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校企双主体协同的“三教...辑关系、内在机理及实践路向_金祖旭.pdf
下载文档

ID:2515022

大小:1.15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6-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校企双 主体 协同 三教 关系 内在 机理 实践 金祖旭
第 期(总第 期)成人教育 :基于校企双主体协同的“三教”改革:逻辑关系、内在机理及实践路向金祖旭,曾绍玮(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义乌;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摘 要】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方向,也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校企双主体协同,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破解“三教”改革中纵深不足、落实不力等问题,以校企双主体协同与“三教”改革的逻辑关系、内在机理为切入点,提出转变职教办学理念,树立社会化育人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岗课赛证”相融合的综合育人机制;完善师资引育制度,构建校企双主体教师培养机制;创新教材建设模式,建立校企共同开发的教材编写与更新机制;围绕校企双主体育人,构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等实践路向。【关键词】校企双主体;“三教”改革;职业教育;逻辑关系;内在机理;实践路向【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研究型嵌入模式与路径分析”,项目编号为;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重点资助项目“基于校企合作的职业院校三教改革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为【作者简介】金祖旭(),男,浙江义乌人,硕士,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高职创业教育;曾绍玮(),男,重庆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新时代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新挑战。年 月,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国家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这赋予了校企双主体协同在职业教育办学中的重要地位,也为职业教育“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赋予了全新内涵。校企双主体协同是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种实践方向,也是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为实现双赢而共谋发展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新型合作模式。不同于职业教育常规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三教”改革,基于校企双主体协同的“三教”改革是一种双方主体关系更密切,合作层次更深,更加强调主体间相互融通、共同担责、共享成果的职业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模式。当下,我国职业教育持续推进“三教”改革,需要继续强化企业与学校的协同合作,从校企双主体的视角,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为行业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一、校企双主体协同与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逻辑关系 .校企双主体协同是深化“三教”改革的着力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近年来我国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高级形态,是校企合作较深层次的表现。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建立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从这个角度来看,校企双主体协同是“三教”改革的着力点,也是确保“三教”改革成功的关键,应当贯穿于“三教”改革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年 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在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明确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年 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首次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以解决教学体系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该方案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明确提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 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对于教材建设指出,“要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对于教法改革明确提出,要“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综上,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双主体协同机制,是推进“三教”改革的着力点和重要突破口。同时,以校企双主体协同推进“三教”改革,是由我国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的。“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从职业教育的定义和内涵可以看出,“职业导向性与社会生产性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根本特征。”正因如此,“理实结合,学做一体”理应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指导理念。实施“三教”改革,应立足于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契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始终坚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之路。.“三教”改革是夯实校企双主体协同关系的重要途径推行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双主体协同、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是“桥梁”。为行业企业培养高质量人才是职业院校的根本职责,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其目的是引进高质量技能型人才,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因此,职业教育实施“三教”改革,是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落脚点,也是构建校企双主体的重要途径。实施“三教”改革,能够进一步深化校企双主体协同关系。自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在探索深化产教融合、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校企协同育人。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导致校企合作中存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不深入、产教融合的层次相对较低等现实问题。新时期国务院出台“职教 条”、推动“三教”改革,就是要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重新调整和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使之与产业生产、企业需求相匹配,从而充分激发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可以说,职业教育实施“三教”改革,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校企双主体的重要途径。实施“三教”改革,能够促进校企双主体协同一体化发展。从校企常规合作走向校企深度合作,是量的积累;从校企深度合作走向校企双主体一体化协同发展,则是质的飞跃。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实施“三教”改革,要求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教师培养、教材开发和教法改革的全过程。实际上,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三教”改革,其技术、人才、职业培训等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职业院校为了培养行业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也在不断推出校企合作的新模式,由此更能深入融入企业生产流程、岗位特点、经营模式和组织文化,打开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新局面。.校企双主体与“三教”改革有提升育人质量的内在共同目标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时代使命。构建双主体协同模式,深入实施“三教”改革,其共同目标都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推动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革,传统的流水线式生产模式加速向复合化、集成化、绿色制造、柔性定制等方向转变,我国产业发展则逐步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我国职业教育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培养更多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出台了“职教 条”,为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主要任务,其目的是围绕教师、教材、教法,对涉及的“教”与“学”进行综合性、系统性改革,从而适应产业需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教育构建校企双主体协同的目标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教育是应用型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胜任力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应然状态。然而一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育人倾向,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对此,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由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到建立校企共同体,企业的育人主体作用显得愈发重要。构建校企合作双主体,依托行业企业充实职业院校的实践教育资源,借助行业企业平台开展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无疑是学校和企业的共同目标,也是实现校企双主体共赢的根本落脚点。二、校企合作双主体协同的“三教”改革的内在机理 .教师改革:校企合作双主体协同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改革的主体,也是改革的对象。职业教育实施“三教”改革,教师改革是核心。只有教师改革取得良好成效,教材改革与教法改革才能落到实处。基于校企双主体协同的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方面,校企双主体协同畅通了校企之间人才资源双向流动的渠道。“职教 条”在“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方面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职业院校实施教师改革,促进校企之间人才资源的双向流动是重要内容。在一般意义上的校企合作中,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属于相互独立的主体,双方基于一定的合作需求而形成阶段性的合作关系。在这种情况下,隶属于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与隶属于职业院校的专任教师,不论是在人事制度上,还是在工作安排上,都存在难以逾越的现实障碍,无法实现顺畅有序的双向流动。加强校企双主体协同,校企双方的合作由传统的二元合作变成一个双主体模式,为改革校企双方一体化人事制度,着力改变职业院校师资单一来源和结构性矛盾,建立校企双方人员互兼职制度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大畅通了校企之间人才资源双向流动的渠道。另一方面,校企双主体协同为职业院校教师培养提供了必要场域。专任教师在职培养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式,也是职业教育教师改革的重要方面。在职业院校专任教师的培养方面,“职教 条”指出,“职业院校教师每年至少 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 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进行进修实训乃至全员轮训,都需要企业的全力配合。一般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是各取所需的关系,学校和企业围绕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合作,企业并没有内在动力为学校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帮助学校培养教师。在构建校企双主体协同模式下,企业与学校实现了一体化建设,企业可以从职业院校源源不断地获取技术、科研和人才的支持,同时也就增强了帮助学校长期培养专任教师的内生动力。因此,“职教 条”中关于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任务,也只有在校企双主体协同合作中才能得到最充分的落实。.教材改革:校企双主体协同为优化教材建设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教材是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年 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提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材要充分反映产业发展最新进展,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及时吸收比较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注重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案例等为载体组织教学单元;倡导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职教 条”也提出,“要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这充分表明,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协同是当前及未来我国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基础,面向生产实际规划、编写和选用教材是我国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根本方向,校企双主体协同机制为进一步优化教材体系、推进教材高质量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职业院校教材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和综合性较强,同时专业度和复杂度又比较高的工作,涉及规划设计、内容厘定、组织编写、审核评估、遴选采用等一整套流程,既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也需要严谨高效的工作方式。过去,我国职业院校的教材建设基本上是在校内完成,学校统筹了从规划设计到遴选采用的全部环节,学校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负责执行各项具体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协同成为新时期我国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指导方向,传统的职业院校教材建设模式面临颠覆性调整,教材建设从校内走向校内外协同,从职业院校独揽走向校企双主体联合开发,这给传统职业院校的教材建设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由于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主体属性不同,价值取向与利益诉求差异明显,因而在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和企业的组织制度具有独立且异质的特征。职业院校与企业双主体协同开发教材,在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