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积极
推进
现代化
教学改革
余文森
理理念指导下,首先是组建包括校长、教师及其他社会性主体在内的学校课程建设委员会,并明确平等对话的基本原则,形成多元协同的学校课程建设队伍。保障各主体能够在充分表达、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其次是授予各主体平等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权力,明确政府的引领作用、学校的主导作用、专业力量的支持性作用以及家长等社会性主体的监督作用。最后,还应积极促进各主体参与学校课程监督与评价的能力发展,让多元主体有效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共建满足人民需要的高水平学校课程体系。(作者系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基本理论及权责机制研究”和西南大学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项目“教材建设现代化的中国道路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参考文献: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余文森 世纪以来,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现代化从 版升级到 版,世界范围内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程度持续深化。教育既要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发展潮流,又要以自身的力量推进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教学作为教育的中心工作,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深化发展,是发挥教育内在功能的必然途径。笔者认为,人本化、自主化、实践化、民主化、信息化是教学现代化的五个基本标志。从这五个方面持续发力,是推进我国现代化教学改革的主要路径。一、人本化的教学改革人的发现和认肯是现代社会的最伟大成果。康德“人为自然立法”的论断将人放置在世界的中心,“人是目的”的论断更是将人放置在价值体系的最高层级。以人为本是现代精神的最核心内涵。现代社会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人的价值发现和力量彰显史。从我国教学改革的历程来看,近 年来我国教学改革的内在核心就是对人的因素的彰显和强化,这一点在 年以来的教学改革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其变迁体现了从学科知识到学科本质到学科育人价值的转变,从而使学校教育教学不断地回归人、走向人、关注人,进而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人成为教育教学真正的对象和目的。这是教育领域最深刻的变革。”素养是人的素养,以核心素养为抓手,教学改革厘清了教学中的“人”“物”关系,进一步摆脱“物”的视域,更强调“人”的范畴,更接近教育的本质。在目标上,教学聚焦立德树人,更加强调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过程上,教学突出培育逻辑,遵循教学的环境营造、情境创设与人的主体生成、素养形成的内在关系,注重发挥学生发展的主体性、能动性,强调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实现核心素养的自然而完整的形成与发展。在评价上,教学关注学生的真实成长,侧重采用真实性评价,追求对学生成长环境的真实认识及成长过程的真实把握、成长结果的真实解读,真正“看见”学生、理解学生、成就学生。二、自主化的教学改革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的个体性价值和力量焕发出越来越耀眼的光芒,“人的主体能力及其作用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日益增大”。正如马克思所言,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从人的依赖性关系到基于物的依赖的人的独立性再到全面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关系的历史。进入现代社会,个体的自主独立性和主体力量受到空前重视,能力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核心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社会是一个能力本位的社会,社会相信人的能力,社会发展依靠人的能力,社会评价承认人的能力,社会重视发展人的能力。能力创造价值,能力是现代社会的“硬通货”。这种能力本位的现代性逻辑具体到教学改革,就是从以教为中心日益转向以学为中心,突出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相信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学不再是单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 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第 期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我国 年来的教学改革,如果说有什么变化在课堂上是可以明显看出来的话,那就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越来越高了。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到强调教师的“有限教导”,构建“学习中心课堂”,教学改革在发挥学生自主性方面正开辟出越来越广阔的空间。推进自主化的教学改革,要充分相信学生,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主体”的教学立场;要充分赋权学生,让学生经历更原始的、自然的、完整的、真实的学习过程;要充分欣赏学生,看到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中学生的追求与努力、学生的作用与价值、学生的成就与成长。三、实践化的教学改革核心素养是人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那就是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对人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拥有基础性的读写算能力并不足以适应复杂的现代社会,解决复杂问题的品格与能力成为生存和生活于现代社会的核心素养。现实社会中的复杂问题解决是一种实践取向的行动,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仅仅拥有知识不足以解决复杂问题,因为解决复杂问题涉及情境、知识的具体化、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能力与方法的实际运用、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复杂相关因素,只有实践才能将这些因素有效综合起来,共同指向问题解决。换而言之,“从核心素养的视角说,只有基于实践、通过实践的认识,才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可以说,只有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才有真正的素养含金量”。这要求教学从认识型教学转向实践型教学,从培养知识占有型的学生转向培养问题解决型的学生,让学生从“看中学”转向“做中学”,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具体解决复杂问题,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推进实践化的教学改革,要重视真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实践性学习;要突出问题导向,以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作为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或红线;要强调学生的亲自动手,让学生以现实的操作性行动处理问题情境的相关要素,在改变现实的实践性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发展核心素养。四、民主化的教学改革民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正如杜威所言:“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自由个体基于同意原则联合起来是民主社会的逻辑基础。