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书谱赏析
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书谱赏析
歌曲戏曲专业
哀乐
赏析
歌曲
戏曲
专业
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书谱赏析》
中文摘要
书法是一科高雅的艺术,它用线条的形式和黑白空间对比的形式表现出来,每一位书家都可以能用书法来表现抒发自己的情感,书法家在创作一幅书法作品时,并不是单单用点画的堆砌,而是将自己的文学修养与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传世的书法作品《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等每一幅佳作,都是书家心境的表现,本文以《书谱》中“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为论点,来印证书法家作品中的情感传达。
关键词:书谱;情感;性格;心境;赏析
Abstract
Calligraphy is an elegant art, it takes the form of lines, each one can be expressed by the Chinese calligraphy calligrapher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 in the creation of a calligrapher's works, not only is the stippling of the stack, but the emotion and knowledge of themselves into the. Ancient calligraphy works "Lanting Pavilion sequence", "Huangzhou", "offering nephew presentation" cold food observance a masterpiece, is the mood of the calligraphers, "book" in "up to its nature, form the funeral" as the argument, to prove the emotion in the works of calligraphers.
Keywords: Art; emotion; calligraphy; mood; communication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情性”与《书谱》意境美赏析………………………………
第一节 情性释义…………………………………………
第二节 《书谱》中的意境美赏析………………………………………… 第二章 “哀乐“与书家写意论…………………………………………
第一节 二王写意理论………………………………………………
第二节 孙过庭写意理论…………………………………………………
第三节 狂草之写意理论……………………………………………
第三章“达其情性”与书法创作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引言
“达其情性,行其哀乐”是孙过庭在其代表作品《书谱》所提出来的,它的主要含义是指书法家的情感与性格和内心的悲伤与欢乐在书法作品中的表达[1],性格在字体上即如颜鲁公书法之大气磅礴,显出其性格刚烈忠贞;欧体书法险峻奇绝,显示出欧阳询性格谦虚谨慎,感情是书家对于笔画线条的再创作,呈现在纸面上,人们可以透过笔墨联想到书家作书时的心情。汉字在日常的书写过程中,体现了书法家内心时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发自内心的表达不会刻意的安排。会具有抒发自己内心情感,表达自己内心性情的效果,而“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就是书家这种情感观的表现方式。[2]
第一章“情性”与《书谱》意境美赏析
第一节 情性释义
情性,指的是性格,思想感情以及自己的生活习性,情性的产生必然是在长期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阅历中培养出来的,表现在书法上,情性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书法在创作过程中,就是发挥自我的本性,顺其自然,任毛笔在纸上尽情挥洒,这是书家实现真我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长期积淀的。
自古以来书家对于书法的品评有这样一句话“字如其人”,其实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于书法家情性的一种总结。书法家从开始学书,都是在古人的基础上继承而来的,笔画、线条、点画等等,在整个学书的过程中,慢慢注入自己的审美和书法风格在里面,尤其是书家到了老年,“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再加之自己的性情,或喜或悲,都将使自己的书法风格发展到极致。
第二节 《书谱》中的意境美
意境美,是不具体的抽象的美,是属于文学艺术的审美内容,书法中的意境是书法作品的根本,书法的形式包括笔画、结构对于书法意境的产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意境蕴含于形式美之中,形式美是意境产生的基础。[3]
把中国艺术和外国艺术来相互对比,外国艺术主要注重写实,比如像图画、照片比较真实的,而中国艺术比较注重写意的表达,有意境比如中国画中的大写意山水、花鸟,所以中外艺术的对比是一种“意”的表达与一种“实”的表达。“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书法其实最早是用来实用的,并没有所谓的意境美,那么为什么书法艺术能够产生这种意境美呢?我想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我国汉字的起源是象形文字,对物象进行简单的概括描写,在文字被创作的过程中包含着书家的情感,在书体演变中逐渐上升到艺术层面,继而产生一种意境美。第二,毛笔的加入。蔡邕曾说过:“惟笔软则奇怪生焉。”[4]毛笔是是软的,可以表现各种各样的笔画、笔势,书家在创作时,一般都会写一些诗句,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借景抒情,寄情于物,字里行间传达出一种书法家的情感与性格,一种诗情画意,这种主观与客观的融合,是书法作品中产生意境美的重要渊源。[5]在《书谱》中孙过庭经常用几个字的牵连与墨的浓淡来表达自己,用墨的浓与淡形成对比更有一些枯笔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孙过庭的情形。书法的情性在草书作品中出现的更多,唐代是经济、政治、文化非常繁荣的一个朝代,期间出现了众多的书法家有楷书为代表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草书为代表的有张旭、怀素和孙过庭。他们这些书法家的作品都能体现情性。
