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文化自信的宋代纺织题材绘画中的女性形象探析_胡蓉.pdf
下载文档

ID:2515085

大小:500.87K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6-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文化 自信 宋代 纺织 题材 绘画 中的 女性 形象 探析 胡蓉
第 25 卷 第 2 期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Vol.25 No.2 2023 年 4 月 JOURNAL OF NINGBO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pr.2023 收稿日期:2022-07-20 基金项目: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立项课题“基于文化自信的宋代纺织题材绘画中女性形象研究”(NBYZKY2022017)作者简介:胡 蓉(1993-),女,湖北洪湖人,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基于文化自信的宋代纺织题材绘画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胡 蓉(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贤江艺术与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336)摘要:文化自信背景下,以宋代纺织题材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旨在着力深度剖析形象背后的人文思想与精神。宋代纺织题材绘画现存版本有着多样的艺术风格:有的呈现复古倾向,有的带着文人画趣味,有的倾向自然主义。这些画作各自隐喻着不同的目的和立场,大部分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也有包含了画家自我抒怀的成分,甚至出现了反官方的立场。这种艺术风格多元性在其他女性题材绘画中是相当罕见的。对三种纺织题材绘画艺术风格分别进行解读与分析,印证了宋代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缓慢过程。关键词:宋代绘画;纺织题材绘画;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60(2023)02-0127-05 一、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凝聚,在全世界中华儿女心中具有深切的民族认同感,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宋代文化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重大影响,法国汉学家谢和耐(Jacques Gernet)将宋代视为中国的第一次文艺复兴。宋代纺织题材绘画是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女性形象一直是画家们热衷表现的题材。奚静之曾说:“没有女性形象,美术史难以存在,东方如此,西方也是如此。”可以看出女性形象在艺术史中有着重要作用,而以女性形象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女性题材绘画既表现了艺术家的审美取向,也反映了时代、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状况。宋代纺织题材绘画中女性形象研究,可以拓展宋代艺术史的视野,也能为艺术工作者提供新的创作思路。二、宋代纺织题材绘画中女性形象的重新定位 女性题材绘画的地位在唐宋之际发生了一个关键性的变化。在此之前,以女性为主题的作品在中国绘画中占有相当显赫、几近中心的位置1。宋朝建立后,统治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改革,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农业、手工业得到了恢复并迅速发展。政府以粮食和布帛两种形式征税,据记载,在宋代的经济系统中,织物生产作为一种礼仪活动,在纺织和对织物的处理上除了乡村妇女,还有皇宫贵族的妇女,她们作为一个群体和性别出现在画家的笔下。纺织题材绘画在宋代掀起了一股热潮,此类绘画中既有描绘普通阶层女性的内容,也有贵族阶层女性的内容,打破了之前历代绘画多以宗教和上层社会生活为主题的传统。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是宋朝绘画中出现乡村妇女形象的重要原因。宋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最繁荣的朝代,文化艺术也伴随经济发展而兴盛起来,出现了新的艺术面貌。