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医学专题—现场急救之中暑的救护.ppt
下载文档

ID:2511267

大小:1.01MB

页数:42页

格式:PPT

时间:2023-06-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2 医学 专题 现场 急救 中暑 救护
第一页,共四十二页。,现场(xinchng)急救之中暑的急救,第二页,共四十二页。,中 暑,第三页,共四十二页。,概念(ginin),中暑(heatstroke)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tioji)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2010年7月,“中暑”被列入了国家法定职业病目录。,第四页,共四十二页。,中暑俗称发痧。以出汗停止因而身体排热不足、体温极高、脉搏(mib)迅速、皮肤干热、肌肉松软、虚脱及昏迷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由于暴露于高温环境过久而引起身体体温调节机制的障碍所致。,第五页,共四十二页。,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治疗,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脏衰竭。体温达41是预后严重的体征;体温若再略为(l wi)升高一点则常可致死。,第六页,共四十二页。,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bo shai),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bo shai),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病因(bngyn),第七页,共四十二页。,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精神过度紧张、人员过于密集、工作强度过大、时间(shjin)过长、睡眠不足、营养不足、体质弱、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第八页,共四十二页。,诱发中暑的因素很复杂,但其中主要因素还是气温。根据气象特点,可将发生中暑现场小气候分为两类:一类(y li)是干热环境,这是以高气温、强辐射热及低湿度为特点,环境气温一般可较室外高5-15,相对湿度常在40%以下;另一类(y li)为湿热环境,即气温高,湿度高,但辐射热并不强。由于气温在35-39时,人体2/3余热通过出汗蒸发排泄,此时如果周围环境潮湿,汗液则不易蒸发。,发生(fshng)中暑的气象条件,第九页,共四十二页。,据实验(shyn),导致中暑发生的条件:相对湿度85%,气温30-31;相对湿度50%,气温38;相对湿度30%,气温40。,第十页,共四十二页。,正常人体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和散热处于(chy)动态平衡,维持体温在37左右。当人在运动时,机体代谢加速,产热增加,人体借助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汗腺分泌增加以及呼吸加快等,将体内产生的热量送达体表,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等方式散热,以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当气温超过皮肤温度(一般为3235),或环境中有热辐射源(如电炉、明火),或空气中湿度过高通风又不良时,机体内的热难于通过辐射、传导、蒸发,对流等方式散发,甚至还会从外寻环境中吸收热,造成体内热量贮积从而引起中暑。,第十一页,共四十二页。,主症,1.前兆:大汗、口渴、头晕、耳鸣、恶心、心慌、四肢无力、疲惫、精神不集中、动作不协调2.轻度中暑:除有以上症状外,病人面色潮红或苍白,胸闷,皮肤灼热,体温38.5以上。3.重度中暑:患者、痉挛、昏迷(hnm)、皮干无汗、体温在40以上或出现休克。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第十二页,共四十二页。,热痉挛(jn lun)症状特点,大量出汗后只饮入大量的水,而未补充食盐,血 钠及氯降低,血钾亦可降低。患者口渴,尿少,体温正常。肌肉会突然(trn)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第十三页,共四十二页。,热衰竭(shuiji)症状特点,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循环血量不足、发生虚脱;热衰竭亦可伴有过多的出汗、失水和失盐。主要症状: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p f)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稍微偏高。,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日射病症状(zhngzhung)特点,因过强阳光照射头部,大量紫外线进入颅内,引起颅内温度升高(可达4142),出现脑及脑膜水肿、充血。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suy),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耳鸣,眼花,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体温可轻度升高。,第十五页,共四十二页。,热射病症状特点(tdin),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xuy)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第十六页,共四十二页。,下丘脑体温(twn)调节中枢能控制产热和散热,以维持正常体温(twn)的相对稳定。正常人腋窝温度波动在3637,口腔温度比腋下高0.2 0.4度,直肠温度又比口腔温度高0.3 0.5度。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在24小时内体温略有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1度。生理状态下,早晨体温略低,下午略高。运动、进食后、妇女月经期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而老年人体温偏低。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37.338摄氏度为低热,38.139摄氏度为中度发热,39.141摄氏度为高热,41摄氏度以上为超高热。,第十七页,共四十二页。,体温升高时,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约为正常(zhngchng)的20倍,大量出汗促进散热。大量出汗又会引起水盐丢失。人体与环境之间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热交换:辐射(radiation):约占散热量的60%。室温在1525时,辐射是人体主要散热方式。蒸发:约占散热量的25%。在高温环境下,蒸发是人体主要散热方式。蒸发1L汗液,散热2436kJ(580kcal)。湿度大于75%时,蒸发减少。相对湿度达90%95%时,蒸发完全停止。对流:约占散热量的12%。散热速度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和空气流速。