的学界在民国时期针对旗袍的起源、功能、设计、文化等已经展开了一些探讨,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旗袍的历史、技艺等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婚礼旗袍,张竞琼等2、李婧晗3 对民国时期婚礼旗袍的历史、流行、搭配、形制等作出了梳理;徐倩倩4、唐成俏5 等结合旗袍在国内外市场中的应用现状,从实践层面探讨了旗袍设计元素如何更好地表现在现代婚礼服中,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文中重点从设计文化及设计思维的角度溯本清源,思考旗袍与民间婚俗的关系,解读旗袍婚俗在传统与当代不同语境中的转化,以此提出传承与创新的价值及要义。1婚礼旗袍的历史文化传统彰显身份的服饰是民俗生活的重要构成,婚礼旗袍依托婚礼这一人生重大礼仪习俗势必延伸出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这些符号语义是当代对婚礼旗袍进行设计创新的重要前提。1 1民国 服制 对旗袍作为礼服的规定在官方记载中,旗袍最先是作为女子礼服的选择方案,如图 1 所示。1929 年第 2 次服制6 颁布,女子礼服之乙种便是“齐领,前襟右掩,长至膝与踝之中点,与裤下端齐,袖长过肘,与手脉之中点,质用丝麻棉毛织品,色蓝,纽扣六”的旗袍 见图1(a),且此时的制服也为旗袍。1942 年,随着第 3次 服制7 的颁布,旗袍已经在制服上成为女子礼服的“唯一选择”。此时旗袍礼服的形制为“袖长至腕,本色直条,明纽八至十。其他与常服同”;常服规制为“齐领,前襟右掩,长至踝上二寸,袖长至腕。夏季得缩短至肘或腋前寸许。本色一线滚边(绲边),质用毛丝棉麻织品,色夏浅蓝,冬深蓝。本色直条,明纽三”见图 1(b)。依据记载,笔者在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 108 件旗袍传世实物中遴选了 3 件符合规制的旗袍(见图 2),形制均为齐领,前襟右掩,长至膝下踝上,袖长过肘近腕。其中,样本 1 旗袍征集自齐鲁地域,色浅蓝,提花绸料,明纽9,设于 7 处(其中领口 1 处 3 副),腰身平直;样本 2旗袍征集自皖南地域,色深蓝,夹棉,明纽 6,设于 6处,腰身平直且较样本 1 稍有曲率,符合第 2 次服制 规定的旗袍;样本 3 旗袍征集自江南地域,色深蓝,棉质,明纽 10,设于 10 处,有明显腰身,最符合第 3 次 服制 所规定的旗袍样式。图 1 服制 规定旗袍礼服样式Fig 1Style of cheongsam stipulated in the DressSystem针对旗袍的颜色,复观当下女性婚礼服,不管是旗袍还是其他华服,红色似乎成为首选,并非民国 服制 多次强调的蓝色。与此同时,虽然 服制规定旗袍作为礼服可用于包括婚礼在内的一般礼仪场合,但也无法确认民国女性婚礼旗袍就一定选用蓝色。从大量图像及实物史料看,民国时期的婚礼旗袍在色彩上或选用浅黄、米白等淡雅色调,或采用藏青、紫红等深色色调,且以浅色系为主,并没有严格遵照 服制 规定的蓝色,也没有当下浓烈的尚红情结。据载,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结婚才开始讲究穿红色旗袍8。图 2符合 服制 规定的旗袍礼服实物样本Fig 2Material object of cheongsam in accordance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Dress System1 2各民族及地方婚俗中的旗袍文化旗袍源自清代满族之袍,因此旗袍在满族婚俗中的应用更为广泛,蕴含的民俗寓意也更为多彩。在满族人的订婚习俗中,除了准备“养钱”外,还需要准备一系列物品,如“四季成衣各一套,其中包括国花缎旗袍、库缎小褂、月细布布衫、漂白布布衫”9。