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血管
生理
第二节 血管生理,重庆三峡医专生理教研室:马丽华,第一页,共三十八页。,教学内容,第二页,共三十八页。,一、主要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第三页,共三十八页。,第四页,共三十八页。,第五页,共三十八页。,血流阻力R,血管两端压力,血流量,(一)血流量(Blood flow)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横截面的血量 层流时:,二血流阻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遇到的各种阻力,主要源于血液成分之间的内摩擦及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的摩擦。,外周阻力()r4,L:血管长度;r:血管半径;:血液粘滞性,二、血流动力学及其研究的内容,第六页,共三十八页。,二、血流动力学及其研究的内容,三血流速度 血流速度与血流量成正比;Q1=Q2 S1V1=S2V2血流速度与血管横截面积成反比。大动脉:最高 毛细血管:最低 静脉:居中四血压(Blood Pressure)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压强 国际单位:帕Pa牛顿/米2 1mmHg=0.133kpa;1kPa7.5mmHg 动脉血压 静脉血压 cmH2O,1cmH2O=98.07Pa 毛细血管血压,第七页,共三十八页。,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一)动脉血压的概念 动脉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二)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1.几个根本概念: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心室收缩射血使主A血压升高到最高的值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在心室舒张时,主A血压降低到最低的值 脉压(Pulse pressure)=收缩压-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舒张压+1/3脉压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Mean circulatory filling pressure):血液循 环停止时测得的心血管内各部压力相等,约7.0mmHg。,第八页,共三十八页。,2.血压形成的根底 前 提 循环系统中有足够的血液充盈 心脏射血形成血压的动力 根本因素 外周阻力形成血压的条件 3.收缩压和舒张压形成的机制,(二)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第九页,共三十八页。,弹性贮器血管的作用:使收缩压不致过高,舒张压不致过低。将间断的心室射血转化为血管内脉动性的连续血流。(三)动脉血压的变化和维持动脉血压稳定的意义 1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我国健康青年人安静状态下:收 缩 压:100120mmHg 舒 张 压:6080mmHg 脉 压:3040mmHg 高血压:收缩压持续140mmHg 舒张压持续90mmHg。低血压:收缩压持续90mmHg/舒张压持续60mmHg。,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第十页,共三十八页。,2.生理变异:时间:6:00和20:00最高,中午较低,2:00最低;状态:活动安静 体位:站位卧位 通常健康人躺着量血压,得到的数据较高,坐姿次之,站着量血压数据最低 性别:男性女性 年龄:10岁Bp1mmHg(收缩压的升高比舒张压更明显)呼吸:吸气呼气,吸气负压抽吸,血贮于肺中回心血量射血量 Bp 高原平原 右臂左臂1.33kPa or 10mmHg不同的动脉段,(三)动脉血压的变化和维持动脉血压稳定的意义,第十一页,共三十八页。,各段血管的压力梯度:主A:100mmHg 小A:85mmHg Cap:30mmHg V始:10mmHg 心房(大V):0,第十二页,共三十八页。,第十三页,共三十八页。,第十四页,共三十八页。,四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1.博出量搏出量心缩期射入A血量管壁侧压力收缩压(明显)近心大血管与外周大血管压力差血流速心舒末期A血量不明显 舒张压不明显 脉压。收缩压的上下主要反映心脏的每搏输出量的多少2.心率心率心舒期流向外周的血心舒期A内血量舒张压(明 显),搏出量不变收缩压不明显脉压,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第十五页,共三十八页。,四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3.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速心舒期A内血量舒张压(明显),搏出量不变收缩压不明显脉压 舒张压的上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4.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贮器作用 大动脉弹性舒张压,收缩压脉压 舒张压,收缩压 老年人+小动脉、微动脉硬化外周阻力,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第十六页,共三十八页。,四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5.循环血量的变化 大失血 循环血量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静脉回心血量,过敏休克血管容积 搏出量Bp,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第十七页,共三十八页。,动脉血压影响因素,第十八页,共三十八页。,五动脉脉搏:,动脉血压随心室收缩和舒张活动呈周期性波动而引起的动脉血管的 扩张和回缩。脉搏波的传播并非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引起,而是沿血管壁传布的能 量表现。,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波组成 对应关系 形成机理 生理意义 上升支 心室快速射血 管壁骤然扩张 反映心室射血速度、CO以及所遇阻力大小 前 段 减慢射血期 动脉壁回缩 降中波 心室舒张 主A瓣关闭血液返流 后 段 心室舒张期 动脉内压力继续,下降支,外周阻力的大小,第十九页,共三十八页。