自由和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民主的国家和自由的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向。民主社会本质上是自由人的联合。“民主的社会既然否定外部权威的原则,就必须用自愿的倾向和兴趣来替代它;而自愿的倾向和兴趣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形成。”教育是通达民主社会的基本途径。以民主的教育培育具有民主素养的人,使个体会与他人沟通、联合,是教育构建民主社会的基本方式。由此,民主化成为现代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推进民主化的教学改革,就是要倡导民主的教学方式,使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从个体学习转向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沟通、学会协作、学会与他人联合、学会构建民主社会,从而“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具体而言,要在教学设计上采用任务式、项目式等教学形式,将民主的精神与要素融入教学设计中,使教学具有培养民主素养的价值与功能;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式、团队式等学习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具体的合作,在合作实践中发展合作素养和民主精神;要在教学评价中采用交流式、评鉴式等评价方式,消解教学评价的竞争意味,强化教学评价的沟通与交流、理解与欣赏、凝聚与共享的价值和功能,提升教学的民主构建价值和民主素养培育功能。五、信息化的教学改革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到当前阶段的最显著特征,信息技术正全面而深刻地改变和塑造着现代社会的整体形态。大致来说,现代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从工业化到信息化两个阶段:工业化社会是物质支撑的社会,是通过机器化、社会化大生产丰富和提升物质产品而推动社会发展,是现代化的 版本;信息化社会是信息支撑的社会,是通过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通联和系统集成强化和优化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推动社会发展,是现代化的 版本。信息技术对社会各行业全面而深层的渗透,使得信息化成为各行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在此背景下,教学领域正经历从物质支持的教学到信息支持的教学的转型和升级,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和重要。重视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思与行”笔谈 年版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的共同特点。例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年版)在课程理念部分强调:“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评价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和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改革信息化的两个基本方面。前者追求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后者注重通过教学养成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之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两个方面拟合于教学领域形成了教学改革信息化的基本逻辑,即提高教学的信息技术含量,让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具体来说,信息化的教学改革要从以下三个层面着力:一是创设嵌入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开发和引入更多更适合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构建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教室,创造新型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二是构建利用信息工具的教学过程。提供和开发更多更好的通用性或专门性信息化教学工具,使教师和学生可以更便捷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展开教学,学生利用信息工具优化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信息素养。三是开展涵纳信息素养的教学评价。将信息素养发展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结果和意义显露出来,成为学生发展的证据和后续学习的基础。现代化的教学改革是整体性的变革。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的人本化、自主化、实践化、民主化、信息化,就是促进教学目标现代化、教学关系现代化、教学方式现代化、学习关系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从而推动教学从知识目标转向素养目标、从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从重视听的学习转向重视做的学习、从个体学习转向合作学习、从物质手段转向信息手段,不断充实和提高教学的现代性品质,使教学更好地培养具有适应现代社会核心素养的人才,更好地支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 年度国家一般课题“新时代中小学育人方式的价值逻辑与实践变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参考文献:余文森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 改革开放 年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三个阶段课程教材教法,():龙安邦核心素养时代的学与教 基于知识发生史的考察 课程教材教法,():韩庆祥 人的依赖物的依赖能力依赖 从权力本位走向能力本位社会科学战线,():罗祖兵 深度教学:“核心素养”时代教学变革的方向课程教材教法,():陈佑清 建构学习中心课堂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的取向探析教育研究,():张华 论核心素养的内涵全球教育展望,():余文森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建立与义务教育新课标相适应的新型教学中国教育学刊,():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王承绪,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教育学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铭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系统阐释和战略擘画,在治理维度提出未来五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到 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教育通过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能有效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而“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又发挥着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然而,存在于基础教育领域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不仅制约了素质教育和教育公平的实现,而且从根本上消解了基础教育对现代化发展的应有作用,因此必须深入推进治理现代化。着眼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