由于宋朝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农民也不再像以往那样依赖于地主。随着经济的DOI:10.13970/ki.nbjyxyxb.2023.02.007128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3 繁荣,百姓不再简单地满足于对物质的追求,更多地去追求精神方面的需要。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平民出身的进士超过一半,这给了平民子弟实现阶级跨越的机会。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也影响了社会风尚的变迁,平民子弟进入上层阶级后,扩大了世俗化审美观的受众范围。他们把世俗化的审美带进上流社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乡村妇女绘画形象传播范围变得更广。三、宋代纺织题材绘画中女性形象的政治隐喻 宋代是儒学盛行的时代,出现了大量带有宣传性和教育性的绘画作品。与其说是为了满足经济需要,不如说是对妇女节俭、克己、忠贞等德行的规范。在中国绘画史上,早在东周和汉代就已经出现蚕织画像,之后嘉峪关出土的墓室砖、敦煌莫高窟石室及河北等地的墓室壁画上都有表现农业生产和纺织的作品。这个古老的艺术传统在宋代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南宋更是出现在了宫廷绘画中。查阅宋代文献,我们会发现很多“织妇”“机妇”“织女”这样的词语。纺织业是宋代经济最重要的产业之一,除宫廷设有纺织机构,民间也有许多纺织的作坊。漆侠在宋代经济史中对宋代农业生产、土地关系、手工业发展、城市经济及对外贸易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宋代的纺织生产是自然经济的基础2。“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3 纺织业是农业中一个重要行业,女性则对该行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可以说是宋代纺织业发展的主力军。在宋代表现纺织题材的绘画作品中,我们能够找到的相对较早的作品是楼璹的耕织图。耕织图是南宋地方官吏楼璹于 1145年左右所作,全套 45 幅,其中耕图 21 幅、织图 24 幅。受楼璹的耕织图影响,南宋时在各州、县府中几乎均绘耕织图,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以楼璹耕织图为蓝本的不同版本耕织图。有学者认为现存于黑龙江博物馆的蚕织图(图 1)是耕织图的临本,理由是卷中每段画下面都有高宗妻吴皇后亲自题写的说明4。这些题记可以说明吴皇后以“国母”的身份参与了这幅画的创作,再次证明宫廷女性出于礼制和道德修养的原因而与养蚕、纺织发生密切关系。蚕织图为南宋时期所绘,作者不详,绢本彩墨,纵27.5厘米,横513厘米。作者用墨线和淡彩勾勒出几十个人物以及建筑、树木等形象。此卷翔实的描绘了江浙一代的蚕织户自“腊月浴蚕”开始,纺织至“下机入箱”为止的养蚕、织帛的完整生产过程。该卷由二十四个场面组成,用长房贯穿,每个场面下有楷书小字做注,当为宋高宗吴皇后所书,皇后奖励蚕织,以示仪范天下。由此可见,纺织的礼仪和教喻意义被进一步强化了。图 1 蚕织图(局部)第 2 期 胡蓉:基于文化自信的宋代纺织题材绘画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129 画卷首页映入眼帘的是树后屋内两位妇女和一名女童正在清洗和选蚕,她们用温水软化蚕壳使幼蚕易于破壳而出。在下一间屋中,妇女们把刚刚出生的幼蚕拨入箩筐,吴皇后的题词“清明日暖种”。说明这是养蚕季节正式开始的时间,作者在此处也画了一棵树,但这不再是卷首的那棵茂盛的树,而是一棵在严冬时节仍保持长青的松柏。随后在三间屋中描绘的是蚕的三次休眠,在此期间妇女们才能得以休息,或戏弄婴孩或哺乳小儿或做些女工。宋代关于纺织生产的绘画中,妇女除了忙碌于纺织外,时常会伴有育儿、教子、女工等家庭活动,女性活动基本被界定在房屋内,体现了宋代女性恪守传统。在此画卷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是第一座长屋中九间房里的成年人物皆为女性,这说明了蚕的养育是由女性直接掌管。画中妇女衣着朴素服饰无花纹,头梳高髻无装饰,在劳作之时神情专注,休息之时还需背负婴孩,可以从中感受到她们生活的不易和艰辛。在第二座长屋中,妇女们在给刚从休眠中醒来的蚕喂了最后一次桑叶之后,几名男工进入房间内部,开始准备蚕吐丝需要的设备,男子的参与至此结束。从蚕吐丝到缫丝、织作、装箱的生产过程,大部分由妇女们完成,从整个的劳作过程看出女性是纺织生产的主力军。在宋代,不同劳动的分工也暗示着社会性别分工的不同。农耕占据百姓大部分的生活,由男性主要承担。而蚕织活动占据大部分农耕时间,由女性来承担。耕图中的人物大部分都为男性,织图中则大多为女性,女性的形象多为典型的乡村妇女形象,朴素的着装,简单的发饰妆容,娴熟的动作,熟练地操作着每一步骤。在秦观蚕书中有记载:“见蚕者豫事时作,一妇不蚕,比屋詈之。”