,微循环是指微动脉经毛细血管网到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四、微循环,第二十页,共三十八页。,一微循环的组成及功能:,四、微循环,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八页。,二微循环血流的调节 1.局部代谢产物的影响,四、微循环,第二十二页,共三十八页。,二微循环血流的调节 2.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微动脉和微静脉均受交感缩血管神经和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微动脉较微静脉收缩强烈Cap 血压,四、微循环,第二十三页,共三十八页。,三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1,扩散Diffusion):主要方式,脂溶性物质;水溶性物质 2,吞饮(Pinocytosis):血浆蛋白 3,滤过和重吸收(Filtration&Reabsorption):滤过:Cap组织间隙,重吸收Cap 组织间隙,四、微循环,第二十四页,共三十八页。,一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存在于组织和细胞间隙中的液体称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和血液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绝大局部呈胶冻状胶原纤维和透明质酸细丝;组织液的生成和组织液的回流:,五、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第二十五页,共三十八页。,五、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1.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机制:,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第二十六页,共三十八页。,一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2.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 主要因素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 例 症毛细血管血压 生成量,回流量 炎症、右心衰血浆胶体渗透压 生成量 营养不良、肾炎、肝脏疾病毛细血管通透性 生成量 烧伤、荨麻疹淋巴回流受阻 回流量 丝虫病、癌症等,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第二十七页,共三十八页。,五、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二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1.淋巴液生成和回流的机制: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单向活瓣;处于扩张状态;,组织液蛋白质和微粒毛细淋巴管集合淋巴管右淋巴管和胸导管静脉,第二十八页,共三十八页。,三淋巴液生成和回流的作用 1.回收蛋白质 最重要的功能 2.调节体液平衡 3.运输脂肪等营养物质 4.防御屏障作用,五、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第二十九页,共三十八页。,一静脉血压 近心端低,远心端高:微V:10mmHg 下腔V:34mmmHg 右 房:0mmHg。无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波动。分类:1.中心静脉压(CVP):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正常值为412cmH2O。其上下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心脏射血能力强减弱 CVP 静脉回心血量强 CVP 2.外周静脉压:各器官的静脉压。以平卧时的肘静脉压为代表,正常值为 514cmH2O。心功能减弱 CVP 外周静脉压,六、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第三十页,共三十八页。,二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1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循环血量/血管容量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V回流量 2心室收缩力 心室收缩力搏出量心室舒张期室内压 V回流量 3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肌肉泵,六、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第三十一页,共三十八页。,骨骼肌的挤压作用,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八页。,二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4呼吸运动:呼吸泵 5重力和体位,六、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第三十三页,共三十八页。,六、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第三十四页,共三十八页。,动脉血压 静脉回流1搏出量(收缩压+)心室收缩力(+)2心率 体位和重力(-)3外周阻力(舒张压+)呼吸运动(+)4动脉弹性 骨骼肌收缩(+)5循环血量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影响动脉血压及静脉回流的因素小结,第三十五页,共三十八页。,1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是哪些?2影响静脉血液回流的因素是什么?3微循环的生理特点包括哪些?4组织液生成的滤过力量和重吸收量分别是什么?5试述高血压可能的原因有哪些?,课后复习题,第三十六页,共三十八页。,Thank You!,第三十七页,共三十八页。,内容总结,第二节 血管生理。(一)血流量(Blood flow)。心脏射血形成血压的动力。外周阻力形成血压的条件。高血压:收缩压持续140mmHg 舒张压持续90mmHg。低血压:收缩压持续90mmHg/舒张压持续60mmHg。舒张压,收缩压。搏出量Bp。组织胺,Po2。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微动脉较微静脉收缩强烈Cap 血压。Thank You,第三十八页,共三十八页。,