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医学
专题
第十九
镇痛
第十九章 镇痛药,何欢南昌大学抚州医学(yxu)分院药理教研室,第一页,共三十页。,是机体受到损伤时发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性体验,是一组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表现。,第二页,共三十页。,慢痛(钝痛):定位不明确的“烧灼(shozhu)痛”,发生较慢,持续时间长(感染性炎症,腹痛,牙痛)快痛(锐痛):尖锐而定位清楚的刺痛,刺激时立即发生,刺激消除后立即消失(严重创伤,烧伤,心梗),疼痛分类(痛觉冲动发生部位):躯体痛:身体表面和深层组织(zzh)-锐痛、钝痛 内脏痛 神经痛,第一节 概述(i sh),第三页,共三十页。,镇痛药,作用(zuyng)于CNS,在不影响患者意识状态下选择性地解除或减轻疼痛的药物。,概念:狭义(xiy)镇痛药 广义镇痛药,阿片(pin)生物碱(吗啡、可待因)人工合成镇痛药(度冷丁),第四页,共三十页。,第二节 阿片(pin)受体和内源性阿片(pin)肽(一)阿片受体,阿片受体的多型性及功能:m:与镇痛、呼吸抑制、欣快 感、药物依存有关k:与镇痛、缩瞳、镇静有关d:与精神(jngshn)活动有关,研究史:吗啡1803年被分离1962年邹冈证明镇痛部位在第三脑室(nosh)周围灰质。1973年 Snyder等提出脑内存在阿片受体。1975年 Hughes等成功分离出脑啡肽。19921993年 克隆出 阿片受体。,阿片受体在体内的分布:阿片受体分布广泛,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自脊髓至大脑皮层均有存在,如:边缘系统、蓝斑核、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中脑顶盖前核、孤束核、极后区、迷走神经背核、肠肌。,第五页,共三十页。,镇痛药的作用(zuyng)部位,早在1962年,我国学者邹岗等采用脑室内注射微量吗啡证明,吗啡镇痛部位(bwi)主要在丘脑第三脑室周围灰质。,1973年证实脑内有阿片受体存在。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布广泛(gungfn)而密度不均,发现受体密度最高的边缘系统和蓝斑;受体密度较高的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与痛觉传导通路相一致。,第六页,共三十页。,阿片(pin)-R,脑腓肽,痛觉初级(chj)传入纤维,P物质(wzh),P物质-R,接受N元,图19-2:,含脑啡肽N元,镇痛药镇痛作用机制,第七页,共三十页。,吗啡等阿片类药物可通过:(1)激动脊髓胶质区的阿片-R模拟脑啡肽的作用P物质 脊髓水平镇痛作用;(2)激动脑室(nosh)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丘脑的阿片-R脊髓以上水平镇痛作用;(3)激动边缘系统的阿片-R,消除因疼痛引起的紧张、恐惧情绪,提高对疼痛的耐受性;(4)激动蓝斑核的阿片-R,引起欣快;(5)激动延脑孤束核阿片-R 镇咳,呼吸抑制,中枢交感张力降低,胃肠活动。,镇痛(zhn tn)药镇痛(zhn tn)作用机制,第八页,共三十页。,第三节 吗啡及其相关阿片(pin)受体激动药,来源及构效关系:阿片类生物碱:按化学结构分为(fn wi):菲类:吗啡,可待因镇痛作用 异喹啉类:罂粟碱平滑肌松弛作用,吗啡(ma fi)是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的代表.,是罂粟科植物罂粟未成熟蒴果浆汁的干燥物,含有吗啡,可待因等20余种生物碱。,第九页,共三十页。,第十页,共三十页。,含阿片(pin)生物碱类植物:罂粟,1803年首先从阿片中提取得到(d do)阿片生物碱吗啡纯品。,第十一页,共三十页。,海洛因,可待因,冰毒(bn d),大麻(dm),摇头丸,吗啡(ma fi),鸦片,罂粟,第十二页,共三十页。,吗啡(ma fi),【体内过程】口服易吸收,生物可用度低,临床常采用注射给药。吸收入血后约有13与血浆蛋白结合。游离型吗啡能迅速分布于全身组织,但仅有少量通过血脑屏障,已足以发挥药理作用。主要在肝内代谢,小量游离型白肾排泄,尚有少量可自乳腺(rxin)排出。t1/2为2.53h。