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医学
专题
细菌性
脑膜炎
hn09
细菌性脑膜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dy)附属医院 江晓平,1,第一页,共七十页。,概况发病机理致病菌种类治疗治疗原则(yunz)抗菌药物选择预后预防,2,第二页,共七十页。,概 况,3,第三页,共七十页。,概 况,细菌性脑膜炎又称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简称化脑),系由各种(zhn)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见。,4,第四页,共七十页。,概况(gikung),自从1805对细菌性脑膜炎(bacterial meningitis)开始认识到20世纪初期,细菌性脑膜炎一直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尽管20世纪30年代(nindi)后抗菌药物在临床运用使得许多病例获得治愈,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20以下,但仍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5,第五页,共七十页。,严峻的问题菌种变迁:由于受到疫苗接种和在临床上导致病人免疫力下降的状况增加等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的种类较以前(yqin)已发生明显变化,而且将不断出现新的变化。,概况(gikung),6,第六页,共七十页。,严峻的问题耐药问题: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sh de)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病死率仍很高:据最近报道,成年人细菌性脑膜炎的平均病死率大于20%,新生儿病死率更高。,概况(gikung),7,第七页,共七十页。,发病(f bng)机理,8,第八页,共七十页。,细菌性脑膜炎的感染部位 人脑有三层膜包被,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脑膜、蛛网膜及软脑膜。化脓性脑膜炎是软脑膜及蛛网膜因细菌感染而发生的化脓性改变,并使脑脊液产生(chnshng)炎症性变化。,发病(f bng)机理,9,第九页,共七十页。,硬脑膜(nom),蛛网膜粒,软脑膜(nom),脉络丛,软脑膜(nom),10,第十页,共七十页。,发病(f bng)机理,细菌(xjn)抵达脑膜的途径:外伤手术淋巴血流播散,11,第十一页,共七十页。,发病(f bng)机理,通常脑膜炎是由菌血症发展而来 细菌(xjn)上呼吸道等侵入 血流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 在该处形成局部血栓 释放出细菌(xjn)栓子 破坏血脑屏障 化脓性脑膜炎,12,第十二页,共七十页。,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种类(zhngli),13,第十三页,共七十页。,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种类(zhngli),总体现状种类繁多(fndu):因地区、地点、年龄而不同有别于其它组织病原菌的构成较前有明显变化条件致病有日渐增多趋势,14,第十四页,共七十页。,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种类(zhngli),病原菌种类受多种因素(yn s)影响:疫苗的接种情况地区(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地点(如院内和院外)年龄抗生素的滥用,15,第十五页,共七十页。,疫苗接种的影响(yngxing)(1)1986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统计结果是流感嗜血杆菌 45%肺炎链球菌18%脑膜炎双球菌 14%,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种类(zhngli),16,第十六页,共七十页。,1995年美国的统计结果(ji gu)是:肺炎链球菌,占47%脑膜炎双球菌25%B组链球菌12%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8%流感嗜血杆菌 7%,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种类(zhngli),17,第十七页,共七十页。,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接种前后(qinhu)细菌性脑膜炎致病菌种变化,18,第十八页,共七十页。,该资料估计(gj)在美国1995年由这3种病原菌引起的脑膜炎为4544例,相比1986年的9948例下降了54%。,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种类(zhngli),19,第十九页,共七十页。,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接种前后细菌性脑膜炎发病(f bng)数变化,20,第二十页,共七十页。,疫苗接种的影响(2)20世纪80年代(nindi)前,我国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率很高,流脑呈周期性流行。