在正式订婚仪式“换盅”及“认亲家”时,“炕上放一小桌,两亲家对坐,双方把肥大的旗袍衣襟铺在桌上,接着上菜,菜盘要压住衣襟,两亲家往酒杯倒酒,端起来,互相换盅,一饮而尽”10。旗袍的作用发生了延展,具有了沟通、联结结亲双方情感的功能,形成某种象征关联的符号载体。满族新娘入洞房后还有很多规矩,在“磕头”环节,新娘需要脱下红衣裳,换上彩色旗袍,头戴宫花,陪新郎向祖先堂磕头,俗称“认宗”11。可见,旗袍在满族婚俗的各环节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了汉族与满族,其他民族女性选择旗袍作为婚礼服也常有之。在土家族婚俗中,陪嫁的妆奁中至少要有两套有衿的长旗袍、两套毛蓝布旗袍12。励江岸村志 记载婚礼仪式时谨告:“新娘子卸装穿长衣旗袍,酒席每出一次汤,新娘子出一次场,换一套衣裳,这叫 姑娘拜汤出汤(趟)换套,显示新娘嫁衣的雍贵。”13 彝族的新娘喜着盛装,新婚时常身穿大红色旗袍,并搭配彝族银鼓帽等盛装头饰、耳坠银饰、围腰银链、绣花毛边布鞋等14,展现了民族服饰之间的搭配组合。汉族各地方还有将旗袍与传统华服进行换穿和搭配的习俗,如将旗袍作为内搭,外搭古典华丽的凤冠霞帔,在当时成为一种时兴的穿搭方式。在671服装学报第 8 卷山西,还有将“凤冠霞帔”改为“花冠旗袍”者15。在浙江宁波服装博物馆珍藏一件民国女性婚礼服,巧妙地将传统上衣(夹袄)下裳(栏杆式马面裙)改制拼合成一件旗袍,立领盘口,大襟右衽,长衣长袖,通身选用大红绸料,以盘金绣为主,装饰八仙(何仙姑)、牡丹和江崖海水纹等,寓意婚姻长久、夫妻好合,整体风格喜庆华贵。旗袍自民国初期产生以来,已有近百年历史,在全国各民族各地域的演绎下,不仅改良创新出卓尔多姿的款式造型和繁花似锦的装饰细节,在婚俗文化的演绎上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及地域符号,成为女性婚礼服饰不可或缺的重要选择。1 3民国“集团婚礼”中的旗袍时尚“集团婚礼”是集体结婚的一种,也称“集团结婚”,首倡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上海。1935 年,上海社会局参考意大利集团结婚办法,同时推行新生活运动,颁布 上海市新生活集团结婚办法,规定“每年元旦、总理诞辰、孔子诞辰、双十节四日为结婚日”16。同年上海举办全国首届集团结婚典礼,57对新人着统一服装,一众新娘身着粉色软缎旗袍,头披西式婚纱,手持鲜花17。“集团结婚”在上海、北京、南京、杭州、天津、广州等沿海及经济相对发达、社会风尚相对开放的城市频频举办,且往往由当地政府组织,并由市长、社会局长及其夫人担任证婚人,引来成百上千人观看,颇具影响力。为了与新娘呼应,集体婚礼中的新郎着装通常为中式的长袍马褂(见图 318-20)。相较以往装饰繁缛的凤冠霞帔,裁剪制作简单、款式结构修身的旗袍和长袍马褂成为当时新式婚礼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对追求节俭和实用的“新生活运动”的有力实践。同时,这种官方与民间的互通、新政策法规与新民俗习惯的并举,也是对女性选择旗袍作为婚礼服的重要助推,构建和加强了旗袍在女性婚俗中的存在价值。因此,“集团结婚”成为 20 世纪 3040 年代中国的新婚俗时尚之一。图 3民国时期“集团婚礼”中的旗袍Fig3Cheongsam in the group wedding during theepublic of China2现代婚礼旗袍创新设计的时尚共生理念中华传统婚俗虽因民族、地域的不同而各异,但由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组成的“六礼”是最基本的婚礼习俗,程序上稍显烦琐,此外凤冠霞帔等复杂的服饰配饰也是烦琐旧俗的重要构成,对其一成不变的保留,已不符合现代人的要求。因此,需要引入古、今共生的纵向理念,不同生活及风格共生的横向理念,采用发展和革新的眼光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