传导(conduction):约占散热量的3%。如果人体皮肤直接与水接触,因水较空气热传导性强,散热速度是正常的2030倍。,第十八页,共四十二页。,急救(jji),1.速离高温现场到阴凉处。2.松开衣服,吹风,凉水(lingshu)洗澡。3.喝淡盐水、饮料、绿豆汤等。4.口服人丹、十滴水,太阳穴擦清凉油。,第十九页,共四十二页。,搬。迅速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其平躺,用扇子或电扇为他扇风(shn fn),解开其衣领裤带,以利患者呼吸和散热。,第二十页,共四十二页。,擦。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bngdi)、冰块放在患者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二页。,服。感到不适时,及时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并多喝些淡盐水,以补充流失(lish)的体液。,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二页。,掐。如果患者一直昏迷不醒,可用大拇指按压患者的人中、合谷(h)等穴位。救醒后的患者,必须在凉爽通风处静卧休息,如果回到炎热的环境,会引发比之前更严重的后果。,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二页。,急救(jji),1.使患者平卧,头、腋下、大腿根等部,用冷水、冰水或用白酒擦身,并吹风(chu fng)。也可浸入4度凉水中,10-15分钟抬出水面测体温,肛温降至38。即停止浸浴。2.用手导引人中、合谷等穴位。3.及时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当肛温降至38左右时,应停降温,以防虚脱。4.有条件者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1000ml,肌肉注射氯丙嗪25mg。,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二页。,预防(yfng),出行躲避烈日 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保持充足睡眠增加(zngji)抵抗力谨防情绪中暑,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二页。,夏天(xitin)吃得越冰越易中暑,披着冰衣的美食会影响消化功能,降低抵抗力,让人更容易中暑。中国(zhn u)保健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营养学家西木博士说,细胞的代谢和转化必须有酶的参与,人体有几千种酶,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过程,从腺体的分泌到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都需要酶的参与。酶在3540之间活性最好,在人体体温37时最为活跃,60以上则失去活性。,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二页。,如何预防中暑?注意天气变化 特别留心高温预报,中午到下午4点之间不要到户外活动;安排在凉快室内午睡;热天勤洗澡、擦身;饮食宜清谈,多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注意室内通风 即使是有空调的房间,也要在早晚定时开窗通风,避免室内外温差太大。同时要控制一定湿度,长夏属湿,湿度大、闷热,影响排汗,易中暑。选择适当户外活动 到野外林荫湖畔活动。不要长时间曝晒;能游泳最好,划船、趟水也可以,同样要注意防晒。出汗会丢失盐分,不能只饮白开水,应喝淡盐水或盐汽水。含糖多的饮料、牛奶饮多了易产气、腹胀。可喝一些鲜果汁,可以每天吃适量西瓜,因西瓜中富含水分及人体所需的多种糖类和维生素类,有一定的降温解暑功效。主张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品,如绿豆百合米仁粥、冬瓜(dnggu)小排汤、盐水虾、清蒸鱼、蒸蛋等,适当吃些粗粮,如玉米、麦片和小米粥。,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二页。,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若远离医院应将病人脱离高温环境,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并给强力风扇,以增加蒸发散热.也可将病人浸泡于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bnglng)却.若病人出现发抖,应减缓冷却过程,(警告:应每10分钟测1次体温,不允许体温降至38.3,以免继续降温而导致低体温).应连续监测核心体温以保证其稳定性.避免使用兴奋剂和镇静剂,若抽搐不能控制,可静脉注射地西泮和巴比妥盐.应经常测定电解质以指导静脉补液.严重中暑后,最好卧床休息数日,数周内体温仍可有波动.,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二页。,第一,忌大量饮水。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chngdn)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第二,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中暑后饮食(ynsh)四大忌,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二页。,第三,忌吃大量油腻食物(shw)。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shw),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shw)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第四,忌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第三十页,共四十二页。,预防(yfng)中暑的方法,1、温水冲澡:最好是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冲澡或沐浴,特别是在睡前进行;2、避免剧烈运动:剧烈活动将激活身体能量,增加内部温度;3、使用冰袋:可重复使用的冰袋是很好的降低皮肤温度的工具,冰袋里预充的液体有降温效果;4、选好枕具:使用羽毛或绒毛枕头,枕套最好是棉质的,合成纤维(hchngxinwi)的枕套会积累热量;,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二页。,5、日间(rjin)小睡:研究表明,人体对“白日梦”的反应之一就是降低身体温度;6、喝菊花茶:菊花茶能够降温醒脑;7、凉水冲手腕:每隔几小时用自来水冲手腕5秒,因为手腕是动脉流过的地方,这样可降低血液温度。,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二页。,防暑降温小常识,常识一,该如何补充水分?1、应少量多次,每次100毫升为宜。饮水过多,大量水分进入血液中,使血量增加,增加了心脏的负担,人体的渗透压降低,影响(yngxing)水代谢,使水分吸收速度变慢,再者,喝多排多,使得大量盐分流失,破坏血液中盐平衡,很容易增加身体的疲劳感,引起肌肉痉挛。2、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