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医学专题—第三章--血-液.ppt
下载文档

ID:2511687

大小:4.84MB

页数:44页

格式:PPT

时间:2023-06-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2 医学 专题 第三
第一节 血液(xuy)的组成及理化性质,第三章 血液(xuy),一、血液(xuy)的组成,退出,第一页,共四十四页。,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概 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rngj)百分比。正常值: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新生儿 约55。例:严重腹泻或大面积烧伤时血浆量血细胞比容;贫血红细胞红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示意图,第二页,共四十四页。,二、血量 是指人体内血液(xuy)的总量,正常成人血量占体重的7%8%,相当于每千克体重 70 80ml,成人血量约为40005000ml。包括循环血量和贮存血量。,血液(xuy)的功能,1运输功能2缓冲酸碱功能3维持体温相对恒定4生理止血功能和机体(jt)的防御功能,退出,第三页,共四十四页。,。临床应用(yngyng):成人一次失血在500ml以下,即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通过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及储存血量的动员等机体的代偿作用,血量和血液的主要成分能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少量失血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出现,正常人一次献血200300ml,对其身体并不会带来损害。中等失血即一次失血约1 000ml,达全身血量的20%,人体功能则难以通过代偿恢复到正常水平,需要输血、输液等处理。大失血即失血量达血液总量的30%以上时,如不及时进行抢救,就可危及生命。,第四页,共四十四页。,(一)颜色(yns),(二)比重:1.0501.060与红细胞数量有关。(三)血液(xuy)的黏滞性 由液体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形成。,(四)血浆(xujing)的pH 7.35-7.45;取决于血浆中HCO3-/H2CO3的比值。,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五)血浆渗透压,退出,第五页,共四十四页。,1.渗透现象与渗透压 半透膜是一种只能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的膜结构。所有的细胞膜以及(yj)毛细血管壁都属于生物半透膜。渗透:是指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溶液转移的现象。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吸引水分子的能力,即“吸水力”。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内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质颗粒数量成正比,与溶质颗粒的种类及大小无关。,退出(tuch),第六页,共四十四页。,(1)血浆晶体渗透压 由晶体物质形成,主要是Na+,Cl-等。作用: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维持血细胞正常形态(xngti)与功能。(2)血浆胶体渗透压 由血浆蛋白形成,主要是白蛋白。作用: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及血容量。,2血浆渗透压的组成(z chn)及其作用,退出(tuch),第七页,共四十四页。,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jio t)渗透压功能的对比,退出(tuch),第八页,共四十四页。,临床应用: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nngd)胶渗压水向组织间隙转移组织液水肿。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如0.9NaCl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第九页,共四十四页。,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shngl),一、红细胞(RBC),LM下,EM下,退出(tuch),第十页,共四十四页。,一、红细胞(一)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 1.红细胞的数量 男性(4.05.5)1012L;Hb:120160g/L 女性(3.84.6)1012L;Hb:110150g/L 新生儿:6.0 1012L;2.形态: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直径约为8m,无细胞核;3.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缓冲功能。临床应用:使用血库中存放的血液(xuy)应加入葡萄糖以满足红细胞能量代谢的需要;陈旧的血液(xuy)由于糖酵解产生ATP减少,Na+泵活性降低,使细胞外液中的K+浓度升高,血液(xuy)检测时常常会有血K+浓度升高。,第十一页,共四十四页。,1.可塑变形性 影响RBC变形能力的因素:与表面积和体积呈正相关(双凹园碟形);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与红细胞膜的弹性(tnxng)呈正相关。衰老或球形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球形红细胞变形能力(nngl)降低,正常(zhngchng)红细胞可塑变形性,(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第十二页,共四十四页。,2.悬浮稳定性 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即红细胞在血浆(xujing)中下沉的速度,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简称血沉。数值:魏氏法(Westergren)男子为015mm/h,女子为020mm/h。,第十三页,共四十四页。,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jbng)的诊断,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意义(yy):,第十四页,共四十四页。,临床(ln chun)应用及影响因素:,妇女(fn)在月经期或妊娠期,血沉一般较快。患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等),血沉可明显加快。增加血沉的主要原因为红细胞叠连,决定红细胞叠连的因素主要在于血浆成分的变化,而不在于红细胞本身。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及胆固醇增高时,可加速红细胞叠连,血沉加快;而血浆白蛋白、磷脂增多时则抑制叠连发生,使血沉减慢。,第十五页,共四十四页。,3.渗透脆性 概念: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抵抗(dkng)力的大小。即红细胞抵抗(dkng)低渗溶液的能力。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正常值:0.40%0.45%NaCl溶液中,部分红细胞开始破裂溶血;在0.30%0.35%NaCl溶液中,红细胞全部破裂溶血。,第十六页,共四十四页。,临床意义: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cuxng)特别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cuxng)显著减小。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称为等张溶液。1.9%尿素是等渗溶液,而不是等张溶液;0.9%NaCl既是等渗溶液也是等张溶液。,第十七页,共四十四页。,(三)红细胞的生成(shn chn)与破坏,(2)原料(yunlio):蛋白质和铁(3)成熟因子:叶酸和维生素B12,2红细胞的破坏(phui),(4)红细胞生成的调节,1)促红细胞生成素2)雄激素,退出,1红细胞的生成(1)部位:卵黄囊、肝、脾、骨髓 红骨髓,第十八页,共四十四页。