整个社会都认为蚕桑是女性的主要任务,蚕织占据了妇女们大量的时间。与 蚕织图 构图类似的还有 亲蚕图,也将养蚕和纺织的过程置于一间间屋内。亲蚕图为南宋画家梁楷所作,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在画面的处理方式上亲蚕图将女子的纺织活动置于前景,而男子的劳作则在远处或被房屋遮掩。与亲蚕图有着类似的处理方式的还有上海博物馆馆藏的耕织图,这幅作品是竖形的立轴。与亲蚕图不同的是,这幅画是聚焦纺织步骤,而不是以连续的画面展示养蚕和织物的过程。画卷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描绘了“耕”和“织”的场面。“耕”主要由男子进行,一般在远处的户外,男子在开阔的田野中种稻,另一些则在运送稻秧。描绘于高树之后,他们缩小的身形强调出其所处地点的遥远;“织”主要由妇女进行,一般在近景的室内,几名妇女在左边屋里进行的是“经靷”,一名妇女将经纱绕在木架的桩头,另两名妇女将纱分梳、排齐、卷绕在织轴上。右边屋里进行的是“挽花”,一名妇女手执梭坐在挽花机前,一名女童坐在花楼上挽提经线。耕织图中这两间屋子前后相错,不再以连续画面展示养蚕和织作的过程,而是通过聚焦纺织步骤表达出更强烈的象征意义。亲蚕图中妇女正繁忙地为官府生产织物,其中妇女的形象有别于蚕织图,画中妇女身材丰满,面颊圆润,这与南宋时期流行的女性形象有别,却与唐画中的丰腴丽人有着明显的承袭关系。亲蚕图所表现的是劳动妇女正繁忙地为官府生产织物,但是在耕织图中则淡化了对辛勤劳作的表现,画家通过对“男耕女织”的描绘,显示劳作者的满足来表现出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亲蚕图和耕织图虽然在妇女的描绘上截然不同,但是这两张画都出自南宋画院,都是为宣传朝廷的“善政”而画。宣传、教喻与艺术之间的种种联系,在这几幅画中皆有体现。在马远的丝纶图中,这种关系在作品中表现得更为明确。丝纶图绢本彩墨,现藏于故宫博物馆。马远是南宋最著名的画家之一,虽擅长山水,但在其作品中不乏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丝纶图为竖形挂轴,其构130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3 图与上海博物馆耕织图相近,分上下两个部分。画面下部前景描绘的是树木山崖,远景描绘两位妇女正在从事纺织工作,在其旁侧,另一妇女在招呼两个孩童,一个在屋前的池塘戏水,另一个正准备跳出水中。画面上部是题诗:“素丝头绪多,羡君好安排。青鞋不动尘,缓步交去来。脉脉意欲乱,眷眷首重回。王言正如丝,亦付经纶才。”画面下部的纺织图像与上部的题诗形成视觉的平衡,在内容上也相呼应,具有强烈的政治意味。楼璹在这首诗中巧妙地将君主治理国家与纺织生产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诗的最后两句“王言正如丝,亦付经纶才”,把皇帝的言论比作这蚕丝线,而将协助皇帝治理国家的大臣比作把丝线织成绢帛的织工。画中两名妇女将丝线绕在经耙的木桩上,准备卷绕在织轴上,这正是“整经”的工作。“经”是指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这里引申为思想和道德的纲纪(如“经书”和“五经”)以及国家的治理(如“经纪”和“经天纬地”)。“经纶才”在这里指画中的纺线人物,引申为能筹划治理国家大事并具有杰出管理能力的才干。从丝纶图中三位妇女的形象可以看出,这是宋代普通百姓为了生计辛勤劳作的日常生活。从画面上看是描绘了百姓正在从事朝廷提倡的重要经济活动,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但在更深的层次上隐喻了君王治理国家的聪明才智,以及他选用官吏的能力和才干。四、宋代纺织题材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宣传教化功能 宋代画院除了绘有大量带有政治意向的画作,还制作了称为女孝经图的画作,宣扬儒家伦理中的“女功”和“女德”观念。女孝经为唐代女作家郑氏所著,名字不详,文中编写了一系列女性道德的箴言。在南宋绘画中女孝经这一题材流行甚广,现有两卷保存较好的版本分别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本传为宫廷画家马和之(活跃于 12 世纪下半叶)所作,采用了南宋时期新发展出来的人物画风格,以富于变化的线条描绘人物、衣饰;北京本则以唐代女性形象为蓝本,使用连绵匀整的线条表现体态雍容、面容丰满的女性人物。台北本和北京本均包括女孝经第五章中的“庶人妻”,其伴随的经文写道:“为妇之道,分义之利,先人后己,以事舅姑,纺绩衣裳,社赋蒸献,此庶人妻之孝也。诗云:妇无公事,休其蚕织。”大意是平民百姓妻子尽孝道,要分清道义和利益,服侍公婆要先人后己,不要干预公事,做好桑蚕纺织的本分工作。但在台北本和北京本两图中发现,从女性的动作、神情、发饰、服饰上,几乎看不出艰苦劳作的迹象,呈现出来的是雍容丰腴的仿唐女性形象。据宋史舆服志记载,宋代下层劳动妇女穿着多以短衣粗裤为主,且裤子一般不外露,外面加裙子以遮挡,且裙子较短,或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