,第十三页,共三十页。,【药理作用】1.中枢作用:镇痛、镇静 抑制(yzh)呼吸 镇咳 缩瞳 催吐,作用强,持久(4-5h),对各种疼痛都有效慢性钝痛间断性锐痛伴有明显(mngxin)镇静作用,并有明显的欣快感,机制: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xuy)中的CO2张力的敏感性,抑制咳嗽中枢,作用于延脑的孤束核的阿片受体,作用于中脑前盖核的阿片R,兴奋动眼神经缩瞳核,吗啡,兴奋延脑的CTZ,引起恶心呕吐,第十四页,共三十页。,消化道:止泻、便秘(bin m),胃蠕动、排空(pi kn)延迟,大、小肠张力(zhngl)推进行蠕动,回盲瓣、肛门括约肌张力,抑制消化腺,CNS,2.平滑肌 兴奋,【药理作用】,第十五页,共三十页。,胆道平滑肌痉挛 胆绞痛 输尿管平滑肌收缩 肾绞痛 膀胱括约肌张力 尿潴留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诱发哮喘 3 心血管作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机制(jzh):(1)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外周血管(2)促进组胺释放(3)抑制呼吸,C02蓄积,血管扩张,尤其是脑血管.4.抑制免疫系统:吗啡吸食者易感HIV,【药理作用】,第十六页,共三十页。,1 镇痛(zhn tn)急性锐痛 心梗引起的心绞痛 内脏绞痛解痉药,【临床(ln chun)应用】,2 心源性哮喘 左心衰急性肺水肿肺换气功能 CO2潴留呼吸困难 吗啡镇静消除不安耗氧量外周血管扩张外周阻力(zl)回心血量心脏功能抑制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症状缓解3 止泻,心源性哮喘 左心衰急性肺水肿,呼吸困难.需 强心、利尿、扩血管等综合治疗除用强心苷,氨茶碱外,用吗啡,第十七页,共三十页。,【吗啡(ma fi)的不良反应】,1一般不良反应:眩晕、恶心、呕吐、便秘、排尿困难、嗜睡等。新生儿、婴儿由于血脑屏障发育不全,吗啡易进入中枢发生呼吸抑制。2耐受性和依赖性:吗啡反复连续应用,易产生耐受、成瘾。3急性中毒:吗啡用量过大可致急性中毒。主要(zhyo)表现为昏迷、瞳孔极度缩小呈针尖样(中毒晚期严重缺氧、瞳孔散大)、呼吸高度抑制、血压降低,可因呼吸麻痹致死。抢救措施采取人工呼吸,给氧气及静注吗啡拮抗剂纳洛酮。也可应用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 兴奋呼吸。,第十八页,共三十页。,吗啡(ma fi)禁忌证,吗啡禁用于下列情况:1诊断末明确的急性腹痛。2分娩止痛、哺乳期妇女止痛:由于吗啡易通过胎盘、乳汁进入胎儿或婴儿体内,引起窒息或呼吸抑制。吗啡还能对抗催产素对子宫的兴奋作用,使产程延长。3支气管哮喘、肺原性心脏病。由于吗啡抑制呼吸中枢、抑制咳嗽反射及促使组胺释放(shfng)。4颅脑损伤致颅内压升高患者:吗啡可继发地引起颅内压升高。,第十九页,共三十页。,可待因,又名甲基吗啡口服易吸收,在肝内有少量(1/10)脱去甲基转变为吗啡。镇痛作用仅为吗啡的1/10112;镇咳作用约为吗啡的14,应用镇咳剂量时,抑制呼吸作用(h x zu yn)很弱,成瘾性也很弱,临床用作中枢性镇咳药。一次用药,作用可维持34小时。,第二十页,共三十页。,【体内过程】口服易吸收,肌内注射吸收更快,故临床常采用注射给药。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主要在肝代谢生成哌替酸和去甲哌替啶,后者有中枢(zhngsh)兴奋作用,可能是中毒时引起惊厥的原因。代谢产物以游离型或 结合型随尿排出;少量可自乳腺泌出。t1/2约3小时。,哌替啶(又名度冷丁(lngdng)),第二十一页,共三十页。,【药理作用】,1、中枢作用 镇痛、镇静(zhnjng):较吗啡弱而短,镇痛效力为吗啡的1/10,持续2-4h。抑制呼吸:作用强度与吗啡相似 镇咳、缩瞳作用不明显2、兴奋平滑肌:作用与吗啡相似而较弱,持续时间也较短 不致引起便秘,也无止泻作用。兴奋胆道括约肌作用较弱。大剂量可收缩支气管平滑肌。对妊娠末期的子宫正常的节律收缩无影响,不延长产程 3、扩张血管: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和脑血管扩张而升高脑脊液压力,第二十二页,共三十页。