84年开始广泛接种流脑疫苗后,流脑在细菌性脑膜炎中的比例大幅度下降,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种类(zhngli),21,第二十一页,共七十页。,流脑疫苗接种对流脑发病(f bng)数的影响,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种类(zhngli),22,第二十二页,共七十页。,地区性的差异(1)就世界范围来说,目前在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总的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脑膜炎双球菌占首位,但在一些(yxi)国家或地区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有上升趋势。少数国家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占首位。,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种类(zhngli),23,第二十三页,共七十页。,意大利、保加利亚(bo ji l y)、冰岛细菌性脑膜炎致病菌种,24,第二十四页,共七十页。,流感(li n)嗜血杆菌脑膜炎的发病率地区性差异,25,第二十五页,共七十页。,地区性的差异(2)引起婴幼儿和儿童的其它革兰氏阴性(G)杆菌脑膜炎的菌种同样存在明显差异,在发达国家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而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克雷伯菌属和沙门氏菌属,前者多由神经外科手术和尿路畸形(jxng)引起,而后者主要由腹泻疾病和营养不良引起有关。,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种类(zhngli),26,第二十六页,共七十页。,地区性的差异(3)对于同一种细菌不同地区也存在型的差异,如脑膜炎双球菌,在多数发达国家以血清B和C群为主,而在中国和非洲(fi zhu)萨哈拉周围的国家以A群占优势。,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种类(zhngli),27,第二十七页,共七十页。,我国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chn jin)细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d chn n jn)等G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 大肠埃希菌,社区(sh q)获得性,医院内感染,新生儿,28,第二十八页,共七十页。,29,第二十九页,共七十页。,80、90年代(nindi)我院化脑致病菌种变化,157,58,30,第三十页,共七十页。,3.不同(b tn)人群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种,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种类(zhngli),新生儿婴幼儿和儿童成人院内感染再发性(f xn)细菌性脑膜炎部分治疗性,31,第三十一页,共七十页。,新生儿菌脑的致病菌种类(zhngli),大肠(dchng)埃希菌占首位B群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32,第三十二页,共七十页。,婴幼儿和儿童(r tng)菌脑的致病菌种类,5岁以下的多以流感嗜血杆菌占首位5岁至15岁间多以脑膜炎双球菌占首位,已接种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的国家(guji)主要的致病菌是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33,第三十三页,共七十页。,成人(chng rn)菌脑的致病菌种类,成人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占第一位是肺炎链球菌,但我国台湾省文献报道(bodo)以肺炎克雷伯菌占首位脑膜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也是较常见的病原菌。,34,第三十四页,共七十页。,院内感染(gnrn)菌脑的致病菌种类,年龄对致病菌种类的影响不明显,且致病菌种类同院外感染有着明显不同(b tn)。G杆菌占绝大多数,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等G球菌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随年代的发展,条件致病菌有增加趋势,35,第三十五页,共七十页。,再发性(f xn)细菌性脑膜炎致病菌种,再发性细菌性脑膜炎(再发菌脑)指化脓性脑膜炎治愈后又出现(chxin)脑膜炎的症状、体征及脑脊液检查依据的病例,约占化脑的0.282.5。,36,第三十六页,共七十页。,再发性(f xn)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种,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占再发性菌脑的67.9%),其次为流感嗜血(sh xu)杆菌、大肠杆菌、李斯特菌等。再次发病与前次脑膜炎的病原菌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多为相同细菌或相同细菌的不同血清型,37,第三十七页,共七十页。,部分(b fen)治疗性脑膜炎的致病菌种,部分治疗性脑膜炎指某些化脓性脑膜炎,经一定时间的抗生素治疗,症状、体征趋于好转但未能达痊愈(quny)而呈迁延或反复、脑脊液呈非化脓性改变,涂片及培养均为阴性的一类脑膜炎。应根据年龄、地区及全身状况加以推测致病菌。,38,第三十八页,共七十页。,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39,第三十九页,共七十页。,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发热(f r)等全身中毒症状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颈抵抗等脑膜刺激征细菌感染性外周血象改变脑脊液化脓性改变,40,第四十页,共七十页。,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zhlio),41,第四十一页,共七十页。,一、根据经验估计病原菌选药新生儿大多(ddu)是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儿童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成人肺炎链球菌院内感染G杆菌,葡萄球菌,耐药菌多见,细菌性脑膜炎的抗菌治疗(zhlio)原则,42,第四十二页,共七十页。,二、保证药物(yow)在脑脊液中的有效浓度了解常用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情况易于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 氯霉素、磺胺嘧啶、静注甲氧苄氨嘧啶(TMP)、甲硝唑能较好到达脑脊液,保持有效的抗菌浓度。,细菌性脑膜炎的抗菌治疗(zhlio)原则,43,第四十三页,共七十页。,脑膜炎症时较大剂量(jling)可达有效浓度的药物 青霉素、氨苄西林、羧苄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磷霉素、亚胺培南等。应大剂量应用。,细菌性脑膜炎的抗菌治疗(zhlio)原则,44,第四十四页,共七十页。,脑膜炎症时较大(jio d)剂量可达一定浓度的药物 万古霉素、利福平、庆大霉素、头孢哌酮、头孢西丁等。可联合应用。,细菌性脑膜炎的抗菌治疗(zhlio)原则,45,第四十五页,共七十页。,脑膜炎症时不能达到有效浓度的药物 克林霉素、林可霉素、多粘菌素B、两性霉素等。不宜(by)静脉用药治疗化脑。,细菌性脑膜炎的抗菌治疗(zhlio)原则,46,第四十六页,共七十页。,二、保证药物在脑脊液中的有效浓度大剂量静脉给药不减量 大剂量静脉给药,直到疗程结束,脑膜通透性随病情好转(hozhun)逐渐恢复正常,因而继续进入脑脊液的药量亦随之减少,不可中途减量及改变给药方法。,细菌性脑膜炎的抗菌治疗(zhlio)原则,47,第四十七页,共七十页。,二、保证药物在脑脊液中的有效浓度鞘内注射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多粘菌素B、两性霉素等药不易到达脑脊液,可采用鞘内注射给药。对延误诊治(zhnzh)的晚期化脑,脑脊液外观有脓块形成,或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时,加用鞘内注射抗生素可提高治愈率。,细菌性脑膜炎的抗菌治疗(zhlio)原则,48,第四十八页,共七十页。,二、保证药物在脑脊液中的有效浓度脑室内注药 由于存在脑脊液单向循环,对并发脑室膜炎病儿采用静脉及鞘内注射,药物很难进入脑室,故近年有人主张脑室注药以提高疗效。对颅内压明显增高(znggo)及脑积水病儿,采用侧脑室穿刺注药,同时还可作控制性脑脊液引流减压。,细菌性脑膜炎的抗菌治疗(zhlio)原则,49,第四十九页,共七十页。,三、保证足够的疗程 化脑的预后与治疗密切相关,故应严格掌握停药指征,即在完成疗程时症状(zhngzhung)消失、退热一周以上,脑脊液细胞数少于20106/L,均为单核细胞,蛋白及糖恢复正常(流脑除外)。一般情况下,完全达到这些标准,少则需810天,多则需1月以上,平均23周左右。,细菌性脑膜炎的抗菌治疗(zhlio)原则,50,第五十页,共七十页。,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青霉素G或氨苄西林对青霉素耐药广谱(un p)头孢菌素(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对广谱头孢菌素治疗失败者万古霉素 头孢曲松利福平 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联合万古霉素,细菌性脑膜炎的抗菌药物(yow)选择,51,第五十一页,共七十页。,流感嗜血杆菌 产内酰胺酶的流感嗜血杆菌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流行(lixng),1990年CDC报告这些菌株已占32%。尽管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的流感嗜血杆菌目前尚未见报道,但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广泛使用,流感嗜血杆菌具有潜在产生ESBLs的可能。,细菌性脑膜炎的抗菌药物(yow)选择,52,第五十二页,共七十页。,流感嗜血杆菌目前(mqin)主张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敏感菌也可选氨苄西林或氯霉素,细菌性脑膜炎的抗菌药物(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