第二章 “哀乐“与书家写意论
“哀乐”是泛指平日生化中的悲伤和快乐,书法中的哀乐就是表现书家情感。一个书家写的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风格,这也体现了书法家“哀乐”的即时性与即兴性,并形成了这种“哀乐”式的抒情方式。王羲之写《姨母帖》心情凝重,笔锋圆浑遒劲,表达了王羲之心情十分悲痛等。王羲之的《兰亭序》用笔细腻,笔法精湛体现了当时与好友集会时的欢快,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死的淡忘,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是颜真卿为祭奠侄子颜季明所作通观《祭侄稿》,《祭侄文稿》通篇都表达了颜真卿的悲痛之情,通过笔画的凝重与其中的勾画可见颜真卿当时的伤心和对叛军的痛恨,这是对书法中“哀”的诠释,《祭侄文稿》在中国书法史上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苏轼《黄州寒食帖》用笔圆润遒劲,心情复杂,表现了苏轼在黄州的凄惨。书法家的作品能达到哀乐的人很是不容易,天下三大行书都具有哀乐的写意观。在艺术范畴如书法之中,由于不强调时间流动的步骤特征而使其抒情基本上依赖于固有稳定性格;而时间艺术如音乐,则由于在时间流动的过程中感情一直在起伏变幻而无法让其凝固在空间里,因而它较偏向于“哀乐”型的抒情。[6]在书法艺术中自古至今都是情性与哀乐共存的都可以通过笔画和结构等形式来表达。
这种情性型与哀乐型相比的两大类关系,在跨时、空的书法艺术中却能得以共存。[7]
二王写意理论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比较混乱的时代,但是在这个时代却出现了许多名士,比如嵇康、阮籍等等,他们旷达、率意、崇尚自然,后世对于魏晋士族的时代审美称之“魏晋风度”。魏晋时期,艺术成就中最高的就是书法了,提到魏晋及不能不说书圣——王羲之了,对于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这里就不多赘述了,只谈他的写意理论。王羲之在书论中讲道:“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8]”得其妙者,事事皆然。”这是王羲之首次在书法论述中提及“书意”,认为每个笔画之间都有意趣,才会有无穷的意趣,能够得此之妙的,那么其书法作品自然而然就有了生命,王羲之对于写意的重视可见非同一般。
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父子二人被人称“二王”。王献之和他父亲王羲之相仿,不局限于一家,而是集取众家之长,形成并完善自己的风格,他提出的狂草写意观是他对书法理论的重要贡献,当然王献之的一笔书,相对于唐代张旭的狂草还是有很大差异的,但是对于在这之前章草书来说,抒情性更大一些,在所有的书体中,草书的抒情性是最大的,而王献之是推动小草向狂草转变的过渡型人物。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中秋贴》等其中《中秋贴》运用一笔书改变了其父上下不相连的草书变成相连的草书,一笔写到底起运相连,气势恢宏。
孙过庭写意理论
孙过庭是唐代高宗时候的人,楷行草诸体兼善,以草书最为出名,他的传世佳作《书谱》,是后人学习草书的最佳摹本之一,同时,他还是一篇价值极高的书学理论,人称“文书双璧”。
在孙过庭看来,书法汉字中的作品是由点画组成的,书法家对其必须极其熟练,才能展现他的形质,才能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他在《书谱》中明确的提出书法作品的写意性,认为书法的奥妙就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对于“意”又有不同的见解,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9]。对于诗文的抒情,以笔墨表现出来,这种视觉的感受正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在唐代这么繁盛的年代,孙过庭于书于诗的造诣,令人感叹,对于书法写意的认识也是后人所望尘莫及的。
“狂草”之写意理论
中国书法 是最高艺术,书法用笔画、结构不同于纯粹空间和纯粹时间的艺术。它能表达书法家的意趣,也能体现潇洒、灵动的自由精神,这种精神在狂草中涉及最多最能体现。狂草是属于书法当中最潇洒、灵动的一种,笔势气脉相连、连绵回绕,字形飞舞风流、狂放多变,在今草单个字与单个字意见的关系上将点画连绵 书写形成几个或多字相连,形成“一笔书 ”。
每当我们提到“狂草”必然会想到张旭、怀素,“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等等,唐代是一个繁荣的盛世,也是一个大写意的时代,狂草的成熟发展便是在唐代。狂草是草书中最放纵的,他不同于小草和章草,笔画之间断连分明,它的笔画相互连属,笔笔相连,字形变化无常,气势一顺而下,可以自由抒发自己的感情,给人以酣畅淋漓的感觉。当然,草书大家的这种信手拈来的功夫,还在于平时的积累,古人在大醉的时候作狂草,细看没有一个败笔,其实是平常时候的功夫下的深厚。对于草书的抒情写意,唐代大文豪韩愈在对张旭草书作品的评价中给出了最经典的阐释:“喜怒、窘穷、忧悲、无聊、怨恨、思慕、酣醉、愉佚、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10]、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11]。”这是一位真正的书法家对书法艺术的执着的真实写照,这也就是后人在评价唐代书法时,对欧、虞、褚、颜、柳、素都颇有微词,然而对张旭却没有不赞美的,这在书法史上是很少见的[12]。
“达其情性”与书法创作论
“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是孙过庭自己书学理论思想的一个总结,认为书法可以抒发书家的情感,也可以展现一个书家的性格。《书谱》的行文十分流美,一点都不会有阻塞的感觉。虽然连笔不多,大都字字独立,但是字与字之间的笔意上的连带使得章法上出现了流美的效果。因此要注意起笔时与上一笔的笔意上的连带关系,走笔要有势的关系,不可一笔一笔独立开来。孙过庭通过其作品的枯湿浓淡及侧锋折笔的运用体现了他的性情与哀乐。对于书法创作,其实书法创作只有情感的注入肯定是不行的,一定要重视笔法的熟练程度,笔法熟练了你才可以随心所欲,古人学习书法其实就是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最后融汇贯通,通过抒发情感的方式体现在纸面上,就是情感与技艺的完美融合。我们知道怀素草书如急风骤雨,一气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