,二、白细胞(WBC),(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 数量(shling):正常成人(4.010.0)109L,有粒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占总数(zngsh)的50%70%)、嗜碱性粒细胞(占总数(zngsh)的0%1%)和嗜酸性粒细胞(占总数(zngsh)的1%4%);无粒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占总数(zngsh)的20%40%)和单核细胞(占总数(zngsh)的3%8%)。,退出(tuch),第十九页,共四十四页。,(二)白细胞的功能(gngnng),1.中性(zhngxng)粒细胞:吞噬细菌,2.单核细胞:,吞噬细菌;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miny)功能;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3.嗜酸性粒细胞:,限制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退出,第二十页,共四十四页。,4.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胞质颗粒内含有肝素、组 胺和慢反应物等。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慢反应物可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 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jn lun),引起荨麻疹、哮 喘等过敏反应。,5.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能识别(shbi)、攻击和杀灭异体细胞,参 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能转化为浆细胞,产 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退出(tuch),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四页。,1黏附 血小板附着(fzhu)在损伤血管内膜下暴露的胶原组织上,称为血小板的粘附。,三、血小板(一)血小板的生理(shngl)特性,3释放(shfng)血小板受到刺激后,将贮存在颗粒中的物质排出的现象,称为血小板释放。,退出,2聚集 血小板彼此集合的现象,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四页。,5收缩(shu su)与收缩蛋白有关,类似肌肉收缩蛋白系统。,4吸附 吸附凝血因子,增加(zngji)局部凝血因子浓度。,(二)血小板的功能 1参与生理止血(zh xu)2.促进血液凝固 3.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退出,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四页。,概念:小血管(xugun)损伤,血液从小血管(xugun)内流出,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生理性止血过程:血管挛缩 血小板血栓的形 成 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与维持。,生理性止血的基本(jbn)过程,退出(tuch),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四页。,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rngji)血液凝固:指血液由流动状态变成不 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一)凝血因子,I 纤维蛋白原 VIII 抗血因子II 凝血酶原 IX 血浆凝血活酶III 组织因子 X 斯图亚特因子IV Ca2+XI 血浆凝血活酶前 V 前加速素 XII 接触因子 前转变(zhunbin)素 XIII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xuy)凝固的物质,退出,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四页。,纤维蛋白(xin wi dn bi),纤维蛋白(xin wi dn bi)原,凝血酶,凝血酶原,凝血酶原激活物,1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xngchng),2凝血酶形成,3纤维蛋白形成,(二)凝血的过程,退出,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四页。,完全由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参与完成。启动方式血液与异物表面的接触。异物表面除正常、完整(wnzhng)血管壁以外的任何 接触面都是异物表面。,内源性途径(tjng)(内源性凝血),外源性途径(tjng)(外源性凝血),血管外因子参与 启动方式血管破损,组织因子与血液接触。,凝血途径,退出,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四页。,上图示:内、外源性凝血途径(tjng)的对比,退出(tuch),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四页。,(三)抗凝和促凝,1.血管(xugun)内皮完整光滑,不会激活凝血系统。,2.血流速度(sd)快,不利于凝血因子集结。,3.血液中有抗凝物质(wzh),主要是抗凝血酶 和肝素。抗凝血酶III能与凝血酶等凝 血因子结合使其失活。肝素能加强抗凝 血酶III的作用。,退出,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四页。,小结 1血液凝固过程是一个瀑布式的连锁反应,凝血因子相继激活,最终生成纤维蛋白 2血液凝固过程中,只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时,有内源性途径与外源性途径两种形式。此后,两条途径归于统一,以相同的方式生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3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都必须有凝血因子进行催化的场所 磷脂表面,同时(tngsh)都必须要有Ca2参与。4调节蛋白因子、因子使反应过程加速。,退出(tuch),第三十页,共四十四页。,二、纤维蛋白(xin wi dn bi)的溶解,纤维蛋白溶解(rngji)纤维蛋白分解液化的过程。,纤溶系统(xtng)包括: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抑制物。,退出,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四页。,(一)纤溶酶原(mi yun)的激活,纤溶酶主要(zhyo)由肝脏生成。,1.组织(zzh)激活物,3.激肽释放酶、Fa,2.血浆激活物,激活物:,甲状腺、肺、子宫、肾上腺含量高。,纤溶酶的作用 水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解凝血因子 F、F、F、F,退出,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四页。,(二)纤维蛋白(xin wi dn bi)的降解,纤维蛋白降解(jin ji)产物 可溶,抗凝。,退出(tuch),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四页。,(三)纤溶抑制(yzh)物,1.纤溶酶原(mi yun)激活物抑制物,2.2-抗纤溶酶,由内皮细胞生成(shn chn),可灭活组织激活物和血浆激活物。,肝脏生成;灭活纤溶酶,退出,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四页。,退出(tuch),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四页。,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sh xu)原则,一、ABO及RH血型(xuxng)系统,(一)血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kngyun)的类型。,(二)ABO血型系统,1.ABO血型分型依据 根据红细胞膜上所含特异性凝集原的有无与不同进行分型;将血液分为种血型:A型、B型、AB型、O型,退出,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四页。,红细胞凝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