,【临床(ln chun)应用】,1、急性剧痛:2、心源性哮喘:3、麻醉辅助用药:4、冬眠合剂(h j):【不良反应】1、副作用:2耐受性和依赖性:3、急性中毒(剂量过大引起惊厥等中枢兴奋症状,中毒时纳洛酮不能对抗惊厥作用,需合用巴比妥类药)【禁忌证】同吗啡。,第二十三页,共三十页。,芬太尼,作用:镇痛效价为吗啡的100倍,im15分钟生效,维持12h;芬太尼衍生物有舒芬太尼和阿芬太尼,前者作用更强而久,后者更弱而短。用途:可作为复合麻醉(mzu)用药;可用于各种剧痛;与氟哌利多配伍用于神经安定镇痛术。不良反应:眩晕、恶心、呕吐;胆压,呼吸抑制;肌肉僵直,可用纳洛酮对抗;依赖性比吗啡低。,第二十四页,共三十页。,第四节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jdng)药和激动(jdng)-拮抗药,喷他佐辛(又名镇痛新):作用特点:阿片-R部分激动剂,主要激动-R,对 R有拮抗作用,依赖性小,列为非麻醉药品。镇痛效力为吗啡的1/3,呼吸抑制作用为1/2,对平滑肌作用较弱;用途:慢性(mn xng)疼痛、产科止痛。同类药:丁丙诺啡、纳布啡。,第二十五页,共三十页。,第五节 其他(qt)镇痛药,美沙酮:镇痛作用强度与吗啡相似。耐受性与依赖性发生比吗啡慢而轻,易于戒除,用于剧痛;吗啡、海洛因脱毒。曲马朵:通过(+)阿片-R,(-)NA再摄取和增加(zngji)神经元外5-HT浓度而镇痛。适用于中、重度疼痛。耐受性与依赖性低。强痛定: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3。内脏绞痛效果差。依赖性低。,第二十六页,共三十页。,第六节 阿片(pin)受体拮抗药,纳洛酮:结构与吗啡相似,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小剂量注射即能翻转吗啡的效应,12分钟解除呼吸抑制;易诱导吗啡戒断症状。用途:1、阿片类中毒;2、诊断成隐者;3、试用(shyng)于休克和昏迷;4、作为工具药。纳曲酮:与纳洛酮相似,强度为纳洛酮2倍。,第二十七页,共三十页。,病例(bngl)讨论,钱某某,女,45岁,家务。患者右上腹绞通,间歇发作已数年,入院前40天,觉绞通发作用后有持续性钝痛,疼痛剧烈时放射至右肩及腰部,并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经某医院(yyun)诊断为:(1)胆石症,(2)慢性胆囊炎。患者于入院前曾因疼痛注射吗啡,用药后呕吐更加剧烈,疼痛不止,呼吸显著变慢,腹泻却得到控制,来本院后用抗生素以控制炎症,并用度冷丁50 mg,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每34小时一次,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患者伤口疼痛,继续注射度冷丁50 mg。每日两次,并同时注射阿托品,十天后痊愈出院。出院后仍感伤口疼痛,继续注射度冷丁,思想上也很迫切,需要注射此药,如果一天不注射,则情绪不安,手脚发麻,气急,说话含糊,甚至发脾气,不听劝说,一打针就安静舒服。现每天需注射度冷丁4次,每天300400 mg,晚上还须加巴比妥类始能安静入睡,患者转入精神病院处理。,第二十八页,共三十页。,讨论(toln),根据病人情况在入院前用吗啡,入院后用度冷丁,其药理依据何在?这样应用是否合适?患者出院后为什么还继续要求应用度冷丁?你认为恰当吗?为什么用吗啡后呕吐更剧烈,呼吸变慢,疼痛(tngtng)不止,而腹泻却得以控制?为什么在用度冷丁的同时要加用阿托品?巴比妥类属哪类药,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如何?,第二十九页,共三十页。,内容(nirng)总结,第十九章 镇痛药。躯体痛:身体表面和深层组织-锐痛、钝痛。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布广泛而密度不均,发现受体密度最高的边缘系统和蓝斑。(5)激动延脑孤束核阿片-R 镇咳,呼吸(hx)抑制,中枢交感张力降低,胃肠活动。伴有明显镇静作用,并有明显的欣快感。作用于中脑前盖核的阿片R,兴奋动眼神经缩瞳核。除用强心苷,氨茶碱外,用吗啡。4颅脑损伤致颅内压升高患者:吗啡可继发地引起颅内压升高。代谢产物以游离型或 结合型随尿排